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传统与现代冲突下凉山彝族“火把节”商业化分析

作者:​王亚娜 发布时间:2021-08-04 原出处:《知识-力量》 点赞+(

摘要:民族传统文化商业化成为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经济存在形式。彝族火把节以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浓厚的民族色彩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参与火把节、关注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以民族文化为动力促进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本文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分析在当今时代经济文化背景下传统民族文化商业化发展的境遇。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传统文化;商业化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火把节”与彝族的民族认同

民族是一个文化群体,而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根本,民族是一个群体在形成的过程中有区别与别的群体的文化、语言与历史的群体,而文化是民族形成的根源也是维系民族的绳索,文化认同就是民族最根本的认同,民族传统习俗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发展而发展,民族习俗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新时代,作为彝族文化习俗的火把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出新的形式,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在当今时代火把节仍然是紧紧联系住彝族这个群体的重要保障。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凉山彝族火把节的起源

火把节作为彝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火把节的诞生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彝族人认为火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在凉山彝族地区,彝族人的丧葬习俗就是火葬,因此,彝族人有“生在火塘边,死于火堆上”的说法,认为人一生都离不开火,而火把节也与这样的传统观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火把节是彝族的祭祀性节日,也是由古到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彝族传统节日。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起源于何时,至今无定论。关于火把节的形成多数与民间传说相关,最广泛的就是“天虫说”,这也是彝族民间传说中流传最久最广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勤劳的彝族人民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正当人们沉浸欢心喜悦之中时,引发了天王的嫉妒,派来十大力士来毁坏彝族人民的庄稼,在人民满腔怒火中走出来一位叫包聪的小伙要与天王力士比武决斗,经过三天三夜的比试,彝族小伙战胜了力士,力士倒下变成了大山,而天王在恼羞成怒之下向人间洒下了无数的害虫,彝族人民为了保护庄稼纷纷举起火把,将害虫烧死,获得了大丰收,从此点起火把烧死害虫,祈祷丰收,庆祝胜利的火把节就被彝族子孙继承下来,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演变成了今日民族特色传统节日。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火把节的文化特质

文化是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结晶,民族传统节日以非物质文化的形式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文明与历史轨迹,火的使用是人类史上由兽变人的重大转折,据《西南彝志》记载,彝族先民在原始时期为了抵御野兽的袭击保护族人,一个叫做耿诺左的人想出了用火驱逐野兽的办法,“人与人联合,捆草作草把,递草作火把,火把避野兽”,在彝族的宗教信仰中“火”有崇高的神圣象征,不仅有“山火会”“祭火神”的宗教活动,更有“生与火塘边死于火堆上”的生死观念。火不仅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更是保佑彝人的神圣存在,从彝族火把节的起源传说看,火把节是彝族人祭祀庆祝的传统节日,彝族火把节在民间代代相传,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节日习俗。彝族火把节以丰富的形式表达着彝族人民千百年山地农耕文化的智慧与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承载着古代彝族劳动人民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文化浓郁,是彝族的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传统火把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中旬举行,火把节为期三天三夜,届时家家饮酒、吃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女人们则是,吹口弦,弹月琴、唱歌、跳舞,形似丰富多彩。晚上青年男女举着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到地里烧害虫祈祷丰收,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凉山彝族火把节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火把节文化商业化中的实践

彝族火把节在1987年被凉山州政府根据《中华民族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将火把节作为体现民族特色文化节日写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中》。根据条文规定将在火把节期间实行节单位放假政策,由此火把节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推力,使火把节走向了政府主导的大型盛典,促进了火把节的参与度与知名度,2006年凉山彝族火把节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也成为彝族文化的标志。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1994年举行第一届国际火把节以来,火把节的形式就从民间走向官方,以民间辅助官方3-6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火把节,其余规模稍逊的庆典,凉山州官方将火把节庆典时间定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此之前民间火把节以传统的时间分不同县城同时举行庆祝与各种比赛项目,层层推进将民间获胜选手推举到官办火把节,以此模式吸引大量的游客了解和参与火把节的庆典。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火把节以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浓厚的民族色彩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参与到火把节,关注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传统节日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业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迅速加入了地区经济增长的行业,截至2018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在政府的主导下连续举行了8届大型国际火把盛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汇集在凉山,民族文化商业化为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带来了新的生机。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火把节从传统到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困境

火把节的商业化,一方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但火把节过度的商业化导致人们忽视民族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使民族文化逐渐产生异化。因此,火把节的商业化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同在。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火把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碰撞与社会适应问题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开发过程中,往往被过度的赋予经济价值,而其文化价值与保护往往被忽略,随着1994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开始第一次举行大型“官办火把节”开始,火把节就成为凉山州旅游经济产业的主要支撑,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消费与游客体验往往占据考虑在重点问题,而外来对当地民族的社会适应造成冲击问题反而被忽略。因此在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历程中,由于当地民族群众收外来文化冲击产生社会适应问题,例如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火把节为代表的凉山地区涌入大量的外来游客往往以富裕的、先进的现代化的形象走进原本贫穷落后的大凉山对场朴素落后的当地少数民族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们在游客往往带有优越性的行为之中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自信遭到打击。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火把节的民族传承与保护

民族文化商业化成为了文化活跃的新细胞,商业化的存在形式使民族文化不再仅仅是文化象征,而是在经济的催使之下不断发展,以更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在新一代人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影像,使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传统文化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以政府为主导举办的“官办”火把节不可否认为凉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从周边的县城到西昌市,在火把节期间旅游景点人头攒动,一派兴兴向荣,经济得以快速增长。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之下,民族文化很容易产生异变,除了失去民族传统节日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被错误的信息误导,最终被诋毁的风险,因此,在民族传统商业化的同时,正确引导媒体舆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精神对保护彝族火把节具有重要意义。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何将文化产业经济化,在文化开发的同时即保护好文化的传承性的同时更好的对文化产业赋予更多的商业价值一直以来是文化产业开发中的重点问题,凉山彝族火把节就目前的开发状况来看,未能充分形成文化产业链是其最大的问题,一方面凉山彝族文化特色产品开发还远远不足,凉山彝族火把节吸引的大量游客往往对民族特色文化充满好奇,然而当前对特色产品的开发与利功能,用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在功能。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对彝族火把节商业化的对策

1.加强民族风情园进经济化投入带动民族文化与经济并存

每年受凉山彝族火把节吸引到凉山州的游客有成千上万,但是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分散不集中,且管理混乱,导致游客无法发挥购买力也无法实现与民族文化的进距离接触。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风情街是一个展现文化生活的现代商业模式,集结少数民族生活方式与展示传统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民族风情街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带动民族特色产品,为民族文化创造经济价值的的文化商业经济体,民族风情园在展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是为城市少数民族提供舒适的生活与工作场地,充分糅合民族风情与生活元素。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各景点建设民族特色建筑,发展民族特色服饰,和特色美食等有助于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同时为当地民族带来就业机会。在文化传承上,民族风情街的模式集中展示民族特色文化,在现代商业的促使下,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打造火把节地区特色品牌保护文化空间

一般文化旅游具有高度的模仿性特色民俗文化产品是民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拥有地域、历史与民族道德品性的文化,然而在经济文化信息化的时代,民族特色文化风俗会随着信息的传播逐渐脱离原生地域特色,也逐渐脱离本民族文化内涵,而被扩大地区,赋予杂乱的经济色彩,摒弃掉文化的内涵性与传承性,使文化逐渐被异化,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流失。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造属于地区的文化品牌是保护文化原生地与传承性的重要手段,凉打响“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品牌特色有助于火把节不因被赋予某某火把节而将传统民族火把节的意义与传承性破坏,也有益于民族文化地区的经济发展。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重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凉山彝族火把节

加强绿色生态发展是凉山彝族火把节延续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彝族火把节是以“火”相聚的传统民族节日,火是火把节的重点特色,因此对于火把节防火防灾与生态健康造成一定的管理难度。彝族火把节每年代表凉山州每一个县的火堆相聚在火把节一起,形成声势浩大,火光冲天的节日氛围对生态造成威胁,防止火灾发生与生态安全同时又保障节日的氛围与传承性,应该采取科学的距离燃放火堆,同时缩小火堆的规模,以模拟火把和气氛灯等非燃烧物代替火堆。同时也要加强对环境垃圾污染的管理,引导游客提高环境爱护意识。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

民族传统文化商业化是民族文化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生存需求,也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信息发达的当今时代传承与发扬的方式,尽管现如今各种外来文化对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时代更替仍然流传下来必然有自身存在的优势,这离不开是少数民族人民对传统文化传承与自信。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少数民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在上千年的农耕文明中形成的民族智慧结晶。在经济时代背景之下彝族火把节的商业化使传统文化走的更长更远。BR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 宋涛,《传统裂变与现代超越西部大开发与西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革问题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2] 吉克·尔达·则伙,《我在鬼神之间——一个彝族祭祀的自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
[3] 白兴发,《彝族文化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4] 桂榕,《重建旅游——生活空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1版
[5] 何秋,《桂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5月1日
[6] 阿牛木支,《凉山彝族火把节整体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思考》,西昌学院报,2017年9月.

原载:《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作者简介:王亚娜(1994-),女,彝族,四川省石棉县人,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