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李雪 发布时间:2021-04-09 原出处:​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点赞+(

摘要:文章以彝族苏尼驱邪仪式作为出发点,阐述了彝族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开始,发展到尼能时代形成了君主制度逐渐衍生出彝族苏尼驱邪仪式来,再经历什勺时代从而得到发展壮大的客观现实。再由笔者通过田野调查了解到,驱邪仪式的“工作流程”由“与邪灵沟通”、“召唤阿萨”、“驱邪”、“送阿萨”四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时间长短由苏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整个驱邪仪式所需要的物品一般由病人家准备,苏尼只需带上法器——羊皮鼓即可为患有不孕症、妇女病症、精神异常等疑难杂症的病人“驱邪治病”。现代彝族年轻人对于驱邪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仪式持保守观望的态度。然而传承传统文化是让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让民族基因永久保留下去的基础。由此而引发了笔者对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传承以及发展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彝族;苏尼;驱邪仪式;传承与发展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彝族作为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受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从而逐渐衍生出了巫师“苏尼”这一“职业”。驱邪仪式作为苏尼的标志性“工作流程”具有神秘性,引人探究。彝族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开始,发展到尼能时代形成了君主制度逐渐衍生出彝族苏尼驱邪仪式来,再经历什勺时代从而得到发展壮大。直到现在,彝族苏尼驱邪仪式依旧存在于彝族社会当中,为患有不孕症、妇女病症、精神异常等疑难杂症的病人“驱邪治病”,由此可见彝族苏尼驱邪仪式具有悠久的历史。笔者通过田野调查了解到,整个驱邪仪式所需要的物品一般由病人家准备,苏尼只需带上法器——羊皮鼓即可。一个完整的驱邪仪式由 “与邪灵沟通”、“召唤阿萨”、“驱邪”、“送阿萨”四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时间长短由苏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通过与当地苏尼的沟通,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彝族年轻人对于驱邪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仪式持保守观望的态度。然而传承传统文化是让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让民族基因永久保留下去的基础。由此而引发了笔者对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传承以及发展进行的思考。笔者将通过本文进行具体阐述。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彝族苏尼 图片来自凉山非遗中心)

1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历史足迹

1.1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前身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追本溯源是来自于祭祀及巫术的产生,它是由彝族毕摩的职能中分散出来的。彝族毕摩是有君主制度开始就存在了的,据《物始纪略》记载是由于“在那远古时,人类有由来。哎哺出现,哎哺产生,满了九代时,所有的人,都群居着。知母不知父,女人顶天地,混混沌沌,昏昏沉沉,修天的天父,说这样不好,无人管理人,无人安排人,天的祭品少,地的祭品薄。定人管理人,定人安排人。管理者为君,安排者为臣,教化者布摩[1]。”由此可见,彝族毕摩的形成早在彝族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女人为君,女人为臣,女人为毕摩,由她们去管理、安排、教化彝族民众。除教化的功能外,由于“天的祭品少,地的祭品薄”彝族毕摩还需主管祭祀。在那个时代里,祭祀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生活调剂品”。人们向天祭祀以求风调雨顺,向地祈福以求五谷丰登,祭祀这一行为已然成为了百姓们生活中的精神寄托。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产生

关于君主制度及祭祀,《彝族源流》中也有记载,彝族发展到尼能时代,由原来的“哎为天,哺为地”转化为“尼为天,能为地”的形式,便逐渐形成了君主制度,世代传承下去。在尼能时代,彝族主张不辟疆土、土地自由等制度,在各地立俑,以作供奉之用,并探索着如何治天、治地、补天地,同时还衍生出来多种行业的工匠。至此,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天地相合,万物生长的画面才逐渐在天地间清晰起来。并逐渐出现了供奉、祭祀、祖灵信仰等现象“七天宗不作,七天辉不生,七地灵不供,七地精俑立,尼能师圣,尼能上以立,唤祝鸽子鸣,天祈根绵绵,吉降悦,降安也降了[2]。”由此可见,从尼能时代开始,便出现了祖灵信仰,诵经供奉仪式,并演化出文字等,此乃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根源所在。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发展

到了什勺时代,各行各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人们的基本生活已经可以初步满足之时,同时由于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人们便开始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将自然界的许多事物与人们奇思妙想出来的生物联系起来,从而把许多自然界最自然的事物神话了。神物“龙”便是最主要的想象寄托对象。在彝族百姓心中,龙是可以掌控天地,亦能驱邪避凶的生物,是非常厉害的。在后世的传承过程中,苏尼的法器羊皮鼓的构造中都有一根刻着龙头的小柱子连着鼓身,上面系着铃铛和彩带,并有几根绳子链接在鼓身的不同位置,鼓内通常装有沙子、枣核等小物件,晃动鼓时便会产生“沙沙”的响声,这些或许都与什勺时期对“龙”的敬仰、崇拜之情密不可分。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传承现状

在古代彝族社会中,医学技术并不发达,人们的认知水平也有限,当有人患上疑难杂症时,就会被认为是受邪体侵扰。这时,病者家人便会去邀请苏尼或者毕摩来为病人驱邪。在特殊病症中,不孕症、妇女病症、精神异常等会邀请苏尼来家中驱邪,而麻风、风湿等病症则是毕摩术业专攻的对象。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准备

在苏尼的驱邪仪式中,一般由病人家准备驱邪仪式所需要的物品,如:猪、羊、秸秆、铁铧、热油等。其中病情较为严重时使用猪治病,病情十分严重时用羊代替。苏尼只需带上彝族苏尼驱邪仪式中的法器——羊皮鼓。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病人家中依据病情轻重将治病需要的牲口准备妥当,并由男士在自家院里捡一块石头放入火塘内烧热。进门后面对火塘,正前方在普通彝族百姓家中只有主人家才能坐,同时也是彝族苏尼驱邪仪式中病人的位置,病人可依据病情轻重或坐或躺。苏尼在面对火塘的左上方坐,火塘右边则为填柴火以及照顾病人的位置,邻居等人则或坐或站在火塘的左后方,火塘右后方为屋门,在驱邪时必须在从火塘至屋门口留一条路,寓意方便将邪气送走。具体方位:北是苏尼位置,东是病人位置,西是邻里乡亲位置,南是送邪通道。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苏尼与病人坐定后,放石头的男士用秸秆将屋内火塘里的火引至屋外,当屋外白烟升起时就代表这一户人家正在进行驱邪仪式,邻里乡亲都可过来观看。同一位男士将牲口拿进屋内,让病人对牲口吹一口气,寓意病人将邪气吹入牲口体内,将牲口杀死代表将邪气杀死。死去的牲口要注意头冲门外,四肢朝右边,摆放在门左边。然后拿一个碗,内装半碗左右的水,先由苏尼将艾草叶摘几片下来放入碗中,将之前放入火塘内烧热的石头夹入碗内,在病人头顶顺时针绕上一周,拿至屋外将水泼掉就代表整个仪式正式开始。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过程

整个仪式由与邪灵沟通、召唤阿萨、驱邪、送阿萨四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苏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时间的长短。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部分:与邪灵沟通。即苏尼通过念经的方式来确定病人产生病痛的原因。在这一部分中,苏尼仅仅是坐在地上,嘴上不停的念咒语,直至找到病因才停下来。在这一过程中,病人需要走到门口,让替代她的那一只牲口围着她顺时针绕上三圈,再回到主人家的位置上坐定。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部分:召唤阿萨。即苏尼通过边念经边敲鼓的方式对其所属的阿萨进行召唤。这一部分又分为三段,苏尼每念一段便稍事休息,一般到第三段时,便会看见苏尼全身不自主的抖动,体态上产生明显的变化。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部分:驱邪。即苏尼在阿萨附身后,通过阿萨与邪体斗争,直至将邪体驱离病人身边。这一部分也分为三段,与之前不同的是,每一段苏尼都要经过由坐着念经开始至站着边念经、边跳、边转圈直到累了然后稍事休息。到第三段时,就是苏尼显示其技艺的时候了,这些技艺也是判定一位苏尼到底厉不厉害的依据之一。如口喷热油以及舔舐烧红的铁舌头等展示其不俗的驱邪功底。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部分:送阿萨。这一部分是在治病完成,客人们将代替病人的牲口分食完后进行。之所以在吃完东西后才将阿萨送走是因为辛苦将阿萨请过来,让他帮忙治病后阿萨也很累了,也需要吃东西补充一下。吃完后,苏尼便用如同召唤阿萨时边念经边敲鼓的方式将其送走,就结束了治病的过程。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发展展望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是彝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彝族人民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和民族精神文化,但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科学科技的日益普及,交通日趋便利的影响下,大部分彝族年轻人对于驱邪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仪式持保守观望的态度。然而传承传统文化是让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让民族基因永久保留下去的基础。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传承彝族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努力,力争将彝族苏尼驱邪仪式这一传统文化更好的保留发展继承下去。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 “言传身教”模式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是彝族世代传承的历史见证,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在传承过程中要注重实践,以动态的技术技能为主,运用“言传身教”的模式让这种“活化石”能更好的传承发展。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 科学系统的方法

在传承过程中,无法保证不会出现后继无人乃至失传的现象,所以应该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将彝族苏尼驱邪仪式保存下来。可以通过建立专属资料库、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将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系统化,规范化的整理出来,从而原汁原味的保存其文化形态,为之后进行传统文化、民族艺术的复兴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Bz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参考文献
[1] 陈长友.物始纪略 第三集 (彝汉文对照)[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170—174.
[2] 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彝族源流 1-4卷(汉彝对照)[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88-89.
[3] 龙木哈古.彝族历史 第一章(史前史)[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e941d57d0102w1yd.html,2016-01-22.
[4] 东人达.中国文明西南源头启示录——彝文古籍《物始纪略》评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6):32-35.

原载: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18年002期。
作者:李雪(1989-),女,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舞蹈。E-mail:330919689@qq.com
文字来源:搜狐网少数民族研究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