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小说/纪实文学/剧本

(连载)我在彝乡的故事(二十六)——生活的颜色

作者:荷溪 发布时间:2015-09-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杨文枫要到洛恩小学去教书,洛恩算得上是红河县最偏远最贫困的地方,本来红河县就属于红河州的贫困县,贫困县里的贫困乡,贫困上加贫困。洛恩乡是一个纯粹的哈尼族乡,一般刚上任的老师,都会被派到这样的地方去锻炼。
 
  灵芳让杨文枫也带着她去!她把孩子交给公公带着,要走的那天,她让公公把孩子带出去玩,她怕孩子看见她走,撵着她哭泣,她更怕她会因此而舍不得孩子。杨文枫的母亲过世没多久,他的父亲就重新在县城里找了一个和他差不多大年纪的离婚女人,那女人有一个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常常在外面,很少回家,杨文枫的父亲就带着孙子住到了那个女人家里。他们在乡下的家就没人了!门被一把大锁重重的锁上!
 
  杨文枫骑摩托车带灵芳去的洛恩,到洛恩哈龙小学时,天差不多快黑了。他们住的宿舍是一间用土基砌成的房子,哈龙小学的老师有好几个都是外地的。
 
  哈龙村在半山腰上,山顶是成片的原始森林,山腰和山脚都是哈尼梯田。学校附近没有小街,需要的东西要到乡镇上去采购,离哈龙村至少也有二十多公里,公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的,车很难走。
 
   一天早上,我正在看一本书,突然接到灵芳的电话,她让我买一些石屏豆腐皮和煎鱼带到红河县,用班车带过去,她说她到红河县看儿子,看完了准备带一些干菜过去杨文枫的学校。
 
  杨文枫一个人教一个班,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所有的课全都是他上,他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哈龙小学,连着校长算进去,也只有七八个老师。
 
   在那里,对于他们来说,绿色蔬菜就成了奢侈品,因为离集市太远,他们没有时间去买新鲜的蔬菜或水果,有时候,班里的学生会送一些来给他们吃,不过那毕竟是有限的,每到周末,他们就可以去挖野菜来吃,原始森林里有很多野菜,田埂上也有。
 
  一次杨文枫骑摩托车带着灵芳把脚摔伤了!他的班里的学生小龙知道后,送了一些鸡蛋给他们,看着孩子朴素的脸蛋,杨文枫很感动!小龙家很穷,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母亲带着他在家里种着几亩田地,他们几乎没什么其他的收入,大米种出来只够自己家吃。
 
  小龙一年四季都穿着一双廉价的凉鞋去上课,冬天的时候,冷得直跺脚,不光是小龙这样,其他的同学也这样,他们连几十元一双的鞋子都买不起,厚的衣服也基本没有,每当冬天到来的时候,破旧的教室里就会传出咚咚咚的跺脚声。老师告诉他们,冷的时候跺跺脚,让脚活动一下就不会这么冷了!
 
  不论下课时怎么闹,上课铃声一响,教室里就安静下来了!同学们都知道,读书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有多难得,有的同学要走好几公里的路程才能到学校。
 
  他们也知道,一个老师能留在那里,是多么的不容易,要克服艰苦的条件不说,还得拋下自己的家庭,所以同学们都很爱护留下来的老师。杨文枫家还算近一点的,有一个老师是从曲靖来的,他只有到了放寒暑假的时候才能回一次家,他听不懂哈尼族的语言,教那些还听不懂汉语的孩子时,会比较吃力,杨文枫会说一些哈尼话的,教起来轻松一些,但是无论多么艰苦,他们都坚持着。也有些老师,因为吃不了那个苦,教了没多久就要求调走的!
 
  作业不多的时候,小龙和同学们会结伴去挖野菜来送给老师吃,孩子们都喜欢夏天,夏天不冷,野菜又多,哈尼梯田里的禾苗绿得发亮,孩子们的皮肤先是晒成了红色,然后慢慢地变成红黑色,挖完野菜回到学校的时候,他们穿着凉鞋的脚都被划伤了!杨文枫也喜欢夏天,他会看着梯田里的禾苗发呆,一阵凉爽的风吹过,梯田里绿色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的,像一片绿色的海!
 
  灵芳总是两边跑,她在杨文枫的学校久了,就思念在县城的儿子,在县城久了,又思念杨文枫。
 
  “大嫂,我常常坐车,都便秘了!你知道吃什么能通便吗?”灵芳又打电话和我诉苦。
 
  “你那里有桃树吗?这两天桃花开了!你去采一点晒干了备用,你什么时候便秘了就拿一点来泡水喝,准管用。”我把从“花养女人”那本书上看到的教她,因为我试过了,真的管用。
 
  我知道她为什么便秘,不单是坐车的原因,时间久了不吃绿色的蔬菜,谁都会便秘的。
 
  过了两天,她又打电话给我,说她拉肚子了!我才想起来忘了告诉她,桃花水是不能喝太多的!
 
  灵芳不在的时候,杨文枫觉得无聊就看看书,有时候他们几个外地的老师聚在一起也会喝点酒。周末的时候,他们还去原始森林里打野兔或者山鸡。……
 
  杨文枫的生活是绿色的;也是黑色的;还有书的颜色,或者是原始森林的颜色。
 
  杨文枫的脑海里,常常都会浮现出那群皮肤幽黑的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还有他们那双因为没有鞋子穿,而划得伤痕累累的脚。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