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凉山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现代解读

作者:​毛晓英 肖雪 发布时间:2022-12-24 原出处:​《科学与财富》2015年Z2期 点赞+(

​摘要:古代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故事广泛流传于凉山彝区,支格阿鲁成为了凉山彝族家喻户晓的名字,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支格阿鲁文化。本文试图从文化和人类学的视角解读在现代化浪潮中发展和变迁的凉山彝族支格阿鲁文化。
关键词:凉山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现代性;解读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
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 支格阿鲁文化的范畴

关于古代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的传说、典故、神话、英雄史诗、史书、谱牒、天文历算书等遍布整个凉山彝族地区。“支格阿鲁”这个名字在绝大多数彝族地区家喻户晓,是一位全体彝族认同的著名英雄,各地区彝族人都把他作为自己最崇敬的民族英雄来颂扬。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么是支格阿鲁文化?支格阿鲁的文化指的是有关支格阿鲁的口头流传内容,有关支格阿鲁的历史文献、毕摩经书、谱蝶书、天文历算书、神话、传说、故事、典故、英雄史诗等文献以及现代文人创作的有关支格阿鲁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有关支格阿鲁的雕塑、画像、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有关支格阿鲁的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彝族人民有关支格阿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上述支格阿鲁文化带来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等等,均属支格阿鲁文化范畴。一句话,古今彝族社会中与支格阿鲁相关的文化均为支格阿鲁文化。[1]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学理上讲,“现代”是一个复杂的理念,与之相关的“现代化”、“现代性”等概念一直被学术界争论不休。常见看法认为,现代是指以来的中国社会;现代化可以理解为以中世纪或封建制度为开端,伴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涉及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以及文化领域的整体性的社会变迁,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其实现念是无孔不入的,在民间社会中一样生根发芽,并且使之表现出与大传统的现代化不同的潜移默化的自在自为的演进过程。本文探讨的支格阿鲁文化的现代性即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体现在当代彝族的民俗生活、观念,乃至心理方面的文化内涵。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凉山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现代体现

凉山彝族支格阿鲁文化范畴广、涉及领域宽,但在现代生活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文学。支格阿鲁文学是整个支格阿鲁文化中内容最多而且十分重要的部分。有关支格阿鲁的文学,如神话、传说故事、英雄史诗和典故等十分丰富,大量地流传于凉山各地。其流传形式有口头形式也有书面形式。各地支格阿鲁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并伴有复杂的地域、方言、支系等变异现象。目前已经有了多本关于支格阿鲁故事译本,还有部分关于支格阿鲁的影视文学作品问世,对于支格阿鲁文化的宣传、研究与传承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艺术。从流传于凉山各地的有关支格阿鲁的文献、文物、雕塑、绘画及现代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彝族支格阿鲁文化中凸显了彝族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彝族的现代艺术有了更多的表现主题和变化空间。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绘画。如,巴莫曲布嫫的著作《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中收集了多幅有关支格阿鲁的绘画作品,并介绍了彝族毕摩在宗教仪式上绘画“神图”。[2] 部分艺术家专门以支格阿鲁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在彝族餐馆、餐具和传统装饰品上也有支格阿鲁的画像。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雕塑。如,西昌民族风情园广场上都有支格阿鲁的塑像和浮雕图。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音乐舞蹈。彝族民间广泛流传着各种酒歌、颂歌、祭祀歌、哭嫁歌、指路歌等。舞蹈中也有模拟动物动作的“斗鸡”、“斗牛”舞蹈动作,还有“打歌”、“跳歌”、“达体舞”等民间舞蹈。这些在支格阿鲁的文字记载中均有体现。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哲学思想。支格阿鲁文化直接体现出了凉山彝族人民的宇宙天地观、万物运动观、自然生死观、古朴的辩证观等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和彝族的、神话传说密切联系,没有严密的推理、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式,是一种典型的东方式悟性思维。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宗教信仰。在凉山彝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神圣的高位。支格阿鲁文化中反映的种种现象在彝族人的现代生活中仍处处可见,主要体现为彝族人的万物有灵观、近祖崇拜、鬼怪信仰、毕摩文化和苏尼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的支格阿鲁是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摩经书和宗教仪式中,经常用支格阿鲁神灵来对付妖魔鬼怪。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伦理道德。支格阿鲁故事中反映的虽然是古代社会彝族先民朴素的伦理道德观,但传承发展到现代,其中的崇尚勇敢、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和慷慨大方的美德仍然为现代凉山彝族所追求。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 凉山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现代解读

(一)与彝民族的宗教生活的紧密结合。支格阿鲁文化的各种文化现象都能在凉山彝族的宗教祭祖或日常宗教生活中得到体现。在凉山彝族的宗教仪式上,毕摩一方面用支格阿鲁的神灵来驱赶妖魔鬼怪,另一方面又希望借助他的神力来庇佑彝族后代。这使得支格阿鲁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英雄或人,而是成为一种神秘力量的符号,彝族人希望通过传承这一宗教仪式使支格阿鲁的精神泽被后人。仪式的中心由求神护佑转变为求具有神秘力量的特殊人物庇佑。曾经在20世纪60、70代被视作“封建迷信”的凉山彝族宗教活动近二三十年不仅复兴,而且有繁荣的势头。这些彝族的仪式活动随着国家民族政策的发展完善,也伴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热潮重新出现在凉山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彝族精神世界的另一种依托。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传统支格阿鲁文化的世俗化与多样化发展。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策略实施后,凉山彝族的毕摩信仰发展越燃越炽,由一般宗教仪式所衍生出观光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申报等一系列当地相关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策略。可见,凉山彝族通过发展传统的宗教民俗仪式来寄托民俗主体的显现愿望与世俗需求。这种传统文化的变化往往呈现出世俗化、多样化的特点,而其复兴、变异与创新也并不是单独一股力量就可以促成的,它的现代化转型通常是多要素融合和妥协的结果。这也使得支格阿鲁文化在凉山彝族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变异和调适的新形式层出不穷。正如乌丙安教授在《民俗学原理》一书中所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人类的民俗传承就会传送大量信息满足人们的种种需求,并适应社会的变迁发展新形式的民俗传承”。[3] 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也认为:“一个根植于文化底层的理念框架或对于宇宙存在的基本立场,在变迁的时代里,特别是在现代工商业的时代里,其转化的方向就会很自然的趋向于对生活的适应,尤其是在一般民众的层次里,就更易于趋向于现实功利态度的转化。”[4]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支格阿鲁文化中的国家在场的凸显。吉登斯在《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中指出,所谓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差异,主要在于现代社会以民族-国家为特征,即国家与社会高度融合。[5] 在传统彝族社会里,由于地理的天然屏障,国家对人民的控制难以达到深入民风民俗的程度,各种民俗共同体,如家支、村落等有很大自治权。而越是现代的国家,政府对民间社会的支配能力越全面和深入。改革开放以后,凉山州政府认为这些宗教仪式并不等同“封建迷信”,而是彝族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意识到彝族文化发展和保护对凉山州经济文化发展、打造凉山地方特色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出资大力培训相关人员进行彝文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翻译;所有的临街店铺名、单位名称必须用中文和彝文两种文字书写;2007年在政府支持下,彝族毕摩文化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并在美姑县成立毕摩文化研究中心,还主办了第四届国际彝学会……彝族传统的支格阿鲁信仰由于具有民族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仪式也就成为了具有多重价值功用的民俗事象,又进一步促进了其在国家形塑之下的繁荣。“人们把传统文化作为素材,在国家容忍的框架里重新塑造出来,进行自己的文化生产”,[6]更加凸显出民族-国家趋同的现代化特征。最后在经济发展的强大促力下,支格阿鲁的现代化发展在凉山逐渐演变为政府、彝族精英和毕摩三方合力推动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一种现实结果。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支格阿鲁精神中现代务实性的强化。由于住在西南地区,受天然的地理屏障的隔离,凉山彝族大多数居住在二半山以上的地区,以种植和放牧为生,受教育程度与广度相对偏低。这些客观因素却并未妨碍凉山彝族慷慨大方性格的形成。家里来客人了,向邻居家借鸡、借猪杀给客人吃的例子并不少见。彝族人认为身为支格阿鲁的后代,不仅要勇敢,还有大方,因此凉山彝族很注重自身形象和面子,往往难以顾全家中的实际经济状况。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凉山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从而也强化了以人欲为合理性的文化特征,在“以人为本”为旗帜的现代化过程中,民俗主体的世俗需求获得了更充分的满足,凉山彝族在传统的性格特点和伦理道德中也加入了现代务实精神,崇尚脚踏实地和辛劳勤俭,从而也更体现出凉山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现代特征。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支格阿鲁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凉山彝族毕摩仪式作为传统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能达到传承彝族传统宗教文化等多种目的,同时也是一股强化族群认同的凝聚力,其宗教仪式的教育内涵和意义是现代教育手段,以及其他传统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彝族在进行支格阿鲁文学创作、影视制作或宗教活动时,都是对有关天文地理、彝族历法、家支谱牒、彝族历史、诗歌吟唱等各种知识的重复、再认识和再加工。通过这些活动,教育人们熟悉彝族祖先的来源和迁徙之路,牢记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生活禁忌,了解彝族传统的口承文学。通过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使得支格阿鲁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彝族人传递生产、生活经验和技能并借以生存下去的基本手段,也使之成为使“那些看不见的力代代相传并渐而神秘化的途径。这种教育总是致力于维护现状和给青年人传授那些在变化中固有的东西。”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 结语

凉山彝族人民以文学艺术的手段在洋洋13000多行的史诗《支格阿鲁》以神奇诡谲的叙事手法,平实质朴的用辞,靓丽华艳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射杀日月,降伏雷公,克风降雾,铲妖除恶,战天斗地,济世救民”的经典英雄人物形像。他上天入海、测天量地、扶弱抑强、射日月,降雷神、制妖灭怪、打造江山、战胜凶恶强敌等等伟大英雄业绩,无不蕴涵着彝族人民的理想和追求。而凉山彝族的支格阿鲁文化也反映了战胜邪恶、勇敢正义、抑恶扶弱、和平友爱、团结和谐等民族精神,是维系凉山彝族崇尚英雄情结,蕴涵着彝民族战胜自然灾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精神。支格阿鲁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在凉山经济和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推动下,不断调适、变化、创新,呈现出现代化、世俗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更突出了凉山彝族自豪、自尊、自爱、自强与务实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凸显出政府、社会和民族精英、宗教人士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a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 洛边木果. 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究[M].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2] 巴莫曲布嫫. 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M].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4.
[3] 乌丙安. 民俗学原理[M].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4] 李亦园. 人类的视野[M].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5] 吉登斯. 民族-国家与暴力[M]. 三联出版社,1998.
[6] 高丙中. 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 (1).
[7] [美]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吴元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0.

原载:《科学与财富》2015年Z2期;文字来源:文秘帮。

所属专题:

凉山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