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分族说神话的重构与解构——以凉山彝族地区流传的兄弟分族说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兄弟分族神话说的分析、探讨,来展示兄弟分族说对凉山彝族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进而探讨兄弟分族说这一方式对其它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语:凉山彝族;族群起源;集体记忆;集体表现
大凡每个民族都会有关于自己的一整套生命的起源、人类诞生,万物复苏和天地形成的传说和神话。凉山彝族彝语自称“诺苏”,称汉族为“海嘎”,称藏族为“哦族”。这样的称谓在凉山彝族古代文献上,在日常语言和凉山彝族古语中都有记载和传颂。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凉山彝语属彝语北部方言区,又分为“义诺”、“圣咋”、“所地”三个次方言区,三个次方言区的兄弟分族说大体上都是相通的。下面我们将分而著述之:
兄弟分族说在文献和传说中有不同的版本,有三兄弟说和四兄弟说,其中三兄弟说流传比较广。大概是这样的,远古时候有一家人生了三个不会说话的儿子。他们的父亲名叫伍牛在后山上砍回三节竹子,叫三个儿子坐在火塘边后,就把竹子烧起来。一会儿,竹子的第一节爆了,爆在大儿子斯沙身上,把他烫痛了,叫了一声“沙拉麻呷则”,盘腿坐在地上。后来,他成了藏族的祖先。竹子的第二节爆了,爆在二儿子拉伊身上,把他烫痛了,叫了一声“哎哟”,便跑去坐在门坎上。后来他成了汉族的祖先。竹子的第三节爆了,爆在三儿子格支身上,把他烫痛了,叫了一声“阿兹格”,便坐在地上。后来,他成了彝族的祖先。①四兄弟说大概就是这个人家有四个儿子,四儿子叫了一声是大家都听不明白的,所以第四个儿子就不知道是什么民族了。(一位老毕摩告诉笔者的。)但是关于二儿子和三儿子之间的顺序问题是个矛盾的,有的人说二儿子是彝族,三儿子是汉族,就是说彝族应该比汉族大。这样严格的顺序关系与奴隶等级观念交相辉映,如果彝族是汉族的二哥,那么在凉山彝族奴隶制的阶级划分提供了一种理由。纵观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大部分来源都是汉人或具有汉人血统的,几乎没有藏族人被俘虏为奴隶。像这种有严格界限的比较清晰的兄弟分族的族群起源神话方式,一定程度上是影响了彝族社会的“彝根”血统论的。神话具有一种解释功能,它刻画和描述一个有秩序的宇宙,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又为有秩序的行为设立活动舞台。②
起源神话在产生和维持族群认同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它们界定和描述着该群体的起源和共同的历史经历。这些特殊经历常常用作该族群共同认同的意识形态宪章,并给族群成员浸染以独特性感情,使其成员通常感到比其他族群更优越。③所以这样的一种兄弟分族说,使得居住大西南人口多数的彝族人比较有和顺的对待其他族群,并且包容性强。从横向历史上看,凉山彝族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对异民族残忍和触目惊心的战争、讨伐和杀戮等的手段。兄弟分族说,无论是否属实,世代说教与情境的濡化结果可以使人们相信和接受为毋庸置疑的真实。兄弟分族说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凉山彝族的家支重构和解构,凉山彝族分为九大家支,而姓氏几百种。在凉山彝族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记忆里有很多的家支重构和家支分家的故事和传说,家支在重构的过程中,强化了家支意识,扩大了家支的范围。这样的家支意识和家支情感是凉山彝族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社会思想,在其它社会思想形式中居于中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整个思想意识形态的核心。
凉山彝族兄弟分族说在凉山彝族宗教的影响也是比较深刻的,笔者在布拖搞社会调查期间,在一个74岁的彝族黑彝克智(指彝族民间的口头论辩传统)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段饶有兴趣的汉族、藏族、彝族学毕的故事。大概是这样,说古时候开始学毕的人有汉、彝、藏,然而汉族的人学毕后毕了七天七夜后,毕摩没有吃的,没有住的;而藏族的人学毕后,他自己自言自语,没有人能听懂他的。彝族的人学毕后,毕摩有吃的、有穿的,而且大家都能明白,所以皇帝就在经书上盖了章,让彝族毕摩就正式的堂堂正正的做毕了。他还说,现在藏族人的念经,汉族人做的法式也是毕摩的一种方式。他们的同源是相同的,只不过彝族毕摩的好一点。从这段话中,我们清楚的看到凉山彝族毕摩对自我的一种优越定位。这种优越定位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凉山彝族的人们头脑里形成了一种边界,在这样的边界下凉山彝族毕摩给自己找了一个平台,给以一定的理由。在凉山彝族在历史上,有几次大的宗教传播活动,比如彝族地区叫螺髻山历史上曾是我国较早的佛家圣地。自汉代开辟、唐代佛事已经盛行(鼎盛时期仅螺髻寺就养僧人),建造了许多庙宇,现遗址尚存。④应该说佛教思想能传入凉山彝族地区,或者说应该在凉山彝族里有信佛教的群体,然而事实上没有这样。像这样的兄弟分族说是一种集体记忆,集体记忆能够重建过去,我们保存着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时期的记忆,这些记忆不停地再现,通过它们,就像是通过一种连续的关系,我们的认同感得以终生长存。⑤
如果兄弟记忆是一种重构的话,那么分族是一种解构。在兄弟记忆的重构下形成了凉山彝族对人类起源记忆的一种重建,凉山彝族早在两千多年就住在这片称为凉山的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也至于在整个云贵高原地区,彝族、汉族和藏族是人口相对众多的而且相对稳定的族群。兄弟记忆能使凉山彝族坦然面对其它民族,并且也包容之心容纳他们。兄弟分族神话是一种解构,在分族的顺序排列中,有一些的事情出现变成了合法,所以在凉山彝族的奴隶社会中,他们合法拥有汉根和具有汉人血统的奴隶。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集体表象,它先于个体,并久于个体而深刻的存在。集体表象在该集体中是世代相传,它们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等感情。⑥这种兄弟神话记忆构成的集体表象,在重建和解构族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集体表象所互渗到凉山彝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是长篇累牍的,这种启示也是我们需要继承的。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参考书目:
⑴李德君 , 陶学良编 .彝族民间故事选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 P32
⑵美.威廉.A.哈维兰著 文化人类学第十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P426
⑶庄孔绍主编 人类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P309
⑷贾银忠著 中国彝族旅游文化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3.P339
⑸法 莫里斯.哈布瓦赫著 论集体记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P82
⑹法 列维-布留尔著 原始思维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1.P5
(本文作者信息遗失,欢迎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