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传统与现代婚姻观念之间的调适及社会影响——以凉山彝族婚姻观念变迁为例

作者:曲比阿果 发布时间:2018-04-20 原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12期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摘 要】婚姻作为构建社会关系的机制,直接影响到社会良性发展问题。彝族人的婚姻关系也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目前彝族婚姻观念变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择偶标准由民族、等级和家族势力为首选向经济、相貌和个人能力等为首选转变;择偶目的由生育向生活幸福转变;婚姻礼金观念由传统礼俗交换向现代商业交换的转变。这些婚姻观念变迁对彝区社会治理带来新的影响趋势,出现了正负两面影响。应该以“社会良性发展”为原则加以管理和引导,即从法律、文化观念和社会关系等角度加以控制和调适,使婚姻关系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要素,良好的婚姻关系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彝族;婚姻观念;变迁;社会治理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类对婚姻关注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都较早地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纳入各自的研究视野。这一学科无论是在实证研究还是在理论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论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广泛意义上探讨彝族传统婚姻在当今社会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和重构。关注彝族人的日常生活,正确认识变迁与守候的关系,是本论文的出发点。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韦斯特马克(Edward Westermark)认为,婚姻是“习得的习俗或法律承认的一男或数男与一女或数女相结合的关系,并包括他们在婚配期间相互所具有的以及他们对所生子女所具有的一定的权利和义务”。[1](P.1)康德认为“婚礼是伦理关系”,以礼仪的形式制约和管理婚姻关系。黑格尔所说“婚姻是一种契约”,以法的形式制约和管理婚姻关系。根据康德和黑格尔的婚姻哲学观透视彝族婚姻观念变迁时,彝族婚姻变迁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本质归因是康德婚姻观与黑格尔婚姻观之间的矛盾问题,也就是彝族婚姻从伦理系统进入法系统时一种不良社会行为反应。因此,怎样调适婚姻观念,以解决婚姻伦理与婚姻法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同的族群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婚姻习俗,除了最常见的一夫一妻婚姻之外,还存在着一夫多妻婚姻(如一些阿拉伯国家)和一妻多夫婚姻(流行于喜马拉雅地区,如我国西藏部分地区)。不同的婚姻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土地财产制度、宗教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2](P.314-315)从婚姻的发展角度讲,人类学家认为婚姻经历了随意性行为(乱交)、群婚(群体性行为)、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等过程。这是从“性”对象选择的角度对婚姻观念进行论述。传统彝族婚姻存在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等交织在一起的现象。一夫多妻指一个男性有几个妻子,传统彝族社会里,一夫多妻现象主要是通过转房,无儿子而另娶妻形成。一夫一妻仍然是传统彝族社会的主要婚姻形式,若无特殊情况,一般都坚持一夫一妻。在这两种婚姻形态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约定成俗的婚姻观念,即姑表舅优先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等观念。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传统婚姻观念变迁的具体表象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革开放以来,在凉山彝族地区,人们对等级婚、族内婚、择偶标准等出现了一个新的认识及变迁,越来越多的彝族人,开始努力审视自己的婚姻。彝族传统婚姻观念的变迁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城镇彝族人的婚姻观念和乡村彝族人的婚姻观念的变迁。城镇彝族人在变迁中占主导地位,而乡村彝族人正在经历传统婚姻观念与现代婚姻观念并存的局面,正在经历艰难的选择。城镇彝族人的婚姻更加关注人的本身,关怀自己在婚姻中的感受。在判断一桩婚姻时,更加注重和日常生活相关的要素,如人品、实际能力、工作、是否有跨民族的包容心等等,不再将等级婚、族内婚作为首选的条件。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群体门当户对向个人自主选择变迁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彝族社会婚姻选择上首先要考虑门当户对,即民族、等级和家族作为衡量门当户对的标准。随着彝族地区城镇化的加快,原有的婚姻格局逐步被打破,等级内婚除了被部分乡村彝族人保留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迁。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等级内婚向跨等级婚变迁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等级制是彝族社会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彝族社会运行机制。过去彝族主要分为兹、诺伙和曲伙、阿加和呷西这样几个等级。后来诺伙等级兴起,加上改土归流,使兹等级逐渐衰弱,许多地区被诺伙等级取而代之,从而形成了“诺伙”氏族联盟式统治区和“兹”统治区。等级也就发生了变化,“诺伙”统治区,存在诺伙、吉伙、阿加和呷西四个等级。在通婚圈出现“诺伙”等级内婚、“吉伙”等级家支内婚,阿加与阿加、阿加与呷西、呷西与呷西之间内婚。“兹”统治区,存在“兹”、“曲诺”、“阿加”和“呷西”四个等级。存在“兹”与“兹”之间的婚姻圈、“曲诺”与“曲诺”之间的婚姻圈、“阿加”与“阿加”、“阿加”与“呷西”,“呷西”与“呷西”之间的婚姻圈。在当时情况下,“阿加”可以与外民族通婚为正常现象,其他等级都尽量恪守族内通婚原则。1958年四川省甘洛县腴田乡“独立白彝”社会调查中有这样的记载:“曲伙的婚权和对子女的亲权是自主的,完全不受其他等级的任何限制和干涉。因为在他之上没有黑彝主子和土司的管辖与统治。曲伙结婚时,一般由父母作主找对象。尔吉家可以和沙呷家开亲;尔吉、沙呷家和土司属下的百姓马家等亦可通婚,但严禁和瓦加(包括妞戈、彻莫、耶祖节)呷西通婚,亦不和黑彝隶属下的曲诺开亲。违者要受到开除家支或处死等严厉处分。这是为了保持曲伙地位的一种手段。因为曲伙自认为是与土司和黑彝同等的,而瓦加呷西是曲伙所属的娃子,曲诺是黑彝属下的娃子,故都不能开亲”。[3](P.107)彝族还有这样的尔比:“lep bu che qu sse mux dde ap sho dde go mga ap qi。i bur it jjyp fur,it jjyp i hxox hxo”,(意为:灰色獐子,不愿走那水土不好地,结那下等亲,下等姻亲气焰更嚣张。);“nzy jix nzy xi mu vut six si jix,nuo jip nuo xi bbox o hxuot shy jix,qu jix qu xi nip pit za mgo jix”(意为:君长的亲戚关系如天边彩虹,黑彝的亲戚关系如山巅云雾,白彝的亲戚关系剪不断理还乱。)这些都充分说明传统彝族社会等级婚姻的普遍性及当时社会的认同感。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今由于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婚姻强调个人人性,排斥亲友、社会的介入,婚姻缔结之前,在感情因素的感性与知性成份中更加大知性的份量,以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彝族青年虽听从于父母的安排,但许多婚姻是在自愿基础上的安排。男女双方在订婚前已见面或本身就认识,在这样的前提下,再讨论是否“骨头”(骨头是凉山彝语的直译,即指家支)一样硬等关键的问题,即关照了传统的规矩又给予年轻人的一些自由,可谓两者兼顾。尤其是城镇的彝族青年敢于去尝试自由恋爱,对媒人介绍的对象也会大胆地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意见,与父母和长辈达成一致意见。对自己不中意的对象,想方设法取得父母的理解。在彝族农村,大多数乡村彝族人一如既往,以追随血统的纯粹、高贵为终极目标。许多人在谈论家支势力时,还将姻亲关系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一个平淡无奇的家支在和一个高贵的血统缔结姻亲关系后,将重写这个家支的历史,成为该家族引以为荣的事。但对于城市的彝族人来说,所谓的等级内婚已不重要,大多要求是族内婚就行了,没有人会“挖地三尺”去考察。彝族和汉族或其他民族通婚也普遍起来,传统婚姻的等级观在悄然发生变化。笔者认为彝族等级婚观念的变迁大概有这样几个阶段: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阶段:解放前,彝族等级观念强烈,几乎没有人敢去尝试、突破这一观念。实践者的后果是以生命为代价。在彝族习惯法中也有许多捍卫等级婚的说法和生动的个案。每个等级间划分鲜明,跨等级的婚姻是无法想象的。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阶段:解放后到民主改革时期到文革前,等级婚的观念发生了一些动摇,出现了较多跨等级的婚姻。人们不再按家族的习惯法来处置。尤其是国家干部,对自己婚姻的支配有了较大的自由。民主改革推翻了等级制度,彝族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其传统婚姻制度遭遇从未经历的冲击和动摇,在彝族社会中,首次出现了黑彝与白彝之间的通婚。但是黑彝与白彝之间的通婚并不具有普遍性,人们的等级意识并没有随着等级制度的摧毁而彻底消失,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婚姻制度也不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完全改变。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阶段:凉山经历几次婚姻改革后,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婚姻改革的浪潮中,许多年轻人自由恋爱,选择自己的结婚对象,等级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减弱。为了迎合婚姻改革的胜利成果,当时有许多国家干部纷纷响应。以身作则打破等级婚、族内婚,但仅限于公职人员,而在广大的凉山彝族乡村社区,村民们的婚姻受历次婚姻改革的影响不大。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至今,彝族社会的经济、文化得到全面复兴发展,等级观念在城镇彝族人中发生了较大的变迁,而在农村的彝族社区,坚守婚姻的等级观念还有许多追随者。乡村彝族人在缔结婚姻过程中,又将等级婚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但不再以此为唯一的标准,只要对方有能力,婚姻的缔结都有可能。传统观念里视族内婚、等级婚为神圣不可动摇的基石,在市场经济面前,已摇摇欲坠。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正从传统的族内婚、等级婚逐步向族外婚、跨等级婚变迁,即使有太多不情愿的理由。随着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的长驱直入,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已经不可阻挡。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传统婚姻模式正在经受时代的洗礼。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这一矛盾体,将在彝族社区形成独特的个性。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固定家支联姻向自由联姻变迁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彝族社会在长期的联姻关系中逐渐形成了固定家支联姻的状态,从而把彝族社会群体又分为两大系统:家族关系和姻亲关系。在一个县或一个区域内一个家支的通婚圈主要对应几个家支。对男女双方家庭来说与熟悉的家支通婚,可以省掉再找人去了解对方的历史情况、有无特别忌讳的疾病史等,婚姻变得更加有保障。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历史上受地理、交通、社会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彝区的通婚范围狭窄,一般都是在熟悉的圈子里通婚。由亲戚和熟人介绍,姑表舅亲等。还有一些出嫁的妇女,为了在婆家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将亲戚再介绍过去,也是为了在异地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凉山广大彝区,崇山峻岭、地势险要,交通十分不便。这种情况下,外嫁的女人不能常回娘家探亲,找到附近的姐妹叙叙旧,也是件让人羡慕的事。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固定家支间联姻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跨民族、跨区域的婚姻,打破了本地固定家支间的联姻,拓宽了婚姻的场域。随着彝区人口流动加快,人们相互接触和交流越来越频繁,受现代生活观念的影响,如今的年轻人开始打破传统观念,以个人意愿为标准选择对象。目前彝区各县各家支相互通婚的情况越来越多,同一个县和一个区域内,一个家支的结婚对象,已不再是单纯的几个家支为主了。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族内婚向族外婚变迁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的血统观念很强,在彝族社会规则里,血统直接影响到人的社会地位和受尊重程度及其子孙后代的社会地位,因而强调族内婚。解放前,除了被卖或抢到彝区来的其他民族与娃子奴隶婚配外,几乎都不与其他民族通婚。彝区民主改革后,除极少数机关彝族干部存在族外婚外,几乎都是族内婚。但改革开放后,随着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彝族与其它民族通婚的现象日渐普遍,但在大部分彝族农村基本还延续着族内婚的模式。近年来,随着彝族农村青年纷纷来城里打工,与外民族接触和交流机会频繁,一些彝族青年开始选择与外民族通婚,如: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姑县佐戈依达乡海来某某家21岁的女孩,跟同村青年一起去广东东莞工厂打工,在打工中遇见一个山东汉族青年,两个人就好上了。同村的打工伙伴中有一个海来家族青年,是这个女孩的哥哥辈,经他考察合格后,由他出面给老家的父辈作动员,最后家里人就答应了这桩跨民族的婚姻。每年有机会,还回娘家探亲。有趣的是,娘家的几个姐妹去考察她嫁的地方后,其中有两个也嫁过去了,还按彝族规矩来给的彩礼和礼金。平时姐妹三个还能聚在一起分享老家的信息。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雷波县彝族曲某,娶了一个汉族妻子。她给自己取了一个彝族名,学会了日常的彝话。对丈夫的亲戚非常好,老家的亲戚觉得这个汉族媳妇比彝族媳妇还彝族。孩子们的民族成份也是彝族,她觉得彝族家庭十分团结,尤其是遇一些大事时,每个家支间的团结、互助,共度难关的精神令人欣慰。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笔者调查过程中发现老一辈彝族人的婚姻,除个别有工作的人存在族外婚外,几乎都是族内婚。族内婚还强调家支一样大,即“骨头”一样硬。老一辈的彝族人都守候着这一传统。人们在谈婚论嫁时,特别注重对方的家支和通婚圈,这也成为衡量一桩婚姻关系成败的关键。许多人会以自己的通婚圈作为炫耀的资本。而现代的彝族青年,尤其是城镇的彝族青年,族外婚也得到认同,人们不再用异样的目光去审视。族外婚的对象大多是汉族,也有其它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等。族外婚的男女双方大都有工作,亲属从不理解、反对到默认,结婚几年后不再有怨言。族内婚是传统彝族固守的婚姻模式,这一模式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已渐行渐远。尽管老一辈的彝族人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但它却真实的存在着,并影响了一些年轻的彝族人,这当中既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有彝族农村青年。从成长环境、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截然不同的两拨彝族青年,在选择婚姻对象时,都勇敢打破了传统的族内婚而转向族外婚。在城里受过一定教育的彝族人甚至还开创了涉外婚,如笔者的师兄马海某某的妻子就是英国人,她嫁给马海某某后努力学习彝族的传统礼仪,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彝语。其它民族中也有涉外婚,这也证实了文化的交融性。从族内婚到族外婚到涉外婚,人们从犹豫、彷徨到坚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部分彝族青年的价值观。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生育为目的婚姻向生活幸福为目的婚姻变迁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彝族年轻人受现代婚姻观念的影响,开始对彝族传统婚姻目的产生质疑。传统婚姻首先考虑生育的问题,而现代彝族青年选择婚姻时,开始重视个人的生活幸福指数问题。这种变化在受教育程度高的彝族青年及生活在城镇里的彝族尤为明显,但乡村里也有主动追求自己幸福婚姻的例子,如: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克某某,家住美姑县侯播乃拖村,长相一般,人很机灵。她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她的丈夫是笔者的远房表弟,由于丈夫不勤快、没有能力,2011年她就悄悄跟一个人跑到河南,后来生了小孩,汉族老公家里是小型的养猪专业户,经济条件较好。她在汉族家因为头脑灵活,做点小生意什么的不在话下,所以在汉族家庭里有一定的地位。目前的生活远远好于老家。据说有一次还给自己在美姑的小孩汇了500元钱,人却没有回来过。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婚姻礼金从社会礼仪交换向社会商业交换变迁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的彝族婚姻礼金是由约定俗成的社会礼俗作为原则,向父母和亲属表达礼节之意。而现在的婚姻礼金,人们把教育成本和女性的工作能力都折算成钱;不同的民族通婚,把女儿的养育成本折算成钱;不同等级的人结婚,把血统等级成本折算成钱。现代彝族女性通过读书出来工作人很多,许多人把女子的教育成本折算在婚姻礼金里,如专科该给多少,本科给多少,这些折算没有固定的规则,都是女性父母估算的一个价。有的高的惊人,有的则不谈,按礼俗象征性给一点。传统的彝族人认为,女性嫁给其他民族,其彝族社会属性就削弱或不存在了,意味着少承担或不承担彝族礼俗相关的义务和责任,不像嫁给彝族男性一样参与彝族社会礼俗活动,如葬礼和祭祖等,所以把养育成本也折算成钱。随着个别的高额婚姻礼金的出现,人们无形中相互攀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传统的婚姻礼金数额和名目。传统合理存在的各类名目的婚姻礼金正被现代高额的婚姻礼金所取代。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传统婚姻观念变迁及其社会影响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婚姻观念变迁,促进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和优婚优育,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婚姻礼金过高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促进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婚姻、家庭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彝族社区的和谐。彝族婚姻从族内婚、等级内婚向跨民族、跨等级婚姻变迁,极大改善和增强了彝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彝族社区对跨民族婚姻的接受,结束了在一个民族内部通婚的历史。过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族间缺乏交流,在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一些误解。随着观念的变化,跨民族婚姻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增进了民族团结,拓宽了社交平台。不同的民族性格、精神特质间的交流,对不同民族角色的个体来说,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是自由恋爱。我是彝族,妻子是藏族。我们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是在新龙县认识的。自由交往了一年,第二年就去她家提亲。我和姐姐带了五万元现金,结果我的丈母娘和岳父硬是不肯要一分钱,最后以买嫁妆的名义,硬塞给了他们两万元。结婚时我穿西装、新娘穿藏装。第一天将双方的亲朋好友请在一起,在我们家举行了彝族式的结婚仪式,第二天请关系好的人在大餐厅举办了婚礼,第三天则和自己的亲人们去野外烧烤,玩了一天,婚礼共进行了三天。现在我的儿子也由老丈人家在带。我觉得妻子一家都很好相处,没有什么文化冲突,相反我们各自学习和了解对方的传统礼仪和宗教信仰。我自己就是跨民族婚姻的实践者,以后我也会支持子女们的婚姻自由,要是找个老外回来更好。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跨民族婚姻的家庭,其二代更具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自信心。出生在跨民族的家庭,其双重的民族成份和成长环境,造就了下一代独特的性格。他们因为其民族成份,更加关心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在父母的熏陶下,能自觉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承民族文化。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父亲是彝族,母亲是汉族。因为家庭的熏陶,从小就对彝族传统文化感兴趣。母亲虽然是内地的汉族,但十分热爱彝族文化。我在小学读书时,因为父母亲是不同的民族,同学们经常开玩笑说我是混血儿,说这样的娃娃聪明。同学都是善意的玩笑,我觉得混血没什么不好。我们家的亲戚是两个阵营——汉族和彝族。两个大家庭因父母的关系,相隔几百里走到一起。妈妈家的亲戚非常喜欢彝族地区,也喜欢彝族的饮食。我妈妈还有一套非常好看的彝族服饰,奶奶去世时,我们全家都穿着彝族服饰接待亲戚朋友。许多亲戚都不知道妈妈是汉族,以为她是彝族。我喜欢假期去爷爷奶奶家,大家都在讲彝语,我也学会了不少。我现在的彝语就是以前每个假期回爸爸老家学会的。我在国外留学后,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要将彝族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让他们了解这个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的文化历史。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注重自主选择婚姻、提高生活幸福指数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择偶和爱情之所以成为婚姻家庭研究的重要问题,徐安琪认为:谁与谁结婚及其原因是家庭研究中最有趣、最富争议,也是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4](P.7)现代的彝族年轻人选择配偶大多以自由选择和自由恋爱为主,在感情和性格等合适的基础上进行谈婚论嫁。笔者于2017年在美姑调查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彝族青年男女将手机这个现代通讯工具变成相亲的媒介。他们在qq上聊天,还能视频,相互满意后就约定时间见面。离县城约10分钟车程的佐戈依达乡,笔者就采访了多个未婚的男女,他们觉得qq聊天和见面,省去许多的不便,但再三强调和网恋的区别,这是找结婚对象基础上的现代相亲,大多是受过一定教育的青年男女。为了解彝族农村男女的择偶标准,笔者访谈了美姑县依洛尔合村的部分男女,择偶标准见下表: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年轻男性对女方相貌的好坏十分看重,但仅限于自己本身就长得标致的小伙子。其次家庭的经济状况、持家的能力成为择偶重要参考因素,但这是在假设能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实际上在彝族农村,青年一代的婚姻由父母、家支包办的占绝大多数,因此这样的标准在自己婚姻里是无法一一满足的。如吉吉尔子,夫噶三次为其介绍对象,他都不满意,第四次介绍了自己现在的妻子,他仍不满意,因为妻子比他大七岁且相貌一般。但他的父亲和爷爷都赞成这门婚事,尤其是他的爷爷,要以死给自己孙子的行为来让他答应这门婚事。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虽然现代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也想让自己和父母都满意,但遇两者对立时,往往传统占优势,个性也会被埋没。只有在两个家支同等的情况下,互相喜欢的两者才可能征得双方父母和家支的同意。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梳理出凉山彝族农村女性的择偶趋势:对于年轻女性来说,结婚对象有能力、会挣钱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如以上调查的人员中,前四个女性都有在广州打工的经历,她们中有三人将会挣钱或经济条件好放在了第一或第二位,其次是对相貌的要求。这说明经济因素在年轻一代的女性中已上升至重要地位。如曲比阿呷就在打工时与邻村的一个小伙子谈恋爱,但遭到家人的反对。现在她父亲也不愿让她再去打工,为了让女儿安心呆在家里,还在乡上开了一个小卖部让女儿经营。但阿呷告诉笔者,生意太差,笔者觉得她迟早会瞒着家人出去打工。彝族城市中的男女双方更为看重的是对方的家庭,除了考虑家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看重家庭的背景。人们的观念变的现实,不再将家支的血统视为神圣不可侵犯。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姻是提高个人生活幸福度的重要基础。个人自由选择结婚对象,家庭生活的幸福度高。如一些有打工经历的彝族女子,愿意嫁给汉族,理由是打工时认识的汉族男子有一定的技能,可以挣到比无技能的彝族男子多的钱、体贴妻子,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对方生存环境优于自己家时,就会选择嫁给汉族,这是典型的主动追求个人婚姻幸福的女性。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高额的婚姻礼金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额的婚姻礼金影响了年轻人婚姻的正常秩序。尤其是许多贫穷、没有家族势力的彝族男性,在结婚问题上遇到了经济困难,甚至影响了这部分人的正常结婚。凉山彝区几乎每个村都存在结婚困难的年轻男性。由于这部分人不结婚成家,也不同程度地给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对女性的影响更大,由于婚礼钱的猛涨,彝区曾出现了骗婚和买卖婚。如1995年左右,彝区女性的身价钱在2000元左右,但嫁给外民族的女性就达到10000元左右;有些父母为了钱,默许其女离婚或逃婚的形式,以高价嫁给外民族,从而带动了彝区婚礼钱的猛涨,甚至打乱原有秩序。身价钱、婚姻礼金的猛涨给彝区社会留下了许多隐患,也给彝区社会治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婚姻因为高额的聘金而无果。如在成都工作的一位凉山彝族小伙,工作单位较好,30多岁一直未婚。经人介绍了凉山的一个彝族女孩,谈了两年的恋爱,该谈婚论嫁时,小伙子却因没能力支付女方家庭提出的10万元礼金的要求,最后两人因为聘金而分手。以下是凉山某县阿西某某2016年结婚时的婚姻礼金,它代表了大部分凉山彝族地区乡村婚姻礼金数。当地人普遍认为婚姻礼金过高,经济能力好的家庭勉强能承受。经济能力差的家庭,婚姻礼金会加剧家庭贫困,老百姓都希望政府予以关注并拿出有效的办法。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传统与现代婚姻观念之间的调适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国家婚姻法与彝族婚姻习惯法之间的调适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的实施,对废除旧的婚姻家庭制度,调整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彝族传统婚姻观念的严重影响,出现各种违反《婚姻法》的问题,如包办婚姻、娃娃亲、不到法定婚龄结婚、重婚等。在婚姻问题上讲家支等级,强迫丧偶妇女转房,结婚和离婚不依法登记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凉山州先后实行了三次婚姻改革。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三次婚姻改革的初衷是不用质疑的,且在每个阶段都作了认真的工作。第一次婚姻改革是从1961年1—2月在原凉山州州府昭觉县城区附近试点,后在全州展开。实行婚改的地方,群众积极性较高,许多青年实践婚姻自主,这当中包括许多对自己现行婚姻不满的年轻人,他们抓住这个大激流,想改变自己的婚姻现状。尤其是对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正好摆脱家支、家长的包办,自主选择婚姻。凉山各县都出现自由恋爱结婚的例子。热过一阵后,传统的婚姻习俗又回归,第一次婚姻改革不了了之。第二次婚姻改革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开展的,这次婚改效果也不理想。1987年~1989年实行了第三次婚改,自1988年6月以来,在布拖县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州范围内展开。这次婚改的背景是在旧的婚姻制度和陈规陋习又有所抬头,包办买卖婚姻、订娃娃亲、早婚、重婚、转房及近亲结婚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进行的。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调查,1983年至1987年全州结婚夫妇中,包办买卖婚姻占55.73%(其中九个彝族聚居县高达71.7%),相当数量的青年男女失去了婚姻自主的权利,农民为儿存钱买媳妇,减少了对生产的投入,影响了生产。1983年到1987年全州为娶妻所付出的身价钱高达1200多万元。据当时婚姻改革的总结中提到由于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在历时一年的工作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广泛宣传《婚姻法》等有关法律,依法解除包办买卖婚姻10多万人,退还身价钱878万元,补办婚姻登记手续25820对,积极查处婚姻纠纷疑难案件24起,打击了严重破坏《婚姻法》实施的犯罪分子41人,同时也打击了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使一大批群众从旧婚姻制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同时唤起了人民长期以来渴望改变旧婚姻制度的愿望。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次婚姻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的来说,婚姻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彝族传统婚姻观念。彝族传统婚姻作为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人已经自觉地接受、传承着这种文化。传统文化遭遇国家行为时,国家行为占绝对的地位,但传统文化是在不自觉地前提下进行的变革,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传统必定要回归的趋势。要想在短时间内,以人为的形式来改变传统,是不切实际的,这也注定了凉山婚姻改革的命运。在凉山偏远的传统文化保留完整的美姑县、昭觉县、金阳县、布拖县等,婚姻改革就像一阵风,传统婚姻观念很快又回归。但在交通和经济发展较好的彝族地区,婚姻改革的影响是巨大的,如西昌市周边的地区、德昌县、邻近攀枝花的彝族地区,婚姻改革中改掉的陈规陋习,有的甚至保持到今天,在它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直面自己的婚姻,自由恋爱结婚的也多起来。笔者认为对凉山的几次婚姻改革的效果,应该分地区来看待。旧婚俗向新婚俗转变存在地域差和时间差。一般而言,经济和交通滞后地区要慢于发达地区。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国家婚姻法与彝族婚姻习惯法之间的调适还表现在从不领结婚证到主动办理结婚证。传统农村彝族社区,由于受彝族婚姻习惯法的保护,结婚时只需举行婚礼等程序,民间就认可了事实上的婚姻关系。婚姻双方不会主动去相关部门登记结婚、办理结婚证,这种情况在彝族乡村十分普遍。如今,国家的许多惠农政策,都需要以家庭为单位,出具结婚证为凭证,加上政府大力推进婚姻法,因此凉山彝族人结婚时履行结婚手续和领取结婚证的热情高涨,甚至过去没有领结婚证的家庭,都积极补办结婚证。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婚姻礼金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调适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凉山彝族婚姻礼金,已成为凉山彝族社会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从凉山州政府到各县相关部门及各地方的德古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及紧迫性。各地召开专题的会议对高额的婚姻礼金进行整治,提倡彝族婚姻新风尚。如2012年3月8日,凉山彝族腹心地带美姑县率先由民间德古、各家支苏依倡导的婚姻新风尚、剑指日益高涨的婚姻礼金的聚会在美姑县城的气象站召开。会上讨论了彝族婚姻礼金等一系列问题,对彝族各类婚姻礼金的具体数额作了统一的认识,在美姑的各个家支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多数家支成员都赞成大会规定的内容。这一举措对邻县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乐山市马边县、峨边县的民间德古协会专门派人来美姑取经。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姑民间德古文化协会有关婚姻礼金的规定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婚姻彩礼金60000元。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结婚时给卡巴23000元:包括舅舅礼金3500元、舅舅陪伴人礼金500元、叔叔礼金3000元、表兄弟礼金1000元、送亲领队礼金500元、兄弟礼金1000元(有三种情况才有兄弟礼金:第一,父亲方取个后妈的女儿嫁人时;第二,母亲嫁过两次以上的女儿嫁人时;第三,新娘没有哥哥弟弟的情况。)回门礼金3000元、伴娘礼金2000元、其他名目礼金2000元等。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再婚女儿出嫁时礼金3000元。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媒人礼金2000元。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男方给女方的嫁妆5000元。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男方给新娘回门时两只羊或者现金5000元。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男方结婚时所需要的用餐等费用限制在(如车费、住宿费、泡水酒钱、做豆腐等一切费用)20000元以下。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规定各家支必须认真宣传,严格遵守,如有违者严肃处理,并向上级有关单位上报处理。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于2016年2月在美姑县作田野调查时,采访了相关的部门及几个当时参与制定婚姻礼金细则的德古,大家都反映这几年美姑的彝族婚姻礼金都是按规定的标准在执行,几乎没有人违反规定。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姻礼金规定后,我见证和听说了有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个案:一个是农作乡有一家,儿子娶媳妇,新娘子家一直在争卡巴,要求增加各类名目的卡巴数,远远就看见有几个人买了一些啤酒坐在一起争论婚姻卡巴。一会儿来了一个小伙子,拿了一本《尼木莫姑》的杂志,因为上面有阿牛某某写的2012年3月8日德古聚会时讨论后对婚姻礼金的规定,大家翻看后,确认各类卡巴的上限是25000元。看到这个白纸黑字后,双方就停止争论了,就按规定的办。第二个个案是巴古乡有个纠纷是关于婚姻礼金的,后来有了这个规定后,纠纷也不需要解决了,大家都自觉执行了。到现在我都没有听说过因为婚姻礼金而产生的纠纷。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婚姻的伦理关系与法契约之间的调适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维系婚姻的角度讲,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康德的观点,认为婚姻应该视作一种契约,婚姻的实现必须以法律承认为前提。二是黑格尔的观点,认为婚姻是一种伦理关系,婚姻的实现必须通过礼仪承认为前提。一旦社会认可后,婚姻就进入伦理关系场域,就受其制约。彝族婚姻要受到结婚当事人的父母、舅舅叔叔、兄弟姐妹、邻居、家族和社会舆论等监督和制约。现代婚姻关系倾向康德的观点,实现婚姻必须通过婚姻登记,得到法律认可,一旦进入法律程序,就受到法律的制约。现代婚姻观念为婚姻自由、自主和合法化,应受法律监督和制约。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代彝族婚姻逐渐从伦理关系进入法律关系。彝区彝族人通过调适自己的婚姻观念与现代婚姻观念相适应。许多父母尽量不违背彝族伦理道德前提下支持子女婚姻自由。因此就有了许多彝族青年与外民族结婚而组建幸福家庭的个案。这些与外民族通婚的彝族青年大多是受过教育的“文化人”,通过教育与外界的日益交流,彝族传统婚姻观念和现代婚姻观念之间得到调适,而乡村彝族人的婚姻观念也同样面临传承与自我调适的关键时期。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侧重于研究凉山彝族传统婚姻观念的变迁、现代调试及其社会影响。其中彝族传统婚姻观念的变迁传承与发展是从婚姻模式、通婚圈、择偶条件、婚姻中的聘礼、聘金等几个方面逐次体现出来的。为了更好地掌握彝族婚姻观念变迁的脉络和主要原因,笔者试图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来研究,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选取了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美姑县为重点调查点,其余还在凉山各个县展开个别访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凉山彝区彝族婚姻观念变迁的具体文化事项及内在的原因。笔者也尽量绕开局内人的身份,客观地看待问题的实质,思考凉山彝区婚姻的共性和个性,以此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和发现凉山彝族婚姻观念变迁的趋势和内在的文化背景。如文中谈到的彝族婚姻礼金,在其他民族中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习俗。彝族聘礼、聘金的不断上涨是随物价而水涨船高。笔者认为过去的彝族家庭不在乎聘礼、聘金的多少,更看重的是对方家族在社会中的威望,在姻亲关系圈里的话语权。而如今彝族一些地区,将女儿出嫁所得的聘礼、聘金作为一个家庭发家致富的途径,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需要加以改革和监督。而传统彝族婚姻观念中强调的族内婚、等级婚向族外婚、跨等级婚的变迁,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姻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优秀的,也有落后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落后的文化总会被人们逐步抛弃。随着彝族乡村与外界的不断接触,彝族社区原有的固化思维,也有了松动。人们在考量一桩婚姻时,能从利弊去权衡,思考如何坚守传统和改变传统中的陋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彝族传统婚姻观念与现代化相互调试的过程中,变迁也是肯定的。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个婚姻关系都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这种分散化的系统在社会中全面辐射、铺开、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结构。婚姻的根本属性是其社会性,决定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结构,服从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受控于政治、法律、宗教、道德、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上层建筑。婚姻观念的变迁在根本上归决于社会各系统的力量和作用。人类社会每一次变革,每向前迈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给婚姻提出新的要求,更换新的观念。同时,婚姻作为社会的分系统,也是能动地、积极地对社会各系统给予强大的反作用。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彝族是西南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社会的安定和谐,直接关系到祖国西南边疆的安定。彝族婚姻从族内婚、等级内婚向跨民族、跨等级婚姻变迁,也极大改善和增强了彝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民族关系也得到改善。彝族婚姻跨区域、跨民族的变迁,与周边民族间的关系互动积极,为和谐彝族社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研究凉山彝族地区婚姻观念的变迁、调试及社会影响,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彝族历史进程中传统婚姻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有助于彝族地区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了解彝族地区传统文化、社会关系的变迁,社会网络的重组,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如何调适传统与现代婚姻关系已显得十分关键,它甚至成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再生的关键性因素。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婚姻文化,在文化转型期更应引起广泛关注,加以积极的引导,传承与发展并重。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芬兰]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简史[M].刘小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云南省编辑组.四川广西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李晓莉.云南直苴彝族婚姻家庭调查与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凉山彝语拼音。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凉山彝语拼音。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016年2月20日访谈记录,访谈人:海来木一,访谈地点:佐戈依达乡。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2016年2月22日访谈记录,访谈人:的某某,访谈地点:雷波县城。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016年2月20日访谈记录,访谈人:吉克勒莫,访谈地点:美姑县城。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2016年8月22日访谈记录,访谈人:蒋某某,访谈地点:九龙县城。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2016年7月31日访谈记录,访谈人:陈某某,访谈地点:西昌市。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2016年2月22日访谈记录,访谈地点:依洛尔合村。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凉山彝语,意为介绍人。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2016年2月22日访谈记录,访谈地点:依洛尔合村。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表中数据来源于2016年1月18日访谈,访谈人:阿西某某,访谈地点:越西县城。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资料来源于美姑县妇联关于凉山州婚姻改革相关资料汇编。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凉山彝语,意为家支头人。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2016年2月22日访谈记录,访谈人:瓦西石举,访谈地点:美姑县城。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2016年2月22日访谈记录,访谈人:阿牛达戈,访谈地点:美姑县城。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并经过彝族人网编排,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更正或删除。)Z8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凉山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