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史海钩沉:火烧松明楼
松明楼上一把火,赢来南诏千秋业。
图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巍山拱辰楼,是明朝时蒙化府(今巍山古城)的北门城楼(范健华 摄)
巍山,南高原苍穹天宇下一方地域,是南诏古国的发祥地。
垅圩图山王城遗址,荒凉地躺在在一片野草之中,随处可见残垣断壁,那些沾染着皇家贵族气息的碎瓦砾和砖块寂静散落于如血残阳的余晖下,似在遥忆一位叫作蒙细奴逻的英雄——曾经上演的一出流芳百世的历史正剧。城脚下,九曲十八弯的红河源头,日日夜夜吟诵着气势恢宏的乐章,见证着这里的灿烂文化、淳朴民风和辉煌的历史。
静卧于滇西以南、苍山洱海一隅的巍山——这块古老而又蓬勃如朝阳初生的土地在澄净高远的蓝天白云下散发着神秘气息。
翻开史册,我们的思绪总会与历史烟云相碰撞。作为与唐王朝相始终的西南政权,在大唐盛世外,西南蛮夷之地,一个显赫一时的南诏古国发祥于今天的滇西群山之中——巍山。最盛时,其疆域东面包括两爨,东南到达安南(越南古称),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女王国的国都在今泰国的南奔)接界,西南河骠国(骠国的政治中心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接界,北抵四川大渡河,东北抵黔、巫(今贵州和四川的长江南岸)。南诏古国雄峙南天,功业丰硕,而这些,都与一个叫蒙细奴逻的人有关,都与这片叫巍山的土地有关。
在蒙细奴逻时期,蒙舍诏的疆域还很小,在那座雄伟的王城,蒙细奴逻站立在垅圩图山的最高顶,心中汹涌着未来南诏国的宏伟蓝图。
永徽四年(653年),为获得唐帝国的支持,蒙细奴逻派子蒙王储蒙逻盛炎出使唐帝国,在各部选征了许多珍奇、骏马、土产、珍禽异兽为贡物入朝上贡,唐高宗见了大蒙入贡多是海外珍奇,亲诏见王储蒙逻盛炎。
高宗问道:“大蒙在何处?”
蒙逻盛炎答道:“在南天云下。”
高宗笑道:“那便是云南吧!”
帝所问,蒙逻盛炎对答甚悦圣心。高宗帝便封蒙细奴逻为巍州刺史,并赐锦袍,允大蒙子弟到长安求学为官。蒙细奴逻见次子蒙炎国盛武功出奇,只是诗文较差,便令他随进京朝圣者一起入京学习汉文化。从此,南诏励精图治始终附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获得唐王朝的大力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南诏终于成为六诏中最为强大的一诏。而其他五诏与河蛮部落,因受吐蕃威胁,常弃唐归附吐蕃。
故事亦始于1300多年前的隋末唐初,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英姿勃发的舍龙之子蒙细奴逻在今云南巍山境内建立了蒙舍诏,并修筑了雄伟的图王城。追述历史渊源,舍龙(意为“大老虎”)本属哀牢王族一族,为避难迁居至邪龙(原哀牢国领土、今云南巍山)。邪龙本是哀牢国领土,被汉朝强行设置为邪龙县,划归益州郡管辖,汉朝势力退出后被豪酋占据。舍龙一族的到来,很快得到哀牢人的支持,势力不断扩充壮大,逐渐形成以舍龙一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开始被称作“蒙舍龙”或“蒙舍”。
此时,云南境内洱海周边本有互不役属的“六诏”(诏即部落的意思),即洱海南面蒙舍诏(今巍山东南部)、洱海北面河蛮人的浪穹诏(今洱源剑川一带)、邆赕诏(今洱源邓川)、施浪诏(今洱源三营),洱海东面磨些人的越析诏(今宾川),洱海西面哀牢人的蒙嶲诏(今巍山北部漾濞一带)。这些诏被汉史合成为“六诏”。因蒙舍诏位于这些“诏”的南面,也被汉史称作“南诏”。南诏的“诏”字为彝语的音译,意为“王”;南诏即是南面的王,或者南面的国家。
是时,这“六诏”上面还有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叫“白子国”,它的首领叫张乐进求,曾被唐王朝册封为“云南大将军”,为拉拢舍龙一族,将女儿嫁予蒙细奴逻,决定逊国于蒙细奴逻,并在修筑南诏铁柱当天举行盛大的仪式,“举国逊之”。
再说蒙细奴逻继位后,即回到蒙舍诏(今巍山),改国号“大蒙国”,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定垅圩图山城为国都,自立为南诏国第一代诏王,称奇嘉王。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记载:“蒙氏名细奴逻,城蒙舍垅圩图而都之,国号大蒙,自称奇嘉王,云南建国称王始此。”至此,王宫居地邪龙部从牧游之部,渐进入农耕繁华之区,南诏国十三代王近300年的漫漫征程正式启航了。
奇嘉王蒙细奴逻
唐朝正积极经营洱海地区的时候,此时唐朝西南边疆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元七世纪中叶,位于唐朝西邻的吐蕃奴隶主势力迅速壮大起来,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并不断派兵进攻唐朝西境。而当时洱海地区的乌蛮贵族们,为扩展自己的势力,则利用唐、蕃之间的矛盾,朝秦暮楚于唐、蕃之间,形成洱海地区的一些乌蛮贵族们“彼不得所即叛来,此不得所即背”,对唐、蕃“或叛或附,恍惚无常”。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唐王朝不得不在吐蕃周边寻求力量与之抗衡,以确保边疆的安全。权衡之后唐朝选择了南诏(蒙舍)来完成统一洱海地区的使命。
各有所需的唐王朝和南诏一拍即合,结成了君臣联盟。尤其是唐王朝,在南诏第四代王蒙皮逻阁主政时,为了帮助南诏实现兼并其他五诏和西洱河蛮,以增强南诏实力,对付吐蕃,不仅对南诏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大力扶持,使南诏的经济实力日益强大起来,而且在军事上也给予积极支持,派出军事使臣和文官使臣,帮助南诏统一六诏。
南诏历经高祖蒙细奴罗、世宗蒙逻盛炎、太宗蒙盛逻皮三代的励精图治,到第四代时,无论经济还是军事都远远强于其他五诏。此时,极具雄才大略的诏主蒙皮逻阁积极依附唐王朝,南征北战十八年,终于公元738年中原大唐正值空前强势时,在唐王朝的支持下,蒙舍诏王蒙皮逻阁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实现了灭五诏为一统,建立起辉煌一时的南诏政权,并于次年迁都大理太和城的伟大壮举。南诏政权几乎与唐王朝相终始,历时253年,王室世袭十三代。
万里瞻天,心向大唐
在这个历史转折期,还演绎了一个美丽凄婉的传奇故事——火烧松明楼。
推开历史的大门,在深邃的长河中,南诏王朝为我们演绎了各种传奇故事。而火烧松明楼的故事虽然反映的是雄才大略的南诏王蒙皮逻阁一心想一统六诏、创建一方盖世伟业的历史,但是故事中的柏洁夫人却以其对爱情的忠贞活在百姓心目中,由此衍生出来彝族、白族等民族最盛大的一个节日——火把节,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南诏传统民族节日中,以夷人即现代的彝语支诸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为最隆重。南诏时期最著名的地方传统民族节日,为星回节,即后来的火把节。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哈尼、拉祜族等彝语支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星回节起源极早,但盛行于南诏时期,南诏国王蒙隆舜即曾经以《冬·星回节》赋诗来纪念这个节日。故后来将星回节称为火把节以后,许多关于火把节起源的传说,都附加在南诏的身上,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火烧松明楼”了。
史载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时,蒙皮逻阁战胜河蛮,取太和城。次年,唐玄宗赐蒙皮逻阁名为蒙归义 ,进爵为云南王。封王制书里说封王的原因是洱河诸部潜通犬戎(吐蕃),蒙归义率兵征讨有功。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皮逻阁谋乘胜兼并五诏,张建成建议厚赂剑南节度使王昱,请求合六诏为一。
在民间则广泛流传有“火烧松明楼”的传奇故事。《南诏野史》作了简练的记述:“(南诏皮罗阁)赂剑南节度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朝命许之,使人谕五诏:‘六月二十四日,祭祖不到者罪。’建松明大楼,敬祖于上。至期五诏至,惟宁北妃止夫行,夫不听。妃以铁镯穿夫手而别。二十五日,五诏登楼祭祖,享胙食生。至晚醉,阁独下楼,焚钱发火,兵围。火起,五诏死。报焚钱失火烧死,请各妃收骨。各妃至,难辨,惟宁北妃因铁镯得夫骨。至今,滇人以为火节。王灭五诏,取各诏宫人。妃美,遣兵取之。妃曰:‘誓不二夫。’即自死。”据传,火把节夜,妇女用凤仙花根捣烂包手染红指甲,即是对宁北妃以手拨土寻夫时血染指甲的怀念。
从史书记载可知,蒙舍诏逐渐强大起来之后,雄才大略的蒙皮逻阁得到了唐王朝的大力支持,一心想统一六诏,创建一方盖世伟业。这一日,六诏齐聚邓赕诏,商讨六诏统一立谁为王,蒙皮逻阁要强势称王,其他诏主一齐反对,这令蒙皮逻阁很是不爽,于是,他借十日后的“星回节”邀请其他五诏诏主到巍山祭祖赴宴,再商结盟大事。
欢乐火把节
回到南诏后,蒙皮逻阁召集手下谋士、部将到明火如昼的图王城宫殿议事。大概剧情或是这样:“各位爱卿,本王召集你们于此,要让你们动动脑子想一想,怎么样才可以吞并其他五诏为一统?”
蒙皮逻阁的一双虎眼闪着烁烁光华,他始终微笑着,用手捋了捋唇边的两绺胡须,耐心等待着属下的计谋。
一位郑氏军将站了起来,躬身向蒙皮逻阁行礼:“大王,根据众人的一致意见,末将想出了一个计策,可以不用一兵一卒消灭其他五诏。”
蒙皮逻阁:“是什么计策那么好,竟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一统六诏?”
“禀大王,这个计策也是众将的智慧结晶,并非末将一人功劳,末将自然不敢独自居功。”
郑氏军将看了看一眼还在交头接耳的同僚们,大声说:“各位军将,这不是要到星回节了嘛,我们可以邀请其他五诏诏主到南诏来一同祭祖,我们设宴款待五诏诏主,然后……趁他们喝醉的时候,我们就下手。”
蒙皮逻阁若有所思:“具体步骤怎么安排?”
郑氏军将又向蒙皮逻阁躬身作揖:“这个不劳大王操心,末将已有万全之策。我们事先用易燃的松树建盖一座松明楼,大王在那里设宴款待他们,待大家喝得酩酊大醉后,我们把大王带离松明楼,然后,放火焚烧……”
巍山古城火把节(杨念 摄)
蒙皮逻阁冥思苦想了好久,心知这条毒计既可省去流血牺牲,也省去了不少战争所需耗费的财力物力,更不用背负手足相残的骂名。他派人建造了一座松明楼,并号令其他五位诏主必须在六月二十五日“星回节”这天前来蒙舍诏(今巍山地区)祭祀祖宗,不得违命。各诏诏主们不知诡计,欣然前往。只有邓赕诏诏主皮逻邆的夫人柏洁料定丈夫此行定是凶多吉少,劝夫莫往。
话说邓赕诏夫人柏洁,原系浪穹诏老诏主罗铎之女,自幼美丽善良,罗铎与邓赕诏主的父亲咩罗皮是好朋友,便将女儿嫁给邓赕诏主皮逻邆,因公主出身于浪穹宁湖之北,故又称为宁北妃。这柏洁夫人宁北妃不但美丽善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在唐乐方面甚是出众,是六诏中最具才华的女子,她和邓赕诏主男才女貌十分的般配,而且聪慧贤淑,深爱着秉性忠厚的皮罗邆,一心辅佐他造福一方百姓,做个仁德之主。此刻,接到蒙舍诏松明楼祭祖的请帖,夫人寻思,那蒙皮逻阁素来野心勃勃,年年攻城掠地,搅得民不聊生,还以枭雄自居,不可一世。此番邀请,必定窝藏祸心。
邓赕诏诏主皮逻邆是一个深受唐朝文化熏陶的君子,善良懦弱,畏于蒙皮逻阁的势力,不敢不去。柏洁夫人苦劝无效后,只得命人星夜打造了一只铁镯,含泪让丈夫戴在腕上,寓意保佑夫君平安归来,再三叮嘱邓赕诏诏主要小心行事,没想到,邓赕诏诏主一去竟成了永别。
那松明楼果然建得巍峨壮观。六月二十五这天,邓赕诏诏主皮逻邆、浪穹诏主铎罗望、施浪诏主施望千、蒙嶲诏主原罗等四位诏主都已到齐,只差越析诏主于赠远未到。松明楼灯火辉煌,舞乐声中,众诏主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一番歌舞之后,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蒙皮逻阁却借故离去。突然之间,只见楼下四面火发,烈焰腾空,四诏主未及酒醒便全部葬身火海,无一幸免。待到各诏的夫人闻报赶来时,松明楼早就化为一片灰烬。蒙皮逻阁立即派出骑士,星夜前往五诏,假说祭祖焚烧纸钱不慎失火,各诏主们不幸身亡,通知各诏主亲属速来认尸。
蒙皮逻阁用避免六诏之间征战之痛、避免百姓因战争而遭受涂炭之惨、最为和平的一把火烧出了南诏一统的强大政权,可谓“松明楼上一把火,赢来南诏千秋业”。
且说当天柏洁夫人越来越感觉事情不妙,便带领人马高擎火炬星夜赶往松明楼,可惜她们赶到时,现场已完全成了一片灰烬。夫人呼天抢地,强忍着悲痛用纤纤玉手在滚烫的余烬里翻刨着。十个指甲都刨掉了,鲜血淋漓,但她不觉得痛,因为她的心比那还要痛十倍。找啊找,她终于找到手腕上戴着铁镯的丈夫的尸骨。而其他几位夫人们则无法辨认那些烧焦的尸骨,只得胡乱收拾几根残骨回去安葬。
此时蒙皮逻阁却假惺惺地谎称松明楼失火缘自焚烧纸钱不慎,实为意外。蒙皮逻阁早已觊觎于柏洁夫人的美貌,贪念其智慧与美貌并存,便涎着脸对柏洁说:“夫人足智多谋,孤王心仪已久,如蒙不弃,当迎娶为贵夫人!”聪明的柏洁只恨得咬碎牙关,却装出若有苦衷似的说:“丈夫尸骨未寒,怎能另寻新欢,且容归葬,守孝七七四十九天。” 蒙皮逻阁答应了。
围着火把尽情踏歌
回到邓赕诏后,她日夜操练兵马,囤积粮草,修筑工事,誓与蒙舍诏决一死战。
当蒙皮逻阁发觉中了缓兵之计,怒火中烧,立刻兵临邓赕。柏洁夫人亲自披挂上阵,军民同仇敌忾,蒙舍兵尸横遍野,邓赕城仍久攻不克。最后由于蒙舍兵发现邓赕城供水的瓦管,断了水源,终因弹尽粮绝,都城最后沦陷,柏洁夫人被俘。焦头烂额的蒙皮逻阁一见夫人,却又被她的美丽和英勇折服,禁不住怒气全消,恳求夫人非嫁他不可。夫人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在海边设祭坛,祭奠松明楼亡灵;二是蒙皮逻阁必须披麻戴孝;三是迎娶之日必须乘船走水路(暗示水火不能相容)。蒙皮逻阁一一应允。八月初八这天,只见柏洁夫人穿一身纸做的素衣白裙,默默伫立船头。蒙皮逻阁问:“夫人为何不穿绫罗素衣?”夫人答道:“这是最后一次祭奠亡夫,过此一时便没用了。”船到海心,突然风浪大作,柏洁趁势纵身投海自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了这段令人感慨万千的爱情故事。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敬天祭祖,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对火的崇拜之情。从古至今,原属南诏国疆域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彝族、白族等人民为了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柏洁夫人,便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星回节”这一天过起了火把节。
将自己美好的愿望许向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
是日,在彝族聚居的各村寨都要竖一棵十余米高的大火把,插上带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吉祥语言的大小升斗和五色彩旗,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家家户户且燃烧小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防御自然灾害,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女孩们还要用凤仙花将指甲染红,以示对柏洁夫人刨夫尸骨把指甲都刨出血的一种纪念。入夜则万人相聚火把树下,绕着火把踏歌而舞,吹弹歌舞,彻夜狂欢。现场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欢呼雀跃声充盈耳际,热情奔放的彝族人民,穿着鲜艳的彝族盛装,围着火把尽情踏歌。芦笙吹起来,舞步踏出来,他们满怀豪情,载歌载舞,舞动南诏古都风情,舞出千年彝族风采,舞尽千年南诏神韵。以此祭天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将自己美好的愿望许向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禳灾祈福,以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烧掉霉运,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景象之壮观正如元代诗人所描写的“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明代知名的大理文人李元阳亦用“万炬森罗彩翠浮”“上天下地星辰满”“野溢明珠如斗富,路缠星斗似迎仙。红霞散作千门彩,金色开成万朵莲”等形象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火把节的盛况。
红霞散作千门彩,金色开成万朵莲
柏洁夫人死后,蒙皮逻阁于738年一统六诏,成了南诏王。739年,蒙皮逻阁迁都大理太和城。
柏洁夫人殉节的大义行为深深触动了蒙皮逻阁的良知,他钦佩柏洁夫人的忠贞,封柏洁夫人为柏洁圣妃,建庙立祠供后人敬仰。邓赕城也被封为“德源城”。
正所谓:六诏一统,佳人难觅,南地芳迹,俨然一梦。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