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信仰及祭祀活动

石林彝族撒尼人家的传统美术——撒尼神图

作者:堵绍娟 李朝阳 王绍祥 朱宇 李力 发布时间:2020-07-17 原出处:石林融媒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石林群山连绵、山石林立,在这样一个自然景观奇特的地方,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彝族撒尼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 
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毕摩被彝族撒尼人称为智者,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在彝族撒尼人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世家有自己的祖传经书和法具。父传子承是毕摩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毕摩图传承人毕跃光,出生于毕摩世家,从十四岁开始,便跟随爷爷学习画毕摩图。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图,是盛行于石林撒尼人家的传统美术,常见的有占卜图、看病图、用药图、法事场图等等,每种均为图文示意。其中,毕司图类似汉族的“天地”,最为常见。居住在老挖、月湖、寨海、雨布宜一带的彝族撒尼人家,几乎每户都会在家里面挂上一幅以求全家人平安健康。撒尼人认为万物有神,他们只信神,不信鬼,所以毕摩图又被称为撒尼神图。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图”:规格80cm×62cm,图中上下两行每行6人,共12人,手端饭碗,右手拿筷子像将要吃饭的样子,这十二人中排列最前的是一位古代彝族大毕摩,彝语叫“母兹毕亩波”,天皇大毕摩之意,第二位是“高则毕二司”,是古代地上开路毕司。后十位分别是管生育;管农牧;管水利,管土地等的吉祥之神,即“龙神”。图中人物造型独特新奇,主要表现在人头上的三摄毛。古代彝族服饰的大体概貌。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同时也成就了毕摩绘画的辉煌。在毕摩图中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也表明人类顽强不屈,在自然环境中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在毕摩图中,我们认识到人类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毕摩图以内心观照之法,近取诸物,远取诸身,仿自然万物之像,重在突出“骨”架,强调心灵观照,画面中突出“线条”的运用和单纯的色彩,追求平面和装饰性的效果,具有原始性。其图案人物变形、怪诞、神秘、空灵、断裂、残缺乃至“丑”等不完美的范畴,这种拙稚古朴、浑然天成、神秘而率真、生硬但又富力感的绘画形式,透出撒尼人一种独特的民族韵律与节奏的美。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图左右和下方绘有供桌等多种家具,生产、生活场景。旧时的毕摩图悬挂在毕摩世家筮莫世家。毕摩图中的人,既代表人,又代表神,代表吉祥美好的景物,是文化的崇拜、自然的崇拜,人们对美好生产生活环境的向往,对文化知识的渴求的一种表现。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图必须为毕摩所画才会显灵,彝族撒尼人相信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他们如果需要一张毕摩图一般用一斤米两个鸡蛋,半斤酒换取,意为“献饭”。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图传统的制作方法以印、绘、写三种手法结合,有简单的色彩,图文并茂。毕跃光家流传下来的印章,都是祖父辈亲手制作的,印章主要用于画人物轮廓,绘画时要干脆利落,特别是眉毛要一笔画成,寓于美好事物及愿望进展顺利。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5.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跃光的毕司图以传统纯手工制作方法,制作沿袭了拓、绘、写相结合的传统制作手法。绘制时,先用木尺在画布上划分格子,再将木雕神像模具涂上墨汁在画布上印上神像轮廓,接着用手笔凭手绘制其余图案并添加色彩,最后在相应位置书写彝文,毕跃光所画出的毕司图形象古朴生动、线条流畅,图文并茂,文化内涵深厚。毕跃光多年来积累了宝贵经验,他能熟练绘制“十二神像毕司图”“二十四卦签毕司图”“风水定位毕司图”“星宿占卜毕司图”等,2004年应邀参加阿诗玛文化国际研讨会期间出色完成了相关毕司图、经文的现场翻译和解说工作。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师承关系为毕勒(曾祖)-毕兴(祖父)-毕凤林(父亲)-毕跃光-尹明康(女婿)、毕洪兴(侄子)等人。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6.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尼人有着图腾崇拜的风俗。毕摩图要放在龙床上,也就是在正屋中堂的供桌上方。每年春节初二当天早上,撒尼长辈便会让全家老小一起敬拜毕摩图,预示来年风调雨顺。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药、农药、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在彝族撒尼人聚居的石林,毕摩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毕跃光,致力于传承彝族文化,他所珍藏的家传古书,正是著名的彝文典籍《指路经》,我从哪里来 又将去往何方?这或许是人类的共性思考,彝族《指路经》正与之相关,它由毕摩在葬礼上念诵,从死者所在之地,一站站指向远方,旨在将亡者的灵魂送回祖先发祥之地。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7.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翻开已经快破损的经书,毕跃光有些惋惜。这些都是祖辈们从毕跃光的祖师爷、爷爷到毕跃光父亲,是几辈人用心血研究出来的典籍。到了毕跃光这里,他每天有时间都会翻开经书来研读,不断采集、整理祖辈留下来的经文,对彝文中的不少经典进行加工,使彝文从少到多、由繁而简,从象形文字到表音的音节文字。从无标点到简单的断句符号,毕跃光对祖传经书都熟记于心,并且精通于用,毕跃光说祖传经书严禁赠与他人,旧书禁止丢弃。毕摩间相互抄录经书要择吉日。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8.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以前,毕摩的传承有较严格的规定,遵守传男不传女的规则,主要是世代家传,要等上一代毕摩去世后,他的下一代或者所传授的徒弟才能成为真正的毕摩,而且同一自然村、同一家族只允许有一个毕摩。在传承中, 首先按传承规则, 每个毕摩有责任和义务自己培养接班人, 首选对象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一般传内不传外,自己有儿子的就不再传给外姓外族。按家氏由祖上代代相传下来,一代中只能传给一个儿子。其次, 也可以通过拜师学艺获得毕摩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今年毕跃光已经六十岁了,他想让后辈们能够认识彝文并了解彝族文化,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进行传承。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9.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跃光说现在很多撒尼年轻人选择到外地务工,对毕摩图或者毕摩文化少有人关注,但幸运的是也有部分撒尼人在为此努力。比如撒尼教师和彝语新闻主播如果遇到发音或者写撒尼字方面的问题也会前去拜访毕跃光,而毕跃光也将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知道的知识进行授予。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0.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图的主要寓意就是全集人 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国家民委国际交流合作司副司长、教授巴莫阿依是这样给毕摩文化下的定义:“毕摩文化由毕摩们所创造和传承,以经书和仪式为载体,以神鬼信仰与巫术祭仪为核心,同时涉及包容了彝族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教育伦理、天文历法、文学艺术、风俗礼制、医药卫生等丰富内容的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研究彝族毕摩文化是研究彝族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就难以开启彝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彩斑斓的世界”。 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1.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斗转星移,岁月瞬逝,不少历史已为尘封,某些历史却犹如拨云见日,渐渐明朗起来。现在,毕跃光找到了第五代传承人金牛,从绘制手法到内容的授予,金牛已经可以熟练绘制毕摩图,并掌握到其中精髓的部分,这对于毕跃光而言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同时,毕跃光也加入了石林彝族自治县彝语课本编制行列,他希望孩子们不仅学到的是撒尼语,撒尼文字,还有更多隐藏在背后的撒尼文化。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2.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兴祭奠、造文字、立典章、设律科、文化初开、礼仪始备,毕摩文化也是阿诗玛文化的精髓,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坚守,现在,每天毕跃光都会抽出时间画毕摩图,沉浸在毕摩典籍的世界里,慢慢淬炼心性,用“美”回报时光与岁月,毕跃光说这是一份幸运,更是一种选择,但这条路他会一直坚持走下去。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3.jpg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大老挖毕摩图》(传统美术)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政复【2005】57号)批准,被列为第一批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vq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