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脱贫攻坚在凉山:藏在贫困地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梁木 发布时间:2018-11-03 原出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四川省布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重点地区。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拖是凉山彝族的腹心地带。解放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呈封闭状态。这样的历史与环境一定程度上使布拖县形成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局面,也让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变得“难中之难、坚中之坚”。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封闭状态却保护了布拖的传统文化与风俗,使它们受到外界的冲击与感染较小。因此,布拖今日仍旧保留着充满彝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服饰文化、毕摩文化、苏尼文化等。布拖县自2005年起启动非遗保护工程,如今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名录10项。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颜色亮丽的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纯羊毛的上衣与长裙,配上纯银的头饰、胸牌、领饰等,就形成了典型的彝族姑娘的形象。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彝族服饰(左为泸海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装一般由纯羊毛手工打造,从收取羊毛、纺成线、浸染,到织布、裁剪、刺绣,全部都由彝人手工完成。经营着一家彝族服饰商店的苏噶木什扎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一整套衣服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需要花费近半年时间。如此复杂又耗时的手工工艺,使得彝族服装造价不菲,一条羊毛长裙通常卖到一万元,全身衣服的价格加起来超过两万元。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彝族女子展示织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彝族女子展示织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彝族女子展示织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彝族女子展示织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彝族服饰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了美丽的衣裳,彝族服饰怎么少得了银饰呢?彝族服饰中的银饰,银头饰、银纽扣、银耳环、银领饰、银胸牌等,可以装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据布拖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泸海瑛介绍,彝族女子的银饰一般从她们出生起就着手准备,根据大小和重量的不同,造价也有很大差异。简单的一套银饰造价三、四万元,复杂隆重的可以达到十万元。彝族女子的银饰通常会陪伴她们一生,有些保养良好的还可以传给自己的女儿,让她们继续佩戴。即便是经济状况非常差的家庭,也会为他们的女儿准备银耳环、银纽扣与银领饰。泸海瑛说,彝族女子一年只有几次穿全套银饰的机会,如火把节、婚礼、朋友宴会等。平时,她们一般会穿只佩戴银耳环、领饰和纽扣的彝族便装。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各类银质器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银头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银胸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银酒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勒古沙日是国家级银饰非遗传承人,12岁就跟随父亲学艺,目前是全省唯一一个手工打造所有银器的银匠,制作的银器包括首饰、酒具、餐具、摆件等。泸海瑛身上佩戴的整套银饰就出自勒古沙日之手,这套银饰花了勒古沙日和妻子两个人整整一个月的时间。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勒古沙日正在制作银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勒古沙日工作台(黑色部分为松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独特的服饰文化,布拖县的传统彝族文化还有讲述彝族女人一生的歌曲表演--朵乐荷。彝族女子围成一个圆,撑着黄伞唱起歌,一人领唱众人和,通过歌曲来讴歌女性的伟大。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朵乐荷表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朵乐荷表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朵乐荷表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还有与银饰制作技艺并列为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的口弦制作技艺。彝族口弦音乐将对语言声调的模拟编成音乐旋律,由竹子刻制成类似风琴簧片样的乐器——口弦演奏出来。口弦也因简易方便而成为彝族几乎人人会的乐器,彝人空闲时都会把它取出来练习或演奏。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口弦制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口弦表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祈福时的毕摩、苏尼舞,庆丰收时的达体舞,彝族民歌阿都高腔,这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都是布拖县非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毕摩表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苏尼舞表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达体舞表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阿都高腔表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彝族的许多非遗文化都已经走出了大凉山。勒古沙日于2010年5月19日受邀赴中国台北参加彝族银饰手工制作技艺大展演,毕摩、苏尼舞的表演者也被邀请至外地进行表演。相信在未来,布拖县的非遗文化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带领布拖县人民一起走出大山。JN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