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浅谈凉山彝族生活习俗的历史变迁

作者:吴华清 熊阿牛 发布时间:2021-11-22 原出处:中国彝族网 点赞+(

摘要 :凉山彝族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与生活习俗。注重阐述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彝族服饰;独具风味、开胃健脾的民族饮食;美观大方、朴实的民族独居;能征服自然环境的民族精神。要继承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消除那种落后、愚昧不科学的生活习俗。
关键词 :凉山;彝族;生活习俗;居住;饮食;服饰;行走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image.png

(温暖的彝家 宋卫华摄)

彝族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礼貌好客的古老民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滇)、四川(川)、贵州(黔)、广西(桂)等省区;人口已达到八百多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世界上各民族都具有自己不同的日常生活方式与习俗。我们凉山彝族人民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经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征的传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面通过凉山彝族的衣、食、住、行等四个方面来浅谈浅谈一下凉山彝族生活习俗的演变。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居住

凉山彝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当然有些少数民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杂居。大聚居、小分散是凉山彝族居住的主要特点。由于彝族是农业和畜牧业兼营的民族,再加上解放前受到其他民族和本民族内部的冤家械斗,因此,他们的住宅多数选择在地势险要的高山、半山腰的斜坡上,或者选在接近河谷的向阳山坡,或选在有森林和水源丰富的山边坡,这样,有险可守,高能望远,有藏能打;有粮能收,有羊能养的优点。彝族“尔比”①(格言):“居前有坝能耕田,居后有山能牧羊,居下有河能养鱼,居左有平能放羊”这些都是最理想的居所处。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以二、三十户为一个据点,但是,他们喜欢独院居住。由于彝族是农牧兼营的,如果全部集中在一起,耕地少,畜牧难以发展,加上多数居住在雨季多的地方,地面稀泥巴多。还有打战能分散藏攻的方便,因此,他们就喜欢分散独居。多数为长方形的简陋草房或木板房和竹叶房。房子正屋由三部分构成:正中稍偏右的地方设锅庄(火塘),由三块石头支撑,锅儿放在三块石头上煮饭,根据三块石头设定位方向,从进门的方位确定,一块石庄在东北方向叫“尼莫”②是家里的前辈们坐的位置;一块石头庄在东南方向叫“呷几”③是妇女们坐的位置;一块石庄在东北方向叫“呷洛”④是客人坐的位置。入门左侧为牲口圈,有木条来分开,牲口为什么与人一起住呢?由于气候寒冷和防止被盗。右侧为卧室兼贵重物品储藏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室内锅庄火塘、门窗、四角、屋顶角有丰富的雕刻花纹。有牛羊头、鸟兽、花草等。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住房的外部构造来分为: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四公衣⑤(棚子);2. 麻公衣⑥(竹房);3. 皮衣⑦(木板房);4. 日衣⑧(草房);5. 竹底⑨(蔑折屋);6. 古尔衣⑩(瓦房)。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后,由于彝族人民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而提高,因此,他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比较好的改善,把上面六种建房中的前面五种基本上消失,最后一种(古尔衣)瓦房普及了,经济比较宽裕的家庭,已经建成高楼房,人与牲口分居,基本上跟汉族的房屋相同,少数超过汉房。有些向交通方便的平坝地方移民,多数进行退耕还林。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服饰

凉山彝族服饰是我们中华民族服饰当中朴素美观,富于民族色彩。有美丽的花纹图案,有桃花、刺绣、贴花、滚边、花卉、植物、动物、几何图案;日用品、自然现象、富贵吉祥图案等,用五色布料剪成花样,或用丝线先盘绕成各式花纹,或用白银做成各种花纹再缝贴在衣服上。彝族服饰中的花纹内容极为丰富,从而创造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图案。这是我们彝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服装因地方不同而各异。以裤脚大小来划分,大、中、小裤脚区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大裤脚区(义诺服饰) (11) ,以美姑县为代表。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中裤脚区(圣乍服饰) (12) ,以喜德县为代表。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小裤脚区(阿杜所地服饰) (13) ,以布拖县为代表。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三区服饰基本相同,也有不同之处,服装的大小不同,花纹不同。凉山彝族男子上身均穿窄袖右斜襟贴上衣,下装穿着、大、中、小的裤子。头上留小块头发叫“祖尔(汉名叫“天菩萨”)。头上戴着数尺长的黑、深蓝色布帕,在右前方扎成一根细尖的“祖体”(汉族称“英雄结”)。左耳戴黄色或红色大耳珠,珠下有黑丝线,左叉背着装烟和吸烟用具的皮包,下穿草鞋,外披“察尔瓦”“披毡”(阶石、瓦拉)。凉山彝族妇女多穿绣花的上衣,下身穿裙子,他们的年龄不同而穿的花纹颜色不同,中、老妇女用黑色头帕戴,青年妇女盖头帕,压以发辨,戴耳环,戴各种手饰,少数挂带着烟荷包,穿着草鞋,外披“察尔瓦”(披毡)“阶石瓦拉”。三个地区的服饰有不同,这里不分别谈论了。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后,彝族人民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他们的各种民族生活习俗也随之而发展,继承美丽、朴素、大方的民族服装以外,接受方便的汉族服装。多数在集会、赶场、结婚、丧葬、“充毕”时才穿民族服装。穿草鞋和戴耳珠的人很少了,披“察尔瓦”的也少了。但是,大多数彝族人民都保留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传统节日等等。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饮食

凉山彝族人民传统很丰富。主食类除了少量的大米和面粉以外,还有很多丰富的杂粮,如: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杂粮营养很丰富,彝族也很喜欢吃杂粮。如:喜欢吃玉米面饭,玉米粑、荞粑、燕麦炒面、土豆片、土豆条、土豆丝等,副食主要有连渣洛、酸菜、四季豆、青菜、圆根萝卜等。肉食以猪、牛、羊、鸡肉为主,忌吃狗肉。食器主要以木、竹做成的木盆、木碗、小竹簸、马勺、木杯、银杯、铜杯等。现在彝族人民利用以上天然无公害材料所制作出来的食品加上天然佐料,各中饮食都具有独特的风味。不仅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且还能美容养颜、清热解毒、开胃健脾等功效。因此,以上几种美食是彝家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彝族有句谚语 真是说得好:“生活他家好,睡觉自家好”。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饮酒是彝族饮食传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彝族有句格言:彝家的美酒,汉家的的茶“。意思是彝家以美酒最为珍贵,待客先敬酒;汉家以茶最为珍贵,待客先敬茶。彝族人民十分好客,经常以酒待客,有”无酒不成敬意“之说。彝族人民饮酒还各种场合有不同的意义。故彝族传统酒歌已如此唱道:“房圈屋内酒、女儿姑娘酒、缝衣刺绣酒、结婚嫁女酒、迎新待客酒、民族团结酒、兄弟和睦酒、聚会议事酒、说理解冤酒、亲朋好友酒、早晚问安酒等。彝家的美食美酒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欢迎各族同胞兄弟姐妹到凉山来作客,品尝凉山彝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美食、美酒。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行走

凉山地区山高路陡,地势险要,交通困难。因此,凉山彝族人民赶场、集会,串亲等都是步行,只有少数人以马代步,彝族人善于行走和爬山。不管山再高,路再远,河再大,沟再深,都靠自已的双脚走。两三天的路程也得走,有村庄的就到别人家借住,彝族人对人相当好,不管是认识或不认识的,都欢迎你借住,并煮点饭给你吃,甚至有的还杀鸡宰羊以及美酒来招待你。使你感到一种回到家的温馨感觉。彝族有句格言:“黑彝四方亲,白彝藤网亲。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没有不亲的,只有不爱的。这些体现了凉山彝族对亲戚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就是”在家靠亲戚,出门靠朋友“的道理。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亲戚朋友,哪里就有家。不过在黑暗的奴隶社会里,谁也不敢独走他乡。因为那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若你在半路上遇到土匪,他就把你抓去当自家的奴隶和卖给他人当奴隶。彝族人民非常喜欢骏马和猎狗。因为以前彝族主要靠骏马来驮运东西和人骑马,以马代步。猎狗不仅能守家,还能对付凶狠的野兽帮助人民征服自然。如今彝族人有无骏马和猎狗都无所谓,不再有猛兽来侵害人民。交通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正在进行村村通公路的建设。宽广的公路已代替了过去的“羊肠小道”坚实的石拱桥代替了以前的木桥,铁索桥,藤索桥,竹滑桥等,各种各样的汽车代替了骏马载运东西和运客,有不少人还拥有了私车,人民不再受走远路之苦了。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凉山彝族人民打破了陈规陋习,不少腐朽落后的习惯已越来越被人们抛弃,有价值的传统习俗被人们继承与发扬或使之更新和发展。生活在新社会的彝族人民正向着科学、文明、健康、繁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演变生活习俗。用快乐的火把来祈求全民族的平安幸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用火炬来驱灾除邪,用火焰来驱逐那些不平等的等级制度、不自由的婚姻爱情、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铺张浪费的丧葬礼仪。既有继承、又有摒弃;既有吸收,又有改革和创新。向着凉山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努力奋斗,并将向新的、更高的发展推进。进一步了解各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俗,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民族习俗,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幸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望全国各民族,甚至全世界的各民族关注凉山、了解凉山、发展凉山、支持凉山、投资凉山、创新凉山、发展凉山,把凉山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全国最大的民族旅游胜地。hX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注释:
① “尔比”相当于汉语的成语、格言和谚语等等。是彝族人民千百年生活经验的结晶。它有着广泛的群众性,严格的逻辑性,语言精炼生动,说理透彻的成语。
② “尼莫”:三块锅庄的方位来确定,偏右上方的东北方向,前辈老人坐位。
③ “呷几”:锅庄的偏右下方的东南方向,烧火和妇女们坐位。
④ “呷洛”:锅庄的偏左的西北方向,客人坐位。
⑤ “四公衣”(棚子):构造简单,屋顶覆树枝,四周主干用木料,用藤条将树枝架套篾折,屋顶覆竹的房子。
⑥ 麻公衣(竹房):四周为木架套篾折,屋顶覆竹的房子。
⑦ 皮衣(木板房):四周为土墙,上覆木板,上面石头压,防止狂风吹。
⑧ 日衣(草房):四周围土墙,上面木料架,中层竹条捆,上层覆草。  
⑨ 竹衣(篾折屋):四周木料柱,外层竹编板,上覆也竹编板。
⑩ 古尔衣(瓦房):四周围土墙,上面木料架,顶层覆瓦板。
(11) 义诺服饰:根据地区的语言和服装划分,以美姑县为代表。包括雷波、马边、峨边县和甘洛、越西、昭觉等县的部分地区。
(12) 圣乍服饰:以喜德、越西、冕宁县为代表,包括西昌、盐源、木里县的大部和甘洛、昭觉等县的局部地区。
(13) 阿杜所地服饰:以布拖、普格县为代表,包括宁南、会理、会东、金阳等县的部分地区。

作者简介:吴华清,(彝名:瓦西门尔),男,彝族,共产党员,生于1961年12月25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人。1986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民语系82级彝文班(本科)。1986年分到凉山州雷波县民族中学任教,中学一级教师,彝语文教研组长。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雷波分所办公室副主任,彝学学会会员。2005年12月15日任《世界华人文献研究交流中心》名誉理事长。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获奖。1993年3月6日雷波县第九届政协委员,1994年被评为雷波县优秀教师,2000年12月被评为四川省彝语文先进工作者,2006年1月被评为凉山州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10月凉山州初中彝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6年12月15日在凉山州第二届一类模式中学理科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6年8月16日被世界杰出华人协会授予“世界杰出华人”称号。2007年5月18日在雷波县初中彝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凉山州2011年第一届两类模式中小学双语教师教学设计及课件制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两篇)。二等奖(一篇)。
原载:中国彝族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所属专题:

凉山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