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文化才能提升野生菌的价值
晚上8:30,一场“野生菌文化沙龙”在南华县两旗海湿地公园旁的“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二楼会议室进行。原以为主角只有我们杭州的老朋友韩省华院长,出乎意料的是一下子来了六七位专家学者,职业各异,有菌类专家、哲学教授、社会学者、心理学家、主任医师,都是能够从自己专业角度对野生菌侃侃而谈的陌生人,大家听了都受益匪浅。南华本土今晚参加活动的文艺界人士有李天永、郭志安、徐社川、卞育能、方绍友、夏先龙、刘忠颖、李璐、欧丽萍、周汉德、者美春等十余人。
在南华县,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我们探讨了许多年了,常谈常新,每年都能听到新的阐释,新的认知,大家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科学与文学相平行,内容、结构完全不同,但其表达形式又都是相通的。很多有成就的科学家,除具有科学天才之外,大多都是些文艺家。韩省华举例袁隆平小提琴拉得非常好,华罗庚的诗也写得很好,让我们听了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令人吃惊的是,今晚韩院长在我们众人面前,郑重宣布了他的遗嘱:假若那一天他病危了,不要抢救,不要浪费钱财,请给他喝一碗毒蘑菇汤!我知道韩院长是个非常有自己思考的人,一辈子与蘑菇结缘,如痴如醉,难道他还想用这样的一种方式了结自己的一生!就吃惊地问他为何要立这样的遗嘱?他后来给大家作了一番解释,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他的原话有这样两个意思:一、吃了毒蘑菇后,让他死得更快一些,肉体上少受些痛苦。二、吃下这一碗毒蘑菇之后,说不定就会出现奇迹,生命又被挽救了回来。心理分析,生活中的韩院长,真还是性情中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哲学家分析野生菌,对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也有启示性。他说野生菌作为一种食品,单从吃的味觉来讲,就是一个味道,不外乎酸甜苦辣之类,但它还有视觉、听觉、幻觉、感观等等,都可以供我们进行文学艺术创作之用。心理学家想像也奇特,她从自然界一些野生菌与植物的共生现象,如松茸、鸡枞,来探讨人类社会关系,谈到我们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学家的观点就似乎有点奇谈怪论:他说,野生菌本来就不是给工人农民这样的群体吃的,而是给富人阶层中的肥胖者吃的。吃菌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为了填饱肚子。穷人不要吃菌子,肥胖的富人可以多吃菌子减肥治病。他的发言是针对我所讲的“吃野生菌对身体两大危害”中的一种而言的。但他说饭都吃不饱的人就不要吃野生菌,道理也许有一点,但穷人不要吃野生菌我是第一次听到,少了一点人性的光辉,明显有歧视劳动者之嫌。
南华的野生菌,如果只是把它当作一般食材,可惜了!若老是在低端徘徊,没有其文化底蕴及丰富内涵提升,是不会有多大的商业价值。多年前,我就曾大声疾呼过,我们南华要从战略的高度推动野生菌文化建设!也不是建个野生菌博物馆、研究出一些大数据这么简单。这个野生菌文化广义很大,它包涵野生菌生态文化、野生菌农耕文化、野生菌产业文化、野生菌美食文化、野生菌养生文化、野生菌安全文化……野生菌文化奠定了,其产值才会像茶叶一样,成千上万地翻倍增长。
今晚文联主席李天永围绕南华县的文化定位谈了两点:一是道路博物馆;二是野生菌王国。引古论今,引经据典,谈论也有一定高度。徐社川向菌类专家提了个问题:说是桉树底下的菌子吃不得?但他把桉树底下的鸡枞拿去卖给人家,照样有人买。刘忠颖向研究野生菌的专家们提议,能不能开发一种试纸,吃野生菌的时候用于检测是否有毒?或研发一种检测软件,用手机一照就能识别出毒蘑菇。虽然对野生毒蘑菇目前还没有十分圆满的解决办法,但这些思考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2018-08-0922:50:25)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