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彝族民间故事》41-50
41、罗晓财状告恶霸左虎朝
罗晓财是黑马村瓦拍人。左虎朝是黑马塘大富人,号称“一代顺江之王”,膝下有五个儿子,号称“五虎将”。因家中富裕,家具多,周围的人都得向他们借用,大家都得敬重他们,否则就找借口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人们对他们已恨之入骨,但都逆来顺受,敢怒不敢言。
有一次,罗晓财的母亲去世了。在开吊的时候,左虎朝几父子也来做客。打盘的下席的没有先给他们坐的桌子上摆上酒菜,他们几父子就开始骂人了,罗晓财夫妇急忙到他们父子旁边敬烟敬酒表示道歉,甚至跪下来磕头请求原谅,总理也马上叫打盘的先上这座。照理左虎朝父子应该喝酒吃饭也就无事,但五虎将那忍得这口气,竟然把满桌的酒菜掀翻,骂骂咧咧地走了。
罗晓财平时就看不惯左虎朝一家的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的行为,但是既然不惹到自己身上也就井水不犯河水。这次惹到自己身上也忍不下这口窝囊气,他不动声色开始谋划整治左虎朝。他把母亲送到山上安葬以后,把家中的碗筷及家具打得稀巴烂,然后带上盘缠,去蒙化城告左虎朝父子去了。他一路走一路想如何才彻底掰倒左虎朝呢?他过漾濞江时想到:左虎朝一代顺江之王,在地方上称王称霸,目无国法,目无县令,老子天下第一,连母亲去世还得“先敬左虎朝一人,后治母亲之丧。”他在路上看见鸭子在水沟里找吃东西,他就想到:“左虎朝日如饿鸭搜沟,夜如饿狼搜山。”实在可恶。他又在路边看见有一棵大树,树周围草木不生,他又想出:“大树遮荫草木难生,恶霸当道百姓不宁。”当听到打雷时,他就想到:雷都不打孝子,应该给左虎朝加上“打我孝子,还揪我老婆头发,逼迫要吃麂子肉”一个罪。
他一到蒙化城,就找一个专门替人写状纸的人,把路上所想到的都要求写上。状纸经文人润笔,把左虎朝说得十恶不赦的大恶人。状纸一递上去,县官大怒,马上传令捉拿左虎朝父子归案,心中则喜,财神爷送上门来了。
不过两天就把左虎朝父子带到大堂上,县官威风凛凛地坐在案桌后面,将惊堂木往桌上一砸,大声说道:“堂下跪的何人,快报上姓名来?”
“堂上跪的是瓦厂黑马塘人左虎朝父子。不知我们犯了什么法把我们抓了来?”左虎朝低着头说。
“左虎朝,罗晓财告你们父子在他母亲开吊之际,砸烂所有家具碗盏、并且动手打伤罗晓财、还揪他老婆头发、逼迫他们要麂子肉。是否事实,从实招来。”
“我们掀翻一桌酒菜是实,但没有砸烂所有家具碗盏、打孝子、揪孝子老婆头发、逼迫他们要麂子肉,请老爷明察。”左虎朝辩解道。
“传捕快报告勘察现场情况。”县官说。
穿着制服的捕役上:“现场勘察情况如下:粉碎性大铁锅被毁五口,中锅七口,小锅三口;铜锅五口;铝锅打瘪六口;瓢盆碗盏损坏无数。总价值在50两大钱左右。家中确实有一位神志恍惚的女人,不知是否是因揪头发引起的精神分裂症。”
“老爷冤枉啊!”
“在人证物证面前,你左虎朝还敢抵赖,大刑伺候。”
“好好好,我们认了,损失50,我们赔100,还不行吗?”
“这还真的不行。罗晓财夫妇的医疗费、误工费、诉讼费就不想赔了吗?”
“赔赔赔,老爷说了算。”
“总计赔偿200两大钱,其中赔偿罗晓财150两大钱,负责此次诉讼费50两大钱。服不服?”
“服服服,大人公道。”左虎朝想划200两大钱准备破财免灾。交了200两银票。
“左虎朝,人家还告你是自称顺江之王是怎么回事?你想造反不成?”
“这是我在漾濞江上能够自由玩水而戏称的。别无他意。”
“我还听说你儿子在博南古道上抢劫人家金条,是否属实,不得抵赖,老实交代,争取从宽处罚?”
“这是天大的冤枉。我儿子脾气不好,爱发点酒疯,这是事实,可万万不敢做这伤天害理之事。”
“你还敢狡辩,大刑伺候。”
“老爷你就打死我,我也不敢冒认这杀头的罪。”
“那你回去再了解了解情况,你儿子留在这大牢里,我会好好伺候他们。听候你老人家的消息。退堂——”不容置辩,把左虎朝赶出了大堂。
左虎朝回来后,天天传来儿子求救的消息,不得已把家中的十根金条送去了事。从此,家道衰落,不敢高调做人。
在旧社会富人也有怕穷人的时候,因为官府最喜欢穷人告富人,这是敲诈富人最好的机会,其乐而不为呢?俗话说:“烂草鞋绊倒人”就是这个道理。
(流传地区:瓦厂、黑马 讲述人:罗文忠、茶茂营等 记录整理:左德辉)
42、一根手骨的大力士
蛇马村公所西边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块比较平整地方,叫做白马祖。白马祖与白色的马一点也不沾边,因为这是音译的彝族话,大意是出租的大地。
据说过去有个从外面搬来到这里租住的人,生下来的人都很奇怪。有的生下来就能一步跳上灶台,说着“啊孜孜”就会烤火。父母非常害怕,就把他杀了。后来生了一个正常人,把他养大了才发觉这个人只有一根手骨,并且力大无比。
正在这时候,蛇马村公所南边阿列路人又请来一个武术师傅教年轻人打拳。
这可急坏了蛇马寨子里的地主。西边的力大无比惹不起,动起手来十个二十个也不是他的对手,他父母租子越交越少,说什么“儿子大了,吃也吃得,吃不饱就发脾气,动不动就打人。”这明摆着就是威胁,如此下去,他不称王了吗?
南边的武术师也十分可恨。说什么他的“武术天下无敌,谁敢跟我过不去,就叫他有来无回。”更何况有人借去的高利贷过期还不还,催要的时候,说什么:“武术师傅说,这里的利息是活阎王,他们那里早被人打死了。”这也不是用武术师来威胁吗?如此下去,岂不都反了,这还了得?于是这个地主就想出一招一石二鸟之计。他派人说给独骨“武术师他说要挑战你,敢的话明天早上到寨子里田坝上面第一家会一会。”又派另一人到阿列路对武术师说:“独骨说他不怕您,如果敢跟他较量叫你明天早上到寨子里田坝上面第一家会一会。”
第二天早上,独骨首先来到寨子里等候。不一会儿,武术师也到了,听说独骨已经在等他,就准备先下手为强,从大门外就开始打跟头进来。说时迟那时快,独骨一个箭步上去,一把抓住武术师的脚,就像是常人抓着一只小猫一样,在头上甩了两圈,一放手就把武术师从三层楼头上丢出去,落在房背后的稻田里。因为田里是烂泥比较软,武术师才捡了一条命,但是,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只好灰溜溜地爬回巍山去了。这可了了地主的一桩心事。他逢人就夸独骨怎么怎么了不起,还要免除两年租子奖励他。但在心中又有更毒的主意开始酝酿。
有一天,地主要在江边进行一次拔河比赛。他规定一个人能胜十人就奖励一头牛;如果一个人能胜五十人,就奖励一栋三房一照壁;如果一个人能胜一百人就奖励一栋房子外,再加一百亩活水田。但是,安全自负,跌进江水者不奖励。
这明摆着就是下独骨的扣子,但他不知是计,一上场就和一百人比。当他站在江边悬崖上的时候,双边进入僵持阶段后,突然,一百人这边有人喊“一、二、三”,当喊到“三”时,一百人同时放手,可怜的独骨就一头栽进汹涌澎湃的漾濞江中一命呜呼了。
地主的心头之患终于除完了,但是他害怕再有独骨这类人,就请来了风水先生。那个人说:“白马祖这地方地脉太旺了,要把龙脖子挖断,并在龙头上建个镇压的庙才行。”
如今,在石坎子还可以找到当年挖断地脉的痕迹和寺庙的破墙烂屋。
(流传地区:蛇马 讲述人:杨凤华、左文汉等 记录整理:左德辉)
43、啰巴的故事
从前彝族拉罗巴有一个跟维吾尔族的智慧人物阿凡提似的,名叫啰巴。他聪明伶俐而又幽默风趣,他的传说故事很多,现在择其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供大家欣赏。
(1)啰巴偷杀岳父家的牛
有一天,岳父对啰巴说:“听说你偷得着人家穿的短裤,我就不信你会偷得着我家的牛。”啰巴说:“我只是不偷阿爹家的牛,如果要偷的话,我只休敲锣打鼓、吹着大桶唢呐在圈里杀了解剖了背起牛肉走了,你老人家还是晓不得。”岳父说:“我亮你十天内,看你可偷得着?”啰巴说:“不休十天,三天就得了。”
第一天白天啰巴叫一伙人,不停地敲锣打鼓,晚上让他们睡觉;晚上又叫另一伙人吹大桶唢呐,叫他们白天睡觉。岳父一听见敲锣打鼓声就叫家人提高警惕,白天不能叫啰巴把牛偷走。晚上岳父听见大桶唢呐声又叫家里人不睡觉守到天亮。太阳还没有出来又开始敲锣打鼓,岳父吩咐家人白天更要万分警惕,啰巴昨天没有偷着,今天一定会来偷。敲锣打鼓了一天,他们又守了一天。晚上大桶唢呐又吹了起来,岳父随时监督,但不少人开始了打瞌睡,叫醒了这个另一个又睡着了,不管怎样,一晚上平安无事。第三天,又开始敲锣打鼓了,岳父又叫家人守着,可是岳父一走,家里人又睡着了。岳父看见坐着打瞌睡就叫他们站着,有人站着打瞌睡就叫他们跑着。这样天还不黑,岳父也累得倒下睡着了,家里人也全倒下睡着了。俗话说:“一夜不足,十夜不足。”岳父家闹腾了三天两夜,睡着了就像死人一般。啰巴照样叫人吹大桶唢呐,他杀牛、剥皮、解剖,收拾好后走了,吹大桶唢呐的人才一起撤回去。
到后半夜岳父在睡梦中摸着一包稀黏黏的东西,他半醒半梦地问:“你阿妈,可是生着个娃娃了格,有个稀黏黏的东西。”这下把老婆吵醒了,生气地说:“我都五十几的人了,生哪门子的娃娃。你怕睡疯了?”
岳父说:“不是不是,真个有个怪怪的东西,你赶紧点火看看。”
岳父只听见吹箫的声音,骂道:“叫你吹火点灯,哪个叫你吹箫。”
老婆说:“怎个吹火棍变成了箫?”
岳父突然想起来啰巴偷牛的事来,边翻身起床边说:“快去看看牛可在着?”他刚走到门口,迎面撞着悬挂着的杵臼棒,又踩在睡在门口的黑狗上,气不打一处来,拿起杵臼棒就往狗上打,边打边骂:“啰巴来偷牛你都不叫唤一声,还睡在门口做什么?”只听“哐”的一声,大铁锅被他敲碎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啰巴干的。他把牛肠肚放在岳父的床上,就是那包稀黏黏的东西,又把吹火棍换成了箫,再把杵臼棒挂在门口上,把大锅放在门槛前。
岳父哭笑不得。
(2)县长偷蜜吃
啰巴偷东西的名气传到县长那儿,县长要亲自去见识见识。
有一天县长把啰巴找来,问:“据说你很会偷东西,把人家穿在身上的短裤、你岳父家的牛都偷了,这些都是他们不够聪明。如果不脱了短裤,你就没有办法偷到;如果你老岳父一家轮流睡觉轮流守,你就不能偷到牛了。今天我跟你也赌一次,三天之内你有本事偷到我的惊堂木吗?”
啰巴说:“这我可不敢偷,事后你办我一个偷窃公物罪,我跳进漾濞江也洗不清。再说,我已经踩点好一家人,有一桶千年老蜜,据说能吃上一口会返老还童呢!”
县长很感兴趣:“能不能带我一起去看看?”
啰巴显出十分为难的样子说:“可是可以,就怕你拿着县长的刻子,不听我的话。”
县长说:“听听,你说怎样就怎样。”
啰巴领着县长来到了一户茅草房,啰巴把房檐轻轻一抬就抬起来了。他叫县长先钻进去,自己后面进去。那家人楼上装满了豌豆子,啰巴没有穿鞋子,三步并作两步就过去了,但县长穿着皮鞋,一踩在豌豆子上就滑倒,主人被县长跌倒的声音吵着了,有人喊:“楼上有贼!”啰巴装着猫叫,有人说:“原来是一只大猫。”过了一会儿,县长爬起来,又重新跌倒了。楼下人说:“这哪里是猫,分明是贼在豌豆头上跌倒了,你们几弟兄上去把贼捉下来吊起来打,然后交给官府办理。”
啰巴看着势头不好,抬起房檐就钻出去了。县长叫道:“啰巴,救救我!”听不见啰巴的声音了。
一会儿上来两个彪形大汉,扭住县长拖下楼就打。县长说:“我是县长,打不得,打不得。”
“什么狗屁县长,县长哪有做贼的?打!装在麻袋里吊起来打!”
“别打别打,我真的是县长!”
“你是县长,老子还是州长、省长呢,继续打!”
外面突然传来“快来救火啊,猪圈着火了!”
一家人都救火去了,屋子里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时,啰巴进来马上解下麻袋放出县长来,又把老人装进麻袋吊好,背着县长跑了。
一家人灭了火以后回来又继续拷打吊在麻袋里的人。麻袋里的人说:“别打别打,我是你们爹!”
“刚才你说是县长,现在你又说是我们的爹。这贼太可恶了,往死里打。”
过了一阵,麻袋里再也没有了动静,解下来打开麻袋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麻袋里的人的的确确是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全家人只得嚎啕大哭起来。
(3)捉拿啰巴归案
县长回到县衙,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定要置啰巴以死地。他派两个捕快去捉拿啰巴。
两个捕快来到啰巴家,对啰巴说:“我们奉县长的命令,前来捉拿你归案,希望你能够配合,我们就不锁你了。”
啰巴说:“多谢你们的宽宏大度,我一定配合你们。但是我有个八十老母,我要给她破下一点柴,请你们帮忙一下。”
“得倒是得,可是我们没有破过柴。”
“只休在我破开处夹一下就得了。”
啰巴用斧子破开柴,露出一些裂缝,啰巴就叫捕快把手指塞进去,啰巴拔出斧子。捕快疼得喊爹叫娘,请求啰巴放了他们。不一会儿,捕快伸出长长的舌头,啰巴把他们的舌头割了,再破一斧柴,捕快的手指才拿出来。捕快抖着手,跳着脚,口中喊着“略略略”回去复命。
到了县衙,县长问捕快:“啰巴抓来了吗?”
捕快异口同声地说:“略略略!”
县长非常生气,别人问话不回答,说“略略略”,是十分鄙视对方的行为。他哪里知道人没有舌头话就不会说清楚了?“我问你们啰巴怎么不抓来?”回答仍然是“略略略!”
县长问了半天,问不出所以然,就下令打一百军棍,这一打把两个捕快活活打死了。
打死了捕快,县长才发现捕快没有了舌头。于是县长亲自带着捕快向啰巴家赶来。
见到啰巴县长就责问:“我派人好心好意来请您,你怎么割人家的舌头了?”
啰巴说:“他们说我骑羊走得快,他们走路走得慢先走了。他们的舌头长在嘴里,我这么弱小的人怎么割得着他们的舌头,要不我们对证一下。”
“算了算了,人都死了,对什么证。你快走。”
啰巴说:“我早就想走了,可是我这只万里羊总是说:“明天明天。原来他在等县长大贵人到来呢!”
“什么万里羊?我只听说过有千里马。”
“万里羊就是比千里马还要跑快十倍。”
“难道它会飞了不成?我才不相信。这样吧,我们比赛一次,看看谁先跑到对面山上的大松树下面。”
“老爷骑着马先跑,等我看不见你了再跑不迟。”
等县长跑远了,啰巴就扛着羊抄近路先跑到松树下等着县长的到来。
县长也快马加鞭,使出浑身解数,但仍然输给了啰巴。这回他不得不相信万里羊的厉害,有了换羊的念头。“啰巴,用我这匹马换你的那只万里羊怎么样?”
“那可不行,如果普通马跟普通羊换,我是占了便宜,但是你那匹马只是普通马,而我这只羊是万里羊,我亏大了,不换。”
“那我贴你一点东西,你要什么?尽管说。”
“如果是其他人就是给我金山银山,我也不换,但我看在县长万人敬仰的份上,加上畜牲认生,那就再换穿衣服吧。另外,我还没有穿过县长的衣服,想抖抖威风嘞。”
“这太简单,换给你就是了。”
啰巴换好了县长的衣服,跨上县长的骏马,带着县长的侍卫告辞走了。县长刚骑上羊,羊就被压断了腰,再也站不起来,整天叫着“明天——明天——”,县长十分生气,骂道“什么明天明天,明天啰巴都早到县衙了。”
真的,啰巴早到县衙了。假县长啰巴命令:“只要啰巴一到门口,就地处决,不必汇报。”
当县长感到不对劲,步行回到县衙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夜,早已汗流满面,疲惫不堪、浑身破烂,外形比叫花子都糟糕。他叫守门的衙役开门,衙役马上认为他就是啰巴,上前扭住他,就要砍头。县长说:“我是县长!我是县长!”
“县长昨天就回来了,你这个啰巴还敢冒充县长,杀!”不容分说,县长的头就被砍了。
从此,啰巴就成了县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流传地区:蛇马 讲述人:左文汉等 记录整理:左德辉)
44、大脉地罗丞相的传说
不知是什么年代,大脉地自然村出过一个很有本事的罗姓官员,罗姓官员是一个聪明、伶俐、能干,知识也高的人,由于他本事过人,为当时皇帝办了不少大事,多次带兵出征,战果辉煌,履立战功多次授奖。对皇上百依百顺,皇帝十分重用。官至丞相,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有一个奸臣想争名夺位,就陷害罗丞相,奸臣给皇帝说,“罗丞相居心不良心怀有阴谋……….;皇帝听信,就要处罚罗丞相,发令升堂。皇上在升堂过程中边问边思考,如何处罚罗丞相!此人多次立功、百依百顺,将他处死罪,于心不忍,改处为充军之罪。皇上问,你想到哪里?罗丞相本身对他处罚就想不通、不服气,谢皇上罚令。他想离皇上越远越好,这种昏君再也不为他效忠了,他想罚配到云南那就更好,那时的云南人烟稀少,气候好资源丰富,罗丞相聪明伶俐、灵机应变,将计就计,回答:能充中原八百里,莫充云南碧鸡关,皇上问:你为何不去碧鸡关,碧鸡关到昆明有10公里左右。他回答道:为人莫去碧鸡关,跳蚤有四两,螕虱有半斤,草会咬人,这种恶劣的地方我不去。奸臣心想要害死罗丞相免除后患,赶快哑声说话给皇上,皇上就宣布定罗丞相到云南。皇上正中计,正合罗丞相的心意。由皇府差人押送罗丞相及家人、三亲六戚到云南定居。在云南漾濞大脉地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隐居生活,繁育后代。至今还有他的传说和坟墓。
(收集:罗先顺)
45、黑大摸的来历
在苍山西坡古岩画崖壁草帽人所在地的下团山对面,也就是漾濞江南岸的半山腰上,有一个绿荫掩映下的叫“黑大摸”的美丽小山村。关于“黑大摸”这个古怪村名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呢。
相传很久以前,黑大摸这个地方并不叫黑大摸。当然那时究竟叫什么名字,如今已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了。但在当年,这个虽然堪称山青水秀、土地肥美的小山村的年景却非常的不顺利。庄稼总是黄病湿痨的不成器,猪瘟鸡瘟也接二连三地不断。最令村民们十分伤心的是,村里的娃娃总是很难领得昌盛。十个娃娃差不多有五六个往往都领不到八九岁就会夭折了。
有一天,生活在极度困扰和恐惧中的村民,忽然看见村里来了一个拄着龙头拐杖,头发胡子都已经雪白雪白的老人。他站在村头的大青树下,用龙头拐杖指点着漾濞江对岸,对愁眉苦脸的村民们说,你们这儿之所以常年牛事不发马事发,天灾人祸这么多,不就是由于对门山上的那只白色的老虎在作怪吗!大家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不禁都吓了一跳,因为他们果然看见江对面位于苍山之麓的下团山上有一只白虎,正眦牙咧嘴地冲着本村咆哮呢。当然,再揉柔眼睛仔仔细细地瞧瞧,便又发现那只白虎原来不过是一块大簸箕般大小的银白色烧灰石,也就是用来烧石灰的那种石头。
村民们赶忙跪下连连给老人磕头,苦苦哀求他指给一个破解的方法。老人摸着自己胸前的长长白胡须,沉吟了半晌,才缓缓地说:“破解的方法不是没有,只是麻烦些罢了。”大家急切地问他究竟是什么方法?老人这才慢慢地告诉众人说,其实这个方法说起来也比较简单,只是需要年年坚持罢了。这就是每年打春过后,你们挑选一个月黑天的夜晚,派三四个小伙子带上锅烟子拌香油之类的东西,悄悄过江爬上对门山上,将那块烧灰石抹成黑颜色的就可以了。但你们千万要记住,丝毫不可损坏着那块石头,否则将会有更大的灾难降临呢。切记,切记!”随后老人便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村民们这才知道,原来老人并不是一般的来头,他极可能是专门来给他们指点迷津的仙人老爷。从此以后,村里便按照老人的点拨,年年派人到江对岸来,将下团山上的这块老虎形状的烧灰石抹成黑黢黢的。说来也怪,打这以后,只要将这块烧灰石抹成黑黢黢的年份,这方水土就不仅风调雨顺,庄稼收成好,而且人畜清吉平安,尤其是娃娃比较领得顺。久而久之,人们便管这个村子叫作“黑大抹”了。由于当地口音一般“抹”、“摸”不分,“黑大抹”慢慢的也就叫成“黑大摸”了。据说这种活动还曾一直持续到“文革”前夕。
(讲述:郭占彪、罗光明等 整理:杨纯柱)
46、石门关的由来
在石门关前面一公里远近的地方,躺卧着一座长条形状的秀丽小山岗,当地人称这座小山岗为王家山或小村后山。
据老辈子讲,远古的时候这儿原本没有这座小山岗,当然那时也没有什么石门关。有一年,苍山背后洱海里的小黄龙和大黑龙之间,不知为什么展开了一场昏天黑地的恶战。善良的小黄龙,在当地百姓敲锣打鼓的阵阵呐喊助威声中,最后战胜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大黑龙,并打瞎了这个作恶多端的坏家伙的一只眼睛。落荒而逃的大黑龙负痛逃上苍山顶上,它站在高高的马龙峰上一看:嗬,处在四面都是群山环绕之中的漾濞山川,恰似一个空旷的巨盆静静地躺卧在脚下。更让这个恶魔喜出望外的是,不远处的山脚边还有一条正处于洪水暴涨中的漾濞江在那里波涛涛、浪滚滚的滔滔翻腾着……
大黑龙见状,不禁又打起了一个伤天害理的邪恶主意。当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个完全置当地百姓的死活于不顾的畜生,竟悄悄地从马龙峰下切了一堵长条形的岩石。准备将它扛到漾濞江下段最窄的地方,把呼啸着东去的江水出口严严实实堵塞起来,以让漾濞的田野成为一个烟波浩淼的水乡泽国,供它继续兴风作浪和逞强斗狠。幸而这个罪恶的阴谋让未卜先知的观音老母发现了。大慈大悲的观音老母心想,倘若让这个该死孽龙的坏主义得逞,不知有多少田地和村庄要被淹没。更不知有多少百姓将成为水府中的冤魂怨鬼呢。于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老母,当即从南海踏着五色祥云飞临这方马上就要大难临头的土地上。
观音老母知道只要公鸡一开叫,大黑龙便会以为快天亮啦,就不敢继续实施其罪恶的计划了。她便躲藏在村子附近的一片竹林里,一边敲击簸箕以制造公鸡扇拍翅膀的声响一边“喔喔、喔喔……”地学着公鸡啼鸣。听到竹林里传来的公鸡啼鸣声,村子里的公鸡也跟着“喔喔、喔喔……”地此起彼伏地啼鸣起来。这时正背扛着一大堵沉沉岩石向漾濞江边一步一步缓缓移动着的大黑龙,猛然听到一片公鸡啼鸣声,不禁大吃一惊,以为天很快就要大亮了。于是它不得不匆忙丢下背上的岩石迅速向永平、保山方向逃窜而去。这样这方的田园村庄总算保住了,百姓也得救了。第二天清早,村民们起来一看,十分惊骇地发现,一夜之间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复地的突变:不仅村子背后的苍山坡上平白无故地出现了一个深壑大峡,也就是今天的石门关;而且村子旁边还陡然冒出了一座突兀的长条形状的小山岗,即现在金牛小村背后的王家山。
当大家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后,人们庆幸之余,为了感谢观音老母这一拯救当地田园村庄的义举和再生这方百姓的大恩大德,村民们就在石门关的右侧山腰上捐资修建了一座观音殿,殿里面塑了一个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老母像,至今多少岁月过去了,村民们仍还络绎不绝地四时去观音殿,也就是今天的金鞍寺,给观音老母烧香敬贡。
(讲述:苏维秀、苏维彩等 整理:杨纯柱)
47、仙人洞的传说
在石门关玉皇阁旁边,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仙人洞。据说这个仙人洞是天下最著名的八十一个仙人洞府之一。它为何能够成为令世人无限向往的八十一个仙人洞府之一呢?原来这里曾发生过一个“师徒同在深山修,师傅不成功,徒弟成功”的古老传奇故事。
听老辈子摆,很久以前,有一个老道人,带着他的一个徒弟云游四方。师徒俩从南到北,由东到西,不知游历了多少天下的名山大川,以选一方灵山宝地来安安静静地修行,却始终都未能遂愿。当他们来到苍山西坡的石门关时,却忽然被这集雄、险、奇、秀、幽为一体的石门关的壮丽自然风光深深地迷住了。他们惊喜地发现,这儿不但钟灵毓秀,而且瑞霭纷纷,紫气腾腾。因此,师徒俩决定就在此山中修道。由于当时还没有什么福国寺、金鞍寺和玉皇阁等寺院庙宇,师徒二人只能将就着住在山中的岩石洞里——也就是今天的石门关玉皇阁旁边的仙人洞中修炼。
才开始的那些岁月,师徒俩都一起认认真真地清修苦行。他们白天一同在仙人洞前一块凌空悬出的坐功台上打坐练功,夜晚又在山洞中相互交流修行的心得体会。然而山中风景虽好,但这远离人间烟火的日子毕竟太清苦太寂寞了。渐渐地“尘根未尽”的师傅有些坚持不下去啦,他借故出去化缘,经常三天两头地往山下面跑。但徒弟却始终依然故我地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固守在山中苦苦修炼。这样又过了一些时日,师傅心中逐渐感到不自在起来。他想自己是师傅他是徒弟,他却总是这样老普普地只顾自己修炼自己的,还要叫我这个当师傅的去化缘来喂养他,这未免太不像样子了。于是有一天,师傅便开口对徒弟说道:“徒弟呀,师傅要去外边云游几年,边拜师访友,边问道取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儿还有三碗米,就留下给你吃吧。”徒弟朝师傅庄重地点了点,师傅就高高兴兴地下山去了。
师傅走后,就只剩下徒弟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山中继续潜心修炼。山中的映山红花红了一次又一次,山顶的白雪堆了一回又一回。寒来暑往,岁月悠悠。许多年的时光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有一天,东游西逛了数年,不知又拜访了多少道观名刹的师傅又回到了石门关前。他抬头看看云缭雾绕的石门关顶顶,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徒弟在山中修行呢。他赶紧爬上山来,只见徒弟仍然在岩洞前凌空悬出的坐功台上静静地打坐修炼,一如他当年离开时的模样。当见到一走多年才又突然归来的师傅,徒弟也只是微微地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师傅见到徒弟还是这么专心致志的毫不懈怠地苦苦修行,感动之余,不禁也有些心生几分怜悯。
当师傅弯腰走进岩洞时,他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只见石缸里仍然摆着自己多年前走时留下的那三碗米。米上已蒙着一层厚厚的尘灰。他迷惑不解地钻出洞来问徒弟道:“徒弟,这几年你究竟吃什麽?”“吃白芋头呀!”徒弟回答说。“哪里弄来的白芋头呢?”师傅忙追问他。“是徒弟从这儿跳到石门关河边捡拾上来的。”徒弟只是淡淡地回答说。“啊?”师傅探头看看坐功台下一刀齐下去的万丈绝壁,简直惊得目瞪口呆了。见师傅万分惊愕的样子,徒弟便指指洞口说:“喏,那些不是徒弟今早晨刚跳下去捡拾上来的白芋头。还有土锅里徒弟还煮着一土锅呢,师傅饿了就请自己去吃些吧!”师傅看看洞口,却只见洞口堆着一些被河水冲刷得干干净净的鸡蛋鹅蛋般大小的白色鹅卵石。师傅再看看架在火塘上的土锅里,所见到的也还是煮得一土锅白色的鹅卵石。他忍不住开口叫起来:“徒弟啊,这就是你吃的白芋头吗?”“是呀!”“可这都是些石头哟!”见师傅不相信,徒弟便跳下坐功台,来到火塘边抓起土锅里的白石头说:“这确实是大白芋头嘛,不信徒弟吃给你瞧瞧!”说来也真稀奇,这些白石头一到徒弟手里就变成了面冬冬的白芋头,而师傅再伸手去拿则仍然还是硬梆梆的鹅卵石。
师傅见状,十分惊疑地盯着徒弟说道:“徒弟啊,你这莫不是已经变成神仙了吧?”不料师傅的话音未落,徒弟便扑通地一下跪下来,边给师傅磕头边高声回答道:“多谢师傅的封赠!”言毕徒弟的身体便腾空而起,冉冉向天上飞去。原来,经过多年的苦修苦炼,徒弟早已是功德圆满,就仅仅只差着师傅的封赠这最后一道关口了!眼睁睁地看着徒弟都已经得道成仙而去。而自己这个当师傅的却仍然还是肉身凡体,一样名堂也没有。师傅简直嫉妒和懊恼极了,他发疯地将所有洞里的和土锅里的白石头,都一下子全部豁下了石门关河谷。自己无限痛悔地倒躺在冷阴阴的岩洞里,不吃不喝,不几天竟给活活地气死啦。
但由于这儿曾经有人得道成仙,因而石门关和仙人洞仙踪胜迹的名声也就慢慢地传扬开来了。许多僧尼和道士纷纷前来这方灵山宝地悟道修行,一时间,石门关的山上山下,道观寺庵林立。据当地已故的朱铎老人说,这儿寺庵庙宇最盛的时期竟多达一百多处。
(讲述:吴荣生 整理:杨纯柱)
48、关于蒙嶲诏的传说
具史料记载,唐代云南大理六诏中,蒙嶲诏是六诏中占云南六诏统治地域最大的一诏,由于和南诏多种原因不和,后蒙嶲昭府迁至样备,史称样备诏。“样备”即今漾濞是“漾濞”二字的唐代汉字记录。样备诏府在今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河西村民委员会蒙光村(蒙官村)现存大理州乃至云南省蒙姓基本上都属于蒙嶲诏后裔。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清蒙嶲诏的来龙去脉,为开辟我县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服务。
据权威人士相传,漾濞蒙圣老祖照原降生的那天,是唐朝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正月初八的日出卯时。照原一出世,就哇哇大哭不止。那哭声传到天庭,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动问原由,太上老君回禀道:“大理洱海一带,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昭,六诏争雄。蒙雟诏,初建诏于蒙舍川北,第一代诏主蒙巂,因以人名为诏名,故为蒙雟诏。诏主世袭,到了蒙俭时,蒙俭受唐高祖李治封领阳瓜州刺史。咸亨三年春正月,蒙俭起兵反唐,唐派兵平定。蒙俭兵败,避祸于样川,就在样备江边建诏王宫,改蒙雟诏为样备诏。现在的诏主是佉阳照,吾皇听到的就是佉阳照刚出世的儿子照原的啼哭声。”玉皇大帝问:“此儿哭声为何如此惨烈?”太上老君道:“原来的蒙雟诏是六诏中疆域最大的,盛极一时。自从蒙俭兵败后,退守漾川弹丸之地,从此,一厥不振,每况愈下,大不如前。照原面临的是行将被南诏吞并的样备诏,故此嚎啕不止。”玉皇大帝摇头道:“天意如此,其奈他何?不过,此子既然有先见之明,必定有些能耐。你就助他一助,虽不能扭转乾坤,也不至于让他治下的生灵涂炭。”太上老君道:“臣遵旨。
佉阳照去逝后,照原继位样备诏诏主。
照原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不仅熟读圣贤之书,还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闹水灾那年,民众苦不堪言,纷纷上报救助。照原把将士分成几路,与灾民一起抗洪抢险。他自己也带着士兵顺江而下,直奔灾情最严重的洱尾寨而去。
突然,照原看到江中有一个女人,在浊浪滔天的江水里时沉时浮。照原大叫:“下水救人。”可是,面对如此汹涌的波涛,谁也没敢下水。说时迟,那时快,照原纵入江中,神奇地把那女人拖到了岸边,看得士兵们目瞪口呆。
被救上岸的女人,照原认识,是洱尾寨巴实的婆娘窦蓬。为什么堂堂诏主会认识一个小小老百姓呢?原来,照原最喜体察民情,样备诏治下的村村寨寨,他都巡看过了。经常和山民促膝谈心,与牧童吹笛吟唱,跟村妇闲话家常,还和撵山的汉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抵足而眠。他和民众打成一片,民众把他称为“自家兄弟”。巴实家他也去过,因此认得。
照原在江中被柴渣戳伤了双眼,他忍着剧痛,命士兵抬上窦蓬,火速赶到洱尾寨,找到巴实。巴实说:“前几天,窦蓬回江上口娘家借粮食,不知怎么被水冲下来了。要不是碰上自家兄弟,窦蓬就喂鱼了。”巴实给照原磕头,感谢救命之恩。照原说:“为自家兄弟做事,是应该的,不必言谢。”照原紧紧握住巴实粗糙的大手,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水灾过后,连续三年大旱,雷响田颗粒无收,面临严重的饥荒,蒙舍昭主皮逻阁趁机发兵进犯。清平官卫布嘉说:“就目前我诏的实力,根本无法抵御皮逻阁的入侵,不如求和。”大军将步赤恕瞪了卫布嘉一眼:“男子汉大丈夫,没有三点血,也有三滴汗,大敌当前,还没交手,咋个就成了软鸡蛋?”卫布嘉冷笑道:“鸡蛋往石头上碰,是什么结果?步大军将,你想过吗?”一时间,主和主战两派争执不休,照原叫道:“听我说,皮逻阁早有吞并我诏的野心,虽然我诏势单力薄,无法与之抗衡。但是,先父赋予我振兴样备诏的使命,就是死,也不能违背先父的遗愿。往后,言和的话就不必说了,要多想想咋个对付皮逻阁。”文官武将应声道“是。”
照原亲自挂帅,抗击皮罗搁。照原披挂完毕,正要上马,儿子原罗气喘吁吁跑来说:“父王,带儿一同去杀皮逻阁。”照原呵呵笑道:“瞧你那副身架,咋个承受得住铠甲?你有这份雄心,为父心领了。”
正说着,巴实送来一条细鳞鱼,足有二十斤重。样备江的细鳞鱼,最多也就两三斤。照原看那鱼还活着,就亲手放回样备江中。巴实不禁问:“兄弟,这条大鱼也能抵几顿饿,你为何放生了?”照原呵呵笑道:“老哥哥,你刚才说,你捕了大半辈子的鱼,才捕到这么一条大鱼,可见,这不是一条寻常之鱼。有镇诏之宝,镇山之宝,也有镇江之宝啊。说不定,这就是镇江的神鱼啊。放生是善举,何乐而不为呢?”
边关传来消息称,皮罗搁的军队从者摩梁子下来,突然遭遇泥石流,阻断了路。干冬发生泥石流,出师不利,皮逻阁只好收兵回营。
样备江的细鳞鱼顺着沟路,一群一群地游到诏王宫的池塘里,看着是鱼,捞到手里却是饵块筒。越捞越多,咋个也捞不完。全诏只要有池塘,就有鱼,就有鱼变成的饵块筒。照原仰天喊道:“天助我也。”
皮罗搁感到十分惊奇,就派灰篾装扮成游方术士,潜入样备诏探听真假。合该灰篾倒霉,他刚进入样备诏领地,正行走在一悬崖山道上,突然飞来一群大黄蜂,把他团团围住,蜇得他左躲右避,一失足,摔下悬崖,丢了小命。
漾濞彝族人氏以三大支系为纲:一者聂苏,居住漾濞西北面,从武定迁入;二者诺苏,从四川大凉山和小凉山迁入,居住漾江镇雀山,这是一个游牧民族,迁来原因大约与战争有关。他们有独特的婚葬习俗,曾经居住“一日之屋”,虽居高山之上然则神往山下风情,现在已基本融入漾濞人民之间;三者腊罗,居住中南部,属于南诏乌蛮后裔。看彝族先圣,首推蒙圣老祖。蒙圣老祖辖区主要以原蒙化所属漾濞巡检司与永平所属打牛坪(现在太平乡境内)巡检司为基础,其中打牛坪巡检司辖区历史上由彝族统治。蒙姓发祥地在蒙官村,该村建有“蒙氏祖祠”、“蒙圣老祖庙”,自称“蒙圣老祖后代,”开辟了蒙氏家族鸿基,治理漾濞半数河山,其姓氏较为特别,以动物为姓者居多(不赘述),兼收各民族习俗使各民族和谐相处相容共同进步,心胸豁达大度,遇到喜事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能歌善舞,善狩猎,男女皆喜酒,豪放之情难以言表。
所以蒙官村的蒙姓祖祠、彝族的土主庙,供奉的祖先是照原和皮罗搁。这只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些关于蒙嶲昭的部分线索,更多的史料需要我们去挖掘和收集。
(作者:阮镇)
49、喇咋地名来历
阿富厂村下寨阿朝龙、阿朝臣、阿朝府三弟兄之父活到一百零四岁时,全身生出硬毛,活到一百二十岁时又增生出了一根长尾巴。他怕吓着儿媳与孙男、孙女等下几辈,就在所睡木床上凿了个洞,躺下时把长尾插入洞中。他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像人形。有一天,他支使全家外出,独叫小儿子把他背到“路阿德山”即现在二保家房后山上的第一平台磴地上放下,他对小儿子讲:“这回你回克(读ke,意为“去”),不要回头朝后瞧”。可是小儿实在放心不下,走了一段路后躲在密树丛中偷看父亲,只见白竹山的四古摩村背后山梁子上下来三只老虎,已经下到第二平台磴平坦地,三只虎下到第一平台磴用舌头舔了百岁老人,小儿子只见父亲打了个滚就变成一只大老虎,跟随那三只老虎一同走过第二平台,第三平台,走上四古摩村房背后山梁子,朝白竹山去了。此后至今,彝胞们把阿富厂下寨即阿姓寨子叫“喇咋”(国际音标lα21 zα21)村,译成汉语即“虎后代村”或“虎儿”村。
(收集:崔绍文)
50、车达坡地名来历
早在150多年前,漾濞境内东坡紧靠苍山莲花峰下,海拔2300至2500米之间,阳光充足,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森林茂密。山高坡陡,居住着罗、常两姓罗武支系彝族,没有其他任何民族居住,也不会说汉语,两姓只能把该片地,彝语称为 “物佬来” 。经历数年繁衔生息,原始耕耘,逐渐发展,外流交往初步兴起。一天一位四川籍挑挑商客,挑了一担商货,到该寨兑换山货等物,经途中因山高坡陡,岩埂路险,不慎踩蹋,货物甩了遍地,爬起找回货物,挑起货担再往上爬行,终于走到两姓寨子,住进寨中一罗姓家,吃过晚饭后,在闲谈互换货物时,商客问你们寨叫什么地名,主人回答没有地名,因动物多老虎也经常来,我们就称此地 “物佬来” 。闲谈喝酒,商客说你们这里山太高,坡陡路又窄岩埂多,今天我不慎踩塌,将货物甩了遍地,从此商客每来一次都小心注意,有一次商客喝醉酒后说,我给你们这个寨子取个地名叫 “踩塌坡” 。后交往逐渐增多,商客也成了两姓的店主,经常与主人闲谈,不久不会说汉语的本地人,也学会说一些常用汉语了。数十年后在抗日战争前后,兵荒马乱,逃兵也逐步增多,随后川籍人士也先后成了该寨帮工,逐步迁居于此,随之汉语交流频繁,一天一个川籍有文学才华的书生,来到该寨与同乡叙旧闲谈中,问同乡这个小寨叫什么寨名,同乡回答无寨名,起初彝语叫 “物佬来” ,后我们同乡人又叫 “踩踏坡”, 这位书生说改前两字叫 “车达坡” ,这一改车达坡,从那时起延续至今。在今天来推测这个地名,有它的历史与现时意义。今天的这个地名实现了他的用意,如今车达坡不仅有公路,户均有车,水、电家家通。一个地名,给后人带来幸福安康。
(整理:罗国茂)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