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贾巴子则:一双巧手绣出彝族千年文化

作者:王维华 俄木呷 苏玛马 发布时间:2017-11-03 原出处:凉山日报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贾巴子则指导外国友人体验彝族服饰文化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山有多秀丽,云彩有多精致,地上的彝裳就有多漂亮。在凉山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彝家妇女,因为结缘彝绣,改变一生。她身怀绝技,满腹民族情怀,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一双巧手,绣出彝族千年文化。她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贾巴子则。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谋生而绣  坚强母爱释放大能量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贾巴子则出生在金阳小米奥乡,她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彝绣巧手。从小母亲就教她一些简单的刺绣,闲暇时,常常依偎在母亲身旁,把弄制作彝族服饰的一些边角面料和缝纫工具。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中,便学会了彝族刺绣。8岁时,已经能够帮助母亲制作服饰,12岁时,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服饰制作。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本我以为,我这一生都会待在金阳,靠着制作彝族服饰过一辈子。但事与愿违,一切都在27岁那年发生了改变。”1991年,贾巴子则的丈夫离世,她独自带着两个2岁和3个月的儿子生活,仅靠务农已支撑不起全家人的开支,并且两个孩子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贾巴子则决定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到金阳县城,从事彝族服装制作。“刚开始,很多人都不信,我能凭借彝绣卖到钱,当时生活确实很困难,我们母子三人有吃过面条不加海椒、盐、味精,因为买不起啊。”贾巴子则说,生活有了起色是在1997年,那年,凉山州举办火把节,作为民间彝绣大师,受凉山州歌舞团邀请到西昌为大型歌舞晚会《五彩凉山》制作演出服饰,随后便决定留在西昌,开拓彝绣市场。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刚开始,在西昌市石塔街,贾巴子则租了一个10余平方米左右的小单间作为门市,母子三人吃、住、做生意都在那里。一张床,一台缝纫机,一张桌子,母子三人就这样开始了在西昌的生活,所有接到的服装订单也都在这里完成。贾巴子则彝绣事业的第一桶金是在2005年,那年,参加昭觉县彝族服饰大赛获得彝族传统服饰金奖、彝族改良服饰银奖、彝族服饰大赛彝族服饰创意奖,得到6000元。这笔钱在当时对于贾巴子则来说,数目不小。于是便用这笔钱成立贾佳彝族服饰厂,门市也随即扩大到2间。渐渐地,贾巴子则制作的彝族服装因其制作工艺精良,纹饰端庄,大气,在凉山有了名气。2010年,成立了凉山州彝族服饰文化研究会,贾巴子则担任首任会长。2012年,贾巴子则成立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有限公司,除了在凉山发展,公司在云南、贵州等地也有十余家批发代理销售商。2014年,在西昌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西昌市“大凉山”彝绣协会并担任会长。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1993年以来,就一直从事彝族服饰文化产业,还举办和受邀到州内各县市参加各类彝绣培训班,为脱贫攻坚产业脱贫贡献力量,培养了许多彝绣人才。近日,作为精准脱贫捐赠物资,还为金阳县南瓦乡地洛村送去了90套彝族服饰,为西昌市瓦都村送去63套彝族服饰。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领军人物 满腹民族情怀的“非遗”传承人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贾巴子则曾多次带领团队与员工受邀参加各项展演活动、艺术节、服饰大赛,其中包括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四川省艺术节、深圳博览会、凉山彝族服饰大赛等,多次获得四川省艺术节一等奖、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先进个人、凉山州州庆先进个人等几十项奖项。贾巴子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创始人、凉山州彝族服饰文化研究会会长、凉山州第三产业领军人物、十大感动凉山人物。其创立的公司是国家级首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彝族服饰产业园”的发起单位和责任单位、四川省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凉山州彝绣产业示范基地、凉山州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等,并建立了中国彝族服饰展示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从小爱好彝绣,生活也需要它。我们彝族服饰历史悠久,图案组合有规律也很自由,给我很多创造的空间。”贾巴子则说,彝族服饰的点、线、面、角相互交融特性,和挑花、扣花、十字绣、平绣等手法,造就了一件件艳丽多姿的彝族刺绣。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相比,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具有技法粗犷、色彩浓烈、集中反映彝族人图腾崇拜、民俗风情等特点。在多年来的彝族服饰制作中,贾巴子则融合现代因素,形成风格独特的彝绣。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市场上的成功,如彝族服饰现代婚纱、小西装、舞蹈装、学生校服、工作装、靠枕等款式。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传承,贾巴子则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考上了公务员。小儿子马泽博大学毕业后就跟着她一起从事彝族服饰创作,并将彝族服饰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目前,马泽博也是州级彝族服饰传承人。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脊梁。世人都说,彝族,是一个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而彝绣作为源远流长的载体,不仅仅是一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彝族人传承千年的文化结晶和文化瑰宝,是一种民族情怀,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维华 俄木呷 苏玛马)gm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