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彝语形容词词类问题
摘要:日本学者小门典夫《凉山彝语词类研究》一书中取消形容词,说“所谓形容词不算是一个词,而不过是一个词素”。本文就彝语形容词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彝语;词类;划分
一、形容词在句法中的功能
小门典夫《凉山彝语词类研究》一书中把传统的11种词类取消形容词、助词、介词、代词、连词5种。取消的理由他说使用了以下四条标准:一是某个词能不能单独充当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二是不能单独作上述句法成分的词要跟什么样的词搭配以后才能使用。三是某个词或词组能作上述句法成分时充当的是哪种句法成分。四是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词在跟其它词组合时的排列顺序怎么样。
根据彝语形容词在句法中的体现来看,以上几条取消的理由首先第一条就站不住脚。因为从大量地语言事实证明彝语形容词是实词中单独的一类。它不能归名词类,也不能归动词类。它主要是修饰名词和动词。把它看作是名词后置词和动词后置词更不对。因为两者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它们不是同位语关系。虽然有部分形容词后加一些特定的词以后可以转化为名词和动词,但是这些转化只是少数形容词的临时兼类。更多的形容词是不能转化为名词和动词的。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类别,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对词所作的分类。词类是语法中的重要范畴,是语法分析的基础,研究任何语言的语法都必须划分词类。50 年代 , 我国语言学界围绕汉语的词类划分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讨论。有人认为汉语形容词不是与名词、动词平起平坐的一个独立的词类。主张把形容词归并于动词。(傅懋勣1942;赵元任1979;卢英顺1997)现在鉴别形容词的标准比较多,其中有几条,1、受程度副词修饰,并且不带宾语;2、用于比较结构, 表示比较义;3、做定语,表示修饰义;4、做谓语,表示描述义。为什么要划分词类?“区分词类,是为的讲语法的方便,主要是为了讲语法结构:不同类的词或短语在语法结构里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吕叔湘1954)
各种语言都有词类。但各种语言词类特征大不相同。例如有的语言在词孤立即不进入句子时候就带有词类标记。例如嘉戎语的形容词除极个别单音形容词或多音形容词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形容词均由一个词根加一个词类标志性的构词前缀kE-所构成。有的语言就没有这种现象。彝语词本身缺少形态依据, 意义又随语境产生变化, 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句法功能。词的句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上。实词都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是不同词会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
彝语划分词类主要依据句法功能。在判定某些词的归类,用功能标准不足以显示其特点时,才要考虑语法形态和意义。功能、形态、意义三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同表现。形容词所概括的是表示事物特征。这里所谓的特征,是指包括事物在性质上的,形态上的,以及在声音上的等等方面的特征。
彝语形容词单独成为一类,是根据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在句法中体现出来的功能决定的。在具体的语境中大多数情况下形容词可以单独出现担当句子成分。一些形容词修饰名词和动词时要加上虚词。不然句子不能说。现在这些形容词后面要加上的词一般都把它叫作结构助词,目前还没有人对这些前缀和后缀词语进行研究,根据有关现象来看,这些后缀词语早期很有可能是形容词形态标志后缀。小门典夫先生看到这些形容词前缀和后缀就说“实际上,所谓形容词不依靠名词化词su33或量词单独加在名词后面是很受限制的边缘现象。”其实这些前缀或后缀正是构成形容词与名词和动词区别的特征。其例证详下文。
彝语形容词不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类,而且在句法和词法中表现十分活跃。现在我们举出凉山彝语形容词在句法中的句法功能。从中看看《凉山彝语词类研究》作者的失误。
1、 形容词定语句。例如:
lç21dê33a33Èç55du33o44 出新政策了。
政策 新 出 了
lç21dê33a33Èç55su33du33o44出新政策了。(后加结构助词su33)
政策 新 出了
lê33a44nø33Ti33vç33si44la33买了条黑黄牛。
黄牛 黑 条 买 来
2、形容词谓语句。例如:
Ãi33tshç44ma33a44Ãç33kø33o44 这间房子太大了。
房 这 间 大 太 了
Èa33a33a21Èç33sç33 麦子还没有黄。
麦子没有黄还
mu33khê55o44mu33»ç33Ái33a44Ãç33o44 天黑了风也大了。
天 黑 了 风 也 大 了
3、 形容词状语句。例如:
nê33do21ma33a44Ái33mu33bo21hi21你话可以多说。(后加结构助词mu33)
你 话 多 请 说
zo44zê33ndÉa55mu33ta33thê21Ãç33zo33学生好好地学习。(后加结构助词mu33ta33)
学生 好好 地 书 学
4、 形容词主语句。例如:
va55du33a21dÃo33 没什么好。
好 的 不 有
a44li33su33sç33o44a33Èç55su33ko44dzi33lo44 年老者死了,年轻者留下了。(后加定指助词su33)
年老者 死了 年轻者 留下 了
e55tsç33a44Ãç33gê33a21dÃo33大的小的不用分。
小的 大的 些 不 有
5、形容词宾语句。例如:
tshç33a33thu33ga55他穿白的。
他 白 穿
tshç33a33thu33su33ga55他穿白的。(后加助词su33)
他 白 的 穿
nê33Ão44so33su33pç21,Óa33a44lç33su33pç21。你背轻的,我背重的。(后加助词su33)
你 轻的 背, 我 重的 背
6、形容词补语句。例如:
tshç21i33ti44tshç33bo44Èo33o44 他的衣服洗干净了。
他的 衣服 洗 干净了
sç21vo33€i21Óga33o44 桃子熟透了。
桃子 熟 透 了
另外,有些形容词有动词功能,可以带宾语。例如:
tsho21tsho33ko33a44Ái33他们家人口多。
他们家 人口 多
Óa33nê33a21Ãç21我不如你大。
我 你 不 大
形容词兼类即动词化。例如:
a44Ãi33tshç44ma33a44Ãç33o44这个孩子大了。
孩子 这个 大 了
a44Ãi33tshç44ma33a44Ãç33la33o44这个孩子大起来了。(后加趋向助动词la33)
孩子 这个 大 起来了
tshç33dÃo44dê33dÃo44dê33a33Èç55la33o44他越活越年轻了。(后加趋向助动词la33)
他 活 着 活 着 新 了
《凉山彝语词类研究》一书(10页)说“本研究认为,所谓形容词的定语功能是属于构词层次上的现象。也就是说,由名词和其后面的单个所谓形容词构成的结构具备了一个词的地位。因此,这种所谓形容词不算是一个词,而不过是一个词素。”从这些例句中可以看出,如果它不算一类,那么应该归哪类呢?归名词类还是动词类?
首先要搞清楚彝语形容词怎样才算一个词和一个词素。这里无需解释“词”和“词素”的概念。例如:thê21Ãç33a33thu33(白纸)。这个a33thu33(白)是一个词还是一个词素?a33thu33 “白”可以重叠第二个音节为a33thu33thu33。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颜色“灰白(不怎么白)”;一是指人“不踏实”。彝语口语经常说一句表示“事实清楚道理明白”的话叫thê21Ãç33a33thu33thu33白纸白,ma33ndza33a44nø33nø33墨汁黑。这句话就不能在形容词后面加su33、mu33、mu33ta33、du33后缀。如果加这些后缀,那句子的意思又变了。我们认为thW21\I33 “纸”是一个词,a33thu33 “白”是一个词。“白纸”是形容词修饰名词关系;“纸”属于名词类,“白”属于形容词类。“纸”这个词是两个词素thW21\I33 构成的一个词。“白” 这个词是两个词素a33thu33 构成的一个词。a33thu33平常可以省略前缀词素a33说thu33(白),但在这里不能说thê21Ãç33thu33(白纸)。a33虽然是一个前缀词素,但在这句句子里不能省略。因为一是词与词的搭配规律一般是单或双音节搭配单或双音节,二是a33thu33(白)双音节形式在句法里已经成为凝固格式。
二、形容词在句法中的表现形式
彝语形容词在句法中有其表现形式:1、可以前缀和后缀词素。2、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3、修饰名词和动词时有一定的条件限制。4、有一定的形态。
1、可以前缀和后缀词素。彝语形容词大都能后加词素重叠表示程度的不同。例如:ƒi33 “红”;kø33 “硬”;Ãç33 “大”,这类词都可以前缀a33词义不变,在句子中多数要前缀a33。例如:a33ƒi33红;a44kø33硬;a44Ãç33大。三个都可以前缀a33说明它们属于同一词类。其中a33ƒi33“红”和a44kø33“硬”可以重叠后缀词素。例如:a33ƒi33ƒi33“红”;a44kø33kø33“硬”。重叠以后表示程度加深。a44Ãç33“大”就不能重叠。可以重叠或不能重叠说明它们代表三类不同的语义类别。因为“大”在彝族概念中没有相应的比较级。只有前加词tshç21lø33“一点”构成tshç21lø33 a44Ãç33 “有点大”和tshç21lø33 e55tsç33“有点小”等概念。这类词有些词可以后缀一些语素,后缀这些语素表示程度加深。例如:ƒi44lo33;ƒi44ko33;ƒe44Vç33;ƒi44sç33;ƒi44pa33;表示不同程度不同状态的“红”。可以再重叠后缀语素成ƒi44lo33lo33;ƒi44ko33ko33;ƒe44Vç3Vç333;ƒi44sç33sç33;ƒi44pa33pa33;表示程度加深。但kø33“硬”和Ãç33“大”就不能后缀这些语素。说明它们是不同义类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2、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基本上都能受程度副词(“很”等 )修饰。修饰的格式与其他藏缅语不一样,不管单音节或多音节总是重叠词根,然后中嵌程度副词。如:很大,a44Ãç33(大)dÃç33(很)a44Ãç33(大);大很大。目前发现只有土家语中遗存这种修饰形式。
3、形容词可以分名词修饰语和动词修饰语。修饰名词和动词时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一般名词修饰语可以直接和名词结合构成短句形式。但名词与修饰语之间是有选择的。有的不能替换( ※ 表示不能说,不合法。)。例如:
形容词“好”有mbo21、va55、xê33、Vê55等。
这些形容词修饰“人”的时候,可以说 tsho33mbo44(好人)。但不能说 ※ tsho33va55(好人); ※tsho33xê33(好人); ※tsho33Vê55(好人)。但是后加量词就可以说:tsho33va55ma33(一个好人);tsho33xê33ma33(一个好人);tsho33Vê55ma33(一个好人)。在这些短句里其结构发生了移位,“好”与后面的量词结合紧密而对主位的选择有随意性。
彝语的实词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虚词和语序成了重要语法手段。在动词修饰语中有些形容词可以直接和动词结合构成短语形式。例如:€a55mbo21(教得好);€a55di33(教得差);i55sa33(好睡);bu33sa33(好写)。有些就不能直接和动词结合构成短句形式,有些动词与形容词之间必须加虚词,句子才能说才合法。
一种语序是:动词+si21+形容词(带﹡ 号的短语代表不能说),例如:
Øa55si21xê33教得好 ﹡ Øa55xê33
Óo21si44Vê55想得正确 ﹡ Óo21Vê55
mu33si44va55做得好 ﹡ mu33va55
bu33si44ndzê33写得好 ﹡ bu33ndzê33
一种语序是:形容词+mu33 +动词(带 ﹡号的短语代表不能说),例如:
nQi33mu33bo33快去 ﹡ nQi33bo33
dÉo21mu33bu33写直 ﹡ dÉo21bu33
Qi21mu33fu33倒满 ﹡ Qi21fu33
这类句子mu33后面还可以再加ta33。形容词+mu33 +动词的这种结构mu33是形容词后缀,不能把它看作动词前缀。
4、有一定的形态标志。彝语形容词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种。在现代彝语的形容词里,性质和状态两种概念的区别构成一个语法范畴即性状范畴。两类成分正是表示这个语法范畴内部两种对立的概念的语法形式。彝语形容词形态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有些形容词前缀a和i形成语义对立的形容词。例如彝语喜德话::
正——反
a33tu33 厚 i44tu33 薄
a33Øu33 高 i44Øu33 矮
a33Èo33 长 i44Èo33 短
a33Qç33 宽 i44Qç33 窄
a44Ái33 多 i44Ái33 少
a33fu33 粗 i44fu33 细
a33ho44 长(时间) i33ho44 短(时间)
a33ƒu55 深 i33ƒu55 浅
彝语有部分形成正反对立的形容词是后缀mo21表示“大”,后缀zê33表示“小”。mo21 义为“女、雌性”和zê33 义为“子、雄性”。其词源缘于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以女为大”“以母为大”。彝文文献《勒俄特依》说古代武哲施南七代生子不见父。例如彝语喜德话:
正——反
kê55mo21 师傅 kê55zê33 学徒
pi21mo21 大毕摩 pi44zê33 小毕摩
€a55mo21老师 zo44zê33学生
Ãe33mo33 大厦 Ãi44zê33小屋
ga21mo21 大路 ga44se33zê33小路
Ãç21mo21 大河 Ãç44zê33小河
彝语支语言形容词“大”后缀:彝用mo21,哈尼用ma21,纳西用me31,傈僳用ma31,拉祜用ma31。
彝语支语言形容词“小”后缀:彝用zê33,哈尼用za31,纳西用zo33,傈僳用za31,拉祜用Ãô53或ô35。
彝语形容词形态还有一种是部分形容词通过内部屈折即通过辅音(清浊交替或送气不送气)、元音、声调构成语义对立词。彝语东部方言赫章话、武定话,东南部方言石林话,南部方言墨江话,西部方言巍山话,中部方言大姚话举例如下:②
多 少 轻 重 酸 甜
赫章 nu33 ne33 lo21 li33 Vç13 Vhu13
武定 no33 n«33 lþ21 li33 Ve33 Vhç21
石林 na55 Æo33 lo33 li33 Ti33 Vh i 33
墨江 no33 nê21 lþ21 li33 Te55 Vhç 55
巍山 khe33 me55 lu55 lç21 Ti55 Vhç55
大姚 no31 Áu55 lþ33 li31 Tô33 Vhç33
大方:粗 Thi33 多na33 重li33 甜tshç33 快pi31 松(捆)Äø31 多Æu33
细 The33 少nñ33 轻l ø31 酸tsç33 钝bi13 紧(捆)Ti31 少ne33
威宁:粗Thi33 快tha21 武定 :粗Thy33 多nu33 清thÖ33 松Thø31 盘县:多no33
细tsh«33 钝dÖ55 细tshy33 少nô33 浊dô31 紧Ti31 少n«33
赫章:粗Thy13 石林:高mu33 浓do21 好Va33 大Ãô21 粗Ãô21 快the33
细tshe13 低mô33 淡dla21 坏VÖ21 小Ãô55 细Ãô55 钝du21
大姚 :多Óþ33no31 浓di33 大Ãa31 粗Ãa31 平bô33bU33 墨江:粗Â33 快the33
少Óþ33Ái31 淡dñ33 小Ãô55 细 Ãô33 陡pho33 细Ci55 钝dê33
隆林:重li33 喜德:紧 Tç33
轻lo31 松To21
彝语支语言的形容词一般可以重叠和加词头、词尾,其作用一般有两个:一、表示形容程度的加深,二、表示形容词的词性。重叠往往和加词头、词尾同时并用。加词头方面,傈僳语的单音节形容词词根可以重叠加词头a21表示程度加深。如:mo33“高”→a31mo55mo33“高高的”,thu33“厚”→a31thu55thu33“厚厚的”。纳西语的单音节形容词也能重叠加词头a33表示程度的加深。如:Ti55“小”→ñ33Ti55Ti13“小小的”,Ây55“低”→ñ33Ây55Ây13“低低的”。重叠加词头dê31或ze33表示夸张语气。如dê31“大”→mê33dê33dê33或ze33dê33dê33“顶大”。哈尼语的形容词词根可以加词头Ão33,如Ão33Ái55“红”,Ão33 phju55“白”。拉祜语形容词只有少数几个能加词头ø31,如:ø31sç35“新”,ø31Ái33“红”。彝语支语言的形容词加词尾方面,傈僳语的形容词可以加词尾mu33,单音节的词必须重叠。如:phu33“白”→phu33phu33mu33“白白的”,sç31“红”→sç31sç31mu33“红红的”。有时为了强调性状的加深,词尾加在两个重叠词的中间。如Rô31lô31“花”(形)→Rô31lô31mu33Rô31lô31“花花绿绿”。纳西语的单音节形容词能重叠加词尾gñ33如È«31“长”→È«31È«31gñ33“长长的”。哈尼语的一部分形容词词根可以加词尾ne33,在词根与词头之间要加一个表示程度加深的音节。如Ái55“红”→Ái55kð33Áe33“红红的”,phju“白”→phju55se31ne33“白白的”。拉祜语绝大多数单音节形容词可以加词尾ô31ve33或lô31ve33,表示程度的加深。如:na53“黑”→na53ô31ve33“黑漆漆”,phu33“白”phu35ô31ve33“白森森”。
一种语法体系的建立,是经过了学者根据语言的具体语料经反复论证后建立起来的。过去已经形成的彝语语法体系虽然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但总的来说,该体系在凉山彝语划分词类和教学过程中一般争议比较少。说明该体系的建立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凉山彝语词类研究》书中作者说:“本研究取消了形容词、助词、介词、代词、连词等词类;本研究新设定了助动词、辅助动词、名词性后置词、名词化词、指示词、限定词、副词性后置词、副词化词、语气后置词、动词性成分连词、名词性成分连词、句末语气词、象声词等新的词类。”
应该指出的是,语言不同必然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区别词类。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各个不同。划分词类应该从意义和语法特征这两方面同时下手。脱离语法特征而单纯从意义着手是不正确的,但是单纯从语法特征着手不顾及意义也是不正确的。当然有的人在分析研究彝语词类时采用什么方法是自个儿的事,但对于彝语形容词这样一个大类,认为这些形容词“不算是一个词,而不过是一个词素”的说法是错误的。另外在书中随处可见他对以往彝语语法著作中对词类划分的评判和否定有些可能不妥。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注释:
①彝语方言词汇参见中央民族学院彝族历史文献编译室编《滇川黔桂彝汉基本词汇对照词典》,1984年元月油印本,215页。
参考书目:
马学良《撒尼彝语研究》,商务印书馆,1951年。
高华年《彝语语法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1958年。
陈士林等《彝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5年。
李明、马明《凉山彝语语法》,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
丁椿寿、朱文旭等《现代彝语》,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
张余蓉、蔡堃《现代凉山彝语语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
陈康、巫达《彝语语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小门典夫《凉山彝语词类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6年。
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国语文》1954年9、10期。
曹伯韩《汉语的词类分别问题》,《中国语文》1954年10期。
傅懋勣《现代汉语动词形容词介词为一类说》,《中国文化研究汇刊》卷二,1942年。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
卢英顺《汉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宜合为一类》,《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作者:朱文旭(1952-),男(彝族),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