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传承匠心,脱贫奔康丨四川巾帼阿西巫之莫,带你走进彝族绣娘针下的脱贫故事

作者:凉山州妇联 发布时间:2020-04-10 原出处:​澎湃新闻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她是甘洛县的“土专家”,目不识丁却懂得保护、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她是四川省首届彝族刺绣手工艺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飞针走线绣出了多彩人生。从学生到老师,从绣娘到工匠,48年来,她获奖无数却始终专注,她实现了人生目标却不忘同胞姐妹。她始终坚守初心,运用自己勤奋的成果,助力脱贫攻坚、倡树文明新风,绣出了新时代的文明之花。她就是凉山州嘿吗咔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和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阿西巫之莫。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1.jpg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针一线“开”出勤奋之花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岁跟着母亲学习彝族刺绣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勤奋”绘就了七彩人生。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营生,1993年春节过后,阿西巫之莫在县城摆起了地摊,卖糖果、针线、布匹。因为“骨子里的喜欢”,她萌生了经营彝族服饰的想法。下定决心后,她花了半年的时间走遍凉山州17县(市),观察和学习不同的彝族刺绣技艺。她认真的看,反复的琢磨,仔细的练习,一针一线里慢慢“开”出了勤奋的花儿。同年8月,阿西巫之莫彝族服饰专卖店开张了,她一边学习专研、传授指导,一边销售经营、接单揽活儿。她的刺绣不仅沿袭了彝族传统刺绣的特色,还加入了现代元素,在以红、黄、黑三色为主的基础上,辅以绿蓝等色彩。由于所刺绣的花纹和所镶的花边图形繁多,图案色调丰富和谐,做工精致,她的绣品逐渐打开了市场,甚至有些供不应求。2012年她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彝族传统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创办凉山州嘿吗咔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并荣获“四川省首届农村手工艺大师(刺绣、染织类)称号”。为搭建完整的供应链,2019年又创办了四川省第一家彝族刺绣专业合作社。她的作品参加省州各类博览会、设计大赛,始终是金奖、银奖、一等奖、二等奖。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07.jpg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11月,凉山州嘿吗咔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和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作为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企业代表受邀企业之一,阿西巫之莫将彝族刺绣带到江苏南京——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并以区域特色鲜明、感染力强,展示出凉山文化艺术多样性和强大魅力,获得国内外嘉宾和观众的高度认可。联合国粮农组织信息技术司司长塞缪尔(Samuel Varas)来现场视察时,还收藏了一副她的彝绣作品。同年12月,四川省博物院征集(购买)阿西巫之莫的亲手绣制的新娘装、老年男装、老年女装、青年男装、青年女装、少年男装、少年女装及配饰,察尔瓦、披毡等,共9件(套)象征助力脱贫攻坚的作品入馆(院),总价值4.5万余元。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带动同胞姐妹脱贫奔康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致富不忘同胞姐妹,发展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在经营彝族刺绣制品中,她始终坚持把保护、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作为己任,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举办培训班,带领广大留守妇女走上了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的致富路。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9.jpg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她参加了县妇联举办的甘洛县首期彝族刺绣培训班,自身刺绣技艺更上一层楼。随后,便从学生变成了老师,广泛传授传统技艺和创新技术。店铺开业到现在,26年多来共培训3209人次,开设专题培训45期。自此,她创办的嘿吗咔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为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化的现代化公司,更多价格实惠、品质精美的彝绣产品走向市场,绣娘和合作伙伴获得了更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保护彝族传统文化事业中来。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政府倡导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同时,阿西巫之莫想:不能让留守在家的妇女“坐以待毙”。于是,他广泛召集自己的“学生”成立了甘洛县彝针彝线刺绣专业合作社,鼓励留守妇女农闲时在家做“针线活”增加家庭收入,让男人不再看不起妇女。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4.jpg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头帕她(阿西巫之莫)给300元的手工费,20天能绣完,一年能挣5000元左右,我们村大部分女人都在做,卡莎莎!”普昌镇哈木觉村彝族妇女阿呷以哈莫说。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初略估算,仅2016至2019年脱贫攻坚期间,阿西巫之莫就带动农村妇女1700多人“在家挣钱”,三年创收2500多万元。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忘匠心倡树文明新风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刺绣改变了阿西巫之莫的人生轨迹,也改善同胞姐妹的生活品质。对于广大的农村彝族妇女来说,阿西巫之莫不仅让她们鼓了钱包、有了家庭地位,更多的是引导她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了新风文明观念。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5.jpg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彝绣作品不易漂洗过多的特殊性,刺绣过程中对于个人和环境卫生的要求非常高。在开展的入户“教学”过程中,阿西巫之莫不仅要教她们针法,还要督促她们讲究卫生,勤洗手、勤打扫成为绣娘们的经常性“活路”。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此同时,阿西巫之莫还给她们讲“外面精彩的世界”,城里人怎么吃饭穿衣,怎么讲究卫生,怎么说话做事等等。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77.jpg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西巫之莫发动合作社的成员们积极参加“新风超市”“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洁美家庭评比等活动,彻底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一名普通的彝族妇女,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彝绣的投入时间长、收入低,导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很容易会失传。”对于彝绣的未来,阿西巫之莫有所担忧。她表示,将不忘工匠初心,把更多精力放在传统针法的发掘、整理、研究和再创作中。同时,希望将来能建一所彝族刺绣专业的培训学校,传播彝绣知识和技艺,让更多的彝族儿女摒弃浮躁、静心专研。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8.jpg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源:甘洛发布、凉山州妇联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标题:《传承匠心,脱贫奔康丨四川巾帼阿西巫之莫,带你走进彝族绣娘针下的脱贫故事》lT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