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历史与典故

巴蜀史志:探觅筠连彝族历史

作者:​张会权 夏启林 温涛 发布时间:2020-02-23 原出处:​《巴蜀史志》2015年 第6期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彝族人口位居中国人口的第八位,是祖国西南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说到宜宾的彝族,人们往往会想到地处宜宾西部屏山县的屏边、清平2个彝族乡,其实在宜宾南部筠连县团林苗族乡也有彝族聚居,彝族也是筠连县四大世居(汉、苗、彝、回)民族之一。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筠连彝族探源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源于六七千年前居住在祖国西北部青海地区的古羌氐人,其中有一支向西南方向游弋,沿着金沙江、雅砻江等向南迁徙,他们与当地土著部落融合,形成了现在的彝族先民。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周平王姬宜臼十一年(前760),彝族首领阿普笃慕在“阿努白山”(今昭通市巧家县)召集各地酋长参加部落大会,将其彝族分成6个部落。阿普笃慕随其六个儿子向外开拓疆域,这就是彝族历史上的“六祖分支”,阿普笃慕被尊称为彝族始祖。其中的老五慕克克率领部落在今云南省的东部、东北部以及今贵州省兴义、毕节一带继续拓展疆域、繁衍生息。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汉(前206-25)时期,彝族先祖进入到现在川南滇东北结合部的筠连县一带活动。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国(220-280)时期蜀汉政权建立后,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带地域)首领孟获作乱,蜀汉相诸葛亮率军征讨。大方(今贵州省大方县)彝族首领济济火率军支援蜀汉,负责蜀军的道路打通和后勤供应,为蜀汉政权收服孟获立下汗马功劳。后济济火被蜀汉政权封为罗甸国王,镇守南部边陲,成为了今大方、镇雄一带彝族的远祖。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晋(265-420)时期,彝族势力逐渐强大,对中央政权建立的南广县(今宜宾市珙县傅家坝)构成威胁。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北朝(420-589)时期,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南广县被南中首领爨瓒占领。经历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朝代的更替至明朝,彝族一直是筠连一带的强势民族和实际统治民族,彝族成为筠连周边一带的主要居民。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洪武四年(1371),明朝政权平定了四川,永宁(今宜宾市江安、泸州市合江两县境,统领筠连州、腾川县)归附朝廷,设置永宁卫,朝廷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史称“改土归流”。同年,把筠连州降为筠连县,隶属于叙州路(今宜宾市),将九姓长官司隶属于永宁安抚司。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洪武六年(1373)初,“改土归流”尚未开始,筠连县滕大寨(今筠连县龙镇乡)彝族土司编张等发动叛乱,率兵反抗明朝,伪称云南的官军,附近的一些土司响应,很快占领了叙州路的庆符(今高县庆符镇等)、长宁、江安以南的大片地区。明朝任命成都卫指挥袁洪领兵前去讨伐,一举攻破庆符清平关,活捉了自封的千户李文质等人,编张逃往芒部(今云南省镇雄县)。袁洪撤兵后,编张又率部落侵扰江安、长宁各县。袁洪再次带兵追剿,编张战败,其9个寨子被焚烧,编张之子、自封的镇抚张寿被俘。编张逃跑,藏匿于溪洞里,其余部落散入云南各地。不久,编张第三次聚众占领滕大寨,袁洪第三次带兵讨伐并打败,追至小芒部(今云南省威信县),攻取了得花寨,活捉阿普等人,编张再次逃跑。从此,编张不敢出来骚乱,他们的寨子也都被扫平。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朝虽对筠连、高县(今筠连县南部,原属高县辖地)等实行“改土归流”,但筠连南面的乌蒙(今云南省昭通市)、芒部仍实行彝族土司制(名义上是由朝廷任命,实际上是父子世袭,自收赋税、自理司法),彝族土司多次起兵反明并攻入筠连等地。明天顺元年(1457),芒部彝族叛兵围攻筠连城达9日,后被叙南千户所(明洪武四年置,治今宜宾市,明洪武十年升为卫)指挥丁信、李英部击溃。此时,彝族仍是筠连一带的主要居民。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雍正四至七年(1726-1729),在云南总督鄂尔泰的主持下,开始对东川(今云南省会泽县)、乌蒙、芒部、乌撤(今贵州省威宁县)4个由彝族土司世袭的土知府推行“改土归流”制度,对彝族的反抗势力实施残酷镇压,广大彝族百姓被剿杀或深受影响,居住筠连的彝族也不例外。他们中大多数人远逃到大凉山(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留下来的多数人被同化于汉族、苗族中,彝族同胞人口大量减少、族群认同意识大面积削弱或消失。在其他民族歧视下,筠连彝族成为了除汉、苗民族外的“三等公民”,被蔑称为“黑骨头”(“黑骨头”在凉山彝族聚居区为高贵彝族的尊称,而当时在筠连等地则为贬称)。筠连彝族多居住在海拔较高的二半山及高山,住房普遍为茅草房,被褥系用秧毡、麻渣制作。平时衣着与汉族无别,只在新年除夕夜聚集祭祀先祖时着彝族服装,保持着筠连彝族族群一定的认同意识。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筠连彝族人口稀少,其姓氏、语言、文字保留甚少,却形成了在本民族范围内通婚的圈子,称“四姓姻亲”。在当时民族歧视下,“四姓姻亲”仍不忘根本,在每年的新年除夕,由“四姓姻亲”中的长者,召集几家人偷偷在夜间集会。集会时关好大门,挂上彝族图腾,换上彝族服装、唱起彝族歌谣,共同祭祀祖先,歌颂祖先的辉煌、倾诉受压迫的艰辛、表达顽强的意志。祭祀完毕,乘夜深人静,换上平时的服饰,悄然离去……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崇拜老虎,以虎为图腾,称老虎为“罗”,自称“罗”“罗罗”,其义为“虎”或“虎族”。“罗”“落”同音,“罗”在记载成汉字时,有时写成“洛”“落”“乐”等。在古籍书中,有的写为“倮倮”,有的记为带轻蔑的“猓猓”。彝族在与其他民族的边界地方,多以“落”音命名地名。在今筠连、珙县、彝良、威信、镇雄等县一带,仍有大量叫“洛”“落”“乐”“罗”的地名,如落木柔、落木祥、落木泥、落岛、落燕、落搔、落昧、落箭、落尾坝、乐义、大落瓦和小落瓦、洛旺、洛表和洛亥及罗渡、罗坎、罗布等地名的遗存,一直沿用至今,足见当时彝族分布的密集。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筠连彝族状况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1年,宜宾行政专员公署组织开展民族调查,发现团结乡(今团林苗族乡)、和平乡(今高坪苗族乡)的部分人员具有与汉族、苗族人员不同的身份,经过仔细辨别,认定为彝族。由此,筠连的彝族恢复了自己的民族身份,时仅有41户200人,其中182人居住在团结乡,其余在和平乡。随着社会的进步,筠连彝族与县内其他民族在政治上实现平等,共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有的与苗族、汉族通婚,有的还担任了各级人民代表和领导。但筠连彝族人口的变化,可以看出其认同感减弱的隐忧。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调查,筠连彝族人口在1953年为247人,1964年为259人,1982年为403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449人,占全县人数的1.34%;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380人;2005年年底为371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387人,占全县人口数的0.93%。也就是说筠连彝族人口在1990年达到最高值,以后则有所减少。20年间,筠连县人口包括彝族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迁入、迁出情况,如按正常的人口发展规律推算,2010年筠连彝族人口应该在700人左右,而实际为387人。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交往的发展、风俗的同化、人员的流动,筠连的部分彝族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有所流失,改变了自己的民族身份。二是部分彝族姑娘嫁到汉族家庭后,把自己的民族身份改成了汉族;或是彝族男青年入赘汉族家庭后,其子女的民族身份改成了汉族。三是在人口普查和前几年的户籍整理、录入电子档案时,把部分彝族同胞的身份误录成汉族;而再变更恢复其民族身份的工作程序复杂,耗时耗力耗财,所以一些被误录了民族身份的彝族同胞也就没有申请更正,出现了居民身份证上是彝族,而户口簿上却是汉族等情况。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人口减少相比,筠连彝族的习俗被汉族、苗族同质化更严重。新中国成立前及初期,筠连彝族同胞还有保存和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惯,现已不存在。新中国成立后,筠连的部分彝族还保留火葬的习俗,现在其葬俗已与汉族无异。在一些彝族同胞编修的族谱(族牒)中,已附上了汉族的源流,看不出彝族的痕迹。一些彝族青年对彝族历史及彝族文化不甚了解。现仅存在春节期间(正月初一至初三)祭祀先祖时供奉粑粑的传统风俗,与汉族稍有不同。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筠连彝族文化抢救和开发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筠连彝族的独特性:一是筠连彝族身份的恢复是早年民族工作的成果,是真实地体现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版本;二是筠连是全宜宾市南面唯一有彝族聚居的县份,也是全市唯一的彝族世居县份;三是筠连县团林苗族乡是苗、彝、汉3个民族聚居乡,这在全宜宾市乃至川南五市(宜宾、泸州、自贡、内江、乐山)绝无仅有,值得以此为特色进行打造。经有识之士的呼吁,筠连县委、县政府已高度重视筠连彝族历史文化的抢救、发掘和开发工作。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2年,团林苗族乡开始深入挖掘弘扬少数民族传统,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独特文化优势,以“民族大团结大发展”为主题,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把文化繁荣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创新文化发展方式,在筠连县玉壶广场开展彝族历史文化图片展览、庆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加大宣传、扩大影响。聘请筠连文化界知名人士撰写《神秀苗乡赋》,制作神秀苗乡宣传画册和光碟,谱写乡歌,举办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民族风情节等,初步形成了“一歌一碟一画册两馆三节”的旅游文化宣传特色。利用全国投资最大的烟草水源工程——后沟水库建设契机,筠连县政府将位于团林苗族乡的移民集中安置点命名为宜南彝族新寨,按照彝族风格全面打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宜南彝族新寨广场、停车场、饮水工程、景观水沟、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2013年10月,在宜南彝族新寨广场落成手工绘制的大型彝族历史文化巨画——《筠连彝族画卷》,巨画长42米、高4米,由高原之子、六祖分支、会盟诸葛、爨瓒北进、落罗棋布、编张抗明、祸起改土、孤岛居民、换装祭祖、团结兴乡、民族自治、锦绣前程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的12个部分组成,生动的描绘了彝族始祖到如今小康生活的整个历史。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筠连彝族历史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为全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3年,筠连县启动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比照县”申报工作,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彝族风俗陈列室建设、彝族历史文化打造列入了全县民族工作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1月,筠连县文化广播新闻和旅游局编纂出版了《筠连文化》丛书之民间故事集《岁月窖藏》,由《彝族卷》《汉族卷》《苗族卷》构成。《彝族卷》载有《普波兄妹的传说》《大雁姑娘》《苗、彝、汉族葬法起源》《三妹智斗食人嬷》《彝人做法事敲木鱼的传说》《苗彝汉争地的故事》《一箭之地》《换装祭祖的故事》等民间故事。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抢救和开发筠连彝族文化,有利于增进民族大团结;有利于争取上级对团林苗族乡乃至筠连县的资金支持,增加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的新契机;有利于增加旅游文化内涵,进而增加整个大雪山片区旅游的文化魅力,促进全县旅游业的大发展。也许在今后的一段时间,筠连彝族文化将同汉族、苗族一样,在筠州大地异彩焕发。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明:文中筠连彝族居住的团林、高坪等地域在历史上属高县辖地,1953年8月划入筠连,为行文方便统称筠连彝族。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单位:筠连县地方志办公室q1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