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文艺特写

珍贵视频:1950年建国一周年彝族“阿细跳月”(大三弦舞)跳到了中南海

作者:beley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0-10-0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l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视频记录的是1950年10月,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周年,云南的彝族“阿细跳月”演出队在中南海演出的场景。视频资料已经久远,当时的名称写成了“阿西跳乐”,极具历史感。视频中有三支大三弦,两人竹笛伴奏,五个彝族妇女,其中三个身着彝族阿细服装,两个身着彝族撒尼服装。舞蹈动作编排精巧,和如今的大三弦舞蹈动作相比毫不逊色。
l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上百人集体跳彝族阿细跳月(大三弦)舞(恩才 摄)

当时毛泽东主席看了说:“你们的民族歌舞跳得很好!”周恩来总理看了情不自禁地跟着跳起来。接着,这支演出队伍开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前线慰问,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1954年10月,在波兰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会上,“阿细跳月”获得金奖载誉而归。改革开放以后,“阿细跳月”频频走出国门,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瑞士、奥地利及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地区等地演出,逐渐被世界所认知和接受。以“阿细跳月”原生态音乐为基础改编的交响音乐,曾在美国乐坛被列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乐曲之一,成为当时白宫“午休”时常常播放的音乐。新千年第一个春天,在“全世界迎新春音乐会”上,“阿细跳月”交响乐以欢快、悠扬的旋律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了音乐会的开篇曲。l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石林火把节活动上的阿细跳月(大三弦)舞蹈 (黄平山 摄)

“ 阿细跳月”又称彝族大三弦舞,是流传于云南弥勒和石林周边地区,是阿细支系和撒尼支系的彝族老百姓最受欢迎的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源于阿细人古朴的“阿细跳乐”,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2008年6月,“阿细跳月(大三弦舞)”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l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弹奏大三弦的彝族小伙最帅 (恩才 摄)

阿细跳月(大三弦舞)是群众性的集体舞蹈,舞蹈分为老人舞和青年舞;舞步有踹脚跳、鹤步单腿跳、弹跳步、跑跳步、转身跳、拍掌跳等;起舞时以声音明亮的竹笛声引导、以口哨控制群体街拍,大三弦乐音为大三度宫调式,以1、3、5为核心音乐韵律和四分之五的节拍,构成了特殊音乐节奏和舞蹈形式,节奏热烈欢快。女子舞蹈活泼奔放,男子背三弦边弹奏边起舞,动作豪放粗犷、舞姿矫健飘洒,韵律强劲,气势恢宏,撼人心弦。表演时可几个人、几十人或上千人共舞,群众参与性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强烈的感召力。l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尽情跳阿细跳月(大三弦)的彝族阿细女孩 (黄平山 摄)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乡乐土幸福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