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史海钩沉

纳楼茶甸:红河流域最大的彝族土司

作者:蔡传斌 发布时间:2017-07-26 原出处:玉溪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明代,临安府在红河流域内下辖九个长官司,史称“临安九属”,纳楼茶甸(亦简称纳楼)是九个长官司之首。清初改土归流后,治所设在江内的纳楼茶甸长官司不但没有被裁除,还完整地传袭下来,直至建国后才彻底消亡。纳楼茶甸因传袭时间长、管辖地域广,且中间没有发生中断,而与贵州水西土司、云南武定凤氏土司合称中国西南三大彝族土司。来到建水县的官厅镇、坡头乡,探寻纳楼土司的历史遗迹,就像走进了一幅中国西南土司文化的历史风情画卷。
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si1.jpg

纳楼土司的普氏宗祠

一个彝族部落在红河北岸的崛起

官厅镇位于建水县城西南45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山岭环抱的小平坝,中间有一条小河穿流而过,这里就是历代纳楼土司统治的中心。穿过镇上的街区,走下一个缓坡,就可以看见那条小河,过河就进入官厅最老的居民区。这里还能看到历代土司统治这片土地的遗迹,老衙门、大衙门、土司宗祠都隐身于一片陈旧的民居老巷之中。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是从土司宗祠大门前的一副对联“九重锡命传金碧,五马开基自汉唐”开始了解纳楼土司历史的。这是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因包含多个典故、传说而变得晦涩难懂。建水县党史办主任陈红丽认为,纳楼土司是中国西南三大彝族土司之一,这副对联要表达的就不仅是纳楼土司的家族史,还包括了云南彝族的历史。从下联来看,纳楼土司在汉代的历史已经不可考,唐代在云南历史上相对应的是南诏国。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纳楼茶甸作为一个小部落,最早出现于南诏国相关的史料中。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国灭亡,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前,为了躲避大义宁国皇帝杨干贞的追杀,逃到建水的巴甸大山上住了七八年,其间结交了纳楼茶甸部落的首领。公元937年,段思平在纳楼茶甸等三十七部蛮的支持下,打败了杨干贞,建立了大理国。纳楼茶甸开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部落,一举成为大理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逐渐强大起来。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元代,部落管辖的地区设立纳楼茶甸千户,成为云南行省管辖的一个区域。纳楼茶甸作为土司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则始于明洪武十五年,明朝大将金朝兴平定临安,纳楼茶甸部落首领普少(又称普沙)归顺明政权获敕封,1949年世袭终止,纳楼土司存在了550多年。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多繁华,几多衰败

走在官厅老街上,如果不是当地人带领,已很难找到那些与纳楼土司相关的古建筑。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纳楼土司的普氏宗祠始建于清代,1936年重修,三进院落,是纳楼普氏土司合族祭祖之地。现存水池、牌坊、正殿、四厢两耳、伙房等建筑,共计房屋68间,庭院前有一座法式牌坊,顶端有金马、碧鸡雕塑,下有“世笃忠贞”四个大字。宗祠后殿东南墙壁上有四块《普应元史牌》,记录了清光绪九年纳楼土司的内部斗争、造成的社会动乱,以及云南巡抚将纳楼土司一分为四后,四个土舍各自的管辖范围。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陈红丽介绍,清光绪年间,在云南巡抚的主持下,纳楼土司被分成四土舍,对外仍称纳楼茶甸。民国时期,官厅这一支土舍改设县佐,从此就消亡了。不过从历史上看,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下,这家土司的思想转变是非常快的。在明王朝灭亡后,纳楼土司倒向了吴三桂,吴三桂之乱被平定后,他们又向清政府效忠。因此,在清初云贵总督鄂尔泰奉命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江内的土司几乎都被废除传袭,改设流官管理,只有纳楼土司屹立不倒,不仅保留了江外今红河、元阳、绿春的大部分领地,江内的领地在清代也一直由他们管理,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宗祠出来,我们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走进纳楼土司的老衙门和大衙门。可惜,这些老建筑已经倒塌、破败,只看到部分雕花格子门、衙门门楼、失而复得的石雕以及成片的残垣断壁。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sis2.jpg

官厅土司衙门门楼

按照清嘉庆《临安府志》的记载,这里曾经“建土城,高丈余,立三门,设司治”,将老衙门、大衙门、宗祠都围在了城里。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土城的遗迹。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老街出来,走过镇文化站,这是一座宽敞、豪华的走马转角式院落。据官厅镇文化站原站长白正林介绍,房子的主人叫普家仁,是土司的后代,没有世袭过土司。官厅普氏宗祠旁的官厅小学就是他在任时建的。白正林说,这座老宅除了中西合璧、走马转角两个特点之外,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所有房子都建有地楼,有点像现代人铺的木地板,但地楼底下都铺满了木炭,用于房间内除湿气、异味,可惜的是老宅改交学校使用后,地楼都被拆除了。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英勇抗击法军,维护自己的领地

纳楼土司的鼎盛时期是明代至清初,那时的纳楼横跨红河两岸,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是其他土司望尘莫及的。陈红丽用“三江八里又三猛”来描述纳楼土司地域的广大,其中的“三江”指元江、藤条江、李仙江;“八里”包括了今建水的官厅镇、坡头乡、陈官镇、东坝乡,元阳的马街、乌湾、牛角寨、新街、滥衙门等红河南北两岸的大片区域;“三猛”又分“外三猛”,即猛蚌、猛赖、猛梭(中法战争后全划给了越南),“内三猛”是上猛、中猛、下猛,包括了今天的绿春县大部,以及中法战争被割走的属于绿春的大块领土。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绿春县志》载:滇越边界第五段的三猛地区,包括上猛、中猛、下猛,在中法定界前属中国的临安府纳楼土司管辖。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895年6月20日),清政府在与法国签订的《续议界务专条附章》中,承认法人无端指认的蓝线界为滇越第五段界线,将下猛全部和中猛大部分地区划给越南。之后,纳楼土司仍对“三猛”行使管辖权,照例收纳钱粮。因此,在历史上造成了长期的边界纠纷。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普国泰之子普增辉欲趁日本投降之机收回被清政府划给越南的领地,调集200多名兵丁向中猛、下猛地区进发,在中猛与100多名法军遭遇,经激战,互有伤亡。战后普增辉率兵退回。后经国民党云南省解释、约束,纠纷才逐步平息。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9年,纳楼土司五百多年的统治走向了尽头,末代土司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之前,却意外地留给后世一抹“抗法”的亮色,这也让记者在结束纳楼土司的探寻之旅时感觉心头强烈的一颤。(记者 蔡传斌 文/图)yg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