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那坡白彝“跳弓节”中的音乐文化调查

作者:张冰倩 朱亚欣 发布时间:2023-03-09 原出处:《戏剧之家》2020年25期 点赞+(

摘要:广西那坡县达腊屯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白彝村寨,每年农历四月举办的跳弓节围绕着耕种与祭祀进行。民族音乐是白彝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仪式的载体,它包含了对民族历史的记忆、对民族图腾的尊崇。达腊屯的诵经调与酒歌至今保持着原始乐调的形态,鼓舞着彝族人民铭记历史、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关键词:那坡白彝族;跳弓节;音乐文化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
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坡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云贵高原南缘,与越南接壤,是广西境内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县份。那坡县境内山峦起伏、风景秀丽,人口总体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除了汉、壮、瑶、苗、仫佬等民族的人民在此生活以外,这里还安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彝族,分为红彝和白彝两个支系。红彝在彝语中称为“芒齐”,主要居住在下华乡的坡五屯、坡康屯;白彝在彝语中则称“芒佐”,主要分布在达腊、者祥、念毕、岩华、达汪等地,这些居住地处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峦中。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于2019年10月31日来到了那坡县达腊屯的白彝村寨,根据达腊屯白彝的民族传说,那坡彝族属于外来民族,在迁徙至广西境内后,在近千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气息与民族氛围,而这种民族音乐文化在节日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浓郁。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盛大的“跳弓节”

达腊屯的白彝人民有着原始宗教崇拜,其中,祖先崇拜又占有重要的地位。白彝人相信亡人的魂灵有着保佑后代子孙绵延、农作物丰收的力量,因此,他们通过祭祀、丧葬等方式来进行一系列的原始宗教仪式,将自己的愿望与祈求寄托在这类仪式中。在仪式上,通常会有一位称为“腊摩”的长老负责唱经,这些经文“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内容包罗百科知识,是研究彝族古代社会风貌、习俗、历史和先民哲学观念、思想意识及其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反映彝族古代社会生活的史诗。”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跳弓节的来历

白彝人的民族节日十分繁多,几乎每个月都有,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农历四月的跳弓节。在白彝的民族传说中,开天辟地之时,天上降下一对男女,这对夫妇生下了九个儿女。有一天,夫妇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嘱咐儿女,千万不要乱说话。九个儿女大多没有听从父母的教诲,他们有的说汉语,有的说苗语,有的说壮语。等到夫妇归家后,最小的儿子将这些情况告诉了父母,夫妇俩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将其他儿女赶出家门,只留下了小儿子。八兄妹长大后不服气,趁着人多势众回来报复,夫妇俩带着小儿子躲进金竹林,才逃过一劫。他们逃跑后流落四方,流浪到者祥时是四月初三,因此者祥地区四月初三举办跳弓节;来到达腊时是四月初十,因此达腊地区四月初十举办跳弓节。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还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公元12年,白彝的祖先们与诸葛亮对战,眼看就要被打败,在紧要关头,他们躲进了一片金竹林,以金竹枝叶为遮掩,以竹竿为弓弩,这才取得胜利。为了庆祝和纪念,后人便把英雄们凯旋归来的这一天定为跳弓节。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跳弓节的过程

完整的跳弓节实际上要举办四天。跳弓节的第一天是四月初八,白彝人需要带上祭品上山祭拜山神。“非遗”传承人梁长老向我们展示了在第一天要念诵的三条经文,第一条在敬山神时念诵,整体为规整的五字四句结构,用彝语念唱;第二条在给山神送祭品时念诵,这条经文以念唱结合的方式展现,每唱一句就念两字,结构不规整,节奏抑扬顿挫;第三条与第一条的曲调相同,但经文内容不同。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是农历四月初九,白彝人清晨要先在家中祭拜祖先,这时腊摩在旁念诵经文,曲调与头天祭拜山神时的一样。来到跳弓场后,腊摩所念诵的经文内容是向祖先说明仪式举办的情况,以及对举办者的介绍、举办的目的、为家族带来了何种荣耀,等等。白彝人绕金竹走九圈,即九九长寿,向祖先表示敬意。这一天最后的仪式是讨良种,由年轻人去山上采回杉木枝或松枝,在酒歌唱毕后分别插在每个人的头发上或道具上,而获得良种的人将会家庭兴旺、福气绵延。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天是农历初十,也称庆丰节,即庆祝丰收,白彝老少齐聚一堂,唱起酒歌,跳起铜鼓舞。除此之外,也有外地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小小的达腊屯形成一条人来人往的集市,人声鼎沸、热闹非凡。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十一是跳弓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白彝人要祭拜金竹。根据民族传说,白彝祖先们是获得金竹的庇佑才取得胜利,因此金竹是白彝人心中最重要的民族图腾。祭拜金竹实为祭拜祖先,缅怀歌颂祖先的业绩,将民族精神传递给每一个白彝人。腊摩在祭祀时念唱的经文是“金竹长在坪中央,猪狗马牛不可来惊动。金竹长在寨中央,男女老少不可来损害……”金竹在白彝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跳弓節中的音乐文化

(一)诵经调

在持续四天的跳弓节中,一共出现了五种诵经调,多数的曲式结构为单乐段的分节歌形式,即为单一乐段配上多段歌词。诵经调的音乐旋律非常平缓,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节奏沉稳,音调不高,演唱时低沉哀伤、庄严肃穆。如下谱例是腊摩在敬山神时所念诵的。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6 67 6 0|63 6#2 6 0:||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规整的五字四句结构,音乐旋律的进行围绕主音,以同度、大二度的平缓级进为主,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的。当然,在不同的场合,诵经调的内容会有所改变,演唱方式也有所区别。如下谱例是在跳弓场向祖先说明仪式举办情况时,由两位长老交替演唱的。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腊摩唱)75 56 5 0|(萨喃唱)75 56 5 0|(腊摩唱)35 56 5 0|(萨喃唱)35 56 5 0||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段诵经调的演唱形式以重复叠入为主,腊摩领唱,萨喃紧跟其后进行模唱。内容大致讲述了白彝祖先迁徙和战斗的历史,旋律线条不断重复,由大祭司腊摩摇晃铜铃领唱上句,二祭司萨喃挥舞法扇接唱下句。诵经调的音乐旋律结构大都较为单一,在沉重肃穆的诵经调中,这种是比较活泼的。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酒歌

在跳弓节中白彝人还使用了两种酒歌曲调。一种是抒情的酒歌,主要在聚餐敬酒时歌唱,彝语称“已喇”。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11 6 6|1 1 6 6|6 0 0 0||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抒情酒歌的演唱内容多为感谢主人家的款待、表达感激与祝福等,根据场所情景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即兴色彩,但歌曲的大致内容不会改变。歌唱形式多为一唱众和,在演唱时,由腊摩或其他有名望的长老担任领唱,村内其他男性族人合唱。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叙事性的酒歌,多在聚餐时演唱,或者在跳弓场演唱,彝语称“门仰”。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2 6 1 6|1- 6-|22 6 1 2|1 6 6-||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欢乐的酒歌曲调下,白彝男女老幼敲着铜鼓,在热烈的节奏中变换脚步,欢声笑语充满着神圣的跳弓场。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酒歌整体呈现的是一种欢快、热烈、生机勃勃的氛围,为跳弓节营造了一种特定的激昂情绪。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文化内涵

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往往是其民族文化与民族历史的集中体现。在那坡白彝的诵经调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悲伤凄凉的氛围,与其他少数民族歌曲悠扬婉转的风格截然不同。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白彝祖先饱受战争带来的苦难,以及漫长的迁徙之苦,这种音乐文化的形成与白彝人艰难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腊摩是白彝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一方面,他将漫长的历史寄托于歌曲中,通过一代又一代腊摩的传承,达到告知族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腊摩又通过歌词内容树立族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凝聚力。白彝的音乐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以及节日庆典中起到娱乐的作用,更是深层次体现出了教化族人铭记历史、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酒歌热烈欢欣的场面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彝人的精神并没有被处于高山之上的艰难生活环境所磨灭,他们在恶劣环境里生存发展、坚韧不拔、苦中作乐,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白彝人良好的精神品质,也与他们自身民族音乐多维度的文化功能、深厚的文化内涵密切相关。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传承现状与思考

任何的民俗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社会人文条件与自然生态条件。广西那坡白彝族人民生活在高寒山区中,茂密的金竹林是他们的精神寄托,盛大的跳弓节是他们的奋发动力,独特的民族音乐将他们凝聚在一起。人口稀少却历史悠久的白彝族,将历史与文化全部融入音乐中,以旋律为载体,得以保存至今。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在达腊屯白彝族的村落中,民族音乐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白彝人虽有独特的语言,但没有与其对应的书面文字,因此,音乐的传承只能靠一代代腊摩的口传心授。这其中最为濒危的是诵经调,由于歌词内容十分繁复,对演唱者的记忆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白彝族,选举腊摩是一项非常谨慎的工作,能掌握足够多诵经调、担任腊摩的人少之又少。如今,在白彝族居住的三个屯——达腊屯、者祥屯、念毕屯里,只有达腊屯还有唯一的一位腊摩。达腊屯的腊摩梁长老告诉我们,他从弱冠之年就跟随师父学习诵经调,直到花甲之年才得以胜任。在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21世纪,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审美观都在迅速发生改变,能够学习、愿意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白彝族年轻人越来越少。梁长老向我们透露了诵经调无人继承的现状,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蓬勃發展,在开发利用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同时,如何保护好非物质口承民俗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只有在更加深入认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使用合适的手段,保护好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才能保证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不会消亡与流失。u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 韦玺.金竹、跳弓节、酒歌——那坡彝族音乐文化考察[J].田野考察,2006,(6)
[3] 王光荣,罗波,张嘉欢.广西那坡彝族非物质文化载体之探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
[4] 吴晓东.广西那坡县达腊彝族跳弓仪式调查报告[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

原载:《戏剧之家》2020年25期;文字来源:星星阅读网;图片:来自那坡政府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