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撮泰吉”旅游开发SWOT分析
“撮泰吉”是彝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祭祀仪式,是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信息化的冲击下,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将显得十分脆弱。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撮泰吉”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撮泰吉”文化旅游合理开发,进而推动“撮泰吉”文化转化与再生。
引言
彝族“撮泰吉”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随着文化旅游热潮的兴起,人们对旅游景点的要求不仅仅只停留在表层的美景,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彝族“撮泰吉”虽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未被合理开发,无法为传承人带来相应的物质基础,导致当地的“撮泰吉”传承人越来越少。合理开发“撮泰吉”旅游,一方面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都能够一睹它的真实面貌,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学者关注和研究。另一方面,“撮泰吉”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所在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吸纳更多有需求的人来就业,让更多的彝族青年愿意更好地传承“撮泰吉”。
一、彝族“撮泰吉”旅游開发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独特
“撮泰吉”保留着最原始古朴的面貌,被发现后,引起了国内外各个领域专家的高度关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许多专家学者将其定义为:彝族古老的“变人戏”“人类的祖宗戏”和“彝之源”等。这种原始古朴且未受现代文明影响的古代祭祀仪式和具有的标志性道具——面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少数民族中都不多见,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历史进程的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娱乐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导致很多古老的民间民俗文化退出历史舞台,而彝族“撮泰吉”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地保持着原生态的面貌,活跃生存于彝族人民的生活中。彝族“撮泰吉”是彝族人民对原始生产活动的再现,表达了对开荒的祖先们的崇拜和怀念之情,展现了彝族人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安居乐业生活的憧憬。彝族祖先的创业精神和辛勤劳作精神一直影响着彝族人民,这种人文精神的存在,给予“撮泰吉”经久不衰的影响力,这或许就是它还能流传到当代文化语境的主要原因。
2.交通便捷
旅游业想要蓬勃发展,势必不能缺少便捷的交通,毕节被称为西南地区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贵州毕节市“飞雄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贵阳、西安、厦门等地的航班。铁路方面,贵昆线、内昆线、大水线途径威宁县,可直达六盘水、贵阳、昭通、昆明、成都、广州、杭州等城市,成贵高铁预计在2019年年底通车。公路方面,有毕威高速、326国道、102省道途径威宁县内,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相互补充的交通网络已经建立。便利的交通网络不仅为搭乘各种交通工具来旅游的游客提供了方便,也为选择自驾游的游客提供了便利。
3.旅游供给无季节性
“撮泰吉”是一种祭祖仪式,由它衍生出的旅游具有全年性特征,对游客的旅游供给无季节性,不像百里杜鹃必须在花开的季节才能吸引游客。“撮泰吉”是毕节地区百里杜鹃季节性旅游的重要补给。“撮泰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能给游客视觉上的享受,更能给游客带来更深层的精神享受。“撮泰吉”旅游还可以建设附属项目,比如祭山、对歌、赛马、农耕等系列民俗活动,让城市人民感受原始古朴的民俗风情。
4.气候舒适宜人,自然环境原生态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是唯一保留着“撮泰吉”原始风貌的村寨。裸戛村海拔2 800多米,山高林深,气候寒冷,霜冻时间较长,农作物主要是抗寒的玉米、荞麦和洋芋等,产量较低,当地人生活清贫。当地人文化程度偏低,居住的都是草房,离城市较远,保留着古朴的民风和古老的建筑风貌,相对于城市密集的道路和建筑,这里是城市人向往的桃花源。
(二)劣势分析
1.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贵州处西部地区,而威宁县经济也相对落后于其他发达城市,导致投入旅游的配套设施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高层次游客的需求,在网上也只能查询到威宁县的经济型酒店,星级酒店较少。
2.营销宣传力度不够
要成功宣传“撮泰吉”势必需要邀请一个专业的团队对其进行合理包装和宣传。“撮泰吉”的广告宣传不是很到位,笔者在云南和湖南时从未看到过关于“撮泰吉”宣传广告,也只是到了贵州毕节才看见相关宣传壁画。虽然央视有关“撮泰吉”改编的戏剧播放,但是对于不看戏剧频道的青年人影响力不够。在全国各地的旅行社也很少看到关于“撮泰吉”的宣传广告,网络上关于“撮泰吉”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因此“撮泰吉”要向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学习,成为贵州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3.缺乏文化创新
城市现代化进程以及全球化对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造成了影响,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撮泰吉”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其他彝族地区”撮泰吉”失传的因素之一。原始古朴的“撮泰吉”在展现模式上相对单一,文化创新力度不够,从市场的角度缺乏相应包装,难以契合游客的喜好。大多数中青年游客愿意接受自然观光旅游,而大多数青少年愿意选择与游乐相结合的景点。如何让它成为普通游客所能欣赏的视觉效果大餐,成为他们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机遇分析
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
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的实施与推进,促进了西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撮泰吉”旅游业的开发创造了相应的基础条件。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开启了文旅融合大发展的新局面,文化资源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加大文化创意,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再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撮泰吉”。《贵州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有关部门,把支持旅游业发展摆在本部门工作的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开发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撮泰吉”所在地的政府也颁布各种政策扶持,助力旅游业发展。毕节市政府也重视对“撮泰吉”的宣传,公路旁设计有它的宣传壁画。威宁县政府也高度重视对“撮泰吉”的宣传,还组织策划了“撮泰吉”旅游文化艺术节。
2.文化旅游的兴盛
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升,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民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并探索和欣赏文化内涵。国民素质提升,使普通的美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就促使了文化旅游兴盛,人们开始要求旅游景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侗族大歌”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国内外游客数量快速增多。作为“撮泰吉”所在的当地政府,应组织各方资源,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撮泰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威宁自治县县委与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3届中国威宁撮泰吉旅游文化艺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记者、游客等欣赏了“撮泰吉”表演,并对“撮泰吉”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研讨。文化节对加强“撮泰吉”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发挥了彝族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宣传和发扬“撮泰吉”和彝族文化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撮泰吉”并对它感兴趣,扩大了它的影響力。
(四)挑战分析
1.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毕节市周边城市的旅游业营销力度大,旅游市场竞争必将十分激烈。毕节市东北方是遵义,它不仅是红色旅游的圣地,还拥有茅台酒文化,影响力巨大。毕节市东南方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和从江县的“侗族大歌”在2009年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颇具影响力。毕节地区以西是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云南省,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是旅游大省。这些旅游胜地开发旅游商品的时间早于毕节很多年,市场开发也非常成熟,势必会比“撮泰吉”旅游更具竞争力。由于当今社会的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护“撮泰吉”原生态文化的同时,如何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旅游产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旅游开发滞后,专业人才匮乏
“撮泰吉”的旅游开发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团队对其进行策划和宣传。旅游接待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大部分从业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以至于他们的服务技能、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有待提高。由于地处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工资待遇没有发达城市高,所以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现有人力资源条件不够优越,导致了管理不到位,人才培养滞后、服务质量欠佳。“撮泰吉”受众面狭小,原生古朴的面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从旅游产品的角度来说,对游客的吸引力却远不如对学者的吸引力大,“撮泰吉”怎样在保留原始面貌的同时又推陈出新,充分考量游客的接受度,契合游客的审美需求,受到更多游客的欢迎,就需要更多的对旅游和“撮泰吉”都非常了解的专业创作型人才。还有缺乏外语导游,将在接待外国游客中受限,所以外语导游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也给“撮泰吉”的发展带来挑战。
3.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有的学者认为开发”撮泰吉”文化旅游,是为了迎合游客喜好,势必会破坏传统文化的原生态,使其带有一定的商业气息。但是假如只是一味地保护而不加以开发,又如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后续的文化传承势必也会陷入后继无人的窘迫。因此,“撮泰吉”不能仅仅存活在学者专家的眼里,要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的过程里保护,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通过开发旅游向广大游客展现“撮泰吉”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打造“撮泰吉”文化旅游品牌,使其成为毕节乃至贵州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二、彝族“撮泰吉”旅游开发策略与建议
(一)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文旅融合大发展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撮泰吉”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平衡关系的重要性,做好统筹发展“撮泰吉”文化产业的协调指导工作。积极努力探索“撮泰吉”文化遗产转为文化资本的路径,发挥文化资源引擎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处理好文化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传承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各部门之间要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文化与旅游相关政策、制度的协调沟通,协同开创文旅融大发展的新模式。
(二)整合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
毕节市相关职能部门应抢抓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机遇,积极主动整合地区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撮泰吉”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结合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找准“撮泰吉”与旅游的结合点。加大营销宣传,以文化为灵魂丰富旅游活动内涵,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魅力。
(三)注入文化创意,开发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
紧抓贵州旅游“井喷”式发展的大好机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结合市场要素,注入文化创意,引入现代科技,开发具有珍藏与鉴赏价值的“撮泰吉”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带动“撮泰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使“撮泰吉”文化得以转化与再生,平衡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关系。
(四)加强普及“撮泰吉”文化教育,建设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相关职能部门在地方区域应加强普及“撮泰吉”文化的传承教育,尤其是彝族青少年,不忘本民族的传统和“撮泰吉”文化的信仰。定期隆重举办“撮泰吉”仪式,营造浓郁民族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与周边高校相关专业合作,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此外,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与“侗族大歌”旅游地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学习交流,为“撮泰吉”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原载:《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11期。
作者单位:1.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系;2.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图片:摄影,黄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