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魅力的彝族坨坨肉
不辛,鲜嫩中还夹着一股淡淡的特香味。我边吃边赞:“嗯,味道不错哩。”
吃着这味美的坨坨肉,我不禁向蓄着天菩萨的阿牛打听它的做法。阿牛抹了抹流出嘴角的油舀了一勺酸菜汤喝,不快不慢地说:“坨坨肉的做法并不复杂。先将一头三四十斤重的小猪儿宰杀,放在有柴火的火塘上烧,边烧边用小刀或木片刮毛,然后小火细细地烤,直到猪皮变成米黄色才停止。再去肠去肚,冲洗干净,砍成大坨大坨的,先用大火煮,后小火煮。大约半小时后,待肉刚一过火,就立即捞起,沥干水分,和上适量的盐、海椒、花椒、木姜子粉等佐料,便做成了彝家风味独特的坨坨肉。”
“那为啥子要用小猪儿来做呢?”我不解地追问。
阿牛解释说:“我们彝族人非常好客。一般来了客人都要杀‘四只脚’,表示对客人的尊敬。还有,杀小猪儿是一种节约的表现。在解放前,一只大猪要喂一年多,成本太贵呀,杀不起;一时吃不完,也容易坏掉。再有一个就是我们这里都有放敞猪的习惯。这种猪儿特别是小猪儿,没有喂过饲料,自然生长,不大不肥,肉质上乘,肉嫩味鲜,好吃得很。这种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我第一次吃彝族坨坨肉的情景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至今仍记忆犹新。我想这大概就是彝族坨坨肉的独特魅力之所致吧。
在美姑县彝族人民的生活中,我最有感情而又历久不厌的还是要数坨坨肉。我从汉区来到大凉山腹心地彝族聚居县美姑县,第一次吃的就是坨坨肉。
那是1993年7月,我来到美姑县。下午五点刚洗过脸,一位老乡跑来对我说:“听说你来了,我的朋友阿牛今天正好杀了猪儿,到他家吃坨坨肉去。关键是看你吃得来不?”我笑着说:“只要是吃得的,我就吃得来。”
我和老乡提着两瓶酒,便来到阿牛家。屋中火塘上的锅,水咕咕地开着,冒出的热气散发着浓浓的清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戴着瓦形帽的阿牛嫂正在烧火。火塘旁边有两个盆子,一大一小。大的装满了大块大块的坨坨肉,小的盛满了橙黄色的汤,边缘还放着两只木勺。老乡给阿牛介绍说:“这是孙老师,是刚从仁寿来咱们这儿工作的。”
“哎呀,稀客,稀客!”阿牛伸出双手,热情地迎我到火塘右上方坐下,顺手倒来一杯酒,接着说:“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请喝一杯酒吧。”
我被主人的热情感动了,接过杯子一饮而尽。
“瞧,这就是彝族坨坨肉和酸菜汤。”老乡指着盆子对我说。阿牛连忙蹲下,仔细地选了一块,放在我手里,说;“这坨瘦的多一些,你快请。”然后,他又给老乡选肉。
我看他们拿着肉三下五除二地吃起来,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嘴角流油的样子,才好奇地端详起手里的肉来。这坨肉冒着热气,散着清香,亮着油星,小拳头般大,上有皮下有肉,表面还撒有一些辣椒面。我毫不客气地轻轻咬了一口,慢慢咀嚼,不咸不淡,麻而不苦的坨坨肉好味道。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所属专题:
彝族美食/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