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

论沙马诗歌的美学情调

作者:肖礼荣 发布时间:2004-08-30 原出处:《攀枝花学院学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摘要:本文在全面阅读和深入考察了当代著名彝族青年诗人沙马的诗歌创作前提下,着重从艺术美学的层面论述了沙马诗歌与南高原地域文化和彝族文化深刻的渊源关系,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文化精神、文化品格,以及沙马诗歌艺术追求中的美学倾向和美学贡献。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
沙马;诗歌;南高原;美学情调;文化精神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沙马与南高原文化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人之魂在火中唱出史诗/泪水流出的是谣曲/鲜血流出的是历史。 ——沙马《灵魂的另一种独白》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带着对“酒神原型”的思考,解读沙马这些拧得出酒味来的诗句,思绪被一种民族情思牵引一片辽阔的旷野上。民族文学的文化精神让我从晕眩中苏醒了过来,南高原的文化与沙马那挥洒自如且恣意流淌的抒情,在心田形成了一洼洼的诗源追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培养一方诗人。南高原的文化是彝人沙马的创作之根。文艺理论家泰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站在文化哲学的高度认为,文学(诗)创作和它的发展决定于种族、环境、时代三种力量。种族是“内部之源”、“原始印证”,即天生的和遗传的那种倾向。环境是“外部压力”。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主要性格。时代即是蕴含不同思想特征的时代,它既承前也启后,它既吸纳前代开创性的思想也开创影响下一代的思想。如果我们摈弃泰纳“实证论”的思想,辩证地吸纳其“三因素”理论,用来解读沙马的诗,那一种新的通向沙马诗歌的对话,将会更加敞亮澄明。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沙马作为中国诗坛上重要的彝族诗人,在这里我想沿着泰纳的理论之思来鉴证诗人沙马与南高原文化那种割舍不断的连接,可以印证沙马诗歌是南高原文化酿成的一杯淳厚的米酒,也可以品味出沙马诗歌那深藏着刚烈的民族精神的震撼力。南高原是指川南滇西横断山脉上的一片古老土地,自古以来,这里连绵的群山,带着灿烂的阳光,把居住在这里的彝人、汉人和所有的民族照得心里亮亮的。彝人,黧黑的皮肤,豪迈的情怀,善良的心性,站在山岗上常常哼唱出心灵中的歌谣,那种乐调是柔婉中带着狂放,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这么说,是南高原的谣曲浸润了沙马的诗歌。“很小的时候,在南高原一个山寨,我学会了用谣曲吟唱内心的渴望。”诗人的这句表白性的话语表明了南高原文化对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种影响最根本之处是南高原文化的民族精神品格。海德格尔在《诗语言思》中极富哲理地说过,音乐最能把民族精神表现到极致,因此,南高原谣曲的本质是彝民族独特的人性和人情的体现。南高原的彝人音乐元素里显现出来了的精神,更多的是鲁迅笔下的“韧性”精神,在柔情中蕴含猎人的强悍,不箭拨驽张,但却表现出发自宇宙深处的不言之力。“也许,仅仅是为了飘飞/才甘愿选择这简洁的仪式/那些人,他们始终相信/死者的灵魂/像王一片浮动的叶子//月亮下面,神灵低语/倾听歌吟与哭泣/火焰吐出死亡的词/与火相融,化为灰烬……/”(《火葬地》)今天沙马用诗的形式智慧地褒扬了一切。沙马诗歌中跃动着的音韵与节律,正是“种族”的“原始印证”,张扬出的是“内部之源”。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激扬起沙马诗思、诗情的直接原因是“环境”、是“时代”。横断山上的南高原,其地理特征成垂直气候,“海拔”的起点,是金沙江墨绿中带着几分黄色的江面;往上走,江坡上茅草丛生,其间偶尔点缀几棵茜茜果树;在江坡山头有四季常青的橄榄树,有金灿灿的稻子,有丰收的锅庄舞和来自心底的歌谣。年轻人在苦楝树下,渴望着走向远方,脑海里翻动着对远方无限的遐想。这里有苦荞花的芬芳,伴着彝家炊烟特有的味道,把毕摩文化飘荡在空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氛围与情景:“太阳下的一个地方,潮湿、寒冷/许多事情只能默默地想象/那里,羊群咩咩地叫着/风在山坡上散开/孩子咬着母亲干瘪的乳房,听高原歌手/疲惫的歌唱,一种秋天的气息/日渐深入树林,幻想扇动翅羽/无数的果子石头一样满坡滚动/牧笛声在黄昏的空白间渐渐冰凉......//《回想家园》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人坚韧的生存精神使沙马时时想冲出现状,“外部压力”激活了沙马的诗歌创作冲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那是一个民族挣脱思想樊篱的时代,压抑之后,一场彻底的释放,让身心感到特别的轻松,诗性精神就因而十分活跃。不言而喻,南高原彝人文化的特质和时代开放的精神构成了诗人沙马的诗意指向。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沙马诗歌的意蕴情调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力求自己的诗歌,让彝族文化中的宗教、谣曲和生存心态,在其间构成独特的风景。――沙马《灵魂的喧响来自远方》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沿着沙马的诗思,剖析他的诗歌美学风格,自然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沙马的诗歌总体上充满一种倾诉与怀想的抒情趋向,这象聂鲁达所说的“出走”然后“回归”。沙马诗歌所有的美都是从心灵中生发出来的,在流浪与追寻过程中,沙马的诗歌派生、演化出了三种美学情调,即苦涩的青春恋歌、浓郁的文化气韵、迷人的流浪情结。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苦涩的青春恋歌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春是多梦的季节,缤纷花雨,彩霞满天,一切的一切都是美的变幻。然而每一个青春主体的幻想又各有不同,这自然是“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作用的结果。“走了很远/为何总在眼里/浮现故乡瘦弱的影子/为何总在远远的天边/面向故乡伫立....../”(《流浪的彝人》)深受南高原文化浸润的沙马,他的青春恋歌,不同于格萨尔情感和嘎达梅林情调,沙马的恋歌是南高原彝族青年对爱恋极致的追求。在沙马的诗里,爱的基调不是男女主体上演的罗漫蒂克与悲欢离合,而是一种单向度的苦情追忆与孤独怀想。诗人追寻着完美的爱,而这爱恋是关于南高原土地的,是一种飘飞的美,希望的爱恋飘流着,追寻的心境就永远不会停止。这种青春的恋歌,是南高原上那个彝人沙马的,别人不会有。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沙马的恋歌世界,可以感受到彝人的热烈、执着、孤独、苦涩的情思。“在落漠寂静的山岗/苦竹林在夜风中瑟瑟发抖/有一扇门敞开着/许多面容和影子,从火垅的/火苗中隐现之后/又沿着河流的呜咽声/走向另一个地方//在落漠寂静的山岗/许多人沉睡在梦境之中/一只温暖的手,从远处/伸来,为那些在梦里/流泪的人盖好披毡,并且/轻轻摇晃....../”(《在落漠寂静的山岗》)那些爱恋与冥想在南高原的瓦板屋里被月光晃动,在口弦声和小河淌水中飘移。“在那儿啊,我们的魂儿丢了/变成了一片青苔,一枚石子......”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德格尔说过:“道路与思量、阶梯与言说,在独行中发现”。在沙马的恋歌世界里,蕴藏着诗人本源智慧的特征。爱恋不是形而下的感观刺激,而是形而上的精神探索;是生命存在的本源。探寻对于一块古老土地至深至纯的爱恋,不是逍遥而是拯救。沙马的诗总是把人们带入生命的新境界。“骑马从高原走过/ 满坡的荞花流淌季节的涩苦/穿过不言不语的灌木林/夕阳收回了目光//这时,我多么渴望/与一个人共走一段路程/并且愉快地交谈/分别时,握一握手/嘴角挂着祝福和微笑/情意深长//有许多时候,独自一人/总是把充满爱的日子回想....../(《渴望》) 是的,寻找精神家园永远是在渴望中进行的。缺少了渴望,人类将会停止思变。沙马的恋歌就这样醉人,《在雪中》的那位少女,她的心是孤独的,圣洁的泪不知为谁哭泣,她脆弱的手颤粟,触摸死亡的怀念,对现世漠然相对,许多心愿开始冻结,心随着放飞的红围巾飘去,在她心中所有的路痕早已迷离。《南高原女子》用谷物和盐喂养梦中的童话,用劳作的手把美酒显现给天宇,而深藏的泪不知向谁倾洒。“山外是山,水外是水/永生永世,象一只守望的鸟/默默祝福远方和亲人/”。在渴望与寻找中,《等候秋天的少女》破译了这其中的真谛。“向死而生”才是生命爱恋的极致:“秋天,远远流浪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荞地边/叫魂的人正在苍老/羊群自在、逍遥/在临近秋水的谷地上卧歇/而这少女,谁也无法知道/风起风落/她将在那片叶子下栖息!”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浓郁的文化气韵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沙马的诗歌起始于青春的恋歌,成熟于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思考。诗人在《灵魂的喧响来自远方》中说过:“长大了,一个民族的命运牵动我脆弱的神经,这是我所料未及的。在火塘、烈酒、兰花烟的氛围里,我企图去探寻一个民族的精神领域。”沙马以思想者的心境,透过历史的雾霭,去找寻民族的根,去探索民族文化精神的本源,这一切成为了他持久的抒情方向。南高原彝族人的善良、勤劳、淳朴、勇往直前的民族品质,从来没有在生存的艰辛中退缩过。宗教文化中的信仰,支撑着这支民族不死的灵魂,激发着这个民族强大的创造力,“火塘”燃烧出了光辉的历史,“兰花烟”薰陶出了一代代“向死而生”的精灵,“烈酒”雄起了无数民族的山鹰。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太阳下的一个地方,自由和梦/在远方流浪,祈祷的眼睛苦苦地/和天空一起碎裂,荒草沿每一条回家的路/疯长,太阳却如此安详/那里,歌声和泪水浇灌的野石榴和/橄榄果,因涩苦而回味悠长/男人挎上腰刀扛上猎枪骑马远走/一坡一坡的野荞子在女人的/谣曲中长了又割,割了又长/那里,情人的目光在祈祷声/飘动起来,雨季随之纷纷扬扬/每一道木栅栏的尽头,都有一间破旧的/瓦板房,每一个远行人走进去/酒碗、火塘和锅庄舞会温暖难忘的时光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浓缩的诗语中,好个沙马,把南高原彝族人的生存、苦难、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写得那样的形神毕现,深刻无比。彝族人抗争着环境的压力,象荞子一样生长着,创造了灿烂的火文化和十月太阳历文化。面对严酷生存境况,彝族人却是乐观开朗的,他们用谣曲表达着对古老土地的热爱,表达着生活的哲理和所有的思考,一切烦忧与苦难在谣曲中被消解得平静如水。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慢慢过去的日子》里,有一只山鹰,用受伤的翅膀拍动长天的苍凉,让太阳从皮肤上滚过,日子慢慢过去了。《眺望的眼睛默默黯淡》中“无数的路如血液流淌的痕迹/老人背水上坡,步履蹒跚。”如此的生存境况,这个民族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那捉蜻蜓的少女眼中始终充满着梦幻。在梦幻中,民族的探索精神沿着《河之两岸》,在宗教信念的鼓舞下,开始了一个民族精神的飞跃。在山神“一遍又一遍的歌呤”中,狂舞着脚板,踩断干枯的树根,用古老的火镰划燃光焰,奋力地划向岁月的彼岸。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橄榄树在梦中结满果子》中,诗人沙马用叠加式的意象,延伸出彝族人那种“向死而生”的文化精神内涵:“被野猪咬伤的猎人躺在山岗/看山下栅栏边的手臂/摇动如长长的苦棘藤/夕阳/把女人泼洒成猩红的幻影/老人临死之际/眼光穿透虚无之境/将最后一碗酒倒出来/ 祭奠山神/有死者的棺木放于水中/在祈祷和歌声中/飘流为梦魂......”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迷人的流浪情结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丹麦著名的批评家勃兰克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潮》中,用泰纳和圣佩韦的理论剖析“流亡文学”的主潮精神时,将这种精神定位为流浪精神,其特质就是跳出文化的思维定式来思索文化的新价值。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南高原上走来的沙马,他的诗歌始终带着流浪者和思索者的疼痛痕印。火塘是故乡的象征,烈酒和兰花烟的气息浸染出民族文化精神的厚重。在探索民族文化的心路历程中,他的诗歌中显示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风骨。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扣问和破释“向死而生”的哲学母题时,沙马诗歌中的人文关怀和流浪情结更绽放出迷人的色彩。如《南高原:火与神话的怀想》,诗人述说着英雄与历史,却感到一切都已是“锈迹斑斑”,只有“自由的灵魂与火神纠结在一起”,向着辽远的天边飞驰。祖先的历史,在他的笔下,显得坚强有力,但却又只是梦中的情景。因此,诗人在细雨中呼喊:“野石榴树和你的天菩萨长发一起飞舞/祖先的荣耀、苦难和传奇如雨扑面/风铃般掠过荒凉的额头/双目微闭。你重新聆听智慧/流浪的琴弦回到土中悄无声响”(《毕摩》)流浪精神正因为有如此这般的承载力,诗情才得以如此延伸。“太阳下的一个地方,我常常/被人的流言的毒箭刺伤/望着远方的家园,我始终相信/ 土地喂养着童话、友情和善良/唱着故乡的歌谣,泪水涔涔而下/ 亲人呵,虽然风沙迷茫,你的眼中/ 会落满辛酸,但我们还应该/活着,把爱留在这个世上”(《回想家园》)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沙马诗歌的艺美情调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里/几棵没有影子的树/弯曲着伫立/路旁的山神石/堆积着冰凉而永恒的暗示/没有 风的日子/无数的梦呓/被子祖先的意志解释/然后飘零......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沙马《一条路》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高原文化,构成了沙马诗歌的意蕴情调,也构成了沙马诗歌的艺美情调。诗的意蕴,只有通过诗的艺术形式和谐的承载,才会更加完美。魏晋南北朝理论家王弼对诗歌艺术的美学关系作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夫象都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意以象尽,象以言着。故言者所以明象,待象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忘象”。这一理论明确地把诗分为语言、意象与意蕴三个层次。语言、意象是意蕴的载体;意蕴是语言、意象的生命和灵魂。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张扬。沙马诗歌的意蕴美与诗艺美是灵与肉的关系,诗人用灵动的诗艺完美地表现了民族的精神,显示出了沙马独特的艺术倾向。在我看来沙马诗歌的艺美情调鲜明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彝人的音韵、独特的意象和忧郁的基调。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人的音韵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诗艺的海洋中,语言表达方式多姿多彩,各显神通。沙马诗歌的语言风格充盈着南高原彝人谣曲的音韵,带着浓浓的彝族文化特性,语句简洁凝炼,长于抒情,将诗思与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灵魂的另一种独白》:“有的事情/在黄昏时分/想起/是那么让人忧郁/又那么迷人/有的事情,不可能/是一首歌谣/却让人回味无尽/林子里,狩猎的小路/已无踪迹/岩石正在苍老,倾听着一个轻微的脚步声/有的事情,让我相信/所有的命运之手都无法/感触,所有的灵魂之梦/都难以预知/在连绵的群山之前/我含满泪水,却/无言以对......”诗的语言充盈着彝人音乐的韵律与节拍,在音乐中变幻的情绪就在这字里行间跃动闪跳,意境悠远,令人回味。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南高原彝族山寨,哪里有青春的生命,哪里就有生命中流淌出来的谣曲,歌调柔缓、韵味悠长,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南高原山岗上生命最真实的存在,那种心灵的对话就在苦荞花开的地方展开。沙马的诗歌深受南高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与生俱来,是彝人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南高原文化中的谣曲,不会有沙马诗歌语言独特性:太阳从皮肤上滚过/赶马人的小调在雾里飘来飘去/季节静穆而迷惘/是谁吹一声长长的口哨/黄昏便潮湿起来/暮霭慢悠悠地游动/淹没了炊烟熏黑的木板房....../这样慢慢过去的日子/有时似乎很短/有时又沉得实在漫长//(沙马《慢慢过去的日子》)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高原彝人的音韵成就了沙马诗歌的语言,沙马的诗歌又光大了南高原的彝族文化内涵。正因为如此,沙马的诗才这样呈现出独有的南高原神韵。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独特的意象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歌创造语言追求的极致,而要把千姿百态的人世和民族的历史记忆用纯粹的语言表达出来,那是很难的事。要完成这种表达,只有用感性的形象的语言,即用修辞的手段把一切的美尽可能地表达出来,这样诗就有了一种表现手段――意象。意象是一个深层次的美学概念,从语言的表层意思讲凡是用自然物组接在诗句中,构成可以通过想象而获得美感效果的方式。在意象构成中,比喻、象征、拟人等等修辞手法是诗人常用的技巧。沙马诗歌的诗艺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善于创造美的意象来表现民族精神意蕴。它构置的意象不同于别人的,充满着南高原的地域特征和彝族文化特性。在沙马的诗中,可以感受到火塘的温暖,闻到兰花烟的味道,感受到苦荞花的芬芳;可以听到赶马人颤悠悠的小调,品尝到橄榄果的悠长回味。沙马巧妙地把这些南高原特有的自然物象组接起来,就构成了特征鲜明的意象,通过意象与象征把民族的苦难史、英雄史、文化史、爱情史、心灵史诗化成了历史记忆和哲学思想。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比如诗人写火的意象就是这样:“火塘燃起来/那些错落的木板/在南高原的冥想中轻轻摇晃/烈酒和兰花烟的气味/透过时间沉重的木栏,飘散//火苗跳动,一个民族/始终围坐在一起/从夜的眼看到天亮/”(《火塘》)火是光明的象征,诗人沙马用火组接意象,形象地承载了一个民族历史的缩影。比如诗人写荞地、写山地、写勇士、写毕摩、写石头、写山神树、写祈雨、写夜晚、写路、写灵魂的独白等意象,都渗透着历史的哲思。通过沙马诗歌的语言与意象,我们能聆听到民族历史辩证发展的脚步声:“不知是哪个夜晚?人们狂笑着/挥霍女人的肉体,挥霍土地上的金子//不知是哪个夜晚?母亲把心爱的孩子扔在路旁/不知是哪个夜晚/人们纷纷离开亲人的火葬地/不知是哪个夜晚/兄长冷笑着把刀插进弟弟的胸膛/”(《山地故事》)从解读中,我们能感到沙马诗歌语言和意象是神秘而厚重的,更是美妙的。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忧郁的基调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因为沙马的诗带着忧郁的基调才显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才使他的诗在总体的风格上显示出沉郁的美。诗人沙马的忧郁是存留于血液里的,那不是颓废的情感,而是一种智慧的力量。“在黄昏/有一个人和一条狗/嘣跳着走过荞地边的木叶声/野铃兰编成的初恋/放在少女遐想的边沿/猎人走了,月亮看见/他在异乡的麦堆旁熟睡/荞花一样清清苦苦的少女/从此,梦里只停泊着/一片回味//”(《在黄昏》)他用低缓忧郁的语言展开抒情,在自然与感性形象中沉思,在沉思中探询民族发展的心路历程。因此,沙马诗歌忧郁情调显示出来的美,从美学的范畴来说有着一种超越生命本身的特质。这些诗歌,对心灵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从此,在南部高原的山地上/这群剽悍的男人和善良的女人/苦苦地挣扎过来。岩石雕成的脸庞/闪耀着热烈的野性光芒/这一群彝人啊,一遍又一遍/把许许多多美丽又忧伤的故事/唱给野风,唱给河流/唱给沉重的山岗//”(《南高原上,有一群人》)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沙马诗歌的美学贡献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山寨中醒来,你的手指有鸟的气息/夜色游移/看不到你的脸,看不到更远处神灵的暗示 /那些微明的火/比死亡更容易接近人的身体/此刻,水中的月亮升起/比预感中的舞蹈来得更快/因为内心的惧怕/眼前的景物瞬间已变得不可思议。——沙马《预感中的月亮》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人的一个共同目标是发现美、创造美。已经在沙马的诗海中沉入了那么久,存在其中的美学意义该是浮出水面的时候了。把沙马的诗放在中国跨世纪诗歌历史来观照,我认为沙马的诗歌创作的美学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沙马是第一个把南高原作为文化符号带入了诗歌创作的诗人,其诗歌作品充满对生命深切的人文关怀,为诗歌创作增添了新的风采和新的价值取向。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美的创造应带来新的审美“期待视野”。在沙马的诗中,南高原的火塘、兰花烟、山神树、女人、勇士、岩石、羊群、苦荞花给人的都是一种新的视角形象,这些形象给阅读者的是深沉感。“那些人,蜷缩着身子睡眠/在梦里追逐着爱情和羚羊/一个梦境幻化为另一个梦境/火塘噼啪地燃着/是谁,在神灵之手的引领中漫游/满怀感激,又心慌意乱....../”(《火塘》)真的,沙马的诗很耐读,它融合了南高原地域文化特性,把一种新的审美期待呈献给了读者。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沙马把南高原彝族文化史,用思辩的方法解读后,以诗的形式献给了世界。沙马诗歌对历史的理解,我认为最迷人之处在于他用神来之笔,辩证地思考民族历史,揭示了人类共同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的脆弱姿态,巧妙地用诗歌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他歌唱南高原彝人的民族精神,他吟咏南高原古老土地:“至上的君主/善待万物又目空一切/恍惚间,野花迷眼/战争的灰烬已了无痕迹/永恒的情人,丑恶又善良的母亲/给人以雨水/让流浪的羊群找到归栏/让爱情的眼睛找到泪水/”诗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沙马是第一个赋予地域诗歌浓郁的神性色彩的诗人,他把南高原彝族的宗教、谣曲引入诗歌创作,开创了现代少数民族诗歌语言的新天地。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有理由相信:沙马的诗歌创作在不久将会再迈向新的高峰,其诗歌的美学价值像深藏在地下的金子,其光彩会在人们的关注中逐一闪现。0r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