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计营”土司遗迹初探(四)—浅述阿计营彝族的“那些事”
血染土衙门
阿计营土司衙门始建于明朝时期,坐落在今黔西南州兴仁县新马场乡营上村。房屋依山而建,正房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356平方米。由四座四合院组成,各院相通,四周修有墙垣,墙上设置有便于使用枪支从里向外射击的十字型射击孔。从计屯到百德的柏油路下车,沿着右边石头镶嵌已磨得光亮的石板路步行不到30米,大门就在眼前了。
进入院子便是一个用石板铺成的320平方米的坝子。三面的围墙高达5米,坝子后面正对大门中心位置有七级台阶,两条石头雕刻的龙非常对称地立于两侧。上完台阶就进入了第一栋正房。四个院子的房子都分上下两层,全是木质结构。中柱用超过一抱粗的杉木做成,墙体全是青石浆砌。衙门左侧对面有一座山,远远看去好像一头卧地的水牛。于是在秦阴阳(四川来的风水先生)的指点下在山脚修建了一个大约900平方米的池塘供“牛”饮水。正对门有一座山叫贵人山,以前上面修有石碉楼。在困牛山的“牛头”上也修有石碉楼。土司衙门坐落的后山被称为“金羊下山”。
民国元年(1912年)9月,贵州省军政府划拨原属普安县的阿计营、安逸营、马乃里、忠顺里及邻县插花地设置新城县。民国三年(1914年)7月内务部批准定名为兴仁县。县下设东南西北中五个区,阿计营属东区。这年11月龙建章任贵州按察使。他请示中央为阿计营更换土司印信扎符,得到批准以龙祖寿继续世袭担任土守备武职土司。龙祖寿在民国11(1922年)年去世,传位给长子龙介眉(字作霖)。龙介眉沿袭彝族传统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等级、家支制度,对下属非常严格。
民国24年(1935年)4月,听到红军即将开到兴仁的消息,龙介眉立即派弟弟龙泽普(字佩霖,小名小毛)带领一部分土兵,将母亲和妻子王氏、长子龙骧连同泽普的五个儿子一起送往昆明。龙泽普妻子顾氏不愿随去,就带领部分家兵驻守在营上土司衙门。龙介眉将家中四十多箱大洋和十七箱金银首饰悄悄转移到神仙洞掩埋,把土司印信号纸及普山照(封地的土地执照,相当于现在的土地使用证)带在身上。红军在4月19日经贞丰、安龙进入兴仁县境,国民党滇军第二纵队司令孙度指挥三个旅追到募役(今安顺地区关岭县花江镇)。4月20日,孙度率部过江进入阿计营封地,占平街,向回龙方向推进。龙介眉奉命带阿计营土兵100人前往回龙会合,在92师前锋营长李继民手下围剿堵截红军。在伍箐青岗林(今黔西南州兴仁县下山镇境内)战役中被红军伏兵夹击,伤亡数十人。正是在这次战役中,营长李继民被红军击毙。因龙介眉一直被外称呼为“营长”,所以就传成了“龙介眉战死、全军覆没”的消息。
实际上龙介眉只不过负了点轻伤,带领残余部队一直跟随孙度经过下山进入晴隆,后往西进入云南。到了昆明后和母亲及妻儿会合。龙泽普此时已经离开昆明返回了阿计营,并未和哥哥见上面。龙介眉在表哥龙绳曾(龙云的三儿子,五十八军团长)的帮助下,把长子龙骧和泽普长子龙骥送入了国民党中央军校云南分校读书。妻子王氏恰好将要临近生产,所以就留在了昆明。龙泽普平时平易敬人,深受下属和营众尊重。但是其妻顾氏为人贪心,看重钱财。
龙介眉战死的消息传到了营上后,顾氏就把目光盯上了龙介眉的财产。在龙泽普还在回营上的路途中时,顾氏就指使家兵头目郭士民、高永坤行动,带领家兵将龙介眉埋藏在躲兵洞的四十箱大洋悄悄转运到神仙洞埋藏。十七箱金银首饰悉数搬回土司衙门她住的院子,藏在二楼堆放木炭的屋子里。顾氏在指使郭士民、高永坤等人时答应给他们每人100块大洋,事后却只字不提。她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她的行为引来了后面的杀身之祸。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五月初十,龙泽普接到龙介眉从云南发来的电报(民国十八年巴铃电报局设立),才知道龙介眉并没有战死,而且不久将回来。此时顾氏慌了神,才向龙泽普坦白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龙泽普听了后,气急败坏地将手中的水烟筒朝顾氏打过去,黄色的污水弄得她满脸都是。“大哥回来你自己去和他交代!你的小命我看是没法保住了!”龙泽普丢下一句话,出门又叫了一声:“来人!”郭士民、高永坤等人赶紧跑了过来。龙泽普指着他们一顿臭骂,并对他们说:“营长大老爷没有死,过几天回来要你们的狗命!”然后带上贴身护卫甘凤美骑上马就往纳壁去了。
当晚顾氏赶紧召集郭士民、高永坤商量应对的办法,最后决定派人前往兴仁县城,等龙介眉从云南回来先在兴仁下手杀掉龙介眉一家。并答应事成之后连同以前答应的每人100个大洋给予兑现外,每人再给200个大洋。第二天一早顾氏就派郭士民、高永坤、左天会、甘启佩四人就带上二十响驳壳枪和手雷,骑马前往兴仁。到达县城后先找地方住下来,然后轮流盯住县城中大街袁恩普家房子(为了子女读书及进城办事方便,龙介眉一直租住),待龙介眉回来后,寻找机会下手。也许是龙介眉命不该亡,三天后龙介眉和妻子王氏陪着母亲,带着刚出生几个月的二儿子龙光汉,乘坐表哥龙绳曾派的车和警卫的护送下抵达兴仁。由于当时车辆非常罕见,进城时又恰好是中午,所以就引起了很多的人围观。高永坤、左天会也挤在人群里凑热闹,龙介眉坐在车里一眼就看见了他俩。因为隔着窗帘,他俩没有看清车上坐的人。
龙介眉一行回到县城中大街家里,左等右等一直不见高永坤、左天会二人前来。询问在此的丫环、娃子才知最近营上没有人来过。以前营上来人都是在这里吃饭住宿,他脑子里立即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立即提高了警惕,嘱咐手下加强了警戒防备。第二天母亲要想回营上,他让母亲装扮了一下,悄悄的派贴身护卫李乾坤带人从后门送出县城,顺便到营上了解情况。李乾坤第二天回来说没有任何异样,只是发现二太太现在对人特别热情。但是这并没有解开龙介眉心中的疑团。
又过了几天,郭士民四个人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所带的小洋也用完了,于是他们便回到了营上。回来后被顾氏又是一顿臭骂。不仅不兑现先前的承诺,还要他们归还这次带去县城已经用了的三十个小洋。而让他们感到震惊的还不仅是这顿臭骂,随后甘凤美告诉他们的消息更让他们慌了神。原来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四人还在兴仁寻找机会下手时,龙老太太就回到了营上。回来后的一天晚上,龙泽普经受不住顾氏再三的央求,一起到母亲的房里去向母亲坦白了错误。在母亲房里商量办法时,不知谁说了句“把晓得的土兵杀了顶罪”,被恰好经过窗口的甘凤美听见了。郭士民、高永坤他们在惶恐中度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抽空在一起商量后,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掉龙泽普夫妇。然后向营长大老爷把事情全部说出来。
农历六月十七日晚上十一点左右,在阿计营土司衙门前四合院正房客厅,龙泽普像往常一样躺在椅子上,高永坤一直在旁边伺候他吸食鸦片。郭士民手抬茶壶,甘凤美手提铡刀紧随其后走了进来。郭士民把茶壶放在龙泽普旁边的桌子上,倒了杯茶双手递给龙泽普。龙刚刚伸出右手来接茶杯,甘凤美向前朝龙头部就是一刀,砍在了龙的右肩上。龙泽普习惯性地从腰间掏出了德国造手枪,但是手一下子没有了举枪的力量。甘凤美向前一刀把枪砍掉在地,回手一刀砍在了龙泽普的脖子上。鲜血向箭一样喷了出来,喷了郭士民、甘凤美一身。龙只是哼了一声,瞪大了一双眼睛,软软的倒在了椅子上没有了气息。这时顾氏在卧室里听到声响,出来一看惊呆了,她刚喊出一声“救命!”甘凤美上前一刀砍到她的脖子上,鲜血喷在了墙上,她软软的就倒下了。郭士民三人关上客厅门出来,到院子里咳了三声。等在外面的王双全、刘如乾、左天会、甘启科、甘启佩等人蜂拥而入,按照原先商量好的计划分头行动,追杀土司衙门的其他人员。
丫环龙阿多(甘凤美的妻子)还在前院左侧的厢房里收拾房间没有回家,听到顾氏的惨叫和院子里杂乱的脚步声后已经吓得浑身发抖。等到脚步声往后院去后,她才慌忙跑出大门,一边大声呼喊救命一边往跑回衙门右侧的家,她并不知道丈夫参与了事件。住在右侧四合院的土司府管家杨胜兴(云南大理彝族)听到动静,慌忙跑进厨房。躲在一堆木材里,上面用一口大铁锅盖上幸免于难。
郭士民、甘凤美等人杀掉其他院子的两个丫环柳小翠、谢阿娣和娃子(男仆)龙小盆、车二毛后,来到前院,直接上了二楼木炭房,扒开木炭,打开箱子取出金银首饰把每个人的衣兜装满。有的还扛上装满金银的箱子,下楼来后关上大门消失在黑夜里。他们并未惊动住在后院的龙老太太,老太太对发生的事情也还一无所知。
第二天早上天亮以后,杨胜兴扶着龙老太太,跌跌撞撞的走到离土司衙门仅百余米的衙门师爷杜必贤家,敲开了门,结结巴巴地给杜必贤报告了情况。杜必贤连忙叫家人照顾安慰龙老太太和杨胜兴在自己家里休息,他独自前往衙门。刚走到衙门大门口,正好碰见了昨天去白屯(今兴仁县百德镇政府驻地)收烟税回来的甘凤美。二人推开大门进入院子。看到现场的惨状,杜必贤差点昏了过去。回过神来他立即叫甘凤美赶紧吹号召集家兵。不一会儿家兵就集中了,发现偏偏就少了郭士民、高永坤等7个长期护卫的土兵头目。杜必贤敏锐地感觉到了事情的复杂性。于是他一面派人分头前往纳壁和崩当报信,一面派人去通知水井湾寨长陈子乾。陈子乾不到十分钟就赶到了,杜必贤立即悄悄安排陈子乾前往兴仁给龙介眉报信。
陈子乾一路上快马加鞭,只用了不到四个小时就赶到了兴仁县城。可是龙介眉却没在县城,到鲁土营(今兴仁县鲁础营回族乡境内)去了。陈子乾到县保警队报了案,给昆明的龙骥(龙泽普长子)发了电报。稍事休息又立即赶往鲁土营彝族土司府(时任土司龙寿眉系龙介眉长子龙骧已故生母的亲生父亲,即是介眉岳父),终于见到了龙介眉。龙介眉听到后立即嚎啕大哭,边哭边叫李乾坤快快备马,立刻赶往营上。这时龙寿眉土司从院内出来劝阻他:“人死不能复生,现在情况还没弄清楚,不能性急,也许事情主要是朝你来的,贼人想杀的是你!你这一去匆匆忙忙的!不恰好中了贼人的计。”介眉这才冷静下来。龙寿眉立即通知土兵集中,挑选了四十名身材高大的土兵,配发了每人一长一短两支枪,每人一匹好马。又特意选了四匹马驮弹药和粮响。一切准备就绪后把队伍交给龙介眉。他立即带领队伍出发,把妻子王氏和幼子龙光汉留在了鲁土营。他一路上牢记岳父的话,当晚就住在兴仁县城。
纳壁龙荣光(龙雨苍长子,时任回龙乡乡长)接报后带领乡兵三十名率先赶到营上,并控制了营上通往外面的所有道路。崩当(今兴仁县新马场乡九盘村境)龙明光(龙雨苍二弟龙雨升之子,掌管通往晴隆县、关岭县的渡口和该片区土地)在接到杜必贤派来人员的报告后,立即派出亲信带人前往增加各个渡口、路口的守卫力量。并立即策马扬鞭,亲自带领四十名土兵骑马火速赶往营上,两支队伍汇合后,按照杨胜兴提供的情况,分头往母猪龙、夷寨、后朝挨家挨户展开搜剿左天会、甘启科、甘启佩、郭士民、高永坤等人。当天晚上左天会在逃往安顺的路途中,经过补郎渡口时被龙明光的土兵抓住,立即就送往营上。县保警队也在当天派人赶到了营上。
第二天早上龙介眉带领人马赶到了营上时。龙泽普夫妇的尸体已经被杜必贤安排人清洗干净,抬到大庙里停好了。看到母亲和杨胜兴被吓得不轻,龙介眉便拿出200块大洋,请县保警队和龙荣光带的乡兵一道护送去县城休养治疗。待他们走后,龙介眉就开始审问左天会,他交代了事情的经过,但是没有提到甘凤美。龙介眉命令把左天会捆绑在四轮碑大庙门口的柿花树上,用布堵上嘴巴,用刀剥掉他的皮,然后丢在大庙旁边的火麻丛里,丢在那里后一直还会蠕动和呻吟,直到五天五夜后才断气。郭士民和高永坤在夷寨家中的母亲也被五花大绑押解到营上大庙处吊在柿花树上。龙介眉限令郭士民和高永坤三天之内前来自首。三天过后二人一直没有露面,龙介眉命令将二人母亲丢洞。郭士民的母亲被杜必贤用三百块小洋保住了性命。高永坤的母亲没人出钱“赎买”,被丢进了深不见底的夹夹洞里。
当晚龙介眉下令将两个丫环和两个娃子(男仆)埋葬在困牛山脚下窝凼头。并派人将郭士民和高永坤等7家人的所有财产除房子外全部没收,猪马牛羊全部宰杀犒劳土兵。
七月初六请来毕摩给龙泽普夫妇开路念经后,七月初八抬到倒马坎,安葬在事先请地师看好的地点。料理完家中事务后,龙介眉在七月十五日把家人全部接到了兴仁县城。土司衙门全权交给师爷杜必贤打理。把龙骥留在营上护卫,让武艺高强的李乾坤留做他的副手,并留了从鲁土营带来的二十个土兵归他指挥。
刘如乾逃往三宝寨(今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一段时间后悄悄回来,躲到金竹凼(今黔西南州兴仁县百德镇周家田村境内)吴老才家,平时足不出户。一转眼到了收包谷的季节,一天傍晚他偷偷上山去帮助吴老才挑包谷。谁知被人看见后报到了营上,当天晚上便被龙骥带人杀死在吴家。住在后朝寨子的王双全逃出去一段时间后偷偷潜回家中,也被人报告给了龙骥。一天白天,龙骥带领手下李乾坤等人全副武装偷偷摸进后朝寨子,包围了王双全的家。王从后门逃出来往外狂奔,李乾坤在后面紧追不放。跑到大窝凼处被李追上,待龙骥带人赶到时,李乾坤已经提着王双全的脑袋从大窝凼里走出来了。
甘启科外逃一段时间后,想到自己并没有动手杀人和分钱,于是便悄悄回到营上家中。回来后没见有啥动静,于是便大胆的抛头露面,干起了木工活老本行。殊不知他回来的消息已经被龙骥安排的耳目谢阳青报告了龙介眉。
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午,甘启科在本寨子苏明春家帮助制作木桶。平时游手好闲的谢阳青来到边上观看,并未引起甘的怀疑。谢把甘的斧子拿在手中边跑边喊:“甘启科,你的这把斧子好快喔!”甘启科一惊,抬头看见龙介眉手持二十响手枪,带领五个全副武装的保警兵围上来了。他赶紧丢下手里快做好的木桶往木雕楼方向跑,龙介眉和保警兵一边追一边射击。甘启科跑出不到两百米就倒下了,右大腿中了一枪。龙介眉带领的保警兵将甘捆绑,砍了几棵竹子做了一幅简易担架后抬上甘,送往县里审讯处理。响午时分抬到百宜(今黔西南州兴仁县回龙镇境内)时将将甘枪杀,对外宣称甘启科反抗逃跑被击毙。
郭士民和高永坤逃脱后一直辗转各地,后到武汉在国民党部队当了兵。解放后高永坤回到营上,而郭士民后来却一直没有消息。甘启佩一家逃往三宝寨,先躲在梨山坡普黑陇一个岩洞里。后又搬到鸡场黑城居住,直到1958年才举家搬回营上。
甘凤美由于平时跟随龙泽普左右,深得他的信任,并将丫环龙阿多许配给他。事发当天他就受师爷杜必贤和管家杨胜兴的委派前往白屯收烟税。杜、杨二人并不知道他参与了事件。况且杨胜兴在事发第二天就被送去县城休养治疗,一直没有回来。所以甘凤美在事件发生后并未立即出逃。可是其妻子龙阿多因惊吓后一直不会说话,一病不起。不吃不喝,六月二十日不幸去世,年仅19岁。龙介眉还赏给棺材一口、大洋十块给甘凤美料理她的后事。安葬了妻子待龙介眉回城后他才离开了营上,逃到银厂(今黔西南州兴仁县百德镇银厂村)其姐夫杜正权家躲藏了几个月。后听到风声后辗转逃到三宝寨,靠“卖兵”(有钱人家出钱给他,他就代替给钱的人家子女去当兵,然后又设法逃回来。)为生,后来在三宝寨定居下来,解放后担任了三宝乡农会主席。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龙介眉老人二子龙光汉老人口述
甘启佩老人二子甘凤仪老人口述
甘启科老人孙甘廷周、甘廷友口述
《兴仁县志》1991年版 郭礼中主编
龙泽普、顾氏两位老人墓志(今新马场乡倒马坎)
作者单位:贵州黔西南州彝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