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彝族始祖起源说及远古彝族谱源文

作者:​格吉丰金扣(编撰) 发布时间:2022-03-12 原出处:史领惹古后裔家族文化研究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始祖谱系      

木乌伍哲传—伍哲阿孜传—阿孜阿伍传—阿伍阿居传—阿居阿措传—阿措阿石传—阿石俄勒传—俄勒阿乌传—阿乌乌格传—乌格克木传—克木勒慈传—勒兹比呷传—比呷阿布传—阿布正叶传—正叶阿机传—阿机四乘传—四乘乘以传—乘以阿洛传—阿洛更波传—更波惹格传—惹格尼惹传—尼惹黑惹传—黑惹特惹传—特惹波惹传—波惹恩惹传—恩惹穆慕传—穆慕恩体传—恩体古兹传—古兹兹尔传—兹尔兹节传—兹节阿石传—阿石伍姆传—伍姆俄比传—俄比俄木传—俄木诺狄传—诺狄减减传—减减举勒传—举勒阿郑传—阿郑阿玛传—阿玛阿古传—阿古居楚传—居楚俄嘎传—俄嘎嘎庆传—嘎庆史穆传—史穆阿鲁传—阿鲁鲁都传—鲁都曲聪传—曲聪乌阔传—乌阔约木传—约木阿勒传—阿勒阿狄传—阿狄阿涅传—阿涅瓦都传—瓦都约特传—约特俄孜传—俄孜卓杰传—卓杰杰支传—杰支普恒传—普恒普萨传—普萨阿萨传—阿萨木乌传—木乌格日传—格日格拉传—格拉格扎传—格扎哈木传—哈木阿苏传—阿苏普密传—普密扎纪传—扎纪扎的传—扎的阿略传—阿略举日传— 举日恩木传—恩木斯伊传—斯伊都纪传—都纪阿车传—阿车阿约传——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远祖谱系

阿约史纳传—史纳兹哈传—兹哈狄勒传—狄勒阿书传—阿书阿俄传—阿俄书补传—书补石尔传—石尔俄特传—俄特伊波传—伊波久古传—久古则支传—则支尼里传—尼里尼支传—尼支尼叶传—尼叶普里传—普里普崇传—普崇尼火传—尼火史孜传—史孜史德传—史德史哈传—史哈牛尼传—牛尼俄曲传—俄曲曲少传—曲少少格传—少格约约传—约约神莫传—神莫阿古传—阿古古都传—古都神石传—神石火补传—火补伊补传—伊补俄汝传—俄汝乌基传—乌基乌史传—乌史汝乌传—汝乌兹乌传—兹乌斯木传—斯木格俄传—格俄克波传—克波波木传—波木木则传—木则哲洛传—哲洛哈补传—哈补尼哈传—尼哈布里传—布里特莫传—特莫拉巴传—拉巴穆慕传—穆慕火哈传—火哈洛伊传—洛伊洛夫传—洛夫比木传—比木普车传—普车俄勒传—俄勒曲布传——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共族谱系

阿普居木传—居木武武传—武武格孜传—格孜尼惹传—尼惹克则传—克则勒格传—勒格勒伟传—勒伟阿依传—阿依阿勒传—阿勒阿俄传—阿俄迪则传—迪则恩普传—恩普普仁传—普仁普勒传—普勒普孜传—普孜普合传—普合阿格传—阿格兹德传—兹德阿惹传—阿惹阿史传—阿史史迪传—史迪史曲传—史曲狄诺传—狄诺阿布传—阿布阿沃传—阿沃阿迪—阿迪阿嘎—阿嘎曲涅—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彝族始祖起源

我国的彝族主要分布在川、贵、滇、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金沙江两岸丘陵地带。云南楚雄和红河、四川凉山、贵州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聚集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而大约 4500 万年前,神奇的宇宙力,让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剧烈碰撞之后,喜马拉雅山耸入云天。大山之东南方,出现了一个地貌秀伟、气候复杂、生物多样的神秘之境,这就是中国之大西南。这个神秘之境,注定会成为人类的重要起源地。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约 170 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个秘境中诞生。他们发现和使用火,开始了人类文明的时代。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谋人的后裔,形成了许多民族,其中就有本书的主角——彝族。彝族是祖国大西南的原住民族。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祖国大西南孕育了彝族。彝族开发了祖国大西南。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人类学和考古学资料,约170 万年前到 7000 年前,西南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约 7000 年前到公元前 45 世纪,彝族先民开始了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到公元前45 世纪,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了,进入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在公元前 45 世纪的希弭遮时代,彝族先民就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建立村邑,组织政权,运用文字,实行宗法制度。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先民笃信“天人感应”,认为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同“精气”“太极”和“天文星象”是息息相关的。他们据此发明了一套天象纪年法。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彝文古籍记载,天象纪年法起始于希弭遮时代,每纪 120 年。希弭遮、遮道古、古珠舒、舒阿列、列阿恒五纪共 600 年,属乾阳运年天纪,相当于公元前 45 世纪至公元前 39 世纪。恒乍耿、乍耿作、作阿采、采阿宗、宗阿色五纪 600 年,属乾阳运年地纪,相当于公元前 39 世纪至公元前 33 世纪。色阿主、主迫能、迫能道、道赤叩、尼弭青阳五纪 600 年,属乾阳运年人纪,相当于公元前 33 世纪至公元前27 世纪。在这天、地、人三元的 1800 年中,彝族先民在点苍山一带形成了实索、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尼能、史第、师赛、弥觉等强大的氏族部落。公元前 27 世纪,彝族先民发展了金属冶炼业,活动中心转移到“卓阿纪堵”,即滇池岸边的晋宁。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9 世纪,彝族先民进入人文运年时代。公元前 837 年左右,彝族先民的著名领袖人物笃慕成为“人皇首帝”,开创了七国时代。大西南地区古滇国、夜郎国、蜀国、巴国等都同笃慕分封六国有历史渊源关系。彝族先民的远古历史,几乎没有汉文史料可依,今天的著作主要是根据彝文民间史料(或民间宗教色彩的毕摩文化以及神话故事家谱文化)和考古材料撰写而成。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的彝族来源说法不一: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土著说等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北来说。据汉文和彝文毕摩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民间语言交流不通,导致了各个地方的彝族保留了传统生活习俗。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云南滇池(今昆明湖)、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在这些地区居住着称为"邛都"、"昆明"、"劳浸""靡莫"和"滇"等从事农业或游牧的部落。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由于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后,曾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后裔就有许多成为了今天的彝族。贵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许多关于"濮变彝"的记载。同时,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区,又分布着彝语支的其他许多部落。因此,彝族在历史上的名称十分复杂。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彝文史书记载大约在2000多年前,彝族先民已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阿普笃慕是彝族的先祖,经洪水泛滥,彝族先祖阿普笃慕骑着马,赶着羊群,为了避洪水迁到了高高的云南罗尼山(也称洛尼山,是彝族的发祥地,天下彝族都认为他们是彝族再生始祖笃慕及其六子武、乍、糯、恒、布、默的后代,彝族典籍记载彝族六祖在洛尼山分支,然后向不同的方向迁徙,形成了今天的彝族分布区。关于六祖分支和洛尼山的记载,几乎见于所有彝族《指路经》中)。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普笃慕娶三妻:长妻特乌图、二妻奈咪巧、三妻乃咪哺 。三娶生六子:长妻特乌图所生慕阿额、慕阿枯二子。二妻乃咪巧所生慕阿自、慕阿卧二子。三妻乃咪哺所生慕阿克、慕阿齐二子。这6个子就是彝族尊称的"六祖"。"六祖分支"为武、乍、布、默、糯、恒六个支系的祖先。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武部慕阿额、乍部慕阿枯摔两支人向南边沿普渡河流域发展,直达现在的滇南及滇西一带。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糯部慕阿自、恒部慕阿卧摔两支人,沿金沙江流域逐渐进入现在的凉山川南及昭通乌蒙山区。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布部慕阿克、默布慕阿齐摔两支人向中部发展,逐渐发展到现在曲靖、宣威和贵州兴义、普安、安顺、威宁、毕节、西义一带,其中少部分人南下进入现在的广西隆林等地。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武祖慕阿额,彝族先祖阿普笃慕长房所生长子。六祖分支后,往楚吐以南发展,以多吐米古为中心,经过东川、寻甸,向东南和洱海地区发展,逐步形成以巍山、南涧、景东、景谷、云县、凤庆、永平、漾濞、弥渡、昌宁、双江等西部方言为主的彝族聚居地。形成现在的“罗罗濮”“罗罗”“腊罗濮”“俚濮”“骂池濮”。滇中一支逐渐形成以“罗罗”“俚濮”自称的中部方言。分布在云南楚雄、大姚、禄丰、牟定、南华、双柏、姚安、永仁、元谋、大理、弥渡、思茅、景谷、镇元等地。武祖后裔彝族中自称“腊罗颇”“弥撒颇”的一支,以虎为原生图腾,土家、土族有香堂。蒙化人等他称。一度在南方筑城。唐宋时期雄霸云南,创建南诏国,传了十三代南诏王。版图囊括今云南境内及四川、贵州、广西、西藏和缅甸、越南等部分地区。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乍祖慕阿枯,彝族先祖阿普笃慕长房所生次子,六祖分支后,往楚吐以南发展。以多吐咪古为中心,繁衍十代后以慕阿齐开亲,向黔西北、滇南金沙江北岸和滇西洱海地区发展,向黔西北一支一度建立夜郎国,治所在今可乐。向滇西一支逐步融合为白族、汉族等,向滇南、滇中久经发展,逐步形成了云南玉溪地区峨山、易门等,红河州蒙自、石屏、弥勒、江城等,楚雄双柏县等南部方言区为主的彝族聚居区。乍族后裔彝族自称纳苏、聂苏、撒尼、阿细、阿哲等,他们生活中以龙、虎为原生图腾,有乍濮、撒尼、阿细、阿哲、三道红、花腰彝等称谓。逐步形成以石林、红河、弥勒、石屏、建水等为主的南部东南部方言彝族聚居区。远走迁徙的一支进入云南文山,甚至越南境内。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糯部慕阿自,彝族先祖阿普笃慕次房所生长子,六祖分支后,分布洛博以北,往今云南昭通金沙江南岸和川西川南一代发展,为今四川凉山地区为主的彝族先祖。该支迁徙无定,未设六祖灵牌。糯祖后裔彝族自称诺苏、以鹰为原生图腾,原居云南北部时出过不少威名远扬的君长,逐步形成今云南丽江、永胜、华坪、中甸、剑川、宁蒗、四川凉山西部喜德、昭觉、越西、西昌、冕宁、盐源等部分地区为主的北部方言集居区,以利利土司闻名延至今日,因保持彝族风情相对完整,被称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恒部慕阿卧,彝族先祖阿普笃慕次房所生次子,六祖分支后,分布洛博以北,世居滇东北,形成盛极一时的乌蒙部,后裔往贵州和四川方向发展,扯勒部一度时期统治贵州、成都等地,一支形成永宁部进入四川川南的叙永、古蔺县,最大的一支与糯祖支系汇合,经云南永善县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雷波县等地,居住于甘洛、越西、到乐山、广汉三星堆等广大地区。恒祖地区的后裔史称耿恒支系,自称诺苏濮,以鹰为原生图腾,原居云南北部时出过不少威名远扬的君长,后逐步迁徙居于今凉山东部雷波、峨边、屏山、美姑、甘洛、布拖等地,以阿都土司闻名延至今日,因保持彝族风情相对完整,被称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祖慕阿克,彝族先祖阿普笃慕三房所生长子。六祖分支后,向实液中部发展,在宣威建立政权,古苦俄更播勒君长再次在贵州安顺地区建立政权,逐步迁居至今安顺、威宁、赫章、六盘水等地,繁衍的后裔乌撒部势力范围扩至毕节、水城等地,威名远扬。其中在云南发展的一支则一度成为雄冠云南的南诏三十七部之首罗婺部后裔乃居住于云南武定禄劝等地,以凤氏土司闻名至今。布祖后裔彝族自称纳苏濮、乃苏濮、阿罗濮,以虎为原生图腾,逐步形成以云南武定、禄劝、宣威、会泽、双柏、贵州的六盘水、威宁、盘县、赫章、纳雍等地为主的东部方言彝族聚居区,该支系保留彝族古籍最多最全。主要有彝文木刻印刷本,彝文名刻本《罗婺盛世名》武定《常氏家谱》,罗婺《彝家兵法》以及《彝族源流》等。默祖慕齐齐,彝族先祖阿普笃慕三房所生次子。六祖分支后,向实液中部发展,子孙遍及滇川黔桂,又称为默德施,彝族史上著名的水西安氏部,有史记载八十四代,以安土司、奢香夫人等著名,其余阿芋陡部、芒部等一度强盛,控制了云南曲靖、东川等地,后裔中的一支迁回今云南昭通镇雄,一支迁往贵州的兴义、盘县、普安等地,直入广西隆林。默祖后裔自称纳苏、罗苏,以虎为原生图腾,后逐步形成今贵州毕节地区为主要聚居区的东部方言,水西土语区的彝族聚居区。还有一支在武定、禄劝、寻甸、富民等地繁衍壮大。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贵州彝族水西土司安氏世传的父子连名谱系,自仲牟由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水西土司安坤,历传85代,由此上溯,"仲牟由"约为战国初期人。六祖分支标志着彝族先民由氏族、部落走向部落联盟阶段。大约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居住在云南滇池周围的彝族先民已开始进入阶级社会。汉初,在滇池地区(原"滇国"领域)设益州郡,彝族先民为"滇王"所统治。公元8世纪,在云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地方政权,史称"六诏"(六王)。其中"蒙舍诏"的首领皮罗阁在783年统一"六诏",建立了以彝族为主体,包括白、纳西等族在内的"南诏"奴隶制政权,并由唐朝册封为"云南王"。同一时期,在贵州彝族地区也出现了"罗甸"等政权,总称为"罗氏鬼主"。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元937年,封建制的"大理政权"取代了由于奴隶和农民起义而崩溃的"南诏",从此,云南彝区开始走向封建制。13世纪后,"大理"、"罗甸"相继被元朝征服,并在这些地区设置路、府、州、县和宣慰司。元末,云南许多彝族地区封建地主经济迅速发展,但在一些地区领主经济和奴隶制残余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明代,在彝族地区兼设流官、土流兼治和土官三种官职,对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彝族地区的直接统治,从而使大多数彝族地区的领主经济解体,封建地主经济进一步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UA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2年2月22日 成都市)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贵州彝文古籍整理翻译研究:《彝文文献经典系列丛书》
2.(凉山彝族谱牒)2016-05-28《凉山彝学》贾司拉核2015年第2期
3.彝族经典书籍《勒俄特依》彝族始祖起源说
4.《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云南民彝族始祖起源说族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5.《中国彝族通史》云南人民出版社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史领惹古后裔家族文化研究”
原媒体|总顾问:阿石尼古教授;法律顾问:阿说阿瑶;会长:阿说哈则;编辑:格吉丰金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