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贵生:匠心守护彝族文化 传承民族非遗瑰宝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镇大麦地村委会下莫且法村,居住着一位叫方贵生的老人,被誉为“彝族根谱”的创世史诗《查姆》便有部分经卷珍藏在老人的家中。
方贵生在翻阅《查姆》古籍
方贵生是《查姆》的翻译整理者之一,也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查姆》代表性传承人。方贵生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彝文,1978年,方贵生正式拜底土村彝族大毕摩施学生为师,开始学习彝族古彝文、彝族丧葬仪式的程序和丧葬经书。1982年,方贵生有幸参加了楚雄彝文研究会举办的培训班,认真学了一个月,得到很大的提升。后来,他逐渐认识到把彝族文化传承下去的重要性。于是,他着手翻译整理《查姆》。
《查姆》古籍
在方贵生翻译《查姆》时,那些陈旧的彝文书稿字迹模糊,纸张有些损坏,非常难译,他就咬着牙关重新抄彝文。用了一年时间,他把现在流传下来的10多本《查姆》全部抄了下来,一边抄一边研究。他说:“彝文有音标,五个字一个组合,只要能认识两个字就可以认识全部,但关键就是这两个字要弄懂,要下功夫才行。”
据方贵生介绍,“查姆”为彝语音译,彝族人把叙述一种事物的起源称之为“查”,“查”就是种类或类别的意思;“姆”同为母,大意是根基或本源,另一层意义,是做人的道理。“查姆”就是彝族先民认识和解释物质世界的基本学说,因而被称为彝族的根谱。《查姆》原有120多“查”,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叫《吾查》,主要记述开天辟地、洪水泛滥、人类起源、万物源头等,下部叫《买查》,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占卜历法、文学、诗歌等。
方贵生在家里开设的彝族文化传习所
2008年,《查姆》史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潜心于史诗翻译工作的方贵生也被确定为这一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方贵生在自己家里开设了彝族文化传习所,讲授彝文并传承彝族文化。在他的传承下,弟弟方贵兴也学会了彝文,成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