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

论吉布鹰升散文的意象美——以《彝人族语》为例

作者:​吉克子古 发布时间:2023-11-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摘要:本文通过以吉布鹰升散文集《彝人族语》的意象研究,主要以雪和植物意象、农作物意象、服饰意象和动物图腾意象研究,解析凉山彝区的意象特点和意象美,揭示彝区的彝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特征。
关键词:吉布鹰升;散文;意象美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jibuyingsheng4.jpg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意象的定义

“意象”最早出现在《易传·系词(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既而出现了“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象是指意的寄托、喻借物。南诏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窥意象而运斤”。王昌龄在《诗格》中,对意象做了较明确的说明,他认为意象是一种主客观融合的产物。现代人爱情解释说:“意象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对意象的定义,说法各不相同,但从最直接最直观的用法来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意化为象,即作者的立意情思通过感觉的想象而创造的一种赋予更多的主观思想,但仍然能被人感知的具体形象。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雪和植物意象:代表民族形象

(一)雪

“雪”彝语叫“沃”,在诺苏(彝)民族的传世史诗《勒俄特依》中有“雪子十二支”的记载,下了三场红雪,下了九天九夜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共同诞生。诞生了“雪子十二支”,产生了“雪族”。有血的六种,无血的六种,有血的为娃、蛇、猴、熊、雕(鹰)、人类;无血的为黑头草、柏杨、针叶树、水劲草、灯芯草、蔓藤。人类和其他动物产生于“雪”,即“雪”是一切有生命的起源,这是彝人生命起源于“雪”的进化观。在散文集《彝人族语》中提到了很多有关高山彝人在雪中活动的迹象,说明高山彝人与“雪”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生活中彝族人忌讳吃狗、猫、马等蹄掌似雪花状的动物,认为它们与人类有亲缘关系,跟人类是同族。彝语中“沃聪”(人类)中的“沃”与彝语“沃”(雪)是一字,人类的生命最早起源于“雪”,彝人就是“雪”的子孙之说,“雪”在诺苏(彝)民族的文化信仰中的地位很神圣的,他们认为自然界是有神灵的,是一种对自然界心怀敬畏的感受方式。还有在诺苏(彝族)有“物吉洛尔笃”(瑞雪兆丰年)等格言,表现出彝人对“雪”的深厚感情和有丰富多彩的“雪”文化。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索玛花

杜鹃花的彝语名叫索玛花,索玛长在高海拔的高山峡谷中,种类多,树枝多,呈灌木或小乔木,花色泽鲜艳繁多,洁白中透着粉红,有迎客之花之说,其含义就是欢迎远方客人来彝家做客,是彝族热情好客的最好体现。作者在《索玛花不寂寞》中提到“到过凉山的人几乎不知道索玛花的,那是彝族人对杜鹃花的称呼”。在散文《索玛花不寂寞》末尾中“此时,这几个女孩,使我想到他们是这里的索玛花。难道她们爽朗的笑声和活拨不像山里那些鲜艳的索玛花吗?因为她们的出现,寂寞的山岗也生动”。彝语格言说:“索玛花开三天,姑娘美丽三年”,说明她们的美丽绽放是短暂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彝族人最喜欢用索玛花来形容姑娘的美丽,每年的彝族火把节女孩选美冠军叫“索玛花”,所以说索玛花是彝族姑娘美丽善良的形象,彝族人甚至把索玛花被誉为彝族的族花。也是代表彝族人的美好形象和幸福生活。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杉树

杉树在彝语中叫“如”、“束”。杉树是一种生长在高寒地区的一种树,形象高大挺立,树干端直,树形整齐,耐寒耐旱的树,成为高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吉布鹰升散文中提到的杉树较少,最多的提到以杉树做的杉木板房,杉树成为做木板房最好的木材。成为防风御寒的一种房盖木材,彝语格言中“披依诺典典”(木板房黑压压),是高山彝区的一道建筑特色,在里面成为很重要的民族特色意象。有很多有关杉树的彝族格言,如“依哈私惹束巴拉,依吉依切何巴拉(屋后砍柴伴杉树来,屋前舀水伴鱼来)”,这个象征所住地区很富裕,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等;有象征思念之情的格言,如:“阿束米各束波莫呢束拉微”(想忘记见到杉树就想起),还有格言:“如惹杰尼尼”、“波噢束波苏”(长得像高山杉树一样挺拔的意思),一般指的是男子,象征彝族男子昂然挺立、高大威武、不怕吃苦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彝族男子的阳刚之美。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农作物意象:民族精神支柱

(一)洋芋

洋芋是外来借用词,在中国称土豆,也叫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量的适应于在高寒地带生长的农作物,是凉山彝区传统的优良农作物,是凉山高山地区最重要的农粮作物,因产量高、易种植、周期短的优势被彝区老百姓所热爱,彝族祖祖辈辈都有种植马铃薯的喜习,早在17世纪就有种植。在散文中作者在亲戚朋友家做客中多次提到香喷喷的烧洋芋,这是彝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在彝区一日两餐的生活中少不了洋芋,早中午饭的煮洋芋和酸菜汤,晚饭的洋芋丝酸菜汤和荞巴。还可以烧来吃。是彝族人必备的生命粮食,过去物质急缺的时代,洋芋是充饥食品,洋芋代表着生命,代表生存的希望和向往未来的精神寄托。彝语格言说:“洋芋阿诗都咯黑,阿布此合依阿作”(有了洋芋以后能填饱肚子了)洋芋有顽强的生命力,彝人在环境恶劣的高山生活的需要,也是象征彝人能生活在高寒艰苦环境下的极力精神象征。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荞麦

荞麦彝语叫“格”,也是适应于高寒山区生长的绿色农作物,彝区荞麦分为两种,一种叫苦荞,一种叫甜荞。在《荞麦的来源》诗中说:“人在社会上,母亲位至尊,各类庄稼中,荞麦位至上;苦荞位居首位,甜荞位居其后”。凉山彝区的气候和土质适合栽种荞麦,苦荞的产量和营养价值高于甜荞,所以彝族地区普遍栽种苦荞,也颇受彝族人民喜爱。在《苦荞飘香的时节》中作者写到一对母女的对话,母亲对女儿说女儿是荞子养大的,而女儿说是母亲乳奶养大的,母亲又说她的乳奶不够喂她,是把苦荞颗粒磨成荞粉,荞粉和上水,搅成荞粥,来喂养你的,你是苦荞养大的,你是苦荞的女儿。一般使用于晚餐肉类配餐,还有作为出远门的备餐。除了用来吃以外,荞麦做成荞粉或做成荞巴来供奉神灵和已逝的先祖。所以荞麦不仅是温饱的物质食物,还是精神食物,象征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是象征顽强不屈的生活在凉山这片艰难而贫穷的土地上的彝族劳动人民。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燕麦

燕麦彝语叫“居”,是高山彝人的三大主食之一,主要产于坝上等高寒地区,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彝语格言说:“说莫阿豆斗歇莫居普凑洛刺歇”(喝不到燕麦炒面触下燕麦须也心甘了),说明燕麦的珍贵,主要原因是营养价值高而产量低。在散文中最主要提到的是作者他在跋山涉水饥饿时在沿途农家招待他吃炒面的情景,有招待客人之用。燕麦做法有将燕麦炒熟后磨成粉为燕麦炒面,最为方便,所以一般是作为随身携带旅行或到远处劳动之需,是以前古代彝族男子打猎和打战的必备食物,燕麦炒面也是彝族远征饥饿时补充食品,所以它具有走向远方走向未来的精神寄托。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服饰意象:穿在身上的历史

(一)佳史(披毡)

佳史,汉语称披毡,是一种用羊毛洒水擀制而成的服饰,制作过程很复杂,在彝族经书《克哲》中记载说,弹羊毛做披毡是一个叫阿于阿先的人发明的。因为是劳力活所以主要以男士来操作,佳史的颜色以黑色、白色或染成蓝色为主。是彝族男女老少不可缺少的衣物。佳史作用非常大,白天拿来御寒取暖,当席而坐;晚上可以用来当被取暖等。彝人生时离不开披毡取暖,死了穿着披毡火化。披毡和以下要讲到的瓦拉(披风)一起在彝族生活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羊毛又取自于绵羊,所以彝族人非常尊敬绵羊,有一句彝族格言说:“穿衣靠绵羊,吃饭靠土地”。这句话说的就是绵羊和土地对彝人的重要性。彝族服饰披毡所展示的是彝韵古风,见证的是它古老而悠久的历史。这种古老的披裹形态的衣式,其最大的作用是遮暑御寒。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仍然得以保存其原始的物态形式,并成为凉山彝族的一个标识,积淀着世代相传的和约定俗成的集体现象,具有符号性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征。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瓦拉(披风)

“瓦拉”也是彝语,有人把它音译为“擦尔瓦”,汉语称为披风,是用撵制的粗羊毛线制成布缝制而成的,它的制作过程繁复而详细,一般以女人来完成,但穿的一般是男人。在散文《昭觉的冬天》中说:“揉羊毛毡是男人的活,女人在织擦尔瓦”。这里面也详细的介绍了做瓦拉的过程,从剪羊毛到弹羊毛,再纺羊毛到织羊毛等。在散文《昭觉的冬天》里提到彝家的孩子从呱呱落地到长大到老都离不开这披毡和瓦拉。老人去世了,也盖上纯羊毛披毡,双层的这披毡定染成黑色的,以示在世之人对死者的哀悼和亡灵的告慰。彝人的瓦拉浓缩了一份古老而厚重的民族情感、风俗习惯。瓦拉其简洁的形制和实用便捷,超越了时间、地理、支系,至今仍是凉山彝族的基本服饰,凝聚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内含,具有符号属性,有着多重的意义所指,并且延伸向未来。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动物图腾意象:象征民族精神

(一)鹰

鹰是一种栖息于悬崖上,生性凶猛激进,体型庞大的鸟类动物,作者在散文集中写了很多有关鹰的文章,有关苍鹰的、有关鹞鹰的和有关灰鹰的。在《鹰爪杯》里讲了一个牧人掏了雏鹰,用雏鹰的爪子做了一个鹰爪杯,最后牧人的儿子暴病而死,后来牧人对鹰只有敬畏和伤心,他相信万物皆是神灵,他的不幸是他自己造成的。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折射出彝人对鹰的敬畏和崇拜,在彝语格言中:“久诺吾得及,莫尔索久丘透者”,认为鹰是飞得最高飞得最远的鸟,彝人说站得高看得远,智慧和梦想的象征。还有在另一篇散文《一只鹰在黑夜》中说到传说中那个英雄支格阿鲁是鹰的后裔。支格阿鲁是鹰的三滴血滴落在蒲嫫尼日的百褶裙上而诞生的。我们现在彝族的子孙后代也叫鹰的后代就是这么出来的,这是象征一个民族向往自由,崇尚智慧、力量、勇猛和胜利的象征。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虎

以前在大小凉山原始森林特别多,动物也特别多,有凶猛的老虎等动物。老虎栖息在深山老林,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是彝人心中的百兽之王。彝族族人打猎为生。彝人打虎为荣,打到老虎视为英雄。在吉布鹰升散文《打虎的人》中写到有个叫吉布哈古的男子用斧头砍死了老虎。救了一个被老虎咬伤的山民,之后打虎人的名字传播开来,他成了打虎英雄,但打虎英雄不久也病逝了,有人说他的病逝与打虎有关,山里的彝人认为地上的老虎,天上的大雁、苍鹰等都是神灵之物,谁打死了这些神灵,就要遭到报应。彝人父辈们经常说:“爷辈活如虎,父辈活如狼、子辈如何活?”,这是先祖们经常教育后代的一句格言,说明了彝人祖先的智慧和勇猛,要像虎狼一样有尊严的活着,在当今彝族人民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崇虎的习俗,在建筑、服饰、工艺品中虎的图案随处可见,虎图腾崇拜的遗迹比比皆是。它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在很多彝区自称为“虎族”,老虎被彝族敬奉为原始图腾为吉祥与幸福的象征。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雁

大雁在彝语中叫“谷”,在彝人的传说中大雁是来自谷冲冲洪山上的,在吉布鹰升散文《大雁远飞》中写到了一对雁夫妻生活在昭觉莫获海子,每年秋天时大雁都来这里栖居,雁阵离开时,那对夫妻会把雏雁往雁阵里赶。雏雁不愿离开父母数次的回到雁阵,飞落到海岸。这里的彝人,尤其是“阿木惹”(妇女)看那场面看得动容滚泪,联想到自己有一天远嫁离开父母的时候。彝人喜欢用大雁来形容女人,特别是出嫁的女人。在大小凉山相传有一个叫《古嫫阿芝》的故事,是一个美丽凄惨感人的爱情故事,是美丽的古嫫阿芝和穷苦男孩的爱情故事。有民间故事,有民歌。每年秋季大雁飞过正忙碌的彝民头顶时,会想到古嫫阿芝的故事,或古嫫阿芝的民歌。不由自主地一种思念和伤感的情绪涌上心头。大雁在彝族生活中一般象征着女性,象征女性的温柔善良,仁慈体贴,博爱胸怀的女性之美。还有象征伤感的思乡之情和思念亲人的情感在里面。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

吉布鹰升的散文以昭觉为空间意象,以昭觉作为中心,昭觉县城与周边彝区进行对比,把昭觉周边具有彝族特色的意象透析的淋漓尽致。以昭觉彝族地区地域性及民族性的意象之美折射出大小凉山其他彝族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等各方面的内涵,空间意象延伸出时间意象。7P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吉布鹰升.彝人族语[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7.
[2]王志彬译注.文心雕龙[D]北京:中华书局,2012.6.
[3]张桂凤,诗歌的意象美[J]南平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
[4]冯元蔚搜集整理.勒俄特依(彝文版)[D]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7.
[5]黄海平,浅谈《索玛花系列作品》的创作感想,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6]凉山马铃薯.四川美食网.

作者简介:吉克子古(1984.10—),男,彝族,四川喜德人。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