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说与口承文学

非遗名录:什喜尼支嘿(省级 凉山)

作者:凉山非遗中心 发布时间:2021-04-23 原出处:​凉山非遗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导读】

彝族什喜尼支嘿的价值一是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什喜尼支嘿是长期在彝人当中生根、开花、结果并牢牢扎根于彝族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她对彝族叙事诗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项目名称:什喜尼支嘿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凉山彝人 (列来拉杜摄)

【产生年代】

彝族所在地口夹文学什喜尼支嘿源远流长。关于什喜尼支嘿的起源时间,各个学界的看法不一致,有研究者认为起源于母系社会时期,其依据是彝族史书《勤俄特依》里记载着“史勤俄特”马尔买父的事,形成于原始公社时期,彝族祖先就在集体劳动中以唱劳动号子,形成了一代又一代的婚礼歌,跨越了若干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用彝语创作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至今,而且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加工,并以辩让性的优美词句达到个个彝人所接受的婚词。由于千百年来都有彝族母语传播,直到现代才被外界人了解,才知道有什喜尼支嘿的存在。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分布区域】

彝族口头文学什喜尼支嘿流传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布拖、德昌、昭觉县和西昌市部份地区的彝族村村寨寨。根据地理位置、土语及服饰的差异,什喜尼支嘿的风格可分为布拖县和其它三县一市两个流派;布拖流派为40个乡,普格、德昌、昭觉、西昌为一个流派,共有54个乡镇,两个流派的什喜尼支嘿大同小异。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本内容】

彝族什喜尼支嘿的内容是用彝语创作的一种原生形态,在民间也是用彝语来传唱的。作品以结婚时新郎新娘为主线,用诗作语言,以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以传唱的形式讲述天文、地理、山川河流、风俗习惯、民族传统。其语言细腻、情意委婉、寓意深刻。它以“尔比尔吉”(格言)为唱词内容进行说唱,是彝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因其语言生动凝炼,富于哲理、想象丰富、句式整齐,既青韵铿锵,便于吟咏,又旋律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另一种说唱词叫“克哲”,每当在婚礼嫁聚中常常同“尔比尔吉”结合使用,加深对听众的吸利力和凝聚力。“克哲”是一种充满生活情趣、饱含幽默与诙谐的对口词,在喜庆场合和逢年过节时,由主客双方请来能说会道的对说家,各自用夸张的语言、渊搏的知识和对方比赛。一般语言流畅、比喻生动、天南地北、古往今来无所不谈,既丰富多彩、又富于哲理,起到寓教于乐,沟通感情和增加欢乐气氛的作用。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喜尼支嘿婚词中充满彝族人民自古以来彝族人民战胜自然与邪恶的英雄气概。在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中,闪耀着彝族人民勇敢的智慧的光芒。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僖妮支合可以对论,对数人员(长者)以分为主客双方,坐在以火塘为界,主坐在火塘左上方,既主人家的内室方;客坐在火塘右上方,客位上,其余的主要客双方人员围坐在火塘四周和堂屋内。对说人员各端一杯酒,边喝边唱,由主人方的对说人员到唱引说,随即由客方对说人员答复坐方所唱所说所提的所有内容。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喜尼支嘿可以演唱,演唱人员(晚辈)主客双方各派两会唱婚词的人在堂屋内进行跳、转唱,以一唱一合的方式边唱边舞、边喝酒边唱,前者为领唱,后者为合唱,在演唱时还是以主方代表先唱,唱时提出各唱段的内容及含义;主方代表后唱,唱时答复客方所提出的所有内容及其含义。唱时的音调分高、中、低三种,通常用的是中音调,主客双方都是同唱一个调,上述的对说和演唱都是由男子承担。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喜尼支嘿的婚词中,部分是用妇女演唱,如《妈妈的女儿》、《阿依阿支》、《媒人歌》、《劝嫁歌(积达)》等,但是,妇女在演唱时不作跳、转唱,坐在坐位上用一名会唱的妇女领唱,其他一两名或几名轻年妇女随唱,喝酒者端斟着酒和酒杯边喝边唱,不喝酒的不端酒杯在哪里随唱就行。对说演唱的男女可在同一个屋里进行,也有的分成男女各到一屋进行。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什喜尼支嘿原来古版为彝文记录文本,经毕摩搜集整理为经书手抄本,又经爱好者通过毕摩同意传抄并广泛传唱,再经历代人在生产劳动中,以触景生情的手法加以补充和完善,是记录和公布唱劳动人民的的集体智慧而深受人民喜爱的宝贵文献。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本特征】

一是什喜尼支嘿是彝族人民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什喜尼支嘿流水似的在彝族的口头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是一本世代子林读不尽的史书,是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歌。在千百年来的口头流传过程中,每一位彝人都是歌手,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传唱,在聚会、生活以及大喜大庆、嫁聚中传唱,因而形成多种版本,大同小异的什喜尼支嘿。一般来说,毕摩在婚嫁、祭祀、葬仪等活动中有较为规范的唱法。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什喜尼支嘿塑造出彝人的形象。在彝人长期的口头传说中,既刻画的民族英雄人物强悍、勇敢、智慧的支格阿鲁,史尔俄特、惹的少夫、好一典古等男性有名人物,又刻画了民族的美神——善良、勤劳、美丽的布阿史甘外、甘莫阿牛、罗洪莫支只、补扎莫外洛等女性人物,表现出彝人“头可断、命可舍,彝人像不可辱、彝魂不可无”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彝族小伙子们说:“我们都是支格阿鲁的化身,都是史子俄特的子孙”;彝族姑娘们说:“我们都是布阿史甘外的化身,都是甘莫阿牛的后代”。在彝人的历史文化中,支持阿鲁是英雄的代表,布阿史甘补是美丽的象征。        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用彝语对说或演唱,是什喜尼支嘿传承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叙事唱词,什喜尼支嘿应该是朗诵的,但实际上是更多的时候,其主要是被演唱。用于演唱什喜尼支嘿的曲调有许多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演唱不同段落时各自选用相应的曲调。什喜尼支嘿可以独唱,也可以对唱,还可以一人领唱众人合唱,领唱者唱诗体内容,众人唱衬词。什喜尼支嘿一般是每句五言或七言,最多不超过九言或十一言(占的比重甚少),基本音符为12351五个音,大多采用“多喜乐、欢跳调”、“老人调”、“妇女调”等叙事调演唱,但大部分或大多数时间小伙子演唱。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是没有固定的演唱时间和场合。什喜尼支嘿除与丧葬演唱有严格区别外,它的演唱场合没严格固定,但大多数遇有婚嫁仪式才能进行,平时间只要高兴也可以随时演唱,连姑娘们在劳作、砍柴、背水、缝制衣裙或无事休息时偶尔哼着什喜尼支嘿小曲。这种演唱最盛行,最传统的演唱场所还是在婚礼上,并由男性主唱,新婚之夜、新郎、新娘方各自派出优秀歌手,对该能手展开演唱什喜尼支嘿对抗赛,给婚礼增添喜庆和欢乐。在彝人在平时幸福喜庆节日里,只要有雅兴时也可随唱上什喜尼支嘿里百的几个精炒片断而起着渲染节日的气氛。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本价值】

彝族什喜尼支嘿的价值一是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什喜尼支嘿是长期在彝人当中生根、开花、结果并牢牢扎根于彝族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她对彝族叙事诗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作为古老文学作品的什喜尼支嘿,在叙事方法上采用了顺序、倒叙、插叙、叠叙等;在描写手法上使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在构思技巧上使用了伏笔、夸张、讽剌等;在修辞艺术上使用了谐音、顶针、粘连、比喻等,其中谐音修辞是彝族独具特色,因而部分谐音修辞方法还是什喜尼支嘿仅有的。在漫长而遥远的年代,彝族先民就能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打造古老的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这是难得可贵的,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什喜尼支嘿能用高中低曲调和男女各曲调尽兴演唱,这就比一般的叙事诗添置了更多的文化内涵。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什喜尼支嘿彝族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象征彝人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涉及彝族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具有人类学、民风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已受到国内外学界和其它民族专家学者们的关注。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什喜尼支嘿植根于凉山彝族文化历史之中,在该民族群体中起着确认文化身份的作用,已成为彝族的一张有代表性的“名片”。每次所唱的婚词内容上都涉及当次嫁女的女性形象之意,并对如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是什喜尼支嘿是现存的一种鲜活的彝族传统文化,诗中所传唱的妇女都是在现代社会还继续传承彝族好客、友善的优良传统。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名录级别】省级

【传承人基本情况】

什喜尼支嘿有重大影响代表性的歌手有: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贾司拉且,男,生于1920年,由父亲贾司次惹传授,贾司次惹双又由世居乌科山的脚下的著名毕摩吉木司惹巴脸传授,吉木司惹巴脸脸传承了其祖祖辈辈都是毕摩世家,其老祖宗传吉木有男一代传到吉木司惹巴脸一代已有15代。虽说贾司家与吉木家有不同姓名的区别,但是,贾司姓与吉木姓氏世代同住一村一寨,并系吉木姓氏之女所生,而且历代相互通婚,贾司次惹与吉木司惹巴脸属姑表舅关系而给予姑表递进行传授而成。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吉巴子达和吉巴抗且两个亲兄弟同为贾司拦且的传授对象,吉巴子达,男,生于1940年,与贾司拉且同属一个家族,属叔子关系,由其叔父贾司拉且传授。吉巴柱且属吉巴子达亲弟弟,从小喜爱婚礼唱词而被其叔父贾司拉且收授。吉巴拉且,男,生于1943年,他善于学习、苦记而成为目前当地人无对手的强手。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阿俄子达,男,生于1952年,由其父阿俄脸子传授,其祖辈世居布拖县拉达乡,隶属于当地大黑彝吉狄家的管家,负责其主人的谋事等,经常处理家事和外事,参加婚礼而善表婚词,这样一代传一代,在他家已演唱了13代,在当地,阿俄家对什喜尼支嘿的演唱时间较长而有名声。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吉各牛史,男,生于1945年,由父吉各木嗄传授,吉各木嗄又由其父吉各阿果传授,其传授了12代,其祖辈原住昭觉县散拉地坡乡,隶属于尔恩土司家的“德谷”,德吉是善唱和演说彝族格言而在彝族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因此被称之为德高望重的人,吉各家历代传承婚礼歌有其特殊的条件。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吉木你聪,男,毕摩,生于1940年,世系毕摩职业,在史书上读懂毕摩经书,同时弄通了什喜尼支嘿的知识,并拜属其姑父人贾司拉且,在史书上不逝光实和完善婚歌词,使之自成体系,采取毕摩调演唱法,再由其父吉木打巴的不逝传授、吉木打巴由其叔吉木土果、当地有名的毕摩传授,吉木土果其父吉木好日传授,传授到吉木散聪这一代已有18代之久。1x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所属专题:

彝族非遗保护与传承