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雅歌:彝文古籍《历算书》的修复
《历算书》一卷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文化馆所藏的彝文古籍。2019年8月,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前往双柏县对彝文古籍的保存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双柏县征集到的彝文古籍大多没有得到安全的保护与修复,而清抄本《历算书》一卷是其中破损极其严重的一部,被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带回云南省图书馆进行修复。
《历算书》的基本情况及破损状态
彝文古籍装帧形制大多为线装或线订卷装、毛装等,其封面材质有麻布、棉布、火草布、皮纸,也有使用绸缎、羊皮、牛皮或鹿皮的。《历算书》为五眼线订卷装;封面为麻布,残留部分;书叶材质为构皮纸,尺寸为55cm×20.5cm,呈黄褐色,书叶上有红色的标识符。
大部份彝文古籍是毕摩使用,一方面,毕摩在做法事时大多围绕在火炉或饭桌旁,这也是大多数彝文古籍叶面留下了水渍、油渍的原因;另一方面,为表敬惜和防潮,毕摩平时一般将彝文古籍供放于火塘上方楼梁上或神龛中,因此彝文古籍特别是民间私人收藏的彝文古籍遭烟熏火炙的情况较为严重。彝文古籍经过烟熏,纸质发脆,烟尘颗粒物还会附着渗入书叶中,形成难以清除的污斑。经长时间的烟熏火炙后,彝文古籍文献纸质会渐渐发黄,甚至是变黑,严重者部分古籍边沿的字迹也会随之模糊不清。此外,因材质以皮纸居多,絮化也是彝文古籍最为常见的一种破损情形。
《历算书》的破损主要是书叶脆裂、残缺、氧化发黄变色,部分书叶絮化等。破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天头、地脚、书口、书脑。天头、地脚有残缺,导致部分内容缺失,留下很多不规则的裂口,其中地脚缺失比较严重,部分书叶地脚缺失大于5厘米宽;书口磨损开裂,有许多裂口长达4厘米,且氧化发黄变色明显,轻微脆化,局部有折痕,其中第一二叶书叶扭曲成团,絮化严重;书脑过窄,原订纸捻位置离字很近;书芯有少量不规则虫蛀洞孔,书叶较薄,透光明显。
修复《历算书》采取的主要措施
配纸。彝文古籍中材质最多的是构皮纸,纸张厚薄不匀,有的粗且糙,有的薄如蝉翼。当然也有竹纸、草纸和其它纸类,但构皮纸是最常见的材质。《历算书》的书叶材质为构皮纸,纸质相对较薄。修复《历算书》选用的是贵州丹寨的构皮纸,特别是“迎春”系列的构皮纸与《历算书》书叶纸张质地较为匹配。因此,此次修复《历算书》选定了厚簿不同的构皮纸经国画原料染色后备用。
制作书叶样版。《历算书》因大部分书叶断裂、缺失.书叶无法定位,修复时以书叶中相对完整的书叶尺寸(55cm×20.5cm)作为整本书书叶的尺寸标准,在化纤纸上用铅笔画线作好标记,并垫一张薄塑料布,借其进行展平和修复。
揭、展平。从粘连的地方找到纸张边缘,并始终从书叶纸张强度较好的一边人手,使用镊子一点一点将其拨开。将书叶平铺在化纤纸上,一手将撵开的书叶按住,一手用毛笔点水于展开的部位将其固定。
修补。针对书叶的絮化部位进行局部加固后对絮化缺失处进行修补(本书的第一二叶破损严重,书叶只残留部分,采用托裱后再进行挖补);针对虫蛀孔洞和撕裂处采用薄皮纸进行加固;对于撕裂的破损部位,采用比修补缺损部位的补纸稍薄的构皮纸撕成毛边进行修补。对于本书书脑过窄,原订纸捻位置离字很近,且天头和地脚有不规则缺失的情况,需用补纸将书叶的书脑、天头、地脚加宽1-1.5厘米。
正面清洁调整。修补完的书叶待水分干至八成,将其从化纤纸上揭下来,并从正面进一步清理书上残留的污物,用毛笔蘸清水把留在书叶上的糨糊痕迹进行清洗。然后检查书叶的字迹、纤维是否发生移位和变形,有则进行调整。
压平。修补好的书叶用撤潮纸多次吸水,木板轻压,“勿上墙”,确保修复后书叶的平整而绵软。
裁剪。折叶后先根据书的情况裁齐书叶的地脚,毛订后再对天头和书脑进行裁剪。
装订。《历算书》为五眼线订卷装。其装订方法是:把《历算书》书叶墩齐,上护叶后加订纸捻,用一张比书叶宽三分之一的麻布作为封皮,将封面与书口对齐,其余的作为封底,并在书口一端的棉布中点封上一根带子,带子上封一别子。线订好后,封底朝外由书脊的一端卷起,用带子绕捆再用别子别住即可。
云南彝文古籍修复成果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下,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针对云南民族文字古籍资源丰富但缺乏专业保护、亟待抢救修复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古籍修复人才资源优势,在全省范围实施“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修复文化志愿者在行动”服务项目,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少数民族古籍的修复,共举办了5期彝文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抢救性修复《百乐书》《记脑更早》《猜考书》《历算书》《查姆》等多种彝文古籍14000余叶,并建立了一批彝文古籍修复档案。
云南省图书馆以多种方式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得到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业界的一致认可。在2015年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成立大会上,国家图书馆领导充分肯定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古籍修复工作,认为“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结合培训开展藏文、彝文等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工作,不断探索修复形式,取得了重要突破”。2012至2016年6年间,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修复的彝文古籍入选国家图书馆举办的“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华古籍保护成果展”和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民族记忆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2020年,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上,云南省图书馆甄选《查姆》《历算书》《驱祸》三部彝文古籍修复作品参赛,在全国21个省43家参赛单位中,是唯一以少数民族古籍修复作品参赛并获奖的单位。
彝文古籍修复的启示
要进一步提高彝文古籍乃至其它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的科学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对手工纸作坊工作人员的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由于彝文古籍修复用纸有其特殊性,以笔者近年来对云南少数民族手工纸的寻访来看,真正适于修复少数民族古籍的手工纸少之又少,无论从造纸的工艺,还是造纸设备的使用上,都与古籍修复的要求相差甚远。就拿抄纸的帘子来说,有的作坊采用铁丝网来做纸帘是不科学的。用铁丝网做纸帘抄纸,势必造成纸张氧化而发脆,这样的紙张是不适宜用于修复。古籍保护与修复培训班的大门可以向这些手工造纸作坊的人打开,让他们通过参加培训了解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用纸的要求,从而生产出更合适的修复用纸。
聘请彝文及其它少数民族古籍研究专家参与古籍修复。由于少数民族古籍文字的独特性,能识读少数民族文字的人并不多。据笔者多年来参加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的经验,修复人员需简单识别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及符号,了解其文化背景,从而了解古籍的破损成因,再选择恰当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在这种情况下,彝文研究专家参与修复,对彝文古籍修复实践将会起到导向、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