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试论甘孜州彝族宗教的特点与演变

作者:​苏静 发布时间:2023-05-20 原出处:​《康定民族师范高专学报》2004(04) 点赞+(
摘要:甘孜州彝族的宗教信仰在解放前还处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阶段。解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彝族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念逐步淡漠。但是由于族群认同感和怀念亲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大多数彝族群众中,祖先崇拜的观念与习俗依然存在。
关键词:彝族;宗教信仰;特点;演变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image.png
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们的宗教观念也和其它的社会意识一样,在实际生活中有其深远的根源,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反映。彝族的宗教观念是彝族先民们在与大自然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本文根据对甘孜州彝族宗教的调查,就彝族宗教的特点与演变情况谈谈个人的认识。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甘孜州彝族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

甘孜州彝族注重宗教礼仪,信教群众比较多,宗教活动也较频繁。据笔者在甘孜州彝族聚居区九龙和泸定这两个县调查了解和自己的亲身感受,甘孜州彝族宗教的特点主要是建立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是彝族原始宗教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例如有天神、地神、山神、水神等等。这些各种神灵会给人赐福降灾,所以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千万不能得罪这些神灵。如果一旦有人得罪了这些神灵,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例如会发生天干地涝、山洪暴发、闪电雷击等灾害,或发生瘟疫和疾病等。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受万物有灵思想的支配,因而自然崇拜在彝族社会中非常流行。例如,九龙县湾坝乡的彝族群众遇到久雨不晴或发生虫灾时,便认为是有人得罪了天神,于是在发生虫灾的村落就要杀一条黑公牛,把牛肉分给各家各户后,每家都把煮熟的牛肉和荞馍放到房顶上祭天神。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诸多神灵中,彝族群众特别崇拜山神,他们认为雷鸣闪电,刮风下雨,农牧业生产的增产与减产等,都与山神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在九龙、石棉、冕宁三县接壤处有一座海拔五千多公尺的大山,当地的彝族群众称此山为“俄罗巳阿木帛”,翻译成汉语为“神女山”。民间传说该神女山羞涩腼腆,不喜欢热闹。因此,除了祭祀山神者以外,其余的人是不能随便在靠近山峰的地方打猎、伐木和采药等。否则要会刮风下雨和发生山洪暴发等。有些彝族妇女腰痛背痛,久治不愈时,给“神女山”敬献口弦、金(银)制装饰品或者服装等,以求得“神女山”的保佑,去病免灾。此类事例还有很多,不再枚举。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孜州彝族除了崇拜天神、地神、山神、水神等万物神灵外,还崇拜一些他们认为是“宝物”的(彝语称为“吉尔”)没有生命的物品,例如石器、金银、衣物、刀枪等物品都可以成为宝物。一种物品要成为宝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渠道,一是由毕摩(祭师)指定;二是由物品的主人凭自我感觉自己确定。他们认为在这些不同的宝物上都依附着不同的“吉尔”即精灵。而这些精灵也和天神、地神等自然界的神灵一样可以给人带来祸福。因此,对这些物品必须妥善保存,不能亵渎和玷污它,更不能丢失;并且还经常用酒等祭品来祭祀,有时候还请彝族毕摩来给这些物品去污净灵,那么依附在这些物品上的精灵就会造福其主人。如果得罪了依附在这些物品上的精灵,就会给物品主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彝族的宗教观念认为虽然各种物品上都附得有精灵,但是在各种物品上所附的精灵是不一样的,其职能与作用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九龙、泸定地区的一些彝族把祖传下来的石器称为“雷”,称石斧为“雷斧”,称石锤为“雷锤”。他们认为雷从天上击中树木、岩石等物品后,再没有回到天上去,而变成以上所说的“雷斧”、“雷锤”等。因此,行军作战时,带上“雷斧”或“雷锤”,其主人就会受到保佑,并且能打胜仗。有的彝族认为在银子上附有精灵,无论多么需要用钱,都千万不能把家里的银子用完,如果用完银子,附在银子上的精灵就会跟着银子走,于是就会导致贫穷等,实际上这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方式而已。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祖先崇拜是甘孜州彝族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的宗教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灵魂,当一个人活着的时候,灵魂就始终依附在其身上。人死后其灵魂不灭;一个人有三个魂,其中一个始终守在坟墓上,一个在人死后,将其尸体火葬之前经毕摩念经指路送到祖界去与祖先一起生活,另一个仍然留在家中。对留在家中的这个魂必须请毕摩安灵,即做灵牌挂在家中。如果不及时安灵,这个灵魂就会到处游荡,久而久之,就会变成鬼,就会危害其亲属的生命财产。因此,一般情况下,父母去世后子女就要请毕摩给父母安灵。安灵后其子女在逢年过节时必须先用酒、肉、饭等祭祀灵牌,然后才能自己食用。平时亲朋好友来走亲访友,背来酒、鸡蛋、燕麦糌粑等食品,也要先祭祀灵牌后,主人才能食用。这样父母的灵魂就会保佑子孙平安。但是灵牌不能长期挂在家中,其子女要请毕摩占卜,选择吉利的时机送灵。一般在父母去世后三五年内送灵,有些家庭贫穷的如果儿子无力给父母送灵,就必须由孙子来给爷爷奶奶送灵。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子女请毕摩给父母送灵是彝族最复杂最隆重的宗教仪式。所谓复杂是指宗教仪式程序多,仪规严。1999年4月笔者专程到九龙县湾坝乡找当地较有名的毕摩吉克瓦体考察了解彝族举行送灵活动的仪规、仪式。和他一起翻阅了有关安灵、送灵的经书,请他介绍有关安灵送灵的基本程序。现根据吉克毕摩的介绍,经书记载和笔者在彝族地区参加送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对甘孜州彝族在举行送灵仪式中涉及到的仪式、仪规作如下简要的介绍。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子女在给父母送灵时要选择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时机。但是在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还必须请毕摩占卜,毕摩认为当年可以举行送灵仪式,才能送灵;否则经济条件再好也不能举行送灵仪式。二是必须选择学识渊博,影响深远的毕摩担任送灵的祭司。在甘孜州彝族地区的毕摩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有些毕摩不识彝文,无经书,或识彝文但是经书不多,知识面狭小,这类毕摩一般只能主持简单、小型的宗教仪式。这类毕摩的人数是比较多的,在彝族地区一个乡内就有三五个。这种毕摩在举行大型的宗教仪式的时候,他们只能当“毕若”即徒弟。有些毕摩经书多,知识面广,能够从事复杂大型的宗教活动,如安灵送灵等。这类毕摩的人数比较少,全州只有沙马、吉克、阿鲁、阿扎等几个毕摩能主持安灵送灵的宗教仪式。他们在彝族地区社会威望较高,到处都受到人们的尊敬。三是在举行送灵的宗教仪式中,除了平民对毕摩的人选有严格 的要求以外,毕摩自己也有一套非常严格的仪规,例如这些毕摩平时洁身自好,不接触他们认为是赃物的东西,不吃狗、马、猴、熊肉等,也不准将这类兽皮带入他们的家中;在主持送灵的宗教仪式中,不说脏话,甚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忌讳与别人开玩笑,避免说出不吉利的言语等。四是送灵仪式不仅仪规严,而且程序复杂。送灵仪式一般需要举行三天时间,一般情况下先要搭一座用竹笆围盖的简易经堂,然后从主人家中把已故父母的灵牌移到经堂内,毕摩坐在经堂中念经送灵。毕摩用祭木摆下12场祭祀方阵,这些方阵的位置、顺序不能摆错。在这12场方阵中,每场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例如第一、二场为净宅,表示解除家中的一切邪渎秽气和解除亡灵身上的不洁之物;第三、四场为除疾,即除去亡灵头、腰、足各部分的疾病;第五场为还灵,即由毕摩换去灵牌外面的白布,表示亡灵一切都得到了更新;……第十二场为领路,表示亡灵由毕摩带领进入一个其父母居住的极乐世界,直到最后把灵牌送到深山岩洞中永久存放才算所有的仪式程序都结束了。鉴于篇幅所限,不再一一介绍。在进行每一场仪式程序活动中,根据各场不同的内容,需要宰杀不同数量的鸡、猪、羊、牛等牺牲。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送灵仪式的复杂性,现在简要地介绍送灵仪式的隆重性。在彝族地区,子女为父母举行送灵仪式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继承本民族宗教习惯的需要,这方面的意义已经从以上所介绍的送灵仪式的复杂性上得到了体现;二是表达子女孝敬与缅怀已故父母之心的需要。按照彝族的宗教习惯,子女在承担举行送灵仪式中所花费的财物上有严格的分工。一般情况下,儿子负责备足在举行送灵仪式时需要宰杀的牺牲,例如牛、羊、猪、鸡等;女子负责筹足献给毕摩的礼金。彝族的宗教观念认为,在举行送灵仪式中宰杀的牺牲越多越好,献给毕摩的礼金也越多越好。这样做会使后代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在毕摩的经书中写到“金钱献毕摩,儿孙永富裕。骏马献毕摩,儿孙跑得快”。因此,子女要给父母举行送灵仪式,必须经过多年的准备,不能草率行事。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在举行送灵仪式的时候,不但请毕摩来念经送灵,而且还邀请本家支的人和其他亲戚朋友来参加送灵仪式。来参加送灵仪式的人都着节日盛装,来时一般鸣枪报信,表示客人已到,并且整队入场。主人家也要鸣枪欢迎,并且派能说会道的人去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当主客相遇时,客人一般先自我介绍,我们是某某家支的人,来自某处某地。“我们翻过九座山,跨过九条河,日夜兼程来参加你家的送灵仪式”。主人一般会说“我们的家乡,天空晴朗无云,地上道路平坦易行。我家备了九十九坛酒,煮了九十九锅肉,欢迎你们来享用”等。其实有的客人并没走好远也要用“九”这一数词,这是因为在彝语中“牢固”一词与“九”同音,所以彝族视“九”为吉祥词。当酒足饭饱后,主客双方要赛歌。各方都选学识渊博,能说会道的人参加比赛。歌词内容并非花儿鸟儿等生活小事,而是天地形成,人类起源,家支谱牒,农耕放牧等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重大题材。赛歌既是主客双方才华与能力的较量,又是年轻人学习了解彝族历史文化的好机会。彝族虽然有文字,也有许多记载有关宗教、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医药等方面的不少书籍,但是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是靠民间口头传承的。因此,彝族谚语说“长辈不赛歌,晚辈无见识。”除赛歌外,为了活跃气氛,主人家还请月琴手、口弦手等会吹会弹的民间艺人来参加送灵仪式,还打枪和放火炮。因此,在隆重的送灵仪式上,歌声、琴声、爆竹声、枪声交织在一起,昼夜都充满了热闹的气氛。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甘孜州彝族的传统观念认为子女给父母举行送灵仪式,是子女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要尽量使来参加送灵仪式的客人吃好,玩好。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人家,除了按照宗教习惯宰杀在送灵仪式中需要祭祀用的牺牲以外,还要杀牛杀猪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还给客人中的妇女儿童放礼金等。由此可见,送灵仪式是彝族既复杂又隆重的宗教活动。但是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差的人来说,送灵仪式也可以办得简单一点。例如时间可以只办一天,祭祀用的牺牲只要有一只羊、一头猪、几只鸡就可以了。毕摩的礼金也可以少给。邀请的客人也不多,也不会出现热闹的场面了。在旧社会里彝族举行送灵仪式是有等级差别的,例如兹莫和富裕的黑彝的送灵仪式一般举行七天,普通的黑彝和富裕的白彝一般举行三天,贫穷的白彝举行一天,奴隶子女无人身自由和经济能力给他们的父母举行送灵仪式。在新社会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黑彝和白彝的送灵仪式都一般举行三天,家庭经济条件差的举行一天。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甘孜州彝族宗教观念的演变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也就是说,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的内容是由社会存在、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生产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意识也就不同。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也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例如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彝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科技文化的普及,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提高,彝族人民的宗教观念也随之而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万物有灵的崇拜大自然的宗教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前,由于彝族人民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奴隶社会里,过着愚昧无知的生活,所以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发生刮风下雨,雷鸣闪电,丰收、歉收、水灾、虫灾等各种原因,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很弱。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万物有灵的崇拜大自然的观念。于是逐步形成了前面所介绍过的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的多神崇拜观念。解放以后,由于彝族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推广精耕细作的耕种技术,提倡科学种田,加强防灾救灾工作;所以使彝族人民逐步增强了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步改变了盲目地崇拜大自然的旧观念。例如过去发生虫灾的时候,他们就杀牛祭天神,如今到商店买药来杀虫。又如过去由于实行刀耕火种,发生山洪爆发时,错误地认为这是山神在作怪。现在彝族人民懂得了保护植被,保持水土的重大意义了。特别是普遍推广使用化肥和塑料薄膜覆盖的耕种方法,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以来,使彝族人民进一步明确了科学种田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了。例如在九龙县东部有一座山叫大雪山,海拔五千多公尺。湾坝彝族乡和斜卡乡分别座落在这座山的东西两边。从大雪山发源的两条河也分别流经这两个乡,即松林河流经湾坝彝族乡在石棉县安顺场汇入大渡河;雪洼河流经斜卡乡,在九龙县踏卡彝族乡汇入呷尔河。这两条河的上游都有未砍伐过的原始森林。林业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先后在雪洼河上游和松林河上游砍伐森林。大量地砍伐树木,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山洪爆发,洪水冲毁房屋,淹没田地。这一铁的事实使当地的彝族群众认识到,发生山洪爆发的原因不是山神作怪,而是生态受到破坏引起的。因此,当地群众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号召,自觉投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积极开展种树种草活动。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奋斗,山青了,水绿了,农牧业生产丰收了;使彝族群众尝到了保护生态战胜自然灾害的甜头。因此,如今在九龙、泸定等彝族聚居的村落中基本上没有见到祭祀山神地神的愚昧行为了。这是彝族地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教育的结果。由此可见,一种宗教观念的消亡,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和物质生活条件。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能够认识自然的发展规律,而且能够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时候。过去在生产力低下,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自然现象时形成的宗教观念就会自然消亡。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祖先崇拜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彝族的传统宗教观念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据《九龙县志》记载,彝族子女在“父母死后,必须请毕摩招魂。扎制灵牌,供于火塘上方,供节日祭奠,一段时间以后,再请毕摩做道场,念经超度,称为“措毕”,将灵牌送到深山岩洞,表示父母灵魂已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这段文字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彝族祖先崇拜的宗教活动。这种宗教活动在彝族社会中延续了几千年。解放以后,彝族地区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彝族人口素质的提高。例如甘孜州彝族居住比较集中的九龙、泸定这两个县都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有许多彝族子女进入高级中学学习。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彝族子女考上了大中专学校,其中有些人已经成长为教育、科研部门和党政机关的骨干力量。在这些接受了科学文化教育的彝族子女中,有许多人已经明确地认识到,人死了以后再也不存在什么离开人体的灵魂了。因此,他们对祖先崇拜的传统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认识论上来说,他们已经不相信人死以后其灵魂不灭的唯心论,也不相信除了人世间以外,还有一个极乐世界。他们已经懂得对父母的尊重与孝敬应当在父母生前多关心和照顾他们,而不是死后安灵送灵之事。但是他们不反对给父母做道场,超度亡灵。他们认为给父母安灵、送灵除开人死后其灵魂不灭的传统观念以外,还有缅怀已故的父母的作用;同时弟兄姊妹的文化程度不同,于是观念与认识也不会完全一致;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改变现行的安灵送灵的宗教习惯。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接受了科学文化教育的这部分彝族子女的祖先崇拜观念有所改变以外,生活在农村中的广大彝族农民的祖先崇拜的观念至今没有大的变化,他们仍然相信人死以后其灵魂不灭的传统观念。相信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安灵送灵,才能使子孙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成群;如果子女不给父母安灵送灵,使父母的亡灵长期不能回到祖先居住地去,与祖先一起生活,长期在人间游荡,久而久之就会变成鬼,就会危及后代的生命财产。此外,彝族的传统观念认为不给父母安灵送灵的子女是不孝敬父母的人,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此,在彝族地区普遍把子女给父母安灵送灵作为一件神圣不可推卸的大事来对待。例如有的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儿子没有能力给父母举行送灵仪式的,由孙子来完成。还有少数人自己无经济条件给父母举行送灵仪式也勉强行事,东拉西借,债台高筑,几年都还不清,严重地影响家庭的生活和生产。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做法还受到大多数彝族的好评。彝族谚语说“哈呷阿普毕”,意为把家中所有的财物都拿来给爷爷举行送灵仪式是应该的。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从甘孜州彝族宗教的特点与演变这两个方面,从历史和现实不同的角度对甘孜州彝族宗教的特点与演变情况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与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充分证明了甘孜州彝族宗教的突出特点是自发、原始、古朴的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没有寺庙,没有固定的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古代彝族社会中曾经存在过政教合一的情况,进入奴隶社会以后,这种现象逐步消失。在甘孜州彝族地区解放前虽然奴隶主巧妙地利用宗教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但是始终没有形成明显、突出的政教合一的局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随着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彝族人民的宗教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例如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念已基本消失,祖先崇拜的观念也有所变化。Eu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作者单位:康定民族师专。
原载:《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文字来源:四川社会科学在线。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