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90后彝人缺失彝族传统文化现象杂谈

作者:鲁银才 发布时间:2010-10-0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32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我是一位彝族人,生于70年代,生活在彝族农村,时常还要参加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比如,抬木头啦、抖谷子啦、犁田呀、背重物呀。在感到身子骨很累的同时,我还是有心来关心一下我们彝族人生活状态的。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觉得,彝族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观点在彝族人的口传神话《伏羲兄妹传说》中就已经表明,各少数民族同属伏羲后代。既然如此,只有各少数民族的协调发展,才会造就和繁荣以汉文化为主流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中央在几次党的重要会议上,反复多次提出要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然,所谓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应当是包括古老的彝族优秀文化传统复兴在内的吧。既然如此,发展和振兴本民族文化,我们彝族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呢?那就不必要在许多方面搞遮遮掩掩的害羞政策了。这样说来,我们不得不在许多地方加以反思,不得不在尊重和承认客观历史方面加以反思,不得不在彝族政策及法规的完善和落实方面加以反思。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破除我们彝族人在发展和传承彝族文化上的一些思想障碍。只有在解放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胡主席的科学发展观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真实地找到影响我们彝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和因素。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人认为,正如许多90后汉族人对汉族人传统文化的缺失一样,彝族90后一代其实也已经迷失在了彝族传统文化的大门之外。正如许多90后一代汉族人对端午节、中秋节的认识只限于吃吃粽子、吃吃月饼一样,许多90后一代的彝族人,对火把节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烧一笼柴火,围着跳跳”,从中又有多少成分是原汁原味的文化实质呢?究其这些现象,90后一代的彝族人在传承彝族文化上的缺失,是否应当引起本民族人的重视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又会是那些因素造成的呢?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社会快速发展,彝族传统习俗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形态。在物质贸易交换相对贫乏的年代,彝族死人办丧事都要拉鸡拉羊的,各路亲戚进门都有一套完整的礼节。而在今天,鸡猪羊等可以在市场上随意买到,从方便和照顾主人家的角度出发,该拉鸡猪羊的亲戚都只送对等价格的人民币了。在毕摩做法事过程中,孝子们的虔诚度也在降低,各个法事环节没有像过去那样规范。丧事礼节从简的做法,导致90后一代的彝族人对彝族丧葬文化内涵知之胜少。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社会快速发展,彝族人娱乐形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过去,因为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一个村子里的男女同伴很多,大家在一起玩,在一起住。感情深了,也就不分彼此了,哪家房屋有多余的,大家都愿意到他家去住。从而才会有伙子房和姑娘房的说法。那时的彝族小伙和姑娘们夜晚都有固定的跳歌场,邻近村子的小伙和姑娘都来玩,大家在一起谈情说爱,唱唱调子,十分纯真,即使同居一个月,彝族姑娘也绝不会让小伙们妄动性意识的。如果有电影可看,大家也会去看电影,看过电影,大家依旧会跳歌玩乐。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文化的普及,以及住房条件的改善,彝族小伙和姑娘们就很少住到一块了,自然也就很少到固定的玩场去聚会了。90后一代的彝族人对上面提到的诸如跳歌、唱调子等习俗就变得十分陌生了。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社会快速发展,彝族人的婚礼习俗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随着外流人口的不断增多,彝族姑娘们见过的世面也在不多增多,许多彝族姑娘恋家恋母的情结反而在消减。本来应当哭着出嫁的彝族姑娘,渐渐的就很少看到有人哭了。本来应当在新婚之夜新郎是不能与新娘同床的,新郎要招待客人,可这些习俗都没有人遵照了。过去彝族人送亲人很多,可现在大家都因为活计忙,能不去的,就不去了。也就是说,人们的舆论已近很不谈及这些了,没有舆论监督的彝族婚俗自然也就走向从简风格了。90后一代的彝族人也就自然难于理解婚俗中的一些奥妙了。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社会快速发展,彝族人相互交流的时间也在减少,导致口传文化丧失。在过去,每到夜晚,一些彝族人都会领着小孩到别家去串门,在相互谈天说地中,时常会讲一些从父辈们那儿口传下来的彝族故事。所以,过去的彝族人,大家都认得几个本民族的故事。可是社会发展到现在,大家都忙着发家致富,哪里还有闲情将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别人听。90后一代的彝族人,自然就不懂得本民族的口传故事了。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社会快速发展,某些彝族人的信仰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过去动物进家门,彝族人首先想到的是焚香驱赶,以为那是祖先回家。到上山劳作,看见动物是不捕捉回家的,以为那样会给家宅带来灾难,除非你是专门的猎人,即使是专门的猎人,也要将动物的首踢拿去祭祀给树王。河里是不敢洗衣服的,不敢吐吐沫的,以为那样会污秽圣灵。但是现在的有些彝族人,他们没有这些信仰,看见动物就捕杀,还在水里撒尿,污染水源。对90后一代的彝族人来讲,大人们的作为使他们丧失了应有的信仰。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社会快速发展,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迫使90后一代的彝族人不再有机会认识和了解本民族文化。90后一代,学校已经要求学生住校寄宿,加之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彝族学生根本不可能去参加一些彝族人的传统习俗,有些地方,甚至连自己家族内部的婚丧两事都不允许学生请假。除了课程以外,学生几乎学习不到任何本民族的些许文化,甚至一些民族学校,也只是挂着一个空牌子,根本不教授实质性的彝族文化。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社会快速发展,“走出去”了的人,不再按彝族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许多彝族人长期在外生活,已经按照汉族人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他们不再教给自己的子女学说母语,与彝族人交往不再使用彝族语,回彝族村不再遵照彝族人的村规民约。他们已经认为,自己离开彝族群体也能很好地生活。像这一类人的90后彝族后代,根本不可能再知晓彝族文化。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社会快速发展,一家一户,各顾各的经营模式淡化了家族威望、村体威望。在过去,彝族人都喜欢相互帮忙,哪家有事,来安慰和照看的就会有很多人。比如,哪个有病,大家都会聚拢来拿主意,想办法。但是,现在的彝族人,这些优秀的品质正在消减,家族威望、村体威望逐步变得不理不睬。正因为如此,90后彝族后代自私自利的一面是受其影响的。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社会快速发展,打工文化的掀起迫使90后彝族后代不愿再操守父辈的手艺。过去彝族女孩,很小就学会了缝制花围腰、绣花鞋等手艺。有些彝族小伙,也在很小的年龄就学会了吹彝族唢呐、芦笙等。而现在的90后彝族后代,他们还会与父辈们学习这些吗?不久之后,他们大多只会选择到外地打工。听说有些毕摩的后代都已经不再学习毕摩手艺了。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社会快速发展,彝族人过节的方式也在从简,导致90后彝族后代缺乏对彝族节日的深刻认识。比如,过去大年初一偷龙水,大家都要争个第一,到有水源的地方去偷龙水,有的2点就去了。而现在呢?天亮了,还不见有几家人去。火把节呢?在过去大家都会早早准备好陈年松木灰,村与村,户与户之间自觉举行疯狂的洒火把比赛,好多人被烧焦了眉毛和头发,大家乐此不疲。而现在,这种彝族人野味十足的活动还有人玩吗? 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合以上十点原因,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彝族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才可能从根本上继承和发展我们的彝族文化,才可能谈及彝族文化的复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彝族文化炫耀于世吧。M0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1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