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口述史:彝文文献研究新视角

作者:​吉差小明 发布时间:2022-06-2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摘要:口述史是一种重新审视历史和深化历史过程的研究方法,这里的口述史是特指是一种重新研究整理古籍文献和阐释民族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彝族拥有卷帙浩繁的彝文文献,它们是一种彝族民间活态传承与传播的诗体口传典籍文学。彝文文献不仅是彝族民间最为活跃的民族文化奇葩,运用口述史相关方法和理论,深入挖掘彝文文献现存样态和文化内涵。口述史视域下关照彝文古籍整体情况,可以把彝文古籍分为书面古籍文献和口碑古籍文献,运用口述史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彝文古籍文献,可以灵活窥探彝文古籍文献的实际功能。
关键词:彝文文献;毕摩文献;口述史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述史是一种重新审视历史和深化历史过程的研究方法,这里的口述史是特指是一种重新研究整理古籍文献和阐释民族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彝文文献的研究,以“实地调查”为主要调查形式,以口述访谈为主要调查方法与举措,在精选访谈对象、完善准备录音、录像等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彝文文献现存样态,并搜集、整理口述史料。彝族拥有众多口碑古籍文献,尤其是彝族毕摩文献是“活态”传承的。而口述史强调口头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对话,发现同一历史阶段中产生的不同历史文化现象。彝文古籍文献是一种彝族民间活态传承与传播的诗体口传典籍文学。彝文文献不仅是彝族民间最为活跃的民族文化奇葩,构成彝族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明,同时反映彝族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以及人类精神文明价值。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文文献分类情况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文献卷帙浩繁,多种类型,如根据文献内容分有彝族社会、历史、宗教、哲学、伦理、神话、语言、文学、艺术、医药、天文、谱牒等。依据年代分彝族古籍文献包括古代彝文文献、现当代彝文文献两类,其中古代彝文文献可分为毕摩文献和世俗文献。根据文献内容及用途分有“毕摩文献”和“大众文献”(也叫“民众文献”,凉山彝区称为“卓卓特依”),再根据彝族原始宗教毕摩活动中使用经书情况,可以把“毕摩文献”分为:作斋类、作祭类、祭祖类、指路类、卜课类、谱牒类、教育类等。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古籍文献浩如烟海,“卓卓特依”文献类有如《爨文丛刻》《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金石图录》《物始纪略》《唐王游地府》《阿黑西尼摩》《那坡彝族开路经》《红河道德经》《彝族礼法经》《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经籍汇编•毕摩经卷》《玛牧特依》《阿嫫妮惹》(《妈妈的女儿》)《布默战史》《居次勒俄》《吾查》《尼苏夺节》《赛玻嫫》《彝族古代六祖史》《勒俄特依》《古侯(公史篇)》《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阿诗玛》《董永记》《红白杜鹃花》《喀吉思》《支呷阿鲁》《支嘎阿鲁王》《阿鲁举热》《支格阿龙》《铜鼓王》《戈阿娄》《孜孜妮扎》《宇宙人文论》《彝族创世志》《洪水纪》《彝族古歌》《查诗拉书》《洪水泛滥》《普兹楠兹》《指路经》《彝族氏族部落史》《尼租谱系》《彝族诗文论》《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彝族谱牒志》《夜郎史传》《彝族叙事史诗》《彝族科技典籍译录》《中国彝史文献通考》《彝族古代文论》《曲谷走谷选》《六祖纪略》《夷僰榷濮》等。不仅有卷帙浩繁的书面形式古籍文献,也有大量活态存于民间的非书面古籍文献,或称其为口碑古籍文献或口头古籍文献。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特依”文献类有《布摩根源》、滇南彝族经书《唤毕摩魂书》《颂毕祖·毕摩的起源》(毕摩起源于神秘的大自然)、《赞颂毕祖经》(民间毕摩藏本),“毕布特依”)《指路经》、《作斋经》、《出门经》(择算出门吉日)、《醉梦经》、《献毕经》、《除秽经》、《献斋经》、《求神经》、《惩记经》、《反咒语》、《诅咒经》、《占卜经》、《供牲献药经》、《献酒经》《驱逐猴瘟经》、《驱痨经》、《瓦散驱鬼经》、《俄迪逐鬼经》、《猛虎驱妖经》、《狐仙逐魔经》、《百禽经》和《难字经》、《彝族礼法经》、《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经籍汇编·毕摩经卷》、《布默战史》、《摩史诺沤苏》、《彝族诺沤书》、《摩史丧仪书》、《摩史叙史书》、《诓送祖妣经》、《招祖灵经》、《请魂经》、《汉地赎魂经》、《招生育经》、《禁锢祖灵经》、《禁锢灵物经》、《妮日尔果》、《疟责哈姆尼》、《毕布特依》(赞颂毕祖经)、《毕摩世系》、《毕布毕茨》(颂毕与毕谱)、《布摩根源》、滇南彝族经书《唤毕摩魂书》、《祭天大经书》、《祭龙大经书》、《做斋大经书》等。彝族毕摩文献主要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于民间。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古籍毕摩文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天文、历法、算学、文学、军事、宗教、地理、民族、民俗和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反映彝族社会发展历程、传统文化、人类智慧和哲学思想及人类精神内核等。彝族古籍毕摩文献的翻译与研究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书写了一部丰富而复杂的学术史。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类型学相关理论的关照下,整体和全面地研究彝文古籍文献,可以重新建构文献典籍的知识体系。这些典籍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印记,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口碑古籍是彝族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及社会活动中集体创造,口耳相传的形式保留至今,是彝族民间最活跃的活态史料,是具有历史价值、民俗价值、文学价值、文献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多种价值的民族传统精神文化产品,是彝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口述史视域下关照彝文古籍整体情况,可以把彝文古籍分为书面古籍文献和口碑古籍文献,运用口述史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彝文古籍文献,可以灵活窥探彝文古籍文献的实际功能。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口述史:彝文文献研究范畴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述史注重大众视角,从民众生活“底层视角”为研究取向,挖掘同一历史经验的不同声音和不同阐释,展示一幅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极其生活文化。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新时代语境下,为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借鉴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述史不仅是一种挖掘彝文古籍在民间现实生活中存在样态和功能最为直观的途径。口述史也是对继承和发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古籍文献,重新发现人类传统文化的精髓,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与此同时,整理研究古籍文献是继承与保护国家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古籍文献具有民族性、变异性、口头性、历史性、传承性、集体性和民众性等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活态文化组成部分。彝族文献的研究与翻译,可以挖掘彝族传统精神文明和文化精髓,对建构和谐文明彝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彝族古籍文献作为彝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来源,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予以科学的保护和传承,对建设彝族地区精神文明家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口述史相关研究方法和理论,置彝文文献于彝族动态民俗空间,客观记录整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述史是一种研究方法,具体动态性。口述史是一种动态对话,强调研究者和受访者之间的互动。因此可以动态体现出彝文文献的一种动态面貌。口述史研究方法重视录音和录像技术在访谈中的运用,使彝文文献在现实生活中鲜明体现生动性和灵魂性,这与单纯的文字书面记载文献有所不同。口述史视域下记录收集到的史料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彝文文献口述史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历史研究的局限,更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体现出很强的平民化或人众化趋势。这种研究方法更强调研究者和被访谈者的平等关系,重视研究者以及被访谈者的白我实现和白我表达,尊重和维护口述史料的原生态面貌。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古籍文献整理方式应该创新,以多元化、多视角为维度,重新构建彝族古籍分类。影印毕摩典籍是彝族典籍流通的重要方式,影印毕摩典籍可以满足毕摩作毕的需求和卓卓民族文化信仰的需求。古籍文献不仅具有供养功能,还是学术界人士及研究人员学习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古籍电子化、数字化和影视化是文献整理的重要工作。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述史是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的,远古时期各种神话、传说、史诗、故事等通过无数先辈的口述,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与传播,为后世留下了人类祖先生活、生产、军事、民俗、宗教祭祀等珍贵文化遗产,其口述史料形成了各种版本的文化典籍文献。口述历史指的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实地调查”,搜集口碑资料,使用的就是口述历史的方法。口述是一个重新审视历史和深化历史的过程,应该坚持社会史的观察立场,在访谈过程中应本着客观的态度。纳日碧力戈对口述的赞扬不遗余力,他认为:“口述史本身终究是人类学者的宝,它拥有文字史不拥有的价值”。他们更多指出的是文字书写的缺陷。口述史与民间文化在学科渊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等方面的种种关联,使得两者的相互靠进和合作成为可能。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彝族是一个历史久远和文化深厚的文明民族之一,拥有帙卷浩繁的彝文古籍文献。这些典籍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历史文明的印证和标志。古籍文献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整理、保护和研究古籍文献,有效地传承和传播人类优良的传统文化。彝文古籍文献的整理与保护及研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见,研究整理古籍文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文文献口述史研究意义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文献与口述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古。在希罗多德的词汇表里,“历史”实际上就是“调查”和“对真相的探究”(inquiry)。[1][1]“口述史就像历史本身一样古老。它是第一种类型的历史。”[2][2]每个民族几乎都经历过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大小凉山彝族地区,解放前仍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奴隶制社会形态,是奴隶制度的活标本。据彝文文献相关记载:“凉山彝族主要支系是古候曲捏的后代,彝族诸部落之间曾发生过掠夺奴隶和财产的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凉山彝族奴隶制还较完整地保存着”[3][3]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又一个社会形态。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也经历封建社会制度。民族古籍是人类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少数民族历史、语言、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西南彝志》记述了人类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历史过程,据记载人类最初是与兽同居的,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发明了“火”,驱散野兽和知道熟食。同时该书记载远古时期人类不知有父,只知其母,妇女是生活的主宰,据传妇女为众人治病,并率领众人进行生产生活劳动。此书也记载了彝族先民尼能、实勺、洗替、洗显、策帕、耿额等远古氏族的世系,可以考证彝族谱系历史文化渊源。同时记载关于武色吞、武古笃、武德布、武陀尼、武濮所、作洛举等人类族源始祖相关的神话传说。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文化传统对于现代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古籍文献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各种文化典籍,成为记载各种文化知识体系。这些民族典籍是传承人类知识信息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媒介,对人类精神财富的保存和人类智慧的传承具有重大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统摄性的行为导向和作为符号系统的文化象征意蕴。中国各民族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各种类型文化传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揭示中国先民们探索宇宙奥秘而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英勇精神,是世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生活现代化的语境下,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籍具有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统一的特点,以静态的形式反映人类文化。在文化发展中,古籍文献具有“传承”、“创编”和“传播”作用。“传承”指对各种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创编”指对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各种文化信息以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原则,即在原有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再创新时代文化,保持与时俱进,打造适应时代需求和满足人类现实生活需求的文化系统;“传播”指对文献记载的各种传统文化的传播,充分利用新时期的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对“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有效传播,最大程度提高民众的文化认知,增强民族文化思想意识和民族精神,进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古籍文献中记载关于关彝族的社会结构,婚姻家庭形态、家支内部结构、等级制度、社会阶级及民族迁徙历史事迹、谱系文化等等,是研究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哲学、语言文学等学科的宝贵历史文献资料。彝族古籍文献作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随着人文社科的发展,日渐成熟的古籍文献研究方法与理论,古籍文献研究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彝族毕摩文献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是彝族历史、政治、军事、生活、文化、教育和民族等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价值。彝族毕摩文献蕴藏着丰富的民俗、宗教、历史及民族等活态史料,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如彝族典籍《玛牧特依》中记载人要“诚实守信、睦邻友好”等传统规范思想,这对和谐文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推进作用。作为文化承载物的典籍文献,可以反映特定历史时期历史事迹、特定某个时代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文化内涵、特定民族区域的民众文化心理等,可以折射出人类的心理深层结构,对塑造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和重铸民族性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述史研究方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研究者可以利用录音录像设备,甚至是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手机,随时随地记录教师白己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内容,再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即成为具有支撑作用的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彝文古籍文献,尤其是彝族毕摩文献具有口头性、变动性。毕摩典籍承载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彝族社会历史发展脉络,蕴含着彝族各种民俗传统文化,凝聚着彝族人民团结生活,传播着彝族优秀文化。毕摩典籍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代毕摩们长期记录、保存和传承的珍贵的彝族历史文献,是世界人类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构成部分。毕摩典籍是毕摩文化的重要载体,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核心文化部分,是彝族先民思想文化的宝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lA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 朱崇先.彝文古籍整理与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 李敏.我国民族古籍传统分类体系概述——以纳西族、藏族、彝族古籍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7(3).
[3] 普学旺.亲历民族古籍的流失———忆彝族毕摩施文科先生[J].今日民族,2008(6).
[4] 苏世成、王秀平.赫章县彝族古籍述论[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0.03.
[5] 朱文旭.彝文古籍及其研究价值[J].兰州学刊,2012(5).
[6] 罗曲.对彝族文献研究现状的思考[J].文史杂志,2015(3).
[7] 梁丽娟.研究彝文古籍发扬彝族文化[J].神州,2013(6).
[8] 阿侯布岱.彝族古籍文献整理研究拾零[J].贵州民族报,2009.11.26.
[9] 傅光明.口述史:历史、价值与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1).
[10] 胡鸿保,王红英.口述史的田野作业和文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3).
[11] 梁景和,王胜.关于口述史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