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阿计营”土司遗迹初探(七)——浅探阿计营彝族的火把节

作者:刘金松 发布时间:2011-09-26 原出处:中国彝族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开始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开始举行,节期二三天。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可谓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色内容,遮掩了火把节真正的来源。
8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8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十月太阳历(火历)起源于夏代以前的西羌文明,是中国西部、北部和西北部的许多远古先民都使用过的古老历法。具体是用十二属相(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鼠、牛)轮回纪日,一个属相周为十二日,轮回三次为一个月,轮回三十次为一年。即每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共三百六十天。余下五或六日置于岁末,不称月,而作为过年日(彝族年)。常年是365日,逢闰年是366天。阿计营彝族后裔至今仍然一直保持在农历的十月初一到初五过年的习惯。彝族先民按照十月太阳历(火历)夜晚北斗星的“星柄”方向确定节日。夜晚北斗星的“星柄”朝下,时间正好是火把节期间。十月初一夜晚北斗星的“星柄”朝上被称为星回节(彝族年)。8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计营彝族一直认为是“炎帝作钻燧生火”,信奉火是有灵性的,具有驱鬼虫、避阴邪的作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生老病死,皆与火联系,对火异常崇拜。所以阿计营彝族认为火把节三天所有的活动,都是对炎帝及火进行祭祀的仪式。8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第一天农历6月24日为"都载"(祭火)仪式。“土司宰牛、富家宰羊、穷家宰猪、孤汉宰鸡、寡妇鸡蛋荞耙辣子汤!”这一天白天,阿计营彝族人都会穿上自己心爱的民族服装,根据自身条件打牛宰羊杀猪,制作家中最精美的食品来祭祀火神。在外的彝族人都要赶回家,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喝自酿的酒,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和幸福。家家户户不仅要用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小火把竖立在家门前,还要扎一大火把统一安放到毕摩指定的坝子里。夜幕降临时,由四个手持刀剑长矛的男青年在前面开路,毕摩一边诵经一边挥舞宝剑,两个童男双手各持一取火用的小火把紧随其后。一行人前往早就在火把田(今黔西南州新马场乡火把田)的田边搭建好的祭台祭火。来自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幼早等在那里了。毕摩和两个童男登上祭台,四个开路的男青年就在台下面四方威风凌凌地站定。8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灾虫害虫今晚烧!穷根苦根今晚烧!饿根寒根今晚烧!”伴随着毕摩用彝语有节奏的大声呼喊,四个男青年舞动手中的刀剑长矛与之相应。大约二十分钟后,毕摩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了童男手里的火把。先由土司家族年长者走近祭台边,从童男手持的火把上取火点燃自己手中的火把,然后按照等级、家支分别取火。家家户户都将取回的火把先带回家中,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目的是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然后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向山岭田埂间走去,边走边用彝语大声纳喊:“烧害虫!烧穷根!烧苦根!烧饿根!烧冷根!”。各家各户的人们举着火把走向田土,将火把、松明子插于各自的田边地角。用火光来驱除病虫灾害、凶魂魔鬼,以此表达消灭害虫,祝祈风调雨顺,确保五谷丰收的心愿。最后青年男女会聚村寨坝子,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彻夜不息。8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赞火)仪式。这一天白天,男女老幼都聚集在村寨的坝子里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进行赛马、摔跤、荡秋千、斗牛、斗羊、斗鸡等比赛。姑娘们则比赛吹木叶、唱山歌、跳舞。土司老爷在这一天也会亲临现场,给优胜者颁发奖品。遇上心情特别好时甚至会赏给优秀者一些金银、土地。夜幕降临,各家点燃门前竖起的小火把,村寨一片通明。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火把节第二天称作是“情人节”。小孩子们则集聚在村寨的坝子里唱歌、跳舞、捉迷藏,还特别爱做一种叫“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由一人扮做“老鹰”,其余的人排成一条长龙,依次揪住前一人的后衣摆,长龙的第一人扮做“母鸡”护后面的“小鸡”。8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第三天是"都沙"(送火)仪式。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白天的活动和前一天所不同的是,所有活动都要在聚集在祭火台下的坝子里举行。当夜幕降临时,各家各户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手持火把聚在祭火台下的坝子里,参加送火仪式。首先由毕摩念经祈祷,祈求祖先和火神,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念诵经文结束时,祭火台下的彝族人舞动火把用彝语跟着毕摩大声念:"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然后毕摩一声号令,大家依次向事先堆放成宝塔形的一堆堆大火把奔去,将手中燃着的火把和鸡翅鸡羽等丢入其中。一时间火光冲天,欢声四起,男女老少围着大火把堆尽情地唱歌跳舞,表达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平安,六畜兴旺的心愿。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像一颗颗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间,到处是火的世界,到处是歌舞的海洋。一直闹到深夜,喜气浓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被称为“狂欢夜”。8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改革开放、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今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彝族火把节”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农历6月24日,兴仁的彝族(百分之九十是阿计营、安逸营的彝族后裔)人民,在中共兴仁县委、县政府,大山乡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大山乡大野场村(原属安逸营土司封地)度过了一个盛大的幸福愉快的火把节。吸引了各方人士前来观光,参加的人员超过万人。2011年火把节,兴仁彝族代表队在在中共兴仁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前往晴隆县参加“阿买戚托”彝族原生态舞蹈比赛。获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8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在中共兴仁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下,兴仁县彝学研究会筹备小组已经由县政协副主席张洪方同志牵头成立。县委、县政府除了拨给专门的保障前期工作所需的经费外,领导在百忙之中还经常亲自过问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彝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坚信兴仁彝学会成立后,兴仁的彝族文化研究不会只停留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上,必将会逐渐溶进时代的气息,构成新的景象。作为彝族重大的节日—火把节,一定会赋予更新的群众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内容。表演节目也将会一年比一年更丰富多彩,民间节日也将会从乡村节日逐步走向城乡节日,从单一民族节日成为多民族共同的节日。8h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书目:
《清镇彝族》陈英奉主编
《兴仁县志》1991版郭礼中主编
作者单位:贵州黔西南州彝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