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卫的写作姿态回归原始原初的本质探寻与书写——以《洛科的王》为例再论英布草心小说
彝族新锐作家英布草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继入围第九届矛盾文学奖的彝族第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玛庵梦》、发表在大型纯文学刊物《芳草》上的长篇《虚野》(后获第六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奖)、2017年8月出版的长篇《第三世界》之后,今年的《四川文学》第1期在头条推出他的中篇《洛科的王》,而《洛科的王》也即将以长篇单行本的形式面世。可以说,他的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双重高度评价,创作数量也非常可观,近年来保持在一年一部以上长篇的进度。除了上面所列举的这些作品,他还有小说《天堂悠云》,诗集《忧伤的孩子》《爱的音律》,以及报告文学《太阳照进“无人村”》等,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彝族是一个诗性的民族、诗歌的民族,也是一个传统文化、自我的民族文化保留得很好的民族,以吉狄马加和《勒俄特依》《玛姆特依》《梅葛》《阿细的先基》等为代表的彝族诗人和彝族史诗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的诗歌界占有重要地位。英布草心也是诗人出身,他的小说语言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是“诗化”了的语言,在我看来,他的小说是“诗歌化的小说,小说化了的诗歌”;作为80后作家,英布草心的小说有意弱化和摒弃了细节的繁复描写和认认真真的故事情节串联以及人物形象的老老实实刻画,而更多地展现了小说的语言打磨以及语言和内容的跳跃性。也就是说,他不注重小说“细节”的描写、串联和忠实经营,而似乎更在意于一种“意蕴”的营造,以及意象、意境的经营,更在意于语言的精致、打磨和诗化处理,而给人以思维的“拨云见日”般的“点拨”和思想的启示、交流(甚至是交换)。换言之,他的小说不重于以“揭示”“重塑”的写实手法“再现生活”,而偏于以写意的方式带动读者思考他要思考的一些人生课题、生命课题等等以及一些无以言说的东西。
我在别人评论英布草心小说的文章中看到,他们大多数还是从常规意义上的“小说描写了一个‘土王’的成长、一个族群的兴衰史”等这样的角度进行阐释,而我以为,英布草心的小说的关键主旨不在展现这方面的“故事”,而是在探讨人类生命的存在样态和过程,以及生命个体在族群、时空中的存在现象和意义等这样幽微的“终极意义”方面。一切的写作都是为了表达、表达自我内心的某种“冲动”(即某种需要表达的东西),在我看来,英布草心的创作“冲动”和“热情”甚至是“初衷”,应该不在于营造故事结构、故事讲述,而在于表达作者对世界的认知、体验和感受。
很多读者反映,英布草心的小说语言美、想象奇特,又因为是魔幻小说,似乎还带有玄幻、奇幻小说的一些特征,阅读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具有挑战性,有时也感觉比较费解,他们摸不着小说和其中一些内容的表达主旨何在?而在我看来,英布草心的小说是形式与内容的交集与混杂,他的作品普遍以最“现代”“前卫”的表达方式靠近人类(族群)最原初、原点、原始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他的小说创作是以最前卫的写作姿态回归最原始原初的本质探寻与书写。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更适合于将天马行空般的描写与表达的自由度、伸展度和现实思想表达很好地与之结合起来,英布草心如此热心于这样的书写方式的原因或许在于此。
还有一点值得说一说的是,英布草心小说的另外一些“共通性”,就是他作为一个谙熟彝族文化(包括彝族文字)的彝族毕摩后裔,他的小说深刻浸润着神巫文化、毕摩文化以及彝族典故等彝族元素,也承袭着万物有灵等彝族的传统思想文化。
人文关怀是一切文学的根本和出发点,小说应该竭力呈现和挖掘的是人性深层、精神深处的东西,是人文情怀里的东西,比如对于人的苦难背后的温情、怯懦之后的勇敢等等方面的人性能量的解剖、传递和颂扬。人家为什么要看你的作品?不就是想从你的文字中得到人情冷暖的光照和关照,和相关精神方面的“共同沐浴”吗?文学的终极意义应该是人性的终极关怀。有人曾指出,中国当代作家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认为中国当代小说家不会写人的内心,他们写的都是人的表象。的确,严肃的文学应该是在做“触及灵魂深处”的事,从事的是“灵魂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而我们中国具有根深蒂固的故事传统。对于“现代性”而言,仅仅讲述故事还真的只是肤浅的行为、传统的做法,如果没有深层的东西包含其中,那就只是娱乐和消遣的一种方式。故事只是小说的“形式”和载体,人性、人心的“烛照”与“挖掘”和终极关怀才是它应该追求的东西。《红楼梦》也讲故事,但那不是故事的全部,甚至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东西,否则,大家都会觉得它是肤浅的。我们期待着包括英布草心在内的作家们写出更为深入时代、深入人心和文学内里的作品。(2019.12.23)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作者简介:
沙辉,彝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盐源县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院第18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在《民族文学》《当代文坛》《中国诗歌》《中国文学》《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美国)、《诗与小说》(香港)、《世界日报》(菲律宾)、)《边疆文学·文艺评论》《雨花·中国作家研究》等报刊发表作品。
作品入选《中国2016年度诗歌精选》《中国诗歌选》《中国诗歌·民刊诗选》《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1940—2015)》《中国散文诗》《中国散文诗人》《中国散文诗精品选读》等十多个权威选本。获国家、省级文学奖三十多次,教育教学省州级论文奖30篇次。
著有“心三部曲”诗集《漫游心灵的蓝天》《心的方向》《高于山巅隐于心间》,散文诗集、评论文集、人物访谈录等多部作品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