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风俗之抢亲背亲
凉山彝族的婚礼,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和迷人的色彩。泼水、抹黑脸等方式使整个婚礼都充满着欢乐风趣和幽默色彩。“不背不抢的身不贵,背去的‘媳嫫’值千金”。往往一对情侣的婚礼过程,又成为青年男女斗智交友的良机。在婚礼的嬉戏打逗中,又孕育着一对对新的情侣。抢亲、背亲是彝族传统的迎亲仪式,彝族婚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节食禁水
凉山彝族的婚礼是从新娘子绝食开始的。当婚期来临,新娘子就要举行节食。彝语称为“杂空”。在“杂空”期内,只能靠喝点水度日。家里人也不勉强她吃饭。父母心疼女儿,往往劝她吃一两个鸡蛋,喝几口水,或吃一小片养饼什么的,但她总是不吃或少吃。“杂空”的时间少则一两天,多则三四天,七八天甚至十来天, 具体视距离远近而定,嫁的远,减食的时间便长,嫁的近,减食的时间便短。‘杂空“一直要坚持到新娘到婆家为止。彝俗是,新娘减食的时间越长,便越显得懂礼节,有毅力,如果哪一位姑娘在出嫁前还显得欢天喜地、无忧无虑,不知节制饮食,那么她就会受到耻笑和非议。关于减食这一习俗的由来,众说不一,有认为是从前姻婚都是父母包办,被迫远嫁的姑娘往往忧恒哀怨,不思饮食,代代相沿,遂成习惯;有认为是彝族送亲的都是男性,新娘在路上不好方便,因而需要适当节制饮食。两种说法都有些道理,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吧。
二、哭嫁
在凉山彝族地区,在新娘出嫁的头一天晚上,女友们便成群结队到她家里,大家聚在一起唱着忧伤的歌曲《阿莫尼惹》。《阿莫尼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彝族民歌,歌中那细腻的描写,强烈真挚的感情和凄凉婉传的音调,真是感人肺腑;因而会激起新娘和姑娘们的共鸣,往往使他们泪流满面,所有在场的人都会沉浸在一种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之中。尤其是在与父母辞别时,要诉说女子嫁人之苦,凄婉动人,依依难舍。当晚姑娘们翩翩起舞,边舞边唱,一唱一和,直到深夜。翌日晨,在请一位子女多而且都健康的妇女为新娘梳头、打扮;梳毕头则戴上耳环、头饰、头罩。等待着第二天清晨,迎亲队伍的到来。
三、抢亲
去迎亲时,先由男家从本家支的同辈兄弟中选派青年小伙子数人至十几人组成迎亲队伍,带队者称为“线木”。携上酒、羊或猪赴女家背亲。女家的众女友们,早已储水以待,当迎亲队伍到达时,姑娘们用瓢盆、木碗等盛水浇泼,迎亲者则表现得十分勇敢,用“擦尔瓦”蒙上头,奋力想冲进屋里,但谈何容易,姑娘们用水泼挡不住的话,又有人用棍棒打(当然是轻轻地打),一时间他们混战一处,扭成一团,欢笑声、呐喊声、助威声交织在一起,惊天动地,气氛异常活跃。最后机智地小伙躲过重重阻力,冲进了里屋,进屋后,主人要先给他们敬酒,然后才进餐,晚饭后,主客一同喝酒、赛歌、对谚语、猜谜语等,往往闹个通宵达旦,兴尽方休。当他们与女方长辈围火闲谈时,姑娘们又乘其不防,用锅灰抹他们的脸,以致他们个个成为花脸,姑娘们唱道:“为了养大女儿,妈妈脱了九十九层皮,不泼九十九瓢水,不抹九十九把锅灰,哪能让你们背走姑娘?”背亲的小伙子则答道:“我们翻过了九十九座山,趟过了九十九道水,不背回亲娘哪能行?”于是屋里屋外、院场晒坝又开始水战、对歌、嬉戏。
四、背亲
第二天早晨,新娘由一个表兄弟辈的年轻人背到门外一张竹笆上坐下,由一位子孙满堂的老妇用酒和炒食为其祝福,然后给新娘换上彩裙,将她的头发披散下来,用一块布将其头蒙住,一切准备就绪后,娘家给迎亲的两位小伙子和背新娘的那位小伙子各赠送一些钱作为礼物,送亲的队伍便开始出发,一路上,新娘或骑马或由迎亲的人和背新娘的小伙子轮换着背。送亲的人必须都是男性,人数不限,多者上百,少则只有两三人。送亲的队伍到达新郎家附近时便停下来休息,派一个精明的小伙子前往男家讨礼物,男家便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带上少许钱和烟、酒、一点盐巴、一张羊皮,向客人请安、敬烟、敬酒,然后,送亲的队伍这边又派几个精壮小伙子前往新郎家“抢肉吃”,这些小伙子大摇大摆地来到新郎家门前,走到掌管分发肉食的人跟前站定,男方这边的姑娘们则虎视耽耽站列在对面,严阵以待 , 等负责分肉的刚把一篮子热气腾腾的肉递到小伙子手中,姑娘们便一拥而上,把小伙子们团团围住,拚命抢夺他们手里的肉,小伙子们则极力反抗,护住手里的肉,不让她们抢去 ......
在彝族的婚礼中,这样来来往往后,去背亲的小伙子要是表现勇敢机智、聪明可爱的话,他能巧妙地背起新娘,又能悄悄地播下爱情的种子,找到下一次再来背的新娘。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所属专题:
彝族传统婚俗/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禄劝彝族家支制度
- 2 凉山彝族婚俗--婚前礼仪
- 3 没有新郎的婚礼
- 4 彝族特殊风俗小辑
- 5 彝族阿细支系传统美德侧记
- 6 昭觉彝族以酒为贵的酒文化
- 7 彝族撒尼人喊魂仪式
- 8 布拖彝族生死观
- 9 彝族“丧歌”
- 10 大小凉山彝族少女换裙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