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马林英:凉山彝语亲属称谓性别意义探究

作者:马林英 发布时间:2020-12-01 原出处:《民族语文》2016年第4期 点赞+(
提要:作者认为凉山彝语称谓系统中越往上辈或下辈两端的称谓形式越简单、数量越少,且无性别差异。平辈称谓相对发达,血姻两脉之下具有4重关系8个维度16套称谓。
关键词:凉山彝语;性别;亲属称谓;血姻两亲;生殖意义
项目金基:本文系“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问题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2016-05项目)成果。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亲属称谓反映血缘、姻缘等关系。彝族亲属制度一般包括亲属关系、亲属观念和亲属称谓三部分社会规范,并不同程度作用或影响亲属称谓的音节繁简、义项多寡、语义差异、范畴边界。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前人有关成果及本文焦点

早期涉猎彝语亲属称谓研究的是著名语言学家傅懋绩教授。1938年撰写《彝语会话》,1939-1948年在《哈佛大学学报》发表《大凉山彝语发音学》(英文),1950年在《藏缅语区语言学》(LTBA)。(FuMao-chi(Fu Maoji).1951)发表《彝语描写语法》,1997年在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出版《彝语描写语法:一种藏缅语言》(A Descriptive Grammar of Lolo:A Tibeto-Burman language)。1951年在《大亚细亚杂志》第2卷发表《彝语亲属称谓受话者性别的影响》论文。(AlfredL.Kroeber.1909)傅先生的系列学术成果,以专业方法对彝语北部方言“圣扎”土语的亲属称谓进行深入描述,详实记录,学科分析和论证,并发现其受话者性别影响的实际;继后,著名民族学家马长寿教授,也于1937年、1939年两次深入凉山彝区,对彝语北部方言“圣乍”、“义诺”、“所地”三个土语区的亲属称谓进行调查,运用美国人类学家A.L.克鲁伯著《亲属关系分类系统》(Alfred L.Kroeber.1909)中提出的八种亲属称谓分析指标进行类型分析后,指出彝语亲属称谓中“称者之性别”颇为重要,“同代分子与各代分子间之差别”等亦甚明显。(马长寿、李绍明2006:264-275)再后,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教授的《凉山彝家》从人类学跨文化视角出发,描写了彝语北部方言“义诺”土语区彝汉亲属称谓的直接与间接称谓、背称与面称以及姻亲亲属称谓等差异,诠释了亲属制度与社会结构等问题。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期,彝语亲属称谓成果有苏连科的《凉山彝族亲属称谓词的语义分析和词源结构研究》(苏连科1988:59-66),该文以纵向五代亲属称谓的面称为个案,深入解析语义所关联的社会形态、婚姻制度、宗法观念、民族心理等意义。朱文旭的《凉山彝族亲属称谓及其婚姻形态窥探》(朱文旭1988:41-44)在内部视角梳理血姻两脉亲属称谓语素构成基础上,讨论语素分性别规律实际与婚姻形态和家族形式的联系等问题。李明泽的《彝族亲属称谓的时代性》(李明泽1992:104)讨论亲属称谓产生的年代及与之相关联的婚姻家庭等社会文化特征。戴庆厦、岭福祥的《凉山彝族亲属称谓与婚姻形态》(戴庆厦主编《彝语词汇学》1998:171-189)从纵向代际称谓关系和横向血姻两脉及面、背两称的维度出发,论证亲属称谓的广度和深度已延伸至关注地域性和语言分布的空间等展演,也含称谓的变称、词源构成、发音等族群差异方面。巴且日火的《凉山彝族非血缘亲属称谓试析》(巴且日火2000:18-25)首次从等级称谓的纵向结构切入,初涉拟亲属称谓问题。马鑫国的《考析彝族亲属称谓系统及其文化信息》(韦安多主编《凉山彝族文化艺术研究》2004:512-520)从面称、背称的二元格局出发,瞄准血亲和姻亲两个维度,对比分析彝汉称谓系统中触及性别议题,即同称关系词、互称关系词的词素排列方式,体现面称和背称的构词排序中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特点。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前述成果不同,本文试图以彝语北部方言“圣扎”土语为例,采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探析亲属称谓的结构特征及代际和等级间横向关系中所暗含的性别意义。在瞄准横向的血姻两脉和面、背两称作基本维度前提下,增添对地缘性、避邪性和哭丧性等维度的拓展视角,以此探究各层维度范围内具体呈现的性别差异等规则。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亲属称谓的表征结构

从亲属关系而论,彝语称谓分为血姻两脉的类别,其中血亲类包含年龄结构的长辈、平辈和晚辈三种称谓和体现特定时间、空间语境的避邪和哭丧等两种称谓,姻亲类则只夫妻系一种称谓。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类型结构与称谓依据

彝语亲属称谓从类型结构上看,主要分亲属与拟亲属的两类称谓,[注1]其中亲属称谓再分面称、背称和特称三项,特称之下又分哭丧称和避邪称两种;拟亲属称谓只分等级称和地缘称两项。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亲属称谓的使用不仅受限语境作用,更与取名的习俗惯制密不可分,即亲属称谓主要依据称呼人与被称人间的亲属关系确定彼此的背称,并结合被称人的姓氏、雅名或正名确定彼此的面称、避邪称、哭丧称、等级称和地缘称。彝族不分男女老幼一般拥有两个名字,即“m̥i³³dʐo³⁴”(雅名)和“m̥i³³”(正名)。一般情况下,完整的彝族姓名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即姓氏+雅名+正名+性别缀词。以凉山越西彝族“ʥɛ³³pha³³a³⁴ʣɿ̱³³lu̱³³bu⁵⁵mo²¹”这个姓名为例,“ʥɛ³³pha³³”为姓氏;“a³⁴ʣɿ̱³³”为雅名,由平辈和晚辈称呼;“lu̱³³bu⁵⁵”为正名,由长辈“pi³³mo³⁴”称呼;“mo²¹”为女性的性别缀词。倘若将其改为“ʥɛ³³pha³³a³⁴ʣɿ̱³³lu̱³³bu⁵⁵zɯ³³”,则前两项文化意义与前者相同,但“lu̱³³bu⁵⁵”为正名,除由长辈“pi³³mo³⁴”称呼外,因系男性,故正名多一项口传记录家支谱牒的功能;“zɯ³³”为男性的性别缀词。[注2]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代际结构与发音组成

1.长辈称谓长辈亲属间存在四个层级称谓,依照称谓父系和母系两分法,其曾祖父、曾祖母和外曾祖父、外曾祖母辈,不仅没有面称与背称区分,亦无性别差异,统称“a²¹ɣo²¹”。父系祖父和祖母虽无面称与背称区别,但有性别差异,分别为“a³⁴phu³³”和“a³⁴ɣo³⁴”。父系伯叔或堂伯叔的面称均由“a³³”音节+雅名第二音节构成,背称均为“pha⁵⁵vu³³”。伯叔或堂伯叔之妻的面称均由“ma²¹”或“mo²¹”音节+雅名第二音节构成,背称均为“mo²¹ȵi³³”。父系姑姑或堂姑的面称均由“bo³³”或“ba³³”音节+雅名第二音节构成,背称均为“a³⁴bo³³”。姑姑或堂姑之丈夫的面称均由姓氏+“i⁵⁵pho³³”构成,背称均为“a³⁴bo³³i⁵⁵pho³³”。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母系外祖父和外祖母虽无面称与背称区别,但有性别差异,分别称为“a³⁴phu³³”和“a³³ma⁵⁵”。母系舅舅或堂舅的面称均由“o³³”音节+雅名第二音节构成,背称均为“o³³ȵi³³”。舅舅或堂舅之妻的面称由“舅舅称谓”+“ȵi³³ȵi³³”构成,背称均为“ȵi³³ȵi³³”。母系姨妈或堂姨妈的面称均由“ma²¹”或“mo²¹”音节+雅名第二音节构成,背称均为“mo²¹ȵi³³”。姨妈或堂姨妈之丈夫的面称均由“a³³”音节+雅名第二音节构成,背称均为“pha⁵⁵vu³³”。见表1: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1  彝语长辈亲属称谓

image.png

2.平辈称谓。平辈称谓相对完整和发达,具有血亲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和姻亲姑表兄弟姐妹、舅表兄弟姐妹的四重关系八个维度和十六套称谓特点。平辈男性间面称或背称时,具有血亲关系的第一音节为“vu⁵⁵”或“i³⁴”,具有姻亲关系的第一音节为“o³³”或“a³³”;平辈女性间面称或背称时,具有血亲关系第一音节为“vu⁵⁵”或“ȵɛ³³”,具有姻亲关系第一音节为“a³³”。见表2: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2  彝语平辈亲属称谓

image.pngimage.png

3.晚辈称谓   该称谓更多在夫系或妻系亲属称谓中呈现,但与前述长辈和平辈称谓对应,形成纵向层次,故单列男系和女系两组体现。晚辈男性面称或背称时,血亲关系第一音节为“a²¹”或“zɯ³³”,姻亲关系第一音节为“n̥i²¹”或“za⁵⁵”;晚辈女性面称或背称时,血亲关系第一音节为“a²¹”或“zɯ³³”,姻亲关系第一音节为“ɕi³³”或“ndu³³”。在晚辈分性别称谓中,血缘关系人员称谓一致,姻缘关系人员须考虑双方的性别身份。见表3: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3  彝语晚辈亲属称谓

image.png

4.夫妻两系称谓。该称谓系已婚男女称呼对方家庭成员的称谓。虽相对其他称谓特点简单,但夫妻间的面称在孩子出生前后不同。出生前少直呼对方,唯出生后普遍妻称夫“长子女雅名”+“a³⁴ta³³”构成,夫称妻“长子女雅名”+“a³⁴mo³³”构成。夫妻间的背称则与生育无关,始终为“ɕi²¹mo²¹”(妻子)或“bo³³ʣɯ³³、sa⁵⁵vu³³”(丈夫)。见表4: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4  彝语夫妻两系亲属称谓

image.png

(三)生死相关的特殊称谓

面对生死,彝人以称谓方式给予期待、愿望和倾情、缅怀的智慧,形成具有规则的避邪性称谓和哭丧性称谓沿袭至今。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避邪称,即避邪消灾的亲属称谓。一般孩子多夭折家庭,为避免之后所生孩子重蹈覆辙,回避孩子称呼其父,让孩子随父亲兄弟的小孩称其父为“a³³ȵo³⁴”(伯叔)等面称。倘若孩子避称其父为伯叔尚未免除夭折的实际,再让孩子避称其父为“o³³ʨi³³”(舅父)等面称。另外,“ʣɿ³³mo²¹”(土司)等级的父系男性家支遭遇绝嗣而招郎上门后,为继嗣续谱和承袭土司职位,需由所生儿子不仅续母系家支谱牒,且称妈妈为爸爸,称奶奶为爷爷。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哭丧称,即哭丧吊唁亲属称谓。该称谓除具有特定吊丧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外,通常见诸文学书面语。值得注意的是,哭丧类称谓只发生在父辈和平辈亲属关系间。见表5: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5  彝语哭丧吊唁亲属称谓

image.png

三、拟亲属称谓适用规则

拟亲属称谓系在非亲属人员中衍生使用亲属称谓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彝族社会,人们需表达等级血统和地缘空间两种关系时,通常不直呼其名,采用拟亲属称谓礼遇彼此。20世纪50年代后,体现等级血统关系的拟亲属称谓,已伴随民主改革不复存在。表达地缘空间关系的拟亲属称谓,也在社会文化变迁作用下逐渐直呼汉名或雅名,但保持正名由长辈称呼特点。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等级称谓

1956年前,传统彝族社会将人们划分为“nʣɿ³³mo²¹”、“nu̱³³χu̱²¹”、“si³⁴a²¹bo²¹ʨhu³³”、“ʨhu³³χo³⁴”、“ŋga²¹ʨɛ³³”、“ka³³ɕi³³”六个等级。学界或政界一直将“”并入“”等级一概而论。日常生活中,“”和“”两个统治等级时常统称为“nu̱³³χu̱²¹”[注3],而“si³⁴a²¹bo²¹ʨhu³³”、“ʨhu³³χo³⁴”、“ŋga²¹ʨɛ³³”、“ka³³ɕi³³”四个等级则被常称为“ʥi³³χo³⁴” [注4]。巴且日火讨论等级性拟亲属称谓产生背景时指出,等级内婚对彝族族群内部具有的隔绝规范,必影响等级制度的稳定性,所以为消除由等级内婚造成的族群内部彼此隔阂,非血缘亲属称谓的出现是一种关系弥补的手段,也是对非血缘婚姻的诠释。他认为,彝族等级性拟亲属称谓源自等级内婚制下的陪嫁制度。(巴且日火2000:22)与他不同,笔者追踪上述纵向等级称谓结构关系的目的在于发掘各等级拟亲属称谓间所暗含的横向性别意义。诸如:“nu̱²¹χu̱²¹”对“si³⁴a²¹bo²¹ʨhu³³”和“ʨhu³³χo³⁴”等级称长辈使用姓氏+面称,但祖辈不分性别,且与父辈男性称谓相同;父辈具有性别差异,女性称谓带歧视性缀词“zɯ³³”;称晚辈则直呼雅名或正名,没发展出拟亲属称谓。“nu̱²¹χu̱²¹”对“ŋga²¹ʨɛ³³”和“ka³³ɕi³³”低等级称长辈使用面称+排行,但无祖父辈以上称谓和舅系称谓。这是因为“nu̱²¹χu̱²¹”为避免“ŋga²¹ʨɛ³³”和“ka³³ɕi³³”在自己统属范围内,因熟悉地理环境而逃亡致使自身财产蒙受损失的一种管理策略,故对“ŋga²¹ʨɛ³³”和“ka³³ɕi³³”等级实行多次转卖,彼此很少建立隶属三代以上祖辈身份的基础。另外,还因“ŋga²¹ʨɛ³³”和“ka³³ɕi³³”自身多为外族无彝姓氏或尚未与有彝姓氏家支联姻所致,故不能获得祖父、祖母和舅舅、舅母的尊称。“nu̱²¹χu̱²¹”对“ŋga²¹ʨɛ³³”和“ka³³ɕi³³”晚辈则不使用雅名而直呼正名。可见,“nu̱²¹χu̱²¹”等级在对待地位较高的隶属关系称谓时,看重纵向代际关系和横向性别差异,将其纳入父权制体系归类称谓,对祖辈只重视尊敬不区分性别,对父辈分性别称谓显性别差异。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ʥi³³ho³⁴”等级称呼“nu̱³³χu̱²¹”等级的男性长辈使用等级称谓“si²¹pho³³”(主人)+面称,称呼女性长辈使用等级称谓“si²¹mo²¹”(主妻)+面称,长辈称谓已经发展出分性别专用称谓。称呼儿孙辈使用等级称谓“si³³”(主子)+面称,虽尚无性别区分,但对其女儿辈或孙女辈主子的称谓,要求使用男性化特征前缀词“si³³”。见表6: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6  彝语等级性拟亲属称谓

image.png

研究表明,奴隶等级的升降直接导致称谓变动的多样性:无彝根的外虏奴隶,主子称其父辈称谓常用排行代替姓氏进行;主子对“ŋga²¹ʨɛ³³”、“ka³³ɕi³³”等级的称谓则不仅没有舅辈称谓,且对母系称谓也特加带有“zɯ³³”(“小”或“儿子”含义)发音作缀词,强调其低等级身份的特征,具有一定歧视性;“ʥi³³χo³⁴”等级降为“ŋga²¹ʨɛ³³”、“ka³³ɕi³³”时,主子以其姓氏+称谓进行拟亲属称谓,总体呈现“nu̱³³χu̱²¹”对“ŋga²¹ʨɛ³³”拟亲属称谓的相对正式和不具歧视性,各代际称谓健全;“nu̱³³χu̱²¹”对“ŋga²¹ʨɛ³³”和“ka³³ɕi³³”拟亲属称谓非正式并具有一定歧视性,表现为无祖辈称谓等文化特征。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地缘称谓

地缘关系的拟亲属称谓在彝族社会具有普遍一致性,通用于村落范围内的非亲属村民熟人间。称呼人与被称呼人彼此间依据自己血姻两亲的关系类推相待,并不考虑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但只适用于长辈,使用时往往姓氏+面称。例如:与祖父母辈份相当的男性称谓“sha³³a⁵⁵a³⁴phu³³”,女性“sha³³a⁵⁵ma⁵⁵”等等。见表7: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7  彝语地缘性拟亲属称谓

image.png

彝族长辈称谓在血姻两亲内均呈现辈分越高,其称谓界限越模糊重叠的现象。除父母辈称谓相对完整外,祖父、祖母和外祖父、外祖母辈的称谓,不仅无面称与背称区分,且对男性祖父和外祖父的称谓也相同,唯女性祖母和外祖母称谓分类。特别到曾祖父、曾祖母和外曾祖父、外曾祖母辈,体现称谓类型、性别差异和血缘亲疏的边界不复存在。这样的称谓逻辑,与彝族人均寿命曾相对过低有直接关联,彝谚曰:,“七十不要喝鸡,八十不招呼人”即反映此现象。父母辈称谓虽血姻两亲显著差异,但父系男性的伯叔与母系女性的姨妈之夫,均被视为血缘关系的伯叔称呼。母系女性的姨妈与父系男性的伯叔之妻,也均被视为血缘关系的姨妈称呼。此称谓惯制,正体现彝族将父系兄弟和母系姐妹的子女视为血亲子女的文化特点。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平辈称谓首先区分称呼人与被称人的性别身份固定称谓差异,对血亲关系称谓多以雅名直呼体现其面称,对姻缘关系称谓则专用称谓体现其面称。其次,十分强调血姻两亲界线,男女各自性别角色和血姻两脉相对应的专用亲属称谓都在面称和背称两类中充分体现。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晚辈称谓对两性只针对侄子或堂侄子之妻的面称,凡彼此为姻亲关系则由其丈夫正名+“za⁵⁵mo²¹”(男性呼)或由其妻子正名+“ɕi²¹mo²¹”(女性呼)。若称呼人与被称人彼此为血亲关系则直呼正名,其他面称基本使用被称人的正名。晚辈的背称相对于面称较完整和齐备,下线截至玄孙辈为止,且从侄、孙两辈均有各自分性别面称和背称,曾孙到玄孙两辈的面称和背称不仅无区别,更无性别差异。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夫妻的面称具有动态性质,取决于孩子出生与否。背称属固定型,双方一旦结为夫妻,背称始终不变。夫妻两系所有长辈、平辈的面称和背称,均与相应辈分称谓一致,但凡妻系血亲称谓则是夫系的姻亲称谓,而凡夫系血亲称谓则是妻系的姻亲称谓,具有交错称谓性质。唯涉及血亲兄弟和姐妹的四种称谓,夫妻会一改性别差异惯制,妻子从夫使用男性对其兄弟的称谓“vɿ⁵⁵vu³³”和“i³⁴ʑi³³”,丈夫也从妻使用女性对其姐妹的称谓“vu⁵⁵mo²¹”和“ȵi²¹ma⁵⁵”。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透过避邪称谓观察,在规避危及性命的灾难时,血缘关系的父亲身份需回避到旁系血缘关系里。旁系血缘关系无效果,更需外延至姻缘关系内。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哭丧称谓强烈表现出彝族对父辈和平辈两代亲属关系的重视,不仅强调称谓凸显此意义,也在谚语中全民倡导:pha⁵⁵sɿ³³mo²¹sɿ³³vo³³ʨhi²¹ʨo³³ʂɿ³³ɬu²¹ “父亡或母亡犹如枯老菜叶脱落”,mu²¹sɿ³³ʑɿ³³sɿ³³mu³³pha³³tɛ³⁴pha³³ŋa⁵⁵“夫亡或妻亡犹如垮了半边天”,vu⁵⁵sɿ³³ȵi³³sɿ³³hχo²¹ʑi²¹ʦhɿ²¹phi²¹ŋa⁵⁵“兄姐亡或弟妹亡好比倒了院墙”,zɯ³³sɿ³³lu³³sɿ³³tshɿ³³ʨi³³si²¹ʨi²¹khɛ³³“子亡或孙亡好比挖心又掏肺”。对父母辈的伯叔、堂伯叔和平辈的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姐夫妹夫、堂姐夫堂妹夫、夫兄弟或妻姐妹,以及舅表哥弟、姑表哥弟的22类直系血亲哭丧称谓,统一使用背称中第一音节+“nʣa⁵⁵”(美丽、英俊)亦是生者赞美、敬仰、缅怀死者的最佳表达途径和方式,更是称谓社会意义展演表征的具体。女性对自己兄弟和堂兄弟、姨表兄弟有专门的哭丧称谓“mu̱³⁴zɯ³³”和“si²¹mo²¹”现象,充分印证女性与自己兄弟和堂兄弟、姨表兄弟之间的亲密度。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等级称谓具有血统等级越低下或辈分越小者,其称谓专用名词和分性别界限越模糊。就性别意义而言,对上等级的称谓已有分性别专用名词“si²¹pho³³”和“si²¹mo²¹”,对下等级称谓只表性别歧视的女称“zɯ³³”,这不仅符合该社会男权至上的文化建构,亦彰显奴隶制度沿袭传承的管理等,与其等级内婚和等级称谓并行作用有关联。地缘性拟亲属称谓仅限于祖辈、父辈和平辈范围三个维度使用,对晚辈直呼雅名即可。面称和背称使用的称谓名词相同,且强调称谓名词前加姓氏,以此强化熟人社会内部亲属与非亲属身份的边界。姻亲系四类平辈关系超出血亲系三类平辈关系多一类的现象,恰好透视居住空间内非亲属关系男女择偶范围的客观性。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

从性别视角上溯自父、祖、曾祖三辈和下延至子、孙、曾孙、玄孙四辈的纵向代际范围,对彝语亲属称谓与非亲属称谓进行学理探索尚属首次。研究发现,与“自己”平辈关系的称谓最多、最全,其他称谓越往上辈或越往下辈则形式越简、数量越少,且无性别差异。亲属称谓受年龄长幼影响,量的布局呈橄榄球状,中间大而上下小。此分布状态,恰如其分地配合彝族通婚圈萎缩时,可从第七代后的血亲通过宗教“ni²¹mu³³vi³⁴ʦho³³pi³³”的分支仪式剥离出通婚对象,从而拓展和扩大通婚圈的文化逻辑。因此,这一由血亲转姻亲补救生殖延绵的文化建构,自然派生亲属称谓的表征亦只七个层级,到玄孙辈则与曾祖父辈的称谓相重合,只在长辈称谓中以“a²¹”做第一音节区分开来。另外,就称谓中的面称来看,平辈间主要使用雅名,对晚辈则使用正名,这一体现代际关系的规范,其核心作用在于保护个体生命不至遭遇仇家利用,进行宗教诅咒的“攻击”伤及身体。故在彝族文化认知体系里,突出强调生殖意义的显性或隐性建构亦在亲属称谓中随处可见。tc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注释:
[注1]文中“拟亲属称谓”指对非亲属人员使用亲属称谓的名词。
[注2]除正常情况外,若遇孩子夭折家庭,长辈通常为避邪,期盼孩子健康成长也采用交换性别缀词取名,或常规命名后再取一贱名做乳名。
[注3]“nu̱³³χu̱²¹”:“nu̱³³”指贵族,“χu̱²¹”指一伙,“nu̱³³χu̱²¹”即贵族一伙之意。
[注4]“ʥi³³χo³⁴”:“ʥi³³”指奴隶,“χo³⁴”指一伙,“ʥi³³χo³⁴”即奴隶一伙之意。
参考文献:
[1]巴且日火.凉山彝族非血缘亲属称谓试析[J].民族语文,2000(05).
[2]戴庆厦、岭福祥.凉山彝族亲属称谓与婚姻形态[C].载戴庆厦主编《彝语词汇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李明泽.彝族亲属称谓的时代性[J].彝族文化,1992.
[4]马长寿遗著,李绍明等整理.凉山罗彝考察报告(上)[M].巴蜀书社,2006.
[5]马鑫国.考析彝族亲属称谓系统及其文化信息[C].载韦安多主编《凉山彝族文化艺术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
[6]苏连科.凉山彝族亲属称谓词的语义分析和词源结构研究[J].民族语文,1988(02).
[7]朱文旭.凉山彝族亲属称谓及其婚姻形态窥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8(04).
[8]FuMao-chi(FuMaoji).1950.A Descriptive grammarof Lolo.D.Phil.diss.Cambridge U.Published in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Area.
[9]FuMao-chi(FuMaoji).1951.The Lolo kinship system as affected by the sex of the speaker,in<AsianMajor>n.s.2:68-70.
[10]AlfredL.Kroeber.Classificatory systems of relationship.Readings in anthropology,[editedby]MortonH.Fried,vol.II,Reading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pp.237-45.Thomas Y.Crowell Company,NewYork.(Reprint of the 1909 article).

原载:《民族语文》2016年第4期,本文责编:普忠良。
作者:马林英,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文字来源:彝学微信公众号;主编:巫达;推文编辑:吉差小明。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