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水西”历史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水西文化研讨会论文选》序
正是“中国杜鹃花都”黔西县的杜鹃花开满山岗的美丽时节,作为贵州省黔西县彝学会成立大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水西文化研讨会”,在黔西县行政中心306会议室召开。原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政协主席、著名作家龙志毅,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彝学会会长禄文斌,原毕节地区人大工委主任、毕节地区彝学会会长禄绍康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贵州省彝学会副秘书长、毕节地区彝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共毕节地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明贵主持,贵州省彝学会副会长、毕节地区彝学会副会长、毕节地区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继超译审点评。来自省内外的彝学研究专家、学者和省、地、毕节地区各县市区彝学会代表等120多人参加了学术研讨。
“水西文化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1篇,所有论文紧紧围绕“水西历史文化”这个主题,从历史、政治、文化、地理、文献、文学、艺术,以及水西文化研究如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水西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提出了不少新鲜的观点和看法。部分文章还对贵州彝学研究、水西历史文化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水西文化研讨会”采取主持人介绍作者情况,论文作者进行大会发言,主持人就论文相同相近的研究进行比较引导,与会专家学者质疑、提问、补充、讨论,作者回答问题,点评人点评和主持人小结的形式进行,会场上涌动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和民主务实、追求真理的学风,对水西历史文化及其在当今的状况和应用等展开探讨。余宏模、陈英、王继超、王明贵、秦廷华、黄卫华、史宏拯、王显、郭宸利、吴勇、禄新雨等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学术交流发言。
“水西文化研讨会”体现出了彝学会办学术会的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是彝学会办学术会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成熟,力量越来越强劲。不论是省彝学会、地区彝学会还是县彝学会,都举办过不同形式的学术研讨会,掌握了不少办会的方式方法和成熟经验。特别是这次学术会议,从开始筹备到举行会议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会议举办方采取委托专家领衔组织论文并主持学术会议的方式,一天之内就围绕研讨会的主题拿出了学术研讨会的方案,列出了50个参考选题和50多名可以短期内围绕主题拿出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名单及其联络联系方式等,因此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收集到31篇论文。交流方式也从呆板的宣读论文改进为注重互相质疑、共同研讨、比较推进。
二是彝学会办学术会与彝学会的成立和总结、推出彝学成果紧密结合。在2008年纳雍县彝学会成立期间,王显主编出版了《纳雍彝学文集》和《纳雍彝族文学作品选》。“水西文化研讨会”紧密结合黔西县彝学会的成立而举办,同时出版了《水西传说》系列彝学成果,包括《水西传说——彝学文选》,《水西传说——文学作品选》,《水西传说——画册》,《水西传说——纪念光碟》;举办了“水西传说——大型文艺晚会”;还举办了“水西传说——水西彝汉书画展”;显得主题鲜明突出,内容丰富多彩。如在会后将这次“水西文化研讨会”的论文成果编辑成《水西传说——水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结集出版,则更加内涵深厚而大气磅礴。
三是通过政府主办、学会承办凝聚彝学专家学者的智力成果推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四是加强了彝学会与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联络了一大批彝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同时,彝学研究重心逐渐向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倾斜,反映出越来越专业化的倾向。
五是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密切了党委、政府和彝学会、彝族人民的鱼水关系,搭建了党委、政府沟通彝族人民特别是彝族知识阶层的桥梁,可通过这种有效的方式知民情、察民生、解民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水西文化研讨会”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
第一,进一步就水西方国、土司政权是从蜀汉建兴三年即公元225年被封为罗甸王建立方国到到清朝康熙三十七年即公元1698年“改土归流”结束统治,一共以世袭的方式存在了1474年,创造了“没有百年皇帝,却有千年土司”的神话达成共识。
第二,水西历代爱国历史人物对水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边疆的开发,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方面贡献尤其突出。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奢香夫人。还有勿阿纳、妥阿哲、洛那阿可、阿佩、普贵、奢节、阿画、安万铨、安国亨、安贵荣、热卧摩史等等。其中的政治人物适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善于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善于处理好与周边地区彝族政权的关系,善于在政治统治系统中吸纳各民族优秀人才,是水西政权得以沿续一千多年的关键。
第三,水西政权形成了独特的以“则溪制度”为特征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宗法制度和文化制度,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明显的彝族特色。水西政权在政治、文化、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建树,使其成为贵州最后一个“改土归流”的地方民族政权,其在彝族历史、贵州历史乃至西南土司历史上有其重大而独特的历史地位。
第四,儒学大师王阳明在水西地区生活及与安贵荣交往,为水西地区乃至贵州的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王阳明如果不曾在贵州与当地各族人民特别是彝族互相交往,吸收和借鉴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彝族哲学观、伦理观,可能无法完成心学哲学体系的最后升华。
第五,水西历史文化的研究既要注意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也要注意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可以从“洞穴文化”、“石(岩)刻文化”、“王学文化”、“畜牧文化”等入手。水西历史文化的研究还存在研究历史多、为当下服务的研究少,借助翻译文本研究的多、通过彝文原著研究的少,客位研究多、主位研究少,研究力量分散等问题,应该通过组建“水西文化学会”等方式加以解决。
第六,水西历史文化和研究成果对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作者系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原载《毕节日报》2016年7月2日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