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说与口承文学

彝族始祖希慕遮的传说

作者:王继超 宋健 发布时间:2024-02-01 原出处:《火耀布摩经:彝族》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希慕遮是彝族经历漫长的哎哺时代之后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男性始祖,在他之前有“道哎哎—哎恒恒—恒希慕”的3代连名,他之后,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有连续不断而连接水西的116代父子连名谱,加起来共有119代完整谱,水西父子连名谱是彝族谱牒的代表,父子连名是彝族历史纪年的依据。
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希慕遮传到笃慕是31代,多部彝文文献古籍提到笃慕以前的传承代数,《西南彝志》和《彝族源流》两部书,记录“哎哺九十代”时期,哎哺的23组连名谱,其中有20组谱的连名满10代,3组分别为9、8、7代连名。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imozhe01.jpg

《西南彝志》的原本片段

希慕遮之前的哎哺时期,哎哺氏族在氐武吐、诺斯易、史摩魁的带领下,发明使用了火,由哺额克兴起了农耕和畜牧,史摩魁氏族最先疏通了纪主、洗亚、觉主、色史、假沫、府富、富白、纪节、鄂纪九条大河,举祖和署府用树作工具记年,用石作工具记月,发明使用了历法,哲咪氏族首领率“娇女织锦帛,健男冶青铜”,相传够斯艺在这一时期创造并使用了文字,所以哎哺氏族的大部分部落智者都在“心里想知识,手里写知识,口里讲知识,眼看手来写”,“描绘九星野,画天上星图”,“写卷卷天文,成千的天文,上万的地理”,“哎哺举奢哲,深思后发言,不停地讲述……恒颖阿买妮,不停地书写,九十卷贤文,流传在世间”。《梼易》一书就是阿买妮传世的代表作。这个时期盛行知识崇拜,举奢哲和阿买妮荣登知识神和智慧神的宝座,文字使用与文献形成便由此开始。祖宗崇拜的需要,父子连名记谱的起源,开启父子连名记谱的新河。哎哺发展的鼎盛时期,祖(君)、摩(臣)、布(师)三位一体的政权制度兴起,一种传承数千年的政权制度从此创立。策举祖是君长的始祖,诺娄则是臣子的始祖,举奢哲是布摩的始祖。哎哺的时代,彝族已进入古代文明阶段并基本完成由母系到父系的社会转型。哎哺是彝族的总源,由哎哺派生的各部落是彝族的支流。在哎哺中同时脱颖而出的鲁朵、尼能、什勺、慕靡、举偶六祖各先后代表着一个时期。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imozhe02.jpg

彝文《布慕遮谱录》片段

哎哺

“哎哺”可以理解为影子,影像;灵魂,万物的根源;物质运动的基本形态的思维界定符号,彝族的八卦名,相当于代表天地另一种说法的乾坤;日、月、星、云、风、雨、雪、雷、电,动物、植物等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本源。在对人的来源记忆追溯里,它是最先出现的两组原生人祖氏族,由哎和哺的结合,产生繁衍了采舍、鲁朵、哼哈、则咪、目确、武侯、律娄、恳索、尼能、什勺、慕靡、武僰、举偶、六祖等众多次生人祖氏族(参见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162号藏书第95页);产生了则咪、娄苦姆,列洪耶、武娄娄,侯朵朵、丕苦姆,立洪耶、布僰等一大批先圣,树立了有关寿命、福气、精神、力量、智力、才能、势力、威望、地位、命运、机遇、生气、前进、发展等的主宰神;区分出了司署、鲁朵、斯里、迷觉、撮泰、策帕、塞迟等邪神和鬼类的先祖。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尼能氏在尼米举勾的地方崛起,尼能氏的活动范围在今四川省的成都平原到川西至云南的洱海周边一带,以尼米举勾的能沽洛姆(今四川成都一带)为中心,为汉文献中所记的“夷人大种曰昆”的族群。尼能是尼氏族与能氏族的合称,尼能时期巩固和完善了父系社会制度,在政权体制上,形成了高于君、臣、师等次的米(天子)政权体制(尼能氏的最高统治者称“尼米”),建立了米、祖、摩、布、够、喽啥、卓着(相当于帝、君、臣、师、匠、士、民)七个等级构成的等级制度。汉文献记录的“夷”实为“尼能”的“尼”与“能”的同音异记,“尼”在古汉语里与“夷”、“宜”相同,“能”和“夷”同样是近音。彝人自称“尼”或“能”,汉语里记音都是“夷”。尼能氏活动的“尼伟”、“尼比”在今天的四川宜宾一带,“能沽”在今天的四川成都一带。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imozhe03.jpg

九只脚尼能

与尼能氏平行并列崛起的一大古夷人族群是哎哺形成的鲁朵氏后裔的武僰氏。武僰氏的活动与尼能交叉,而延伸到今贵州的西北部和中部与云南省的东部到东北部一带,以支嘎阿鲁、仇娄阿摩——朱提为代表,有武陀尼、武色吞、武蒂、武濮、古笃、武德本等亚族群共同组成号称“七勾则”的古夷人族群,“西南夷”君长中最大的古夜郎、古滇国王室出自这“七勾则”当中。尼能的君长名叫“尼苦姆”,“苦姆”音转为“昆明”,所以,古代的贵州威宁、四川的盐源及云南的昆明一带地名都先后被称之为“昆明”,住民被称做“昆明人”。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勺

什,勺,即什勺氏,或作习索、实勺、什叟、神勺、嶲蜀等,由哎哺繁衍而来,曾是彝族历史上第三个时期的代表,什勺氏族与尼能、举偶、武僰、慕靡等氏族都同时起源于哎哺,并平行发展,在历史舞台占据主导地位的时间同样有先有后。什勺氏的发祥地是滇西的点苍山麓,洱海周围,并长时期分布在这一地域。根据《罗纪(阁)源流》的记载,什勺氏是南诏王蒙氏直接的祖先,从什默采一代分支。什勺氏在滇西一带繁衍分支出了格踏部(汉时的嶲唐部),毕待鲁部(哀牢夷、以沙壹为代表),支嘎阿鲁的长子阿鲁洪吐分支后亦进入了什勺的领地,还最早使用了“张”这一汉姓,作为勃弄睑的睑主出现在彝族历史的政治舞台上。“六祖”分支后,“六祖”的十五支长子先后迁徙到了滇西,与什勺各个分支的格踏、毕待鲁部等组合为目确舍集团,以“确舍”、“恒支”的名称出现,“恒支”(可译作八诏),在彝文经书中,“恒支”往往与“六祖”平行出现。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imozhe04.jpg

《宇宙人文论》片段

尼能氏在尼伟、能沽等地方发现并栽培茶叶,种桑养蚕,纺织丝绸,在种植荞子的基础上,尼察舍一支发明了水稻的栽培种植。尼能时期以帝、君、臣、师、匠、士、民命星座名。尼能氏已有40代可连名的谱,在祖宗崇拜的活动中,盛行雕塑偶像来供奉。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后,什勺氏在代吐博略(今云南大理苍山周围)崛起。什勺时期,彝族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体系已经完善,在这一时期虽还保留以制作偶像供崇拜为主的形式,但更主要的是注重善死者的个体亡魂,兴起并完善了丧祭习俗与制度,《丧祭歌》上说:什勺时期,人不会生老病死,每家人都十多代以上居住在一起,人老以后,经过很长时间,像蛇一样蜕皮后即返老还童,又生存下来,不过在还没有返老还童之前,挺难伺候,要把各家的老年人背到打麦场晒太阳,下雨时要把坐满七个场坝的老年人往家背,十分麻烦。一天,什勺家上点苍山打猎,从远处射中一像是猿猴之物,走近一看,哪是什么猿猴,所射之物戴着祖人的头饰,耳朵上穿着先辈的耳坠,什勺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于是为被射死的先辈举行隆重的丧祭,唱的丧歌、跳的丧舞惊扰了天上的举祖,举祖先后派出鸦和狐两使者,都未能详查,最后又派出的苍蝇使者查证,什勺家确实为其先辈举行丧祭。举祖震怒,降下了病根死种,从此人会生老病死,什勺也传下了丧祭的习俗。活动中心在彝文献称待吐博略的今云南省大理一带。什勺氏相连的父子连名谱有45代。在丧事祭祀或祖宗祭祀活动仪式时,点祭的尼能、什勺、米(慕)靡、六祖、德布(毕)等,都记录在《彝族源流》、《布摩丧祭大经》等书中。《西南彝志·天地亲路断》、《彝族源流·天地交恶》、《诺沤苏》的记录中,如德布氏从米克克传到第七、八代时,因同“上天”交恶,在尼米举勾,尼能迁走了;在待吐博略,什勺迁走了。由于没了开亲处,德布就同德施家开亲。历史在变迁、政权在更替,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什勺氏在待吐博略(今云南省大理一带)兴起各种丧事祭祀的礼俗仪式,都被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什勺氏实行尼能氏相同的政权制度,也盛行雕塑偶像来供奉。什勺的主要活动中心地代吐博略别称“什米嘎娄”,什勺氏在其著名君长什阿武和勺默遮的主导下,由什奢哲、勺洪额两位布摩圣人建立和完善了祭祀制度,并发明制作出铜鼓、芦笙、口弦、月琴、编钟、笛、箫、唢呐等乐器。什勺氏从什默采到南诏末期,可连名的谱写有76代,从事手工业的匠人作了专业化分工,著名的石、木、陶、铜工的名字开始录入彝文文献。什勺后裔传至公元前8~前6世纪,有位叫什俄纪优的君长与笃慕齐名,什勺传人的一支为后来的南诏族群的主体,汉文献出现的“嶲”、“叟”、“施顺”等人群是什勺的后裔。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什勺氏在代吐博略地方的崛起,慕靡氏也在同一地域的妥米纪抽(又称“娄慕密尼”)崭露头角,从史道哎传到第四代希慕遮时,成为第一代开国的“慕”(帝、王),传承31世到笃慕,希慕遮和希堵佐及其后代并列为慕靡氏。慕靡王朝的王室由慕靡,又称“恒特”和道朵、撮、笃四大氏族轮流把持。慕靡“恒特”传14世到皤娄道时,“米靡氏乏嗣,向道朵继子,道朵氏十子,做米靡十君,恩傲的十子,做米靡十臣,布僰的十子,米靡十布摩”,“尼苦姆之女,叫苦姆舍楚,是道米能氏,九弟兄之母。长为道仇诃,兴起君长制,幼为道米能,传下六祖根。道米能有九子,迁到水边住,三支骑青马,穿青色衣服,三支骑红马,穿红色衣服,三支骑黄马,穿黄色衣服,打开雾霭门,打开霪雨门,飞往恒举叩,建造华丽屋,扶持德施氏,将德毕继举偶,在麻列俄嘎,练善战本领,就是这样的。道生舒九支,分布天地间,八支发展武氏,或发展啥氏”。“道氏分九支,长支继王位,幼为道米能,传下六祖根。”道朵氏的继承王位,慕靡王朝内部第一次产生了大的分化,发展为“武”氏或“啥”氏的八支,习俗与慕靡氏产生差异,用不同的旗帜颜色把自己与慕靡氏区分开来。到第17世即道米能的孙辈时,分为仇雅素、仇雅奢、仇雅趋、仇洛勒、仇雅额五大支,除仇雅素继承王位,其余四支形成了称“额索”的举偶氏。十九世的索阿陡“生七个儿子,两个绾青髻,穿青色衣服;两个绾红髻,穿红色衣服;两个绾黄髻,穿黄色衣服。一个绾白髻,在米古法恒,做吃人鼻祖”。还生了四个庶子,“布恩与勒额,默遮和撮叙。不牧而穿皮,贪得无厌。不种而吃香,不耕而食,依然不满足。在米古罚恒,做吃人鼻祖”。慕靡氏在短短的六代里,产生了三次大的变异。传承到第25世时,大阿武过继恒特氏恒珠僰为子,“天君铺仇诃,继子大阿武,取名阿武僰,先称恒珠氏,又称沽珠氏,后称阿武僰,就是这样的”。慕靡的王位又回归到恒特氏。阿武僰的阿武偬、阿武确、阿武舍三个兄弟分支分别形成侯、够、鄂莫三大部族,为慕靡王朝的第四次分化。慕靡传29世,到武洛撮的撮氏继位,他的兄弟氏族“武珠十二子,十一渡过泰溢河,独留武洛撮。”渡过泰溢河的十一支兄弟氏族纷纷改变了“夷”俗,动摇的武洛撮也不想守住慕靡氏的底线,他也耐不住寂寞,过了半个月,说他也要变化,还作了一些准备,遇到诺师颖劝阻才勉强留下。在笃佐能甸,叙谱建基业,祭祖立基业。天地间祭祖的首席大布摩祭司恒阿德在举行仪式时因未能满足心愿,一气之下径直经过堂琅,到了天上叫吐局哎的地方。诺师颖多次说情仍不奏效。叙谱祭祖建基立业的事非恒阿德莫属,为恳请他,蜘蛛以牺牲性命,被砍做三截而失去腰部的代价,请恒阿德前来祭祖,并制订传承至今的三、六、九代祭祖的典章和治国安邦的法典,慕靡的王位才由武洛撮承袭下去。慕靡的第30和31世王位是由笃氏继承的。慕靡31世王笃慕有蠹笃雅吐(始楚)、笃洛我(乍姆)、恒彼余、投毕德、笃武古、笃妥鄂、笃直古、笃叟厄、笃阿古九大支笃氏兄弟氏族。在后来的“洪水泛滥”中,人数最多的笃叟厄、笃阿古氏族遭到灭顶之灾,笃妥鄂传的鄂莫氏也与笃慕后代的“六祖”兵戎相见。慕靡的中晚期,列国林立,有尼能(昆明)属国、什勺(哀牢、巂叟)属国,有慕靡系统的九大“笃国”,新崛起的武僰十六国,武僰系更早形成的“卢夷”、“待(滇)”等国。慕靡王室是象征性的宗主。慕靡的中期,布摩文化高度发展,以布僰为首的十大布摩文化学派形成,规范了文字,由支嘎阿鲁统一了历法,以动物命名二十八宿星,慕靡的地盘用八鲁旺(卦)分野,地分九幅,中央称“鲁补”,又叫“诺濮”,居住在“诺濮”的人称“诺素”或“尼苏”,查勘东南西北,给山冈、河流、湖泊、森林命名,并录入典籍。治国安邦的思想言论入典,以祖宗崇拜为核心的三、六、九代祭祖活动制度化。慕靡王朝的发源地称之“妥米纪抽”,又作“尼米嘎娄”。“尼米嘎娄”又作娄姆密尼,《爨文丛刻》和《贵州大方彝族指路经》载:“这娄姆密尼,如同姨妈亲,又似姑表亲,外民族称它,叫蒙纪陇卷,彝家人称它,叫点苍实溢。”尼米嘎娄即娄姆密尼,系云南大理苍山脚下大理坝子的统称,是什勺和慕靡氏族的有文献记录的发祥地。慕靡这一名称至秦汉时出现在汉文典籍中,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有“靡莫之属、滇最大”,“靡莫”是慕靡一词在不同古彝语方言中的记音异写。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请恒阿德的传说

在鸟类中带冠的雉鸡说它能到天上见到恒阿德,雉鸡说:“武洛撮这人,叙谱建基业,盼着恒氏你。”恒阿德不耐烦地告诉它:“你们在那里,难道无君臣,难道无布摩,连你这鸟类,来把我逼吗?”火中取火炭,按在雉鸡脸上,从前按下的迹印,到如今还在。雉鸡无功而返,桃树下野鹿表示能把恒阿德请来,结局和雉鸡一样,恒阿德随手抽佩剑,在野鹿身上点下斑斑迹印,从前点的印,到如今还在。鸟类和兽类都靠不住,虫类中的蜘蛛最后自告奋勇,从苍天之涯,经过吐局哎,径直上堂琅,找到恒阿德。对蜘蛛,恒阿德同样用对付雉鸡和野鹿的办法,他抽出刀把蜘蛛六刀砍做三节,把蜘蛛头丢树上,尾丢石头上,腰丢到水中。这样做过后,恒阿德夜里失眠睡不好,白日慌张心不安,在树下也惊,在石上也慌,站水中也冰,尤其是脚跟中了邪站立不稳。知道是砍了蜘蛛的原因,就从树梢寻得蜘蛛头,石头上找得蜘蛛尾,在水中却找不到蜘蛛腰,就以头尾相接,用丝线绾做蜘蛛腰,蜘蛛从此没有了腰。从前绾过的,一直留到了今天。Ml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imozhe05.jpg

蜘蛛请布摩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原载:王继超、宋健著《火耀布摩经:彝族》,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06-01;文稿来源:云村寨。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