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彝诗馆(诗歌) > 诗歌评论

“回归纯朴的乡野”——阿于阿英乡土诗歌论

作者:发星 发布时间:2022-11-1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纯朴的乡野,在如今巨变的时代是久违了,像是让人感觉在远古的《诗经》里,在十五《国风》里,或者在陶潜的桃花园中,或是民国丰子恺的图画里,或是80年代的理想主义风景中,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价值观的混乱驳杂,使我们沉醉在房子、车子、票子等名利与物欲的过多虚空精神消费中,而遗忘了脚下的土地,以及我们那一颗颗从纯朴乡间生长而来的原心,所谓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使人们与泥巴、群山、密林、玉米、土豆的距离变得遥远。
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我们回过头来,才发现我们遗失了父系与母系最珍贵的黄金,就是在纯朴乡野之树上结着的那些亲情与爱情与原乡之情,现在是到了返乡的时候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返乡,而是一次长时间的来回弹动与激活,你在城市文明的生存空间中所得到的生存高压,以及一颗疲惫的心,以及现代化高速列车所逼带的机械感与虚空感,以及你深夜住在一百层高楼上,那种被现代物质所挟持的虚空无根感,以及你被城市魔兽慢慢残食的原质人性,一切的变形,一切的异化,只要你还有人的原感原觉,原情的感觉,原人味的感觉,此时,你应抬起你还能走动、运动的心身,我们返乡,返回那充满亲情、原情、野情、诗情的群山、密林、乡间、泥巴 、老屋、旧湖、亲人的苍桑面孔间。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有城市里的人最初都来自乡村、乡下、泥土,都有那一份潮湿之情在等待着你,拥抱着你,如果说,你到了乡下乡间,群山与河流中,泥土与大地中,你不会激动,你不会跳高,你更不会心跳,那说明你真正的死了,你的原乡之情断裂在漫长光阴的无边陌生异化距离中,这段距离中只有眼泪与伤痛,对你来说,只有麻木,你已经成为一块如城市结构中那块冰铁一样的物件,行尸着可怜可怕的灵魂,其实灵魂于你,也没有了,你只是一个空壳而也,如艾略特长诗《荒原》中那些被战争所伤的现代人,在空心中可怕的行走与呼吸,这多可怜可悲,这便是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人类必须面对的精神生存生活现实境况;生存或死去,就那么一回事儿,死去很容易,活着很难,就因为很难,所以在难中才有创造的惊彩与破难而出的再生之美。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看来,人有两个故乡,一是出生的乡野,二是后来生活的城市,这两个故乡应是互动并行的;回到乡野,其实是回到母性原性的亲情中去潮湿你被城市所枯虚的异变,使你永远处于“真、善、美、朴、野、神、巫”等七大人类原性精神品质中,使你永远有激情的生活,永远有使不完的精力,永远有方向的行走,永远品尝人生的蜜甜与难艰,去完成你有意义的一生。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女诗人阿于阿英正是作为一名城市中的教师,在返乡中找到了自已的那一片乡野的透明,请读: “今夜,瓦子觉又下起了冬雨/父亲早早地睡下了/火塘边留下我和母亲/我和母亲/说着门口的狗儿/讲着旁边的猫儿/聊着村里的嫁娶/谈着庄稼的收获”。一幅山间寻常百姓简明温馨生活场景,在自然的言语间,传达着一种自然天然自足自乐的幸福。 “母亲说/这场冬雨过后/圆根萝卜也该拔了/我说,开心吧?/包谷都收好了,不会被雨淋了/母亲说,开心啥哟!/包谷芯多半要被淋坏了。  是啊/在母亲的眼里/玉米是玉米/玉米芯是玉米芯/都有/他应有的尊严/他应得的牵挂”。我与母亲的对话,显示了两种生活历程的交流与理解,也是共对生存难艰的一种解脱方式,因为母亲和我与这片土地融在了一起,土地中的一切,都是亲人般亲切,它们痛我们也痛,我们痛它们也痛,其实这是人与世界通灵对话的一种人物平等自然神崇观念,千百年来,大地上农人就是靠这种人物共存共温共进的方式,获得了在大地中收获与眼泪并存的精神自娱自乐腾升,所以在玉米都有尊严的土地上,一切都是具有神性与诗性的,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山里,回归山里。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请读:“瓦子觉的月亮/是个羞答答的姑娘/她披着薄薄的云层/在爱她的星空里/娇气地随手一挥/那幸福的颜色/亮晶晶地洒向大地/大地立即变成了一片纯洁的银白/竟没有一点夜幕下的恐慌   几颗星星,眨巴着眼睛/围绕在月亮的周围/似乎迫不及待想把新穿的衣服与这大地分享/整个大地,共享天伦之乐”   “有一位姑娘/静静地依靠在石墙边/在这月光沐浴下的静谧/似乎也能听到/她那幸福的因子/从左心房跑进右心房/再从右心房跑回左心房/留下一串咯咯的笑声   这时,天上的姑娘/与地上的姑娘/合二为一”(以上诗全部引自[瓦子觉的月亮])。初冬11月的大凉山喜德县瓦子觉乡下,夜晚八点半这么美,因为阿于阿英这个诗人在瓦子觉,所以瓦子觉美,一切都因有女性的柔感与质感而变得绵缠而多情,而最终这种山里原景,达到天人合一的静和,散出恬淡而回归自然原心的美质,这是只有生活在大凉山的纯净天空中才能写出的纯朴、温心、简洁、良善,真正透明生活的一种态度与胸怀的诗,想起80年代曾经影响极大的乡土诗歌,在乡土区域与其文化内,虽然被所谓的现代文明所伤害撕扯,但还有许多珍贵的人性美好的东西在那里生长着,以透明之心获取透明,黑暗不会浸蚀你雪洁的心,谢谢阿于阿英给我们带来21世纪中国后现代天空下,山中珍贵并新鲜呼吸的山间妙龄少女般纯朴的诗歌。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请读:“从瓦子觉一眼望去,四周都是山/小时候想,山的那头是什么/老人们把最高的那座山叫作瓦列峨坡/连名字,都像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就像父亲的冲天髻,力图破苍穹    我曾幻想站在顶峰/是不是就能看尽世界?/他的威严,会不会容不下一个人的脚/如果摔下崖去,母亲该去何处寻儿/于是,我做了千万次的梦/梦到自己死去/叹息声中:父亲似枯骨,母亲如柴火/于是,千万次征服的欲望/幻于无形     父亲说,他曾路过瓦列峨坡三次/去寻觅修房的木桩/把最好的木头立于梁间/他曾穿梭于坝间/树木翠绿,斯人如昼/闪烁的眼眸,分明是骄傲   于是,我又做了千万次的梦/梦到母亲穿着蓝黑相间的衣服/脸上盖着白色布幔/躺在木架上/哀嚎中,我肝肠寸断/于是,千万次征服的欲望/死于腹中  山的那头,是远方/山的这边,是牵挂/我在瓦列峨坡上打坐/坐上千年/在远方与牵挂中平衡”(引自诗《我做了千万次的梦》)。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人在大凉山中生活年久,和群山形成了生活生存相依相爱的神秘关系,同时,人与山在相互造创中形成了山给人的特殊的山地精神特质,高迈与沉寂,修心与生存难磨,死亡与新生,都在山中发生流变,在我看来,我更应把南北纵横的大凉山系看成两把放在大地上的黑色锋剑,给我磨着什么,给我割切着什么,生命的成长与消亡,需要不断的行走与思考来改变与转换,而更多的时候,大凉山系更像两只黑虎,东西双向的守护着我们,我们生与死,都在它黑色的眼睛中沉灭与上升,大者甚至可跃上虎背,让黑虎给你无穷黑力,让你出山去实现自已的天下梦想,大凉山也可以是两只黑鹰,它们住在你的梦中或梦外,让你具有永远飞动的想往,停止是暂时的,飞动是生命的自由流向,让你人尽其材,阿于阿英的做了千万次的梦,将我们在山中的思想给出了多种路径,最后的境界是在山上打座,和万物保持的合一的纯粹的寂静,这也是我最想并去做的,谢谢。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请读:“回到瓦子觉/春天是春天/秋天是秋天/回到瓦子觉/白天是白天/黑夜是黑夜/回到瓦子觉/笑是笑/哭是哭   回到瓦子觉/我是有血有肉的灵魂/我的每句话/是从心底发出的声音/我的眼睛才成了眼睛/我的鼻子才成了鼻子”(选自诗《灵魂》)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故乡,生我魂我灵我神我根的地方,回到那里变回真实的我,因为在这里,我的呼吸与足迹都藏在树林与泥土中,我一出现,它们就出现,因为你和故乡亦不分彼此,亲如一体,所以你可以黑夜是黑夜,白天是白天,笑是笑,哭是哭,因为你摸到了自已火焰的心脏,在这里才跳得如此欢快,所以故乡是再生与活血之地,起始与创造心息滋育之地,几句话,实在而哲理,古语而新鲜,源自从民间文化中吸取精粹而出,有故乡热燃的人是幸福的,而站在故乡没有这种感觉的人是异化的他乡人,可悲。也可这样说,灵魂因有故乡(灵)你才有魂,无故乡(精神与原乡的故乡)的人是可悲可怜的人.也可以说,无灵无魂之人就是死了的人.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请读:“一踏上瓦子觉的土地/迎面跑来的是瓦子觉的风/她呼哧呼哧而来/跑进了我的怀里/开始亲吻我的脸颊/嘴唇和全身/脸边的清澈、凉爽还未消尽/她就要拉着我的手/在我耳边呢喃存下的悄悄话  细红色的土壤上铺开了一层青绿色的麦苗/她调皮地从麦浪上跑了一圈/跑向了河边 落在洗衣姑娘的发稍上/那姑娘微笑着说/“你回来了啊”/还没等我好好回应/她又咯咯地笑着串进了村子里 ....我家,坐落在瓦子觉的上头/门前的杏树已换绿/樱桃花正盛开/父亲和一只白鹅正赶来/赶来我和母亲的身旁/聊聊今天刚吹过的风 ” (引自诗《今天吹过的风》。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故乡的亲切感,喜悦感,源自作者对故乡一切的亲近与爱恋,风如同伙伴般与自已缠绵话语,河里的水久不听自已的歌唱,孤独只能唱给洗衣女听,这种返乡的情真意切久违了,当时代高速列车载着人们忙碌于快节律与享受小车将自已拉到家门口的时候,是从来没有这种故乡之美的体验的,他们的故乡之美只在梦中,或闪电般的生活中,因为他们的脚与原感被现代工具所取代,他们成为一种距离故乡的人,是与故乡的一草一木失去原感生感真感的人,所以作者--我对故乡的一粒泥土的喜爱与热情放大成对整个故乡的爱与情,许多人正在失去,渐渐失去这种情与爱,他们座着快车看见窗外的田原与树林就是故乡,错也,这是距离与空空的故乡,故乡要在你怀中生出鸟窝与鸡蛋才是故乡,正如海德格尔说的,返乡,带着赤诚与游子的天真与透明,和故乡那一粒泥巴成为兄弟与亲人,阿于阿英的诗让我们真正回乡,过瘾。回乡。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请读:“105路的公交上/一个男人抱着一捆柴上来/售票员劝解他坐下一辆车/远远地,也冷冷地/男人沉默不语/还是将柴抱上了车    绿色空调车/似乎也容不下这绿色的柴堆/男人左侧右斜/想努力不带来困扰   奈何柴火见过自由/目睹过一只鹰的出生与坠落 怎会/屈身于人/耳朵 脸颊 脖颈/所经之处/都留下了她调皮的印记/于是 有人露出了不耐烦/有人直言划到我的脸了/有人趁拥挤 掐下一截闻闻   “这是好东西,从高山讨来/做毕摩可辟邪祈福”/男人如是说/将他的柴火往身边挪了挪 ” (引自诗《一个城市人的信仰》)。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多种文化的碰撞,以及乡村的自然信仰与城市莫名的不解,但只要上了车,就进入现代文明的视野空间,就像大凉山的天空下,什么都存在,什么都必须存在,这是一个共存共容的社会,多元文化与思想都应一齐存在,这才是正常的社会,而我从“柴火见过自由/目睹过一只鹰的出生与坠落/怎会屈身于人/耳朵 脸颊 脖颈/所经之处/都留下了她调皮的印记”这种感觉就是人性自然潮湿的感觉,看见一梱柴就看见森林、群山、火塘,以及那些神秘与温暖的记忆,这就是生活与生存的意义,也就是诗性与写作的意义,如果我们都拒绝柴,以及它燃烧后面的那些神秘信仰,我们是不是少了什么,那就是一种苍白的空。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目前阿于阿英写出的诗歌已初露彝族乡土诗的先声好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大凉山群山中的天空如此大,可以在这里写作与生活一生,因为群山中储藏了丰富而五彩的乡土诗写作材料。KJ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写作时间:2018.2-5    2019.11修订。
本文所引用诗歌资料来源于《独立》14期,2004年。《独立》23期,2014年。《独立》31期,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