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红河州民研所普梅笑赴绿春、元阳寻访毕摩记

作者:普梅笑 发布时间:2016-04-2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Zy sso fiet syp no map le, mairp sso ko qirp no map le,bet sso nyeirp jit no map le:君子施政不得空,大臣断案不得闲,毕摩诵经忙不赢。这句出自彝族毕摩经籍的古语,在这次调研中,感同身受。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3月11日至14日,我前往绿春牛孔、元阳新街寻访当地毕摩。是为了给巴莫尔哈老师主持编撰的《中国彝族毕摩人物志》提供红河州彝族毕摩的补充材料。第一次去绿春、元阳拜访从未谋面的毕摩,心是忐忑的。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前往绿春、元阳前一周,我用手机跟牛孔的方昌毕摩、元阳的杨正忠毕摩联系好了见面的时间。和方毕摩约定11日(初三)到牛孔。10日,方毕摩再次打电话来确认我是否真的下去,并告诉我如何坐车。11日早晨,我坐上了蒙自到绿春的汽车,虽然还带着头一天去金平出差的疲惫,但去一个陌生又早有耳闻的地方,兴奋得无法在车上补充睡眠,一路看着沿途的风景来到了绿春。在车上还接了两次方毕摩打来的电话。他今早刚完成另一个村的仪式赶回家。他一再叮嘱我不要在路上吃饭,他们会准备饭菜等我。要我一到绿春就直接去牛孔,他在家等我。可是坐车四个多小时,到绿春的时候已经下午一点多了,肚子饿得叽里咕噜。一下车,我便打听去牛孔的车程,得知还要坐公交车到一个叫街心花园的地方转车,肚子已经强烈表示不满,我还是决定先吃碗凉米线再出发。吃着米线,我想起了在彝学会上认识的施老师,他是牛孔人,打电话向咨询他具体路线。接了我的电话三、四分钟,施老师就跑来见我,还约了文体局的施老师一同开车送我去牛孔。事情就是这么巧,原来他们俩是父亲在牛孔彝文培训班的学生,而方毕摩他们都认识,还是文体局施老师的同学。他们俩把我送到牛孔,将我交给方毕摩后,就匆匆赶回去上班。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牛孔的彝语属于彝语南部方言尼苏话,和石屏县彝话属同一彝语方言,比较接近,大家用彝语交流更增进了情感。方毕摩家的亲戚和左邻右舍都来,跟见到亲戚一样,大家热情地约我去他们家做客。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跟方毕摩讲了此行的目的:为了给《彝族毕摩人物志》提供编撰材料,一是了解他学习、传承毕摩文化的基本情况;二是登记他收藏的毕摩文献;三是更正之前填报的文献名称;四是采集毕摩的照片等。方毕摩得知自己入选《彝族毕摩人物志》非常高兴。他将老书、新书、摘录本、印刷本都拿出来给我看。我进行了登记,对每部书所包含的篇章也进行了记录,然后请方毕摩给我解释经书内容和使用场合。他给我做了分类解释,比如丧葬经,可以分为给长寿者诵的,给年轻人诵的,给未成年人诵的;给正常死亡的人诵的,给非正常死亡的诵的。方毕摩对我提出的问题都一一做了解释。我们从下午四点一直记录到晚上十点才把方毕摩的经书登记完。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晚饭后,方毕摩带我参观村子,了解了他们社区的环境。村子建在河谷间有些闷热,村子对面有条小河。方毕摩指着一个山头对我说:“以前村子在上面,这些都是水田,上面交通不方便,现在全村200多户人家已经有180户左右都搬迁下来了。上面气候凉爽,下面热。”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方毕摩的儿子曾经在上海打过工,如今在自家位于农贸市场的新房里卖烧烤,听方毕摩的小侄女说生意还可以。十点多工作完成后,方毕摩带我们去儿子烧烤店,他儿子一见我们下来,就下了米线。我肚子还很饱,晚饭他们家又是杀鸡,又是特色山珍,我吃得很多。我本想谢绝,但盛情难却呀,吃吧!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色越来越浓,方毕摩的儿子悄悄帮我预定好宾馆,但方毕摩担心我的安全,执意安排他的小侄女陪我一起住。我也不便谢绝他的好意,就顺其安排了。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过去相比,绿春县牛孔彝族村寨已换了新颜。

牛孔村的夜晚,从田间传来青蛙的合唱或者独唱,置身其中,我肯定是被陶醉了。凌晨,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将我唤醒。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点钟,方毕摩就来喊我,说他已经找好车子,联系好白金顺毕摩的家人。我洗漱好来到约定的农贸市场,方毕摩果真在一辆面包车旁边等我。他说去白毕摩家有段路程,要爬山,怕我走不动,坐面包车去,来回30块钱。我们坐着车来到白毕摩的村子,到了白毕摩家,看见了他九十三岁高龄的老母亲坐在门口。白毕摩外出打工去了,他的妻子匆匆从外面赶回来,拿出他们家的经书给我们看。毕摩常用的经书内容都差不多,我们登记了一下经书卷数,对特别的,方毕摩没有的书进行拍照。这次白毕摩不在家,没有采集到他的照片。有些遗憾。在方毕摩的解释和面包车司机的配合下,我们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工作。临走我给老奶奶留了点买糖果的钱,并祝福她健康长寿。回到方毕摩的村子后,他又带我去了同村的张阿六毕摩家,了解了张毕摩的情况和藏书。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我这次出差的时间比较紧,方毕摩就帮我联系好另一个村的李高山毕摩,请他来方毕摩家。下午1点多,李高山毕摩带着部分藏书来到方毕摩家,接受我的访问和数据采集。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位毕摩都非常忙,在接受我采访的两三个小时中,他们就接了无数个电话,答应或者回绝了几家的邀请。下午3点多,我的绿春之行任务结束。依依不舍地道别,两位毕摩都热情地邀请我下次再来,特别是李毕摩,希望我有机会也去他家做客。告别他们回到绿春县城,又接着坐上了回元阳南沙的班车。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元阳县李章明毕摩诵经

下午六点多钟,来到了南沙。南沙是座新兴的小城镇,以热出名。现在是春天,还感觉不到它的热,但街上卖的热带水果相当诱人。我一个人在街上逛了一圈,买了个菠萝回酒店休息。和元阳的杨正忠毕摩联系,说明天早上去找他。杨毕摩当时还在其他村子做仪式,他说明天早上可以完成仪式,之后就去老县城新街镇上接我。杨毕摩和我同样做毕摩的大哥普照搭了弟兄,因此他叫我“小妹”。这一层关系突然让我感觉去他家就是去走亲戚。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月13日早上八点半,我坐上去新街的面包车。同样,我也是第一次去元阳,对路程和路况都不了解。面包车走的是老路,在一个山上弯来弯去,南沙在山底,新街在山顶。一路在云雾中穿行,到了山顶才看到远山。途中,接到杨大哥打来的电话,说他已经在老车站附近等着我,要我到那儿下车。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阳县新街镇老峰寨毕摩杨正忠诵经图

我到老车站下了车,没有看见杨大哥,就在候车室给他打电话。杨大哥从外面跑进来喊我。我跟随着大哥来到停在路边的三轮车旁。有个病人在那里等着杨大哥给她看病,杨大哥就在路边给她看了病。这时有个妇女提着菜过来,见到我就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我猜想这么热情有爱的肯定是嫂子了。就与她聊起来,没错,果真是未曾谋面的大嫂。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大哥看完病就用三轮车拉着我和大嫂回家。一进家门,就看见两位妇女在忙着做饭做菜。大嫂介绍说一个是亲家嫂子,一个是本家的嫂子。她们是特意为我的到来而忙碌,我既感动又觉得过意不去。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先给杨大哥照了像,然后请杨大哥把他的彝文书都拿出来一一做了登记。杨大哥很详细地帮我分类做了介绍。杨大哥的彝文藏书多,类型丰富,有丧葬类的、婚嫁类的、预测占卜类的、医药类的,等等。我们一直工作到正午,嫂子们弄好的菜都凉了,直到李章明毕摩到了杨大哥家我们才开始吃午饭。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午餐很丰盛,嫂子她们杀了鸡,煮了腊肉,家里新鲜的菜,还有梯田上的野菜和鲜嫩的鱼腥草……满满的一大桌。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午饭后,我们休息片刻后又开始登记李毕摩的书。李毕摩带了几本年代久远的古籍,其中包括《阿黑西尼摩》和《毕摩竞赛书》等。为了节约时间,和杨大哥的内容相同的经书我们就省略了,拍照采集了不同类型的书。下午两点半才结束访问和登记工作。其间请他们看了自己的材料,并补充没有涉及的内容。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大哥下午还有一个仪式要做,主人家已经打了好几通电话来询问要准备什么东西。杨大哥也着急着过去帮人家做仪式。我们一结束工作大哥就拿上道具和经书,开着三轮车拉着我们往老县城方向走。我们在老县城和李毕摩告别,然后直奔办事的人家。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大哥今天是去做“接命”仪式的,这种仪式我头一次见。大哥到了主人家,手脚毛利的开始准备设置法坛,不到半个小时就准备就绪,开始诵经做法。我在一旁看大哥做仪式。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笔者与毕摩杨正忠的夫人在梯田边合影

仪式告一段落后,大哥安排侄子杨纯开车,并且喊来已经从教育局退休的李老师和嫂子陪我去看名扬天下的元阳梯田。由于天色已晚,我们就在村子旁边的两个景点转了一下。六点多回到主人家,和客人们一起吃过晚饭后,杨大哥大嫂安排侄子连夜把我送回蒙自。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回来的路上聊天时得知,侄子在个旧做工,是杨大哥大嫂特意让他回来接我的。大嫂还拿了几板土鸡蛋让我带回去孝敬爸妈。晚上十一点,侄子把我送回到南湖花园的家,又急匆匆赶回个旧去了。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次寻访毕摩的旅程,虽然路途遥远,种种艰苦实属不易,却让我收获满满,亲情、友情……使我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真情铭刻于心。81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普梅笑(1978-),女,彝族,云南石屏人,硕士,红河州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彝文古籍翻译与研究。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翻译出版彝文文献译注《红河彝族传世史诗》、《红河彝族行孝积德故事》、《红河彝族道德经》、《太阳女月亮儿》,参编《滇南彝文字典》《云南规范彝文彝汉词典》,汇编《红河彝学研究文集(二)》、《红河彝族创世史诗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