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彝族文化专家李朝旺:我和彝族文化的故事
李朝旺:1955年5月生,云南石屏人,彝族,大专文化,龙武乡教管会教导主任、高级教师,州彝学会理事,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前不久,看到征集“中国民协会员故事”,我心血来潮,不顾学术肤浅,撰写我的故事。
我原是教书匠,在彝族山寨教书,教书之余喜欢看看书。时间久了,从心底萌发起动笔写作的念头。写什么呢?我去拜访著名彝族作家李乔。他引导我:“初学写作,可选择有意义的故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加以整理成文。久之,你便会写作了”。那是1979年。
李朝旺和爱人
我信心十足,先后整理《龙台记》《诗葫芦》《阿此》《阿倮》寄给《边疆文艺》,编辑回信教导:要全面搜集,慎重整理。结果一篇也没被刊用。这下,我知道了凡是好说不好做,路还得一步一步走。
好久,只见退稿,不见发表,一筹莫展。我去峨山拜访彝族作家普飞。他鼓励我:“写作贵在坚持,发表文章像小母鸡下蛋,没发表时老是不会发表,发表了第一篇就会连续、连续地发表。”我受到鼓舞,希望有朝一日能发表。
1982年底,石屏县成立文联,我以“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参会。次年春暖花开,《异龙湖》文学小报问世,我整理的民间故事《狐狸尾巴白》刊于“创刊号”。我来了兴趣,一有时间,搜集民间故事,撰写民俗短稿,并设法在县、州、省级刊物发表。
或许是天道酬勤,1985年初国家文化部要求各地搞民间五大集成。我抓住机遇,一面潜心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一面将较满意的寄出,先后在县、州、省的书报上发表《耕牛》《杀牛节》《巧妇做菜》《弹铜锅》《阿聪和阿力》《出来怕狗咬》《青松枝伙子》《祭祖节的来历》《汤圆为啥不献饭》《阴德岩》《唤马鸟》《阿勒荣》《戏虎》《奔西主》等等。这时,老友相逢闲聊,常有人鼓励我编个集子。鼓励的人次多了,我就放大胆子将已发表或尚未发表的民间故事进行选编,起名《彝族尼苏故事选》。
《彝族尼苏故事选》
“故事选”编成后,著名彝族作家李乔帮我介绍给红河州文联,其秘书长余德培看完书稿,答应替我出个专集。他将“故事集”送云南民族出版社通过三审,但因他提前退休等缘故,差点胎死腹中。后几经努力,1997年8月改为内刊印刷。这是我第一本专集,彝族李乔老师曾评说:“乡土气息较浓,适宜大众阅读”。
我读师范时的老师孔繁武看了《彝族尼苏故事选》后,夸我为彝族人民做了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好事,希望再接再厉,说:“我已退休,手头若有搜集好的稿子,愿帮助整理出版。”谢天谢地,贵人成全,我将尚未整理好的彝族叙事长诗《嫫紫荣阿依与迷紫荣阿玛》《奔西主与金北莲》《三姐妹与三兄弟》《青松枝与柏枝花》《阿倮》《毛熬念》合在一起,起书名叫《彝族阿哩选》,逐一整理,然后寄给他审定。
当时,我的教学任务狠重,加之在民间全用彝语歌唱,翻译整理非常吃力,几次想放弃。从搜集到整理,历经十来年。终于署名李朝旺、孔繁武搜集合编,于1999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书。这是我不辞劳苦、十年伏案的成果。
《彝族啊哩选》
上述两书出版发行后,我被当地文化部门关注。2000年石屏续编《石屏县志》,我被借调到党史县志办,此后从事编史修志。
到史县办后,省上要求各地编写“辅助丛书”。在加班加点完成续志任务的基础上,我乘势而为,将境内的尼苏泼、尼苏颇、朴喇、山苏四个彝族支系的衣食住行、人生礼俗、农牧渔猎、宗教信仰、岁时节日、待人接物、婚丧嫁娶、音乐歌舞、传统文化、风情拾趣等撰写成《石屏彝族民俗》。
《石屏彝族民俗》作为《石屏县志》辅助丛书,2002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经县文联报送参评,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三等奖,受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表彰奖励。专家认为:语言朴实风趣,文章短小耐读,内容雅俗并存。 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彝族啊哩选》
继后,得到《石屏县志》主编支持,我又把《彝族尼苏故事选》改为《彝族民间故事选》补充完善出版。主要做了三方面的修改完善:一是增补了部分《习俗传说》《风物传说》《幽默故事》《童话故事》;二是补写了《谜语故事》及谜底。全书收入106篇民间故事,长则近万字,短则一两百字。
《彝族民间故事选》
2003年12月《彝族民间故事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经售,实现了我公开出版“民间故事集”的夙愿。
2005年,我50岁。当时,云南正打造民族文化大省,石屏正打造民族文化强县,我一鼓作气,公开出版了《龙武史话》《彝族花腰人》《石屏民俗》,一年圆了三个出书梦。
李朝旺所著部分书籍
是年前,我找县长汇报,说龙武原是一个县,但因故未曾写过县志,以后也无从再写,打算写本《龙武史话》,作为《石屏县志》辅助丛书出版,得到热情鼓励。书稿写成,正要送入出版轨道。红河州民委来电话问我是不是有本《彝族花腰人》要出版,叫我开张单子来拿一万块钱,说孔繁武老师说他老来病多,让他有生之年再出出这本书。要求我设法出版。(该书署名李朝旺、孔繁武著出版)。
《龙武史话》《彝族花腰人》刚刚进入出版轨道。县委宣传部通知我去开会,部长吴伟峰说石屏要打造成民族文化强县,所以决定出版一套石屏文化旅游丛书,由《石屏人物》《石屏歌舞》《石屏豆腐》《石屏民居》《石屏民俗》《石屏旅游》六书组成。把《石屏民俗》创作的任务指名道姓分配给我,要求手头工作放一放,全力以赴投入创作,说年内还要出版,宣传部会打电话请单位领导支持。我二话没说,接受了任务。
《石屏民俗》书稿刚写成,《龙武史话》《彝族花腰人》两书已送来校稿。这边书稿尚未校完,那边又通知配图审定。这样,一年忙忙碌碌,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没有看电视时间,但感动很值得。
当年5月,《龙武史话》《彝族花腰人》两书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当年11月,《石屏民俗》作为石屏文化旅游丛书之一,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6年秋,石屏县旅游局和石屏文化研究会举办“旅游知识培训班”,我被邀请讲授“彝族花腰”文化。讲授下来,不少学员问我要讲稿,诱发了我撰写《花腰文化走廊》的念头。我将我的想法向时任旅游局长汇报,得到她的热情支持。
我将龙朋经龙武到峨山的公路设定为《花腰文化走廊》,将路经第一个“花腰寨”他扇咩作为“走廊”进口寨,将路经最后一个“花腰寨”万福村作为“走廊”出口寨,将沿途所经具有特点的“花腰寨”作为叙述点。
书出版后,2012年4月,在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地方志学会组织的云南省第六届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中,《花腰文化走廊》获专著类三等奖。
2012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又出版了我整理的《花腰习俗歌》。其所涉内容为:一、恋俗篇:装烟歌,献饭献酒歌;二、婚俗篇:哭嫁歌,教嫁歌;三、丧俗篇:指路歌,祭献歌;四、节俗篇:祭龙歌,祭祖歌;五、祈福篇:求寿歌,求子歌;六、寄愿篇:叫魂歌,劝善歌。
2016年,我61岁,已退休(返聘在党史县志办编史修志),我又迎来了出书机遇。当年出版了《彝族阿哩爱情长诗》《国际哈尼/阿卡区域文化调查:中国石屏县育英村哈尼人文化实录》《石屏彝族山苏文化习俗调查》,又一年圆了三个出书梦。
《彝族爱情长诗》是我搜集整理,肖学荣主编,2016年4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幸运的是,此书被列为《云南民族古籍丛书》,作为省级书目出版;《石屏彝族山苏文化习俗调查》,以李朝旺著,红河州彝学学会、石屏县彝学学会编署名,2016年10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国际哈尼/阿卡区域文化调查:中国石屏县育英村哈尼人文化实录》以王萍、李朝旺著的署名面世,2016年8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此书是《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实录丛书》,可以交换或销售到世界各处哈尼人聚居地。
日月如梭,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我在民间文学的园地上默默耕耘,无怨无悔。看到关于征集“中国民协会员故事”的通知,我心血来潮,不顾学术肤浅,撰写我的故事,与朋友诸君共勉。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