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驰达岭:彝族现代诗该有自己的审美与走向
民族作家在坚守民族根性文化创作中成长起来才最有力量。故此,作为民族诗人,其最高境界就是把本民族原有的思维用汉语表达出来,寻找根性写作;把民族的诗歌美学的自觉性放置在世界性的高度来认识,增强自尊,走入自己的民族,不随大流;用双重的眼光来打量世...
分类: 动态 点击: 日期: 2015-11-06 00:00:00
诗性的翅膀盘活故乡的天空——普驰达岭诗歌印象
普驰达岭,这位生于云南彝族罗婺部地,根盘在南高原的天空,叶展在四季飞花的春城,现居北京的教授,一个学者型的诗人,始终以雄鹰的姿态,木炭的情怀,蘸满南高原辽远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诗歌的王国里泅渡着诗性的灵魂,抒展一个彝人的血性和温度。 我不得...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5-04-13 00:00:00
普驰达岭:浪淘沙 歌如虹——丁长河诗集《灵光》序
独自流淌,在灵魂的肌肤上,挖掘一个容思想栖居的深洞,让智慧常驻其间,天南地北不思,上下左右不想,尽可能独吞一束属于自己的灵光。在我看来,长河者,是让生命修炼成长河的影子,让语言默化为声音的碎片:使灵光一言一语,驱灵魂一吟一咏,这便是我认识多...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5-03-03 00:00:00
诗意栖息在火中——品读普驰达岭诗集《石头的翅膀》
普驰达岭,一个诗意的名字,他的诗如他的名一样诗意驰骋在祖国大地上,怒放在红土高原,用彝人火一样的激情铺排对故乡的挚爱;铺排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虔诚的感恩;铺排内心那种对美好爱情的欢欣。用一支彝人的笔绽放一幅幅彝族风俗民情、灿烂的历史、祖国大好河...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5-02-13 00:00:00
当代彝族抒情诗中的宗教美学——以普驰达岭的诗歌创作为例
如果讨论少数民族汉语写作的话,当代彝族诗歌写作是极具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批评现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吉狄马加开创了彝族诗歌的新局面以来,诸多彝族诗人选择进行汉语诗歌创作,彝汉双语的杂糅性、浩如烟海的彝族古典文献、彝族长于抒情的诗歌传统都给予当代彝...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5-01-09 00:00:00
普驰达岭《石头的翅膀》第二部诗集出版
著名纳西族女作家、评论家蔡晓龄作序,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鼎力推出的中国彝族诗人普驰达岭的诗歌三部曲之第二部诗集《石头的翅膀》(单开本,书号:ISBN 978-7-227-05860-1/1.1446),2014年11月(第一版)出版(书开本:880mm x 1230mm,印...
分类: 动态 点击: 日期: 2014-12-09 00:00:00
中国社科院教授普驰达岭博士参加第二届多视角藏羌彝走廊研讨会
八月未央蕴清凉,静待辜月话走廊。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多视角藏羌彝走廊研讨会于2014年11月22日-2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普驰达岭博士以《藏羌彝走廊文化域中的神职祭司:毕摩与释比》论文参会。...
分类: 新闻动态 点击: 日期: 2014-12-08 00:00:00
普驰达岭教授《纳苏彝语的空间认知系统》论文在《民族语文》杂志
普驰达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少数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研究成果之一《纳苏彝语的空间认知系统》在《民族语文》2014年第4期发表,该文系由黄成龙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重点课题少数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之作者承当的彝语的空间认知...
分类: 资讯 点击: 日期: 2014-12-08 00:00:00
标签:普驰 达岭 教授 纳苏彝语的空间认知系统
勤奋耕耘 成就非凡——记彝族青年学者普驰达岭
与我面对面而坐的这位鹰钩鼻子、眼神自信、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又不失几分彝人血质固有的内向与矜持的年轻人,就是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奔突的彝族青年学者兼彝族人网总编普驰达岭副教授。 普驰达岭有个汉名叫普忠良,1970年11月,他出生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
分类: 作家 点击: 日期: 2014-12-06 00:00:00
一个学者型诗人的风骨与豪情——彝族诗人普驰达岭作品印象
我认识普驰达岭先生已有六年了,那是2009年6月我有幸参加《民族文学》举办的祖国颂各民族作家改稿培训班上认识他的,学习期间普教授送我一本有他亲手签名的个人诗集《临水的翅膀》,在我家里堆积如山的诸多书籍中,这本书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放在我的手边成...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4-06-10 00:00:00
导言:普驰达岭编著《中国彝族》出版
在中国大西南这片有众多族群栖息的版图上,自然世界神奇无边、文化世界神秘无穷、心灵世界神妙无尽,环境、遗物、生态的文化多元性特质始终吸引着众多国内外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生态学、语言学等专家学者探寻的目光。古夜郎、古滇国、古巴蜀文化在人类...
分类: 书讯动态 点击: 日期: 2014-04-29 00:00:00
普驰达岭诗评:川黔滇20位彝族诗人诗作短评
谁的诗歌抵达了我的内心,如塔克拉玛干突发的一场风暴,卷席了流沙之上所有枯草的寂寞。谁在秋雨飘摇的诗歌山脉,裸着孤独顽石躺倒的旌旗,为我指路向天?谁曾用心丈量水与火的距离?谁在过往的风中泅渡水火相容的旗语?水火相容,一扑一闪中诠释着生命永恒的...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3-11-27 00:00:00
那些透彻心骨之水——彝族诗人普驰达岭的文字印象
南高原的红土地,盛放了这位学者型的民族诗人,苍天之下群山之上,他在灵魂深处仰望诗歌,用诗性的语言去叩解心灵之空的民族事像与文化密码。文字意境清新、悠长,诗句富于水的弹性,可谓诗意盎然,从本质上反映作者内心的价值趋向和文学审美。翻阅普驰达岭的...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3-11-01 00:00:00
普驰达岭编著的《五六一文化工程民族知识读本:彝族(卷)》出版
普驰达岭编著,由教育部、国家民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计划组织的民族文化丛书之《五六一文化工程民族知识读本——彝族(卷)》及光盘,于2011年10月底,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公开出版。...
分类: 资讯 点击: 日期: 2011-11-03 00:00:00
沙莜伴海菜 四腔摆啰卖——普驰达岭访彝族教授王美玉女士
无论在大小凉山还是金沙江畔,无论在乌蒙山脉还是红河两岸,在南高原这方广袤的版图上,有很多值得物语的生命在顽强的生长着,生生不息,万古流芳。而自古驰骋于这方土地上以部族的古老、文化的厚重、历史的辉煌而著称的彝族,用勤劳和勇敢奔突于广袤的青山绿...
分类: 特写 点击: 日期: 2011-05-09 00:00:00
绿叶对根的情思――普驰达岭《临水的翅膀》
诗源于情,情在人也;所以诗是主情的文学。普驰达岭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作为彝族知识分子的精英,在他身上同样传承着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出口成诗的民族特性。...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0-08-13 00:00:00
临水而立的一对灵翅——我所悦阅的普驰达岭和他的诗歌
普驰达岭和他的诗歌,是临水而立的一对灵翅。 当他忽远忽近的诗歌拨响我和我们这个民族千古隐秘的那根弦,他诗歌的藤蔓便缠满了我和我们这个民族的每个感觉,我先是震惊,然后是难以名状的痛楚,甚至,在这痛楚的背后,我发现我们的灵魂上面都烙着无数的叮嘱...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0-08-13 00:00:00
行吟在苍茫大地上的一粒木炭——普驰达岭诗集《临水的翅膀》的阐
“母体”是诗人无法割舍的精神资源,也是诗人创作灵感的源泉。本文拟把诗歌文本所彰显的内容和形式作简要的阐释,并将其置于现代文明的大背景下体悟诗人内心深处焦灼和紧张的时代遭遇。“母体”是普驰达岭无法隔离的精神资源,也是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因此,...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0-04-22 00:00:00
灵魂漂泊的家园——彝族诗人普驰达岭论
诗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具赤子之心的群体,他们以敏感的心灵触摸自然的律动,捕捉着生活中哪怕最细微的变化,如风起涟漪,月惊宿鸟,都会触碰开情感的仓闸,使千般思绪萦于笔端。正是怀着这种对自然表现和往事追忆的审美冲动,诗歌成为了他们倾诉内心郁结最好的表...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10-04-22 00:00:00
彝族学者普驰达岭获“祖国颂”文学征文一等奖
由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祖国颂’征文大奖赛”获奖名单近日揭晓(见《民族文学》2009年第12期)。彝族诗人普驰达岭的散文作品《幸福如那些看不见的水》(三章)(见《民族文学》2009年第...
分类: 动态 点击: 日期: 2010-04-21 00:00:00
山鹰组合吉克曲布与彝族人网总编普驰达岭一行在西昌学院彝文系
十月的西昌,春天的气息仍栖满邛海湖畔,坐落在庐山脚下、邛海之滨的西昌学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突显着生机蓬蓬。10月18日下午,前来大凉山冕宁做社会田野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国际著名语言学刊物《民族语文》杂志副编审兼彝族人网总编普...
分类: 要闻 点击: 日期: 2008-10-26 00:00:00
临水而立——普驰达岭《临水的翅膀》(诗集)后记
在遥遥远远的彩云之南,南高原千姿百态的湖泊高高低低隐约于云岭丛山深处。彝族六祖之裔德布德施的罗婺部地,云南禄劝县云龙乡洛尼山下一个叫普张康的彝族寨子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唐南诏部地,宋大理国曾在罗婺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传奇与神话。...
分类: 动态 点击: 日期: 2008-07-01 00:00:00
灵魂漂泊的家园――彝族诗人普驰达岭论
诗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具赤子之心的群体,他们以敏感的心灵触摸自然的律动,捕捉着生活中哪怕最细微的变化,如风起涟漪,月惊宿鸟,都会触碰开情感的仓闸,使千般思绪萦于笔端。正是怀着这种对自然表现和往事追忆的审美冲动,诗歌成为了他们倾诉内心郁结最好的...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08-04-07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