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信仰及祭祀活动

红河尼苏人毕摩丧葬说唱《查姆》

作者:项红 发布时间:2010-02-2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编者按:在古代的彝文经籍中,云贵川的彝族先民们自称“尼”或“尼苏”,彝文“尼”字的写法在云贵川的古彝文中相同,随着语言的历史音变,该词分化出诺、纳、尼、讷等音。红河的彝族绝大多数自称为“尼苏”,保留了古音的读法。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查姆》是用老彝文记载并广泛流传的一部史诗。史诗以彝文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底土、新资、妥甸;红河州的石屏、建水、元阳和玉溪地区的新平,以及峨山等地的彝族民间。史诗在彝族毕摩经籍中属起源经类书,也只能由彝族毕摩唱诵,一般人不能妄为。在云南彝文典籍中则被归为"查苏"类,"查苏"的意思是"寻源",创世史诗《查姆》在彝文经籍的范畴内即属于这类作品。"查姆"是彝语音译,意为"万物起源"。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一个"查",而在"查苏"类经籍中有一百二十多个"查"。整理后出版的汉文本《查姆》只有十一个"查",共3500余行,分上下两部。上部讲述天地起源和人类起源;下部讲述棉麻、绸缎、金银、铜铁锡、纸笔书等生活用品的来历。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丧葬种类与相应经书 

李亮文毕摩,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乡水卜龙村村民,男,1940年出生,由于他只会彝文和当地话,因此,李亮文的三儿子李金德成为了笔者的翻译。李金德1973年出生,今同父母居住在一起。李亮文从1962年开始,跟从其舅舅施文科学习毕摩文化。施文科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曾是最出名的大毕摩之一。李亮文与施文科的毕摩演唱,由云南民族古籍办公室主任普学旺翻译成《万物的起源》,于1988年出版。李亮文还获得优秀音乐艺人的称号。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李亮文毕摩介绍,当地彝族人认为人死后归族是有条件的。未婚、无子、夭折和自杀、他杀、凶杀、得传染病而亡等非正常死亡的人,均不能享受念指路经归族的资格,将被视为孤魂野鬼。不足30岁的亡人不能享受钉棺材的资格;凶杀、自杀、得传染病而死的人的尸首不能进入正堂,要在房前临时搭建一个棚子,将棺材安置其内进行祭祀。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经书繁多,分为祭祀经、占卜经、驱鬼经、送鬼经、指路经、招魂经等几大类数百种。过去彝族人办丧事要持续十来天,毕摩要念六七天的经, 而现在一般举行两天一夜的丧事,念经也要念两天一夜。在丧葬中,要用到两套经书。一套是给当过官、有名气的人念的,一套是给普通人念的。这两部经书都有两卷,目前在元阳地区,由于符合当过官、正常死亡、有儿女,并且丧葬的安排、布置必须按照毕摩的要求等条件的普通百姓不多,因此在办多数丧事时,毕摩都念诵第二大经,而将第一大经书摆在灵位旁边,母书放在左边,公书放在右边。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经书外,毕摩还有神扇、法帽、法铃、签筒等法具。法帽是纺织的斗笠,是毕摩与神接触的保护伞,重大法事必须戴上,每做过一次祭祖大典后要在法帽上钉一层薄羊毛毡。在法帽上系一对鹰爪,据说会使所念之经更灵验。法衣是毛线织成的毡衫,或用丝织品、麻织品制成,有黄、红两色。丧事法事披黄色, 嫁娶喜事法事披红色。签筒彝语叫“维吐”,有上方作龙口形,下方作龙尾形的;也有签筒头似鸭嘴形,尾似圆形的。内装有签条39根,签条头削尖的代表男,削平的代表女,作占卜用。神扇彝语称“勤克”、“涛秋”,祝福、超脱、请神、招神、驱鬼时用,用铜、竹或木做成。神扇上雕刻有鹰像或虎像,或涂上土漆,供毕摩在庄重场合使用。神铃彝语称“毕居”、“西株”,作法时唤醒神灵和请神用。为铜制喇叭形,有铜柄或木柄可持摇,用以传送人、神、鬼之间的信息。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祭丧前期准备

通常一场丧葬由一个大毕摩主管,然后由大毕摩挑选3到5个小毕摩念诵小经书。每卷经书由若干小标题划分为若干小节,李亮文称之为“第几课”。大毕摩所念《公查》的内容为:第一课《装棺经》,将亡者好好地洗干净;第二课当过官的念,没当过官的不念;第三课没有老婆、子女的不念;第四课杀一只猪、一头牛的就念,不杀的就不念;第五课死者没有出过事故的就念诵,否则不念;第六课死人放进棺材后,家人如果给亡人穿了长袍就念,否则不念;第七课将作法的费用、牺牲用了多少念给亡人听;第八课讲述从原始时代不穿衣服的猴子到人的变化,其间衣服是谁做的(有具体人名),是谁穿的;第九课讲述那衣裳织布用了多少天;第十课讲述原始时的那个人给他姐姐织布;第十一课讲这套衣裳做给你了,在世上的人希望好的方面留下来,不好的方面祛除。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母查》与《公查》一起唱,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两个毕摩一起念诵该经文。第一课与《公查》相同;第二课摆好灵堂,不好的全部除掉;第三课出过事故的人, 讲述他怎么出的事,问清死因;第四课讲述正常死亡的人能归顺老祖宗,非正常死亡的人则不然;第五课讲述以前古时人不会死,打了一只猴子回来,将猴子放进了棺材里,要祈福。天上人知道后要打开棺材看,但却打不开,于是变成苍蝇钻进去,结果发现里面不是人而是一只猴子,上天被激怒了,从此万物都会死了;第六课将大米、包谷、黄豆等粮食都送给亡人,放进棺材里;第七课分为十二种:从鼠日开始,十二天见十二个神仙,哪一天死的,死后就变成什么,变成什么就念哪一个经;第八课按十二时辰排列;第九课什么时辰死的变成什么就念哪个经。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丧的中心是大毕摩所在的祭坛。念大经时做的祭坛要念5天5夜经,还要有5种牺牲:牛、猪、羊、鸭、鸡,分作5个晚上宰杀。做小祭坛就相对简单一些,由亡者家里决定,杀牛、猪不限制数量,一些贫困的家庭随便杀一只鸡也可以。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发丧

祭坛摆好后,毕摩还要在客人到达的前一天念《戴孝经》。棺材在门口时要继续念两出经。一次是亲戚来了,牵一头牛、猪的,就念诵《戴孝经》;二次是晚上念《晚斋经》;嫁出去的姑娘没有回家的,就念经替她们哭。第三次是念亡人从生到死的功绩;等到凌晨4到5点,亡人的一家人和亲戚围着棺材转,这时毕摩绕棺材再念一遍经,表示已经为亡人把路子打开,可以发丧了,让亡人放心地走,这就是《开路经》。最后把灵柩抬到村外发丧,毕摩念《指路经》,念毕后发丧,整个丧事终了。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