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礼仪习俗

彝族头饰故事多

作者:万瓦良 发布时间:2005-05-31 原出处:凉山日报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居住在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同胞,特别注重头饰的装扮,数千年流传至今,以多彩的头饰形成独树一帜的头饰文化。“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头饰”、“汉人顾脚、彝人顾头”成为他们对传统头饰文化最好的诠释。有趣的是,彝族形态各异的头饰缘于图腾或动植物崇拜,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图腾的特点就是相信人们的某一血缘体和动物的某一种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Rg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民族的头饰,特别是女性的头饰,在其一身中要更替好几次,由特定的头饰可见女性经历的人生及年龄身份。彝族姑娘在婚前有戴鸡冠帽的习俗,其帽状如公鸡冠,故又被称为公鸡帽,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再用一样大的银饰镶嵌而成。在彝族的传说中,说是很久以前,雄鸡曾救过一对青年男女,后来,彝人们便要未婚姑娘全都戴上鸡冠帽,既象征平安幸福,又寄寓着吉祥如意。更为有趣的是,在彝族绚丽多姿的工艺镶嵌的花纹大都以“鸡冠牙”为图案。Rg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彝区,凡结婚妇女的头饰便成为荷叶帽,其形似荷叶,凡熟悉彝族风俗的人士一看见这荷叶帽,便知道这是已婚妇女。戴荷叶帽也有一个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妇女比男人更聪明,一次,支格阿落(彝族神话中盖世无双的英雄)骑马巧遇犁地的夫妻俩,问她丈夫今天犁了多少轮?这位丈夫无言对答。其妻却反问支格阿落,问他的马今天走了多少步?支格阿落顿时被问得哑口无言。第二天,支格阿落不服输,又找到这对夫妇说:我今天牵来一只公羊,找你的男人喂养生羊羔,妇人机智地说:我男人正在家里生孩子。支格阿落惊奇问道:男人怎会生孩子?妇人答道:那么公羊又怎能生羊羔呢?聪明绝顶的支格阿落又败在她手下,于是下令缝制荷叶帽给已婚的妇女们戴上,用于“盖住”她们的聪明才智,孰不知,荷叶帽成了已婚妇女骄傲的头饰,使她们更加美丽动人。Rg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男子的头饰则用黑布缠头,编织成一尖锥状,被称为“英雄结”。头饰完整地保留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彝族是一个崇尚鹰的民族,世代沿袭至今,男人应具有鹰的风姿、鹰的神韵。岩鹰搏击长空,面对蓝天、白云、大地、勇往直前,成了彝族男子汉心中勇敢的象征。有趣的是,青年男子的英雄结细如竹竿,中老年男子的英雄结粗似拳掌,贯于额中。从今天凉山州美姑县彝族男性英雄结中还可窥见彝族先民在远古时长途迁移的痕迹,先祖从滇、黔而今凉山迁移时,曲列系家支从左边渡金沙江,古候系家支从右边渡金沙江,凡系属曲列系家支的后裔英雄结偏左;古候系后裔则偏右。由此而得知,彝族的头饰文化亦是彝族对祖先纪念的深深烙印。Rg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也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民族优秀文化的民族。在凉山州美姑县还有一种既美观、又实用的红缨须斗笠,彝族称为“衣马尔布”。据说在清朝时,彝族手工艺人模仿清朝官员的官帽仿制,用生长在水边的水竹编织而成,斗笠上装饰着散开的红缨须,其形状比清朝官员的帽大些,更加美观大方,“夏日可遮阳、雨天可遮雨”。红缨须斗笠备受彝族青年男女的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反映彝族风情故事片《奇异的婚配》,就曾在美姑县牛牛坝订做了100多顶红缨须斗笠作道具。如今,在美姑的乡镇上,每逢赶集或是节日,随处可见红缨须斗笠,远远望去,像是燃烧的火焰,这与彝族崇拜火、喜红色有密切的关系。Rg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