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说与口承文学

养育甘洛的神山——木牛哄山

作者:​吉木哈学 发布时间:2021-05-2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甘洛彝学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在彝族文化中,甘洛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认为人人到甘洛就不思回,为何人人到甘洛就不思归呢。原来甘洛有象征人类思想的三座山,即象征自然神(天理)的甘洛“木牛哄山”,象征吉祥的甘洛“吉日山”,象征恶源的“德布洛莫山”。这三座山分别建构了彝族文化里的三种思想,即天神、吉祥和邪恶。我对这三座山的传说略知一二,但我长在木牛哄山下,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相对很熟,也是这里的一草一木养育了我的人生。所以我简单记述一下关于甘洛的两则故事和木牛哄山。
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洛之说

现在民间俗语中带有甘洛两个字的地名,有甘洛吉日坡,甘洛木牛哄博,甘洛普昌莫(普昌镇)、甘洛布布(波波乡)、甘洛西呷等。甘洛的“甘”有两层意识,一是“甘”指得是山石,主要指甘洛木牛哄山脉的山,“洛”是指谷,甘洛是指山间的谷,在甘洛彝族人来说甘洛主要指甘洛河领域,主要指吉米和普昌片区。以前的甘洛主要指的是甘洛河领域。随着甘洛河领域对彝区的影响,甘洛境外彝族人称甘洛则指甘洛河、尼日河和田坝河等领域,具体指新市坝、玉田、田坝、普昌、斯觉、海棠、苏雄和吉米等片区。所以,现在的甘洛地域地主要是境外人对甘洛的称呼。从地形来说甘洛确实是被高山围在中间的一个谷,四面高山环绕。二是按甘洛民间说法认为彝族姓氏“甘”家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而得名,甘洛指甘氏居住地,关于“甘”家族居住地名,现在留下了一个足迹,这个地方叫西呷(县城对面一片),也留下了一则故事: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一次,彝族大祭司阿苏拉则带着他的女儿(男扮女装)到兹阿母坡坡家(大土司)做“尼木”祭祖仪式(居住地在现在的甘洛职业中学对面的滨河佳苑所在地,这个地方以前是四周绕水,风景优美,只有两条独木桥通向此处)。阿苏拉则每天做仪式完后,他都会拿些烧肉分给兹阿母坡坡的一个女仆。不久后,兹阿母坡坡发现了阿苏拉则的学徒是女性,就开始起了歹心,打算杀害阿苏拉则,娶他的女儿为妻。有一天,兹阿母坡坡家的人都上山去做仪式,当时只有阿苏拉则和那个女仆在家,女仆在他身边徘徊,动作有点异常,他就问她原因,但她怎么也不肯说话,因为兹阿母坡坡家有一本无所不知的经书。于是阿苏拉则就拿来一桶水,找来一根九节的竹子,把竹的一端放在水里,让女仆对着另一端说话,水里开始不停地起泡,阿苏拉则通过水泡便得知了要害他的事。当兹阿母坡坡拿出经书想看看发生什么情况时,只见经书上出现了九只眼睛的怪物,就以为这个经书失灵了,便把它烧了(现在的毕摩都认为彝族万能的占卜书就是被兹摩坡坡毁掉的)。兹阿母坡坡家继续计划着加害阿苏拉则,因没有做完仪式,所以他们不敢动手。有一天做仪式时,阿苏拉则就给兹阿母坡坡家说,明天上山会有一头野马被两只猎狗追赶过来,如果谁能逮住这头野马,并能吃上其肉,谁家就会吉利。第二天早上时,阿苏拉则念诅咒把木碗变成一条野牛,两只木勺变成两只野狗。野狗追着野牛跑在西呷上面跑,这时所有人都去追赶野牛去了。兹阿母坡坡家的人为了分吃野牛肉,相互惨杀,甘家族也在追赶野牛和分野牛肉而相互惨杀,不能在此地居住,这头野牛奔跑过的地方叫喇布则格地(此地名还在)。阿苏拉则父女这样脱离了危险,快速地赶路。在半路上,女儿口渴了,阿苏拉则用一根指头插在悬崖上,指头所插的地方就流出来与拇指一样粗的泉水(泉水所在地:阿尔勒雾,至今还保留此地名。)父女俩又一直跑,女儿又饿了,所以阿苏拉则停下来做粥,让女儿在树上看有无追兵。当锅里的粥在冒泡时,女儿在树上说,“咯、咯”(彝语:粥煮开了),阿苏拉则以为有追兵了,慌乱起来,把锅里的粥散在地上,粥就变成白石头(这个地方白石头还在)。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早解释甘洛故事的应该是这则故事,这则故事以神话般的形式解释着甘洛的一段历史,对甘洛彝族人影响深远。应该说这个时期,甘洛是土司统治时期,甘家族只是兹阿母坡坡家的百姓。后来,兹阿母坡坡被两个诺伙兄弟杀害,甘洛土司时代由此衰落,并退出甘洛部分地区的统治。所以甘洛“诺伙(黑彝)”崛起,占住甘洛的核心领域,应该说是后来的事。解放前统治甘洛东南部的,主要是“诺伙”呷尔菩提支系,阿杰木坡的后代,木坡九子分别向甘洛的各个地方发展,占据了甘洛东南部片区。阿杰木坡的后代从吉米镇和波波乡一带向甘洛核心地段发展,普昌一带被纳入“诺伙”实力范围应该是十代左右,也就是250年左右,就是纳觉拉日时代。因土司统治的没落,甘洛普昌莫曾是一个荒废地区,野草丛生,荆棘林立,森林茂密,瘴气缭绕,人很难居住。后来,有个叫俄迪的人带领其平民来特尔莫居住,夏天时这些人找地果吃,被瘴气毒死和得瘟疫,死了许多人。俄迪只好带领其平民回去,与纳觉拉日的地盘替换,所以现在特尔莫有个地方叫俄迪巴呷(俄迪村庄)。纳觉拉日带领其平民住在特尔莫,冬天时,用火烧掉各种野草和荆棘,用简单工具开发了这个地方的土地,使这个地方土地肥沃起来,粮食产量很高,百姓都富裕。所以纳觉拉日也就被当地人封为神话般的英雄人物,留下了一句谚语:“纳觉拉日时代,甘洛布布(波波乡地区)的上空没有鸟儿飞,阿尔列雾(阿尔乡地区)地方没有动物足迹,岩润地方公鸡不叫了。”这句话的寓意是纳觉拉日强势时,甘洛地方英雄豪强都不敢说大话,更不敢惹纳觉拉日。从此,特尔莫这个片区被称为“闭者纳觉”地方而出名。闭者是拉日的爷爷,纳觉是拉日的父亲,父由子而出名,留下了美名。关于纳觉拉日的故事: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前,有个小孩叫拉日,从小就聪明好学,勤劳勇敢,充满好奇,胆大探索事物的精神。童孩时代,家里让他放羊。每天都把羊放在一座山上,与伙伴一起在草地上玩耍。傍晚时,把羊儿从草丛里吆喝回家,快乐的时间日复一日。当拉日长到青春期时,仍然放羊,有一天羊儿赶回家时,发现少了一只。去山上找也找不到,这样连续几天,每天都少了一只羊。聪明的拉日觉得奇怪,从此后,他就不玩耍,跟着羊儿,羊到那里他就跟着那里,仔细观察每只养的动向。突然有一天,一只羊到一棵树下,那棵树的一根树枝自然弯了起来,像弓一样,对着那只羊儿弹起来,把一只羊儿弹到很远的地方,马上就死了。第二天,他同样把羊儿放到这棵树下,叫同伴们一起观看接下来发生的事。到中午时,那根树枝同样又弯起来像个弓,突然弹起来,又把一只羊儿打死了。其他小伙伴都很害怕,纷纷逃跑。只有拉日镇定自若,好奇地看着那棵树。第三天,拉日带着刀,邀请伙伴们一起去砍这根树枝,其他小伙伴们都很害怕,不敢接近这棵,纷纷躲在一边。只有拉日前去把树枝砍下来。当树枝砍下来时,天上突然下暴雨,那些同伴都纷纷逃回家,认为惹怒了天神,将会来灾难。村里老人和家人都担心拉日出事。但拉日依然把那根枝树砍下来,把它做成弓和箭带回家。当拉日带着弓箭安然无恙地回家时,村里的人都好奇,认为拉日真是个神人。从此,拉日就带着弓箭,到处捕猎,杀死了许多野兽,为村民带里许多肉食。拉日的这个弓箭神奇在于,弓箭对着鸟儿,鸟儿就掉下来,对着野马,野马就会死,对着敌人,敌人就死掉。拉日凭着这对弓箭东征西战,在甘洛称霸一时,带领平民开垦开发土地,为其平民创造了财富和声誉。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洛神山—木牛哄山

如果说甘洛境内山水之美,最雄伟的山,应该属于木牛哄山,此山给人一种神奇感: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站在木牛哄,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伸手摘星星;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举目望千里,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览众山小;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平云舞步间,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鹅人字飞;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彩虹当空秀,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卧龙深井舞;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银藏山脉,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名为铅都;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木隐山沟,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号称森林王;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树木盖全身,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溪水哄哄流;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看如睡狮,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看如骏马。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牛哄山顶,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景胜峨眉,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哺育甘洛美;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牛哄”是彝语,“木”这里指天,也可以指马,“牛”指旺盛,隐喻为芽尖,象征生命力茂盛的状态,“哄”指接触。“木牛哄博”是指顶住天的山。我为何选汉字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木、牛和哄”作为此山的名字,因为这三个具有双重意识,既能表达出彝语的意思,这三个汉字也可以间接表达出彝语的意境。此山像一条雄壮的俊马,马头是木牛哄的最高山顶,位于阿尔乡上方,马的背部在蜀海来尖,马前精肉在于莎俄来尖,麻曲到蜀海来尖为马尾部,特尔莫到蜀海来尖山脉为后腿,普昌足木村到莎俄来尖的山脉为前腿。甘洛县被称为“西部铅都”美誉,属于木牛哄山赐予的。这匹马的精肉应该是这些铅矿构成,埃岱、麻曲、乃赤、赤普片区的山脉属于马尾,这里的矿是最肥的,甘洛的铅矿主要从这里挖出去,并从马尾向马的内脏挖的趋势;沙俄助和特尔莫的山脉是马的后脚(特尔莫的矿在八十年代被挖空),普昌镇的马哈拉村对面的来雾区域的山脉属于马前脚(这个地方铅矿在八十年代左右被挖空,)洛莫片区的山脉属于马嘴(这个地方铅矿陆续出了一些,但产量不高)。因此,木牛哄是甘洛最肥沃的山.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木牛哄山(李新瑜 摄)

整个山都是铅锡矿,被原始森林覆盖。山背后是嘎嘎依达,各种动物和森林覆盖,对面是特克马鞍山和阿嘎觉木布山,是甘洛与峨边的边界;这两座山与木牛哄山并列为甘洛神山,甘洛祭司毕摩都认为此三座山都是他们的神灵之山,一般做“孜莫毕”(祝福仪式)都请此三座山的神,在彝族神话故事里,洪水泛滥时代,地下都被淹没了,而甘洛木牛哄还看得见马儿大的地盘,所以这里“木”具有两层意识,一层为天神,一层为骏马。在甘洛境内,最高的山峰应该说木牛哄山顶,最顶端海拔有4千多米左右。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长在木牛哄山脚下,对此山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对它灿烂的历史更是熟知略二,甘洛县主要的故事都发生在此山的脚下,包括阿苏拉则、兹阿莫坡坡,纳觉拉日,解放甘洛,甘洛建县,甘洛铅矿等故事。到木牛哄有三条路到山顶,一条是马的后脚,一条是马的前脚,一条是马头,到山顶,后脚最远,马头最近。马后脚到山顶这条路线风景最美,可以从甘洛县城开始起步到西呷(西呷此地方,以前是土司和诺伙冲突地带,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住人,有一颗威严的杉树长在此地方,解放甘洛后曾是部队驻扎地),西呷上面就是特尔莫(解放前,特尔莫是甘洛彝族重要的活动地方,是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以前有两个公母小水塘,八十年代出产过很多铅矿,一般挖几米处就能看到铅矿;站在特尔莫可以俯视甘洛县城领域,冬天经常有天鹅飞过。解放“诺伙”地区,解放军先控制特尔莫。从而控制了毕者纳觉地盘,解放甘洛起着战略地位作用,现在部队挖沟做战壕的痕迹还在,此地方的许多人跟着解放军干革命,解放凉山做出了贡献),过特尔莫后,就像乳头一样的山头,叫特尔俄足,这个山头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背后凹进去的,像弓一样,两边有小小的井水围绕着,此山下也出过铅矿。站在特尔俄足,可以鸟瞰整个甘洛主要领域,包括县城、田坝、玉田、嘎日、吉米等。夏天站在那里,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冬天站在那里,在云间漫步的感觉。过后要爬很陡路的一段路就能到“嘎多所则(三节天梯)”,是像爬梯子一样爬一陡一凹的三段路。“嘎多所则”索玛花很多,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过“嘎多所则”经过很陡一段路就到依孜阿莫,此地方是一个平坝的地方,有许多沼泽,长着许多水藻。再经过一段斜路,就到了蜀海来尖,“蜀海”指海水,是山顶的海,以前有点大,水有点深,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人经过其旁边,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后来人朝海水里放炮,水就变少了许多,也不是很深了,现长满了野草,但有许多娃娃鱼,九十年代村民经常逮娃娃鱼来买。海边有条路经过山尾,是村民砍木材的路。海另一边再走一个多小时的路,就达到“依洛哄哄(哄哄井)”,“哄哄”是水潮流的声音,声音有点大,但人是见不到水在流,只听到很大的水流声——哄哄哄……。在几个卵石中间,能看见一巴掌大的水井,只能用嘴喝,不能舀水。这个井一直有小碗水,你怎么喝,都是那点水,不喝也是那点水。从“哄哄井”旁边往上爬两个小时左右就达到莎俄来尖。这个地方也是相对平坦的地方,站在莎俄来尖的顶部就能看见整个甘洛县境内,背后是原始深林,清楚地看见木牛哄山顶,但这里没有一条路可以达到山顶,只有牧人和绵羊可以爬上去。在莎俄来尖有条路通向马拉哈村到普昌镇,这条路相对来说很陡。到山顶,还有另外一条路,从阿尔乡的哈木村上去,这条路相对垂直,只有砍木材和放牧人从这里上去,这条路能达到木马哄山顶,翻过山顶背后。山顶背后是一片原始深林,许多地方的树木还没有破坏。夏天站在木牛哄山顶上,风雨漂泊,雨雾长卷,疾风刷心的感觉;远景冲击着视野,身心很顺畅。我爬木牛哄山的路,经常走特尔莫这条路上去,从马拉哈爬上去的次数少,但从莎俄来尖走下来的次数就很多。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经常从斯普村出发,到特尔莫、特尔俄足、嘎多所则、依孜阿莫、蜀海来尖、哄哄井、莎俄来尖、马拉哈到斯普村。这样绕一圈需要十三个小时左右。我儿童时代经常围这路走过很多次。从阿尔乡哈木村那条路走过一次,并在山顶背后睡过两个晚上。因为走过这三条路,所以对三条路都相对很熟,对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记忆犹新,这三条路对我儿童时代的生活影响很深远,特别是特尔莫上去的这条路,风景优美,一路山可以领略许多心境。因为走过无许多次,所以对我身心教育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9S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