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故都的彝族土主文化介绍
云南大理州巍山县是南诏的发祥地和故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城南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巍宝山,既是南诏第一代王细奴罗的耕牧之地,又是全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巍山彝族(腊罗和格尼两支系)出于对祖先的崇拜,修建了土主庙以供祭祀。土主庙里供奉的是具有能够体现本民族精神气质的英雄人物。这是有别于祖公灵位等的家庭式祖宗崇拜的一种彝族特有的宗教信仰性质的文化形态。
巍山县境内至今仍然保留了南诏王的十三座土主庙及遗址。据史料记载,彝族祖先中的传奇人物南诏第一代王细奴罗的土主庙是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建盖的的。当年,唐玄宗接受蒙舍诏(南诏政权的初期的称谓)第三代诏主盛罗皮在巍宝山为其祖父盖庙塑金身的请求, 敕封细奴罗为巍宝山巡山大土主,下旨盖庙。庙原为三进院,门前有一块一亩左右的彝族打歌场。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一至十五,各地的彝胞纷至沓来,祭祀本民族的大土主细奴罗。
据考证,作为巍山的土著民族彝族在巍山的生存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现就“南诏”这一不太为人所知的概念作一介绍。唐贞观初,被彝族奉为大土主的细奴罗耕牧于巍宝山(今前新村),才能卓越,深得彝胞的拥戴。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细奴罗当上了位于巍山坝子南部的蒙舍诏主,改国号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因蒙舍诏居大理洱海盆地之南,又称南诏。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王朝封细奴罗为巍州刺史。历经细奴罗、罗盛、盛罗皮、皮罗阁(此为当时彝族独有的父子连名制,后来其他民族多有仿效)四代92年的发展,加上唐朝的帮助支持,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吞并了当时存在于大理一带的其它五诏,建立了当时西南地区最强大的政权――南诏国。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南诏都城从蒙舍城(今巍山县古城村)迁都到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唐王朝加封皮罗阁为“特进云南王”。南诏国共传位十三代,历经256年,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
再来看,由于南诏强盛时疆土包括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的一部分,势力伸及越南、缅甸,所以至今大小凉山、红河、哀牢山脉一带彝胞也有奉细奴罗为大土主,并为其修建了土主庙。可以说土主文化是彝族特有的精神文化,这一共同奉细奴罗为大土主的现象也印证了土主文化的根在南诏(今巍山)与南诏历史记载的统一性。一直交融于彝族土主祭祀活动中的南诏洞经古乐演奏(其前身是一千多年前盛唐时南诏派遣歌舞乐表演队到长安表演,且轰动长安的南诏奉圣乐。如今被称为音乐的活化石)和彝族打歌(巍山彝族打歌调多为小调,少数为大调。与其它彝族的音乐元素有很大不同)至今仍轰轰烈烈,热闹非凡。
我也希望各地的彝族同胞走进巍山,认识南诏,认识南诏故彝族的土主文化。我相信,当你满怀崇敬之情追寻彝族祖先走过的那一段段光辉岁月时,你将不知不觉中远离迷惘,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你无法按耐的将是祖先勇敢、勤劳和善良的血在你身上永恒的躁动。忘记祖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想,南诏土主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在于此。我们寻根,我们探祖,我们在问我们从那里来?我们在问将到那里去?在这一进程中,我也希望所有的彝族同胞都来关心本民族的人和事,让我们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拥有更高的人生境界。让彝族人的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所属专题:
大理彝学/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族名称来历
- 2 白彝黑彝从何而来
- 3 彝族名词解说之“诺伙”
- 4 崛起于民国时期的昭通彝族
- 5 凉山彝族迁徙
- 6 乌蒙与乌蒙王罗杓
- 7 揭开鲁魁山图腾神秘面纱
- 8 雷波人解码三国:七请孟获,一段被误读...
- 9 改土归流
- 10 僰人后裔在大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