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族服饰的符号构成与语义分析

作者:黄俊敏 杨兆麟 徐人平 发布时间:2023-12-06 原出处:《郑州轻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6期 点赞+(

摘要:基于彝族服饰的款式、色彩、装饰与纹样、面料、工艺五个方面的符号构成,从符号语义的角度分析,彝族服饰具有指示性语义和社会文化语义双重语义功能,指示着人们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的差别和季节变化,也指示着其民族标志与信仰图腾。
关键词:彝族服饰;符号构成;指示性语义;社会文化语义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dDSC_7986.jpg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的川、滇、黔、桂诸省,自古为我多民族国家成员之一。彝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包括彝族服饰在内的灿烂文化。彝族服饰丰富多彩的款式、花纹、图案、花色和精湛的刺绣技术,体现了东方文化的高雅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彝族支系繁多,分布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加之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其服饰在质地、款式、饰品、纹样等方面种类繁多,五彩纷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彝族服饰一方面强烈地体现着自己民族的传统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因此彝族服饰既有传承性又有变异性。服饰同语言一样,也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从符号学的视角研究彝族服饰,既有助于丰富艺术理论,又能促进彝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从而繁荣民族艺术。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服饰的符号构成

1.款式

根据“六祖分支”的传说和现实发展,可将各地彝族服饰粗略地划分为六大类型:凉山型、乌蒙山型、楚雄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款式繁多,其中以凉山型和楚雄型最具代表性,基本保持了独立完整的传统服饰文化体系。凉山型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习惯于头顶蓄一缕长发,缠头巾,头巾前端束10~30 cm的锥形体,偏于额前,俗称“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或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之分。妇女着几色相接的百褶裙,戴头帕,双耳佩金、银、珊瑚、玉、贝等首饰。彝族妇女上衣有衬衫、罩衣、背心三种。青年妇女上衣以细盘花为主,配有帖花和刺绣;中年妇女环肩、襟、袖贴青布宽边,并加嵌红、黄、绿色细条纹为饰;老年妇女服则宽衣襟袖,只镶青布。妇女服饰总体上呈现出宽博厚朴与端庄的特点。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大、小凉山彝族服饰相比,楚雄彝族的服饰则宽博朴实不足,繁缛奇丽有余,以浓艳为特征。清康熙年间《楚雄府志》有“女不着绔,系筒裙,衣不开襟,从领罩之”的记载。百余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楚雄彝族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已成为其女装的基本款式,但“不分男女,皆披羊皮”、“衣火草布”、着“贯头衣”、穿裙等古老习俗在各地仍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楚雄彝族女装的特点是上衣稍短,花饰繁多,色彩以黑蓝、粉红、大红、大绿为主,整件上衣纹饰多变,层层铺展,几不留底布之色,效果浓郁艳丽。头饰大体可分为包帕、缠头和绣花帽三类,若细分则有40多种,每一种头饰又各具鲜明的地域特点,成为某地彝族的标志。男子着短衣长裤,服饰日趋时装化。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他地区的服饰,如乌蒙山、红河、滇东、滇西等地的服饰类型亦各具特色,但多与其他民族服饰相融合、渗透,靠近城市地区的彝族服饰受汉族现代服饰的影响较大。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色彩

在色彩应用上,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这与彝族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彝族人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譬如生活在东部自称为“纳苏”的彝族服饰(见图1),突出地表现了尚黑的彝族传统文化。在彝语中,青、蓝、绿等与黑色相近的色彩都可以概括为黑色;碧绿的(庄稼)、青翠的(山坡)、渊深的(河池)、深奥的(道理)等深色调也可用黑色概称;土地也被看做黑色,黑色是土地和财富的象征。正是这几种最为常见的色彩奠定了彝族服饰深沉、宽博的基调。即使是其中的红、黄等强烈的艳色,也是纯正而内敛的中黄、大红、深红,绝不轻佻。红色象征对火的崇拜,如红河石屏县的“花腰”彝族服饰(见图2)以蓝、黑为底色,红色火焰纹样图案绣满了整个服装,仿佛是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搭配和图案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特别是彝族妇女的服饰用色最为考究。在三色之中,彝族以黄为最美,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这是一种体位审美观。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ushi10.jpg

图1“纳苏”彝族服饰(左) 图2“花腰”彝族服饰(右)

3.装饰与纹样

彝族服饰的装饰美主要体现在衣服上的饰花工艺上,也体现在稍加点缀的佩饰上。在衣服的装饰上,彝族人喜在衣领、襟边、袖臂、项背等部位以各种手法饰花,并通过各种饰花工艺制作纹样图案。彝族人服饰上有花、草、鸟等图案,喜以植物和农作物的根、叶、果、花作为刺绣图案的素材,如马缨花、牡丹花、山茶花、牵牛花、迎春花、火草花、八角花、石榴花、吊子花、棋盘花、马铃薯花、桃花、菊花、荞花、桃子、厥树等,也有以生产生活用具如火镰、砍刀等作图案的。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饰花工艺制作的各种图案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彝族人民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彝族服饰上的图案或纹样是分析彝族服饰文化内涵的活化石。如滇南石屏、蛾山等地彝族尼苏支系女装的肩峰、袖口、后摆等处都镶补大量的红色火焰纹,这种古朴性和写实性都较强的纹样成排、成堆地组合在服饰上,犹如熊熊燃烧的烈焰,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彝族服饰上的太阳图形纹样、火焰花纹及妇女的火花帽、孩童的火花鞋等,都体现了彝族人对火、对太阳的崇拜和信仰,是彝族神话世界的折射。如绿春彝族女子衣袖肘和下摆等处镶补着似滚动的火球般的纹样,崇火敬火的审美文化与艺术思想在该服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生活在楚雄禄丰县高峰境内的白彝族(自称“庚苏”)和红彝族(自称“纳苏”)两个支系的彝族,他们也崇拜火与太阳。太阳花是红彝族特有的图案,他们服饰的肩部、胸部、袖口、下摆和腰带等处常用太阳花来装饰。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服饰面料

树叶衣是彝族“童年”时代服饰文化的重要创造,在彝族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因此彝族人从古至今保留了这一服饰传统。如地方志记载:唐朝时说彝族“无衣服,惟取木皮以蔽形”,又说“夷妇纽叶为衣”。其中“纽叶为衣”又叫“结草为衣”,至今在彝族乡村中还流行着穿蓑衣的习俗。蓑衣是树叶衣的发展和延伸。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穿麻布衣是彝族祖先服饰的遗风。麻布衣虽不如棉布柔软,但挺阔、透气性好、不怕潮湿,非常适合在炎热、湿润的南方穿用。彝族人还有一种颇为珍贵的制衣材料——火草(狭叶柳叶菜,一种多年生野花)。一件火草褂往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日积月累并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完成,凝聚着彝族人的耐心、毅力、勤劳和智慧,也表现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羊皮、羊毛也是彝族服饰的重要原料。着披毡、穿羊皮褂是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的共同服饰特征,也体现出彝族族类认同的文化心态。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述面料多是手工自制的土布、麻布、羊毛制品,由这些天然本色面料制成的衣服,自然也就产生了质朴、博大之美。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工艺

彝族服饰制作的常用工艺有刺绣工艺、扎染工艺、蜡染工艺及“缝绣合一”工艺。其中“缝绣合一”工艺即以“缝绣”来完成“缝制”,是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工艺的一大特色。该工艺缝中含绣,绣中带缝,既有缝合功能,又能增强绣面外观的装饰性。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的特殊工艺有面料细褶打叠、皱纹肌理造型、竹针含带缝合、手针网状编结等。面料细褶打叠大多应用于处理少数民族的裙面肌理,如彝族的多褶长裙、苗族的百褶裙等。皱纹肌理造型的外观特征在于皱纹肌理的随意性,其织物表面有不规则柳叶状皱纹。竹针含带缝合是彝族加工羊皮褂的特殊工艺形式,如大姚县彝族羊皮褂、寻甸县彝族羊皮褂都采用了这一缝合手法。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彝族服饰在面料的加工工艺上还有一种特殊工艺叫“擀毡子”,即将毛擀制为成品。川滇大小凉山彝族擀毡有三种:有皱折的披毡(彝语称为“佳什”)、没有皱折的披毡(彝语称为“哦博”)及用于床上的垫毡。它们都是用绵羊毛浇水后擀压成像厚呢子或粗毯子似的毡子。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服饰装饰语言的语义特征

符号负载信息、传递信息,是事物特征的表现和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服饰设计中具有符号特征的装饰语言所代表的并不是事物形象的全部,而是体现服饰符号整体视觉形象整合的意义参考和表征、表达服饰设计特征性的视觉媒介,因此它还掺杂着其他由此及彼的功能特征。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指示性语义

卡西尔认为符号的功能是赋予对象以形式和概念,使对象能够比在纯粹的自然界中更容易被识别。符号的指示功能在于符号标示了与它所指示的对象的一种习俗性联系。作为一种符号语言,不同的彝族服饰指示了着衣者的不同的性别、年龄、地位等信息,也指示着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与历史信息。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性别指示符号。彝族男女服饰在样式、质料、色彩、文饰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男式服装讲究实用,质料以厚实为上乘,款式变化较少,文饰考究而不华丽,色彩较女装沉着、素雅;而女装式样多姿多彩,装饰繁复细致,质料较为轻薄。男女头饰的差别更大,一简一繁。此外,男式服饰变异较大,滇、黔一带男装多已汉化,而女装则多保持着本民族传统风格。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年龄服饰符号。服饰是年龄的符号。每一个民族的儿童、少年、青年、成人、老人的服饰都有显著的差别,特别是老少服饰的区别更为明显。下面以凉山彝族妇女不同年龄阶段的服饰特征为例加以说明。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生婴儿:举行洗礼仪式时穿婴儿服,男女婴服饰大体相同,唯头饰、耳饰有别。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孩童阶段:女孩童帽之顶常缀鹰毛辟邪,垂吊麝香包防病,前额帽面有精美的花;童裙裙身短小,仅过膝及踝,裙式腰小摆大,为红白或蓝白两节,上为筒,下为裙,有的在上节筒中横贯两条或几条红线表示少小,有的在两节交接处的红色部分用针环串间距1 cm宽的绿丝线饰条表示幼年,裙边间贴青布条与成人相同。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少女服饰:服饰色彩鲜艳,喜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度强烈的颜色,纹样繁多,尤为花俏艳美,充分体现了少女的俊俏和窈窕。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年女子服饰:百褶裙是凉山彝族妇女的传统服装,多以宽布、窄布镶嵌横联而成,裙有三节,上节是腰,中节呈直桶状,下节呈细密褶皱,长裙特点在于下节层层褶折,以多为贵;上衣色泽鲜艳和谐,纹样丰富多变,于胸襟、项部、袖口做滚花,做工精细,色泽尤为讲究,并以彩色丝线缠绕而盘成各种形状的盘扣;衣领是单独的一条,不与上衣相连,上缀有色彩斑斓的刺绣、匀称整齐的挑花、金器、银器、珠宝、玉器和变化丰富的布条蓝花等;正中领口有一处长方形或梅花形领牌,与垂吊的耳饰相辉映。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娘服饰:从少女到新娘,服饰的变化往往十分明显。彝族女子的婚礼服均由新娘自己一针一线缝制而成。新娘所穿嫁衣为内外两套,其中一套是白色的百褶裙,彝语称“博曲”,嫁至夫家后脱去百褶裙,披一黑色或青色羊毛皮毡。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年妇女服饰:衣宽,袖博,裙色沉郁、素净,惯用青、蓝等深色,一般不做花,似以青蓝边或蓝衣青边饰外,其款式变化不大。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地位服饰符号。进入阶级社会后,阶级与等级的分化、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促使服饰习俗发生变化,不同地位和等级的人穿戴不同的服饰,甚至衣着的色彩也成为区分社会地位的一种符号。如解放前凉山彝族处于奴隶制社会,实行等级森严的家支制度,贫富悬殊。土司等级的妇女一般穿着从汉区购进的细布、绸缎、毛料、丝等做的衣裙;黑彝等级的妇女穿上档全毛、棉布衣裙,饰品佩金戴银,常戴倒形花蒂式银制耳环,下垂以用银丝编成的细链5~7条,每条之尾端垂有圆坠,摇曳别致。白彝等级的妇女则一般穿用自制羊毛或麻料制作的衣裙;而奴隶娃子则披破麻布、粗制衣。不过,不同地区、不同彝族支系在服饰的色彩和款式上对地位符号的看法也存在差异。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职业服饰符号。以职业活动的不同为区分标准,不同的衣着服饰逐渐成为行业从事者自身的特殊标记。从事宗教活动的祭司——毕摩,在履行其职能时有其特殊的职业服饰,即戴法帽、穿法衣。另外如凉山彝族古老的战服和漆皮铠甲由充当武职者穿用,多用于旧时冤家械斗和战争。战服为圆领,右衽、短袖、紧腰;面料多用氆氇或毛织品相拼,内衬棉花,通体坚厚,可御刀、箭;铠甲是用生皮制成的漆绘护身服,分前胸、后背两片。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季节时令服饰符号。彝族服饰习俗与自然气候有关,为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便有不同服饰款式如单衣、夹衣、坎肩、披毡、擦尔瓦(披风)、皮褂等。如凉山彝族服饰的季节性不强,四季均穿单衣,但为适应气候寒暑变化,男女老幼均必备披毡和擦尔瓦,昼为衣,雨为蓑,夜为被。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社会文化语义

(1)民族服饰符号。民族服饰是展现民族特征的服饰符号,是民族特点的主要标志之一。由民族传统及各民族差别而形成的装束上的特色是民族服饰最鲜明的标志,这一点在服饰中的每一环节如头饰、配饰、衣裳制式及服饰工艺与花纹图案中都有体现。如彝族的羊皮褂和披毡有着明显的“族徽”作用,彝族发式与发髻中的“英雄结”是其特有的发髻形式和外部形象的鲜明标志。这些具有民族辨识作用的服饰是群体意识和民族精神的表征,是各民族千百年生产与生活实践的一种精神积淀。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民间信仰服饰符号(图腾符号)。服饰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有密切关系,无论是象征性拟态,还是巫术活动,都离不开炽热的歌舞,而歌舞要打动人心,引起观众的虔诚膜拜,就离不开主持者的装扮,于是服饰成为巫舞文化的花媒。那些主持礼仪活动的人物都要经过一番精心的装扮,然后进行化身表演。而主持者的服饰往往集中了民族服饰中最出色的部分,并且加以典型化,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积淀逐渐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彝族服饰从款式到佩饰、从色彩到纹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彝族的民间信仰和观念意识,折射出彝族人最深层的文化心理。在彝族服饰的式样、图案、纹样中都有图腾印记,如绣有火焰纹、龙虎纹的图案,虎头鞋、帽,面罩,“公鸡帽”,“马缨花”,有两个圆形物的“裹褙”等,均反映了彝族的民间信仰与图腾崇拜。这些纹样是彝族先民留下的图腾及图像符号的再现,既反映了其图腾意识,也是其巫文化的媒介。有些服饰纹样是其民族的标记或图徽。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结语

彝族服饰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富有审美情趣,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彝族尚黑、崇虎、敬火、尚武的传统文化特征,千百年来在美学、宗教、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都在其服饰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V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法]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 李兰.凉山彝族服饰艺术研究[J].电影文学,2009(16):147.
[3] 张奇新.神秘的凉山彝族服饰[J].服装设计师,2006(9):108.
[4] 张瑛.西南彝族服饰文化历史地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 杨忠秀,阿古扎摩.浅析凉山彝族服饰特征[J].凉山大学学报,2004(4):226.
[6] 钱长坤.符号设计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原载:《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文字来源:参考网。
作者:黄俊敏,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徽芜湖;杨兆麟,云南民族博物馆;徐人平,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