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毕摩”鲁世藩

作者:鲁成龙 发布时间:2007-09-21 原出处:《今日民族》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今年2月16日,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教授兼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刘尧汉先生的安排下, 深入楚雄市彝族山区进行社会历史及民间传统文化调查, 专门到三尖山北麓一个名叫依齐嫫的彝家山寨, 就有关彝族毕摩传统文化等课题, 对彝族民间老艺人鲁世藩进行调查采访, 并对他个人如何开展和传承毕摩文化也进行了粗略的采访记录。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鲁世藩生于1934年11月12日,现已是古稀之年。他出身于一个彝族祖传毕摩世家, 祖上十二代都曾是当地很有名望的毕摩祭司,由于受长辈们的影响和熏陶, 他从小热爱民间传统文化, 并对毕摩文化情有独钟。九岁时就跟随其父鲁明升学习毕摩祭祀舞蹈,二十岁出堂成为鲁氏第十三代毕摩传人。鲁氏家族属彝族中的“ 罗罗” 支系。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祖上口碑相传, 鲁氏先祖大约是在公元250年左右, 从四川西北一个名叫窝巴的地方迁到云南来的。由于祖先们在迁徙途中几经战乱,毕摩彝经经书已经失传, 现在鲁氏毕摩所诵彝经, 全靠口传心记,父传子承的接传方式往下传承。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鲁世藩之所以能成为鲁氏祖传第十三代毕摩传人, 主要来源于他刻苦钻研, 勤奋好学。大量的口传彝经他能过耳能记, 祭祀舞蹈过目不忘, 作法礼仪亦得到了真传。鲁家传承下来的彝经主要有指路经、祭龙经、祛邪经、招魂经等。他吟唱的毕摩经内容系统全面, 嗓音清亮高亢, 祭祀舞蹈洒脱有力, 作法礼仪庄重吉祥, 颇具自己独到的表现风格,能较好地展示彝族毕摩传统文化,并且有传播知识, 感悟人生, 教化后人的深刻文化内涵。“文革”期间, 鲁世藩所传承的毕摩文化被说成是牛鬼蛇神, 他本人被造反派诬蔑成现行反革命, 受到无理批斗,并被强迫发配到他乡进行苦力劳动改造, 作祭祀活动用的法衣、法帽以及各种法具也全被没收。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 党和政府为民族传统文化找回了春天, 鲁老毕摩又才得以重操旧业。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采访中, 鲁老毕摩说:“毕摩文化千百年来之所以能长期扎根于彝族民间并代代相传, 最主要的是毕摩文化在彝族社会历史中有它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希望, 是祖先们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是传统文化瑰宝。我们不能让它失传, 更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鲁老毕摩对毕摩文化的热爱与执著, 鲁老毕摩深受当地彝民百姓的爱戴。1983 年他首次出席了楚雄州首届毕摩文化研讨会, 对毕摩文化的收集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1992 年、1993 年两次出席了楚雄市举办的毕摩文化座谈会, 并多次受州市政府及文化局邀请参加楚雄市一年一度的马樱花节、火把节等重大节日庆典活动。2001 年他又参加了由楚雄市民宗局和文化局组织的楚雄中部方言区毕摩经翻译工作, 翻译整理了由他及其弟子吟诵的毕摩经共10 万余字, 为抢救和继承古老的毕摩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2002 年进行的民族传统文化普查中, 被云南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艺人”, 并颁发了证书及奖金。 pw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