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云南各民族神话和史诗中的“同源共祖”叙事

作者:​曲木尼古(博士) 发布时间:2025-03-2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15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在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学既有天然的多元特色,又有明确的一体意识。各民族神话都有盘古、伏羲女娲、炎黄、尧舜禹的源流,都有‘同源共祖’的叙事”。因此,梳理和研究各民族神话和史诗中的“同源共祖”叙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SC_4236.jpg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有了中华文化的根深干壮,各民族文化才能枝繁叶茂。有了各民族文化的枝繁叶茂,才有中华文化的根深干壮。就云南来说,各民族先民创造传承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各民族神话和史诗以“同源共祖”的叙事模式,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集体记忆。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梅葛》记述,格滋天神开辟天地后诞生万物,唯独没有人类。为了造出人类,天神撒下三把雪变出三代人。第一代是“独脚人”,食泥土沙子。第二代住山洞,用树叶当衣裤,食山果。他们都被太阳晒死。第三代两眼向上生,天神为这代人提供了生活物资。这代人得以存活,但心肠坏,不仅不劳作还糟蹋粮食。天神决定换人种,派武姆勒娃到凡间变成老熊寻找好心人。凡间直眼人“学博若”有五儿一女。五儿犁了三天地,都被老熊翻回原状。五兄弟商议后,在地头地中地尾设陷阱抓住了老熊。老熊求救,唯有背着妹妹的小兄弟愿意搭救。于是,老熊告诉四兄弟凡间要换人种,大水将要淹没大地山川,让他们打制金柜、银柜、铜柜和铁柜避灾。与四兄弟不同的是,老熊给小兄弟三颗葫芦籽,告诉他种葫芦。种出葫芦后,打开葫芦口带着妹妹躲进葫芦避灾。用松香封堵葫芦口,用黄蜡糊上葫芦口,饿了就食葫芦籽。四兄弟造好金银铜铁柜后,杀了老熊。老熊血流成河,熊头堵住出水洞,大水淹了七十七昼夜,淹没了大地山川。大水过后,世间只有葫芦里的兄妹存活下来。天神经过多次劝说,兄妹愿意成亲传人种。哥哥河头洗身子,妹妹河尾捧水喝,以这样的方式传人烟。妹妹一月喝一次水,喝了九月后怀孕,怀孕九月后生下怪葫芦。妹妹认为不祥,误将葫芦弃入河中。天神知此事后,派三对野猪、黄鳝、兔鹰、虾子和一对獭猫寻找葫芦。找到葫芦后,天神用金锥银锥开葫芦,“戳开第一道,出来是汉族,汉族是老大……戳开第二道,出来是傣族……戳开第三道,出来是彝家……戳开第四道,出来是傈僳……戳开第五道,出来是苗家……戳开第六道,出来是藏族……戳开第七道,出来是白族……戳开第八道,出来是回族……戳开第九道,出来是傣族”。需要说明的是,原文第二第九都是傣族。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窝果策尼果》,讲述了“佐白”生下各民族。耳朵尖上生的是“靠种地过日子的瑶人”,鼻洞钻出的是“多尼(哈尼族支系)”,耳朵和喉结生出的是“卜拉和母基(彝族支系)”,牙巴骨边生出的是苗家,脚指甲上生出的是“阿佤(佤族)”和“卡桂(拉祜族苦聪人)”,脚脖弯生出的是“干摆依(傣族支系)”。《奥色密色》也讲述“塔婆”和“模米”生下各民族,“傣族从脚趾生,他们住在江河边,他们学着水声说话,发出的声音像流水声。瑶族从鬓发生,他们住在森林里,他们最会砍树,他们说话像树倒的声音。彝族从手臂生,他们住在半山腰,他们尝尝放火烧山,他们说话像树枝燃烧的响声。哈尼人从肚皮中间生,他们住在半山腰,山前山后土地好,天天干活很勤劳。苗族从髀骨生,他们住在大山岩石间,石头中间种包谷,黄麻种在岩石边。”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盘古盘根》“繁衍人类”中讲述,“抓上螃蟹的傣族,他们烤得最认真,霎时烤熟了,约上一伙就出门。他们选择平坝,他们在河谷坝子栖身。拿着猪肉的汉族,他们把猪肉又煮又炖,他们选着河谷半山,他们在河岸半山扎根。拿到牛肉的回族,他们把牛肉黄焖。他们选上坡地山林,哪儿有水有草,就在哪儿重建新村。抢着老熊肉的佤族,他们把熊肉煮成筋筋。他们喜欢深箐,他们选择深林。他们不怕苦,他们最辛勤。拾得豹肉的人是僾尼人,他们把豹肉慢慢烘熏。豹肉烤黄别有味,他们选择高山顶。他们不避艰险,他们住进山阴。拿着老虎肉的是拉祜族,他们高兴得出神。他们把虎肉烤来吃,虎肉烤得黄生生。他们选择住高山顶,他们伴着彩霞和白云。”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苗族古歌》“兄妹造人烟”一节讲述,哥妹成亲七年后,福妹生下了怪胎。天神菠筲和佑筲嘱咐,将“怪胎”砍成肉片,“大的那片肉,变成了汉族。汉族人最多,分布在各处。小的肉片片,变些哪样族?壮苗瑶彝傣,还有仡佬族”。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葫芦的传说》中“各民族是亲兄弟”一节讲述,各民族是从葫芦中走来的血缘兄弟,“从此有了火种,大地无比广阔,不能挤在西岗,要分开过生活。艾佤从葫芦里先出来,佤族是大哥。尼文跟着走出来,景颇是二哥。三木傣是老三,傣族是三哥。赛开排行第四,汉族是四哥。洛克缅是小弟弟,拉祜族真快活,天天吹着葫芦笙,带着花脸狗和小雀。兄弟们从葫芦里出来,生活在一起多亲热,一片谷子大家种,一只花豹大家捉。”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遮帕麻和遮米麻》“天公地母传人种”一节讲述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生下葫芦,葫芦生各民族,“剖开葫芦看一看,跳出九个小娃娃。老大跳出来,看见园里开桃花。以‘陶’为姓是汉族,住到平坝种庄稼。老二跳出来,看见长刀挂在葫芦架。以‘刀’为姓是傣族,住在河边捕鱼虾。老三跳出来,看见李树开白花。以‘李’为姓是白族,洱海边上去安家。老四跳出来,听见门前河水响哗哗。以‘和’为姓是纳西,丽江坝子去养马。老五跳出来,看见牛打架。以‘牛’为姓是哈尼,向阳山坡去种茶。老六跳出来,看见竹箩靠墙下。以‘罗’为姓是彝族,彝族力大背盐巴。老七跳出来,看见石板光又滑,以‘石’为姓是景颇,打把长刀肩上挎。老八跳出来,看见杨柳吐新芽。以‘杨’为姓是德昂,德昂纺线弹棉花。老九是个小姑娘,遮米麻最喜欢她,留在身边学织布,织出腰带似彩霞。老九很勤快,天天起得早。以‘早’为姓是阿昌,阿昌住在半山腰。九种民族同是一个爹,九种民族同是一个妈,九种民族子孙多得像星星,九种民族原本是一家。”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创世纪》对民族来源有这样的描述,“从此繁衍了人类,从此发展了人种。生了七个讲七种语,生了九个说九种语。生了一个是傈僳,变成傈僳讲傈语。生了一个是汉族,变成汉族讲汉语。生了一个是怒族,变成怒族讲怒语。生了一个是独龙,独龙人讲独龙语。生了一个是藏族,变成藏族讲藏语。生了一个是彝族,变成彝族讲彝语。生了一个是白族,变成白族讲白语。”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创世歌》也有上述类似叙事,“阿哥阿妹成亲了,阿哥阿妹成婚了。阿哥生九个男子,阿妹生七个女子。九个男孩九个族,七个女子七个族:一对子女成汉族,一对子女成白族,一对子女成傈僳,一对子女成怒族,一对子女成藏族,一对子女成纳西,人类是这样发源的。宗族是这样起源的。婚姻是这样起始的。婚配是这样形成的。人类是这样繁衍的。万物是这样繁殖的。”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见,云南的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苗族、佤族、阿昌族、傈僳族、怒族等民族都有“同源共祖”的叙事模式。云南各民族神话和史诗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一体的格局,不仅阐释了各民族先民同源共祖的关系,而且对各民族先民的地域分布、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性格特征等进行了概括。从中可以清晰看见,各民族先民之间有同出一源的血缘关系,也有区域共生共存的地缘关系,还有不同的文化表征。这些不同的文化表征,形塑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正如费孝通所言,民族是“许多人在世世代代集体生活中形成的,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生重要作用的社会实体”。换句话说,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生成了同源共祖(多元共生)的集体记忆。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而言之,云南各民族神话和史诗中的“同源共祖”叙事,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华民族是集血缘认同、地缘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于一体的人们共同体。这种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客观事实和必然逻辑,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根脉和魂脉。它科学回答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时代之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和文化基础。W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资料: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民族出版社2022年版;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上中下),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