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南诏历史遗迹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3月15日,正值农历的二月初八,是彝族人民的盛大节日———“祭祖节”,成千上万的彝族同胞纷纷来到巍宝山土主庙“寻根”祭祖,加之前来采风观光的国内外游客及摄影家、民族文化的研究者都纷至沓来,历经千年沧桑的南诏土主庙,不仅成为南诏历史的见证和南诏政权兴衰的缩影,也成为我州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打造旅游品牌的新亮点。
巍宝山以南诏发祥地而闻名,因道教名山而著称,说到巍宝山,就不得不提起南诏历史和南诏土主庙,南诏国建立于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经历了十三代254年,与唐王朝相始终。南诏统治者蒙氏是彝族的先民,巍山南诏土主庙是800万彝族同胞心灵的圣地。经南诏文化研究专家研究发现,至今大小凉山、红河流域、哀牢山等一带的不少彝族村寨,塑着南诏王金身的土主庙依然屹立着。但是,不论分布在西南彝族地区的土主庙有多少,各地彝族同胞都把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宝山上的土主庙内供奉的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奉为彝族大土主,把当地土主庙里的土主奉为一方土主,受彝族大土主细奴逻的管辖。因此,巍宝山的南诏土主庙是彝族的总土主庙,是中国所有彝族地区土主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也是所有彝族地区祖先崇拜的中心和彝族群众祭祖的圣地。
据史料记载,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李隆基恩准南诏第三代王盛逻皮为其祖父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盖庙塑金身的请求,下旨盖庙,并敕封细奴逻为巡山大土主。以后,南诏在各地纷纷建盖供奉南诏诏主的土主庙,到南诏中后期,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凡南诏势力到达的地方都建盖有供奉南诏十三代王的土主庙。公元714年至今,四方彝族把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定为祭祖日,彝族均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寻根祭祖,至今从未间断。2000年,巍宝山南诏发祥地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诏土主庙成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景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南诏土主庙对外影响的不断扩大,到此寻根祭祖的彝族群众和参观游览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为更好地适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顺应广大彝族同胞寻根祭祖的需求,2002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巍山县启动了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工程,内容包括在原址上扩大土主庙建筑面积、南诏王铜像塑造工程、完善祭祀设施等。2003年,巍山县在成都召开的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第十次协作会议上汇报了南诏土主庙的维修扩建工作,2005年8月在昆明召开的彝文第十一次协作会议上,将南诏土主庙的维修扩建和十三代王铜像铸造工程作为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升了对南诏土主庙地位、作用的认识。在维修扩建过程中,由巍山县彝学会在全国彝族聚居地区发起了宣传性募捐的倡议,得到了省内外各有关部门、广大彝族同胞以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响应,纷纷对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给予了积极的支持。维修扩建工程于2006年底完工,总投资725万元。如今的南诏土主庙将原存的一院式扩建成三进两院,为仿唐建筑风格,建有大殿、偏殿、厢房、长廊,重塑了南诏十三代王等19尊铜像,配套完善了神祗、神台、宝鼎香炉等设施,绘制了“南诏疆域图”、“南诏王阁罗凤出巡图”、“南诏王异牟寻议政图”。扩建后的南诏土主庙占地2335平方米,是早期土主庙的三倍。远望近观,整个庙宇气势雄伟,庄严肃穆。2007年3月26日,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工程竣工典礼暨开光祭祖活动在巍山县隆重举行,随后,在3月27日召开的彝文古籍协作会上,100多位彝族学会专家学者一致倡议,将巍山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定为中华彝族祭祖寻根圣地,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定为中华彝胞共同祭南诏土主的节日。
今年的彝族祭祖节,比去年更加热闹非凡。身着节日盛装的当地彝族群众聚会在南诏土主庙,朝拜先王后,以彝族最传统的打歌等形式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今年系列活动还增加了一个内容就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云南省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前来采风观光的国内外的游人和摄影家也加入到踏歌狂欢,沉浸在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里,雄伟的南诏土主庙不仅成为彝族同胞同根共祖的历史见证,也让前往祭祖的各路彝族同胞和游客见证了南诏辉煌的历史遗迹,为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报道:巍山彝族二月八祭祖
出处:大理日报 作者:茶慧娟
“二月八”是巍山彝族群众传统古老、隆重热烈的年。《蒙化志稿·人类志》记载:彝族“以二月八日为年,是日必将道路拦寨,祀密枯。各村皆置密枯树,祀时以黄牛一绳系于旁祝之,祝讫,人人持利斧劈牛首,后按人数分剖以归。”如今巍山彝族群众二月八杀牛祀密枯祭祖的习俗,已改为杀猪祭祀,以村寨为单位分吃猪肉和吃猪血稀饭。
每逢二月八这天,南诏故地巍山各彝族村寨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其中扎大路祭密枯是共同的活动。这天各村寨都要砍树枝把进入村寨的各条路口扎起来,不准外族群众进入村寨。祭密枯活动在本民族内举行,不准汉族参加,不准妇女参加祭密枯活动,整个活动过程都说彝族话。开始时的活动为“叫地脉密枯”活动。毕摩身披毡,头戴篾帽,口吹大号走在前面开路。紧跟毕摩的是接密枯的双人轿子,由两位童男子抬轿子。轿子后由两位童男子抬着一个火盆,火盆内放有两个燃着的火炭,上覆松毛、柏树枝叶。跟在火盆后面的一个童男子肩挑两把水壶。“叫地脉”接密枯队伍中有婚否不限的若干男人。“叫地脉”的队伍从村中出发,到村外的大山林中转一圈,毕摩边走边“呜呜”地吹号和“啊呜地脉、啊呜……”地叫喊。如有人应声,毕摩马上抓一把土放入后面的轿子内的大碗中,连续叫应三人,就表示已接到密枯。接到密枯后,毕摩把摆在轿子内的香油灯点着,燃起香,敲锣打鼓把密枯先接到村后的土主庙中。毕摩向供奉在土主庙的南诏务底(南诏王)祷告,虔诚念诵“……恭请云南部王光临,恭请蒙舍部王光临,恭请蛇街部王光临……密枯独家祖,天地创诸神。花蹄母阉猪,用来祭祖灵,黄蹄大公猪,用蒿草热石柏枝烧酒醋熏烧,祭腊罗祖。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密枯毕摩经》。接密枯队伍在土主庙里围成一圈,搂肩搭脖,端起酒碗唱起“啊四地了啊四比”的山歌跺脚欢快打歌。打完一圈后,再把密枯接到村后的黄栗树密枯树下,举行隆重的祭密枯活动。活动开始,参加祭祀的彝家人欢天喜地架大锅生火烧水,水开后,由执事者掌刀宰猪,烧猪毛,剖其腹,取出五脏和花油,置于黄栗树枝架上,观察网状花油和脾脏完美与否。若有水泡、疙瘩、裂缝、黑斑或其他异状,表明有不同程度的不吉利之事。若脾脏裂缝有一指深度,本届毕摩需引咎辞职,由本村长老主持,将本村五十岁至六十岁的男子按年龄排列在神坛前,每人掷卦选新毕摩,若谁第一个左手向左方掷木勺连掷三次均为一阴一阳的平卦,谁就被选为新毕摩,主持“二月八”祭祀活动。杀猪仪式结束后,由毕摩选一名属相是狗或龙或马或猴的童男子,脱光衣裤爬到黄栗树密枯树上,面向苍山在树梢树枝上悬挂猪头、猪膀、猪下巴的骨头和鸡卦。然后由毕摩念经主持在黄栗树密枯树下煮一锅猪血稀饭,参加祭祖活动的每人吃一碗和一片肉。按古俗,猪舌头、猪凸嘴肉、猪耳朵和鸡肉、鸡舌头都要给上树的童子吃。祭祀活动要延续三天,从二月八这天开始,要由毕摩和童男子以及身强力壮的男人守密枯树三天三夜。
巍山彝族民间流传数千年的口传毕摩经《密枯经》记载:“彝族人是从苍山黄栗树梢上被蜜蜂找到,从树上爬下来,直立行走变成人的”。彝族人二月八“扎大路祭密枯”,祭的就是彝族的原始先祖。巍山西山“尼利午”村(祭神的地方)毕摩罗开亮说:“彝族人死后,灵魂都要过五诏之道回到南诏务底罗巴·细尼努土主统治的苍山之巅”。“罗巴·细尼努”就是南诏国第一代王细奴逻。
二月八这天,祭完密枯,毕摩把吃剩下的肉剁成块平均分给全村男女老少。彝家人把肉端回家,恭恭敬敬献在祖先洞里,点香,敬美酒,烧纸钱,全家人跪着虔诚祷告“古哈佛爸务底地,尺尼过扒搭,那喝过多拉,佛爸务底尼吉搭……”,祷告词大意为“二月八过年,敬献南诏先祖,今年风调雨顺日子好,请南诏先祖保佑,祈求来年丰收”敬过先祖,全家围坐在火炕床“哈鲁百”四周,边追忆南诏务底先祖的丰功伟绩边喝酒吃肉。二月八当夜,吃过晚饭,彝家各山寨都要举行盛大的打歌活动,有的在村中举行,有的在庙中举行,有的到山中举行,还有的到江边举行。有的村寨则举行“荡秋千”活动,搭黄栗树枝架,用山中的藤子当绳子,双手抓紧藤子,从原地腾空而起,借助弹力,从甲地荡到乙地。
居住在巍宝山附近的彝族群众在村里举行完“扎大路祭祖”活动后,都要相邀徒步登上巍宝山,在南诏土主庙欢聚一堂,杀猪宰鸡,载歌载舞,以彝家最传统古老独特的土主崇拜方式,祭南诏大土主———细奴逻及他的子孙南诏务底,从唐至今一直未间断过。
所属专题:
大理彝学/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贵州威宁彝族变人戏面具(一)
- 2 彝族年
- 3 日记美姑彝年
- 4 彝族民间节日竞技活动
- 5 彝族年来历传说
- 6 彝族民间游戏竞技
- 7 彝族白倮人的龙树、龙衣、荞菜节
- 8 彝族节日之文山篇
- 9 新平彝族赏花节
- 10 彝家“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