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迎:彝人印象(十五)——听见凉山
在凉山六年,没学会彝语,却喜欢上了彝人歌曲。我的手机下载的歌曲中,近半是彝人歌曲 ,有他们用彝语演唱的,也有用汉语演唱的的。我无数遍地听,一次次地跟着唱,这已成为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听到她,我就又仿佛回到了凉山,回到了彝族孩子们中间。
我最早接触的彝族歌曲,是阿夏组合的《忧伤的母亲》。那是我刚到昭觉民中不久的一个傍晚,在我宿舍,班上的一个学生用我教学使用的“小蜜蜂”(收录放工具)播放了这首歌,曲调深情、忧伤,如泣如诉。听不懂歌词,我却当即喜欢上了她的哀婉动人的旋律。我让学生一遍遍地放,当他把歌词大意翻译给我听之后,我更喜爱上了她。因为那时我到昭觉不久,亲身感受到彝族孩子读书的不易,看到他们父母供娃上学的艰难,才更理解歌中求学游子对母亲那份沉郁而复杂的深厚情感。歌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年迈体弱的母亲,在山梁上辛勤地劳作,用佝偻的脊背背起一筐筐洋芋;在密林中喘息着砍柴,瘦骨嶙峋的手上布满一道道刮痕;在村寨中步履蹒跚,为借一点钱一家家求告奔波……
从此,我喜欢上了彝族歌曲,我经常让学生们把他们爱听的歌曲推荐给我:《凉山的蓝月亮》、《阿芝》、《敬酒歌》、《带我到山顶》、《让我们回去吧》……风格不同的歌曲,向我展示了彝族音乐的非同寻常的魅力!
一个周末的晚上,一个学生给我唱他小学时学的歌曲《彝人之歌》。我一下子被吸引了,她饱含深情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优美音乐,尤其是歌词中那份对民族未来充满热切期盼的博大情怀,瞬间打动了我。
那时我到凉山已经有了些日子,看到许多彝人或麻木于自古以来的贫困,或自足于眼前的些许温饱,每天得过且过,就连彝语彝服饰等民族文化元素也正被他们一点点淡忘,一度认为这个民族正在踏上末路的迷途。但听了这首歌,就恍如迷雾里突然看到一轮朝阳的初升,惘惑中猛地听到一声惊雷的乍响,原来彝族中不乏心系民族未来的人,他们从没有忘记自己应担负的历史使命,他们要用歌声唤醒人们心中沉睡过久的民族自尊和进取精神,让更多的仁人志士为民族的前途和明天奋发向上。
于是,我向更多的学生推荐这首歌,向校长建言把她列为音乐课必教歌曲,让每个孩子都会唱。曾经每年一次的“带你山外看世界”夏令营,我带领学生路上唱,车上唱,大街小巷唱,北京、成都、南京、重庆……都飘荡过这首充满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高昂歌声!
记得列宁曾经说过,即便是在异地他乡,你都可以凭《国际歌》熟悉的曲调,为自己找到同志。我没有这方面的体验,但一首彝人歌曲,却使我在陌生的异地找到了同行的朋友。
16年寒假结束,在烟台机场候机时,我用耳塞专注地听着《大地之子》。起身的时候不小心拽掉了耳塞,手机顿时播放出了吉克曲布那沉郁苍凉的歌声。对面座位上的三个年轻人立刻朝我看过来,其中一个讶异地问我:“你是彝族人?”我告诉他不是,只是在凉山支教。于是,一首歌缩减了我们之间的民族和年龄差异,老朋友一样地聊了起来,直到登机。下机时,西昌已是万家灯火,他们担心我的安全,要送我去市里。我让他们放心,我对西昌已是熟门熟路。
如今我已回来两年多,对彝族歌曲却依然兴趣不减,为了听到原唱,还专门开通了酷狗的VIP会员。每天散步时,我都会插上耳塞,一个人陶醉在音乐中;无人的时候,我也会拔掉耳塞,任动听的歌曲在路上、在水畔、在林间飞扬!我觉得在如今太多歌曲为人气、为流量娱乐至死,无病呻吟的时尚中,彝人歌曲仍然保持着抱朴含真,倾情生活的民族特色,与时代同步,为民族歌唱。
“ 远方没有大凉山
我在梦中呼唤着你…… ”
是的,这儿没有大凉山,但有大凉山的歌声,越过重山曲水,在我家乡的每一个地方陪伴着我,声声悦耳,字字入心。听到她,我就听见了凉山的风吟雨落,听见了凉山的鸟语花开 ,听见了凉山的喜怒哀乐,听见了凉山的脉搏心跳……就像我又回到了凉山。如此,即便我与凉山遥遥千里,不复相见,又何憾哉!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